最深刻的一個片段就是,伊莉莎白被媽媽逼迫嫁給她的表哥,為了可以得到一棟房,為了讓其他姐妹擺脫貧窮的生活。要是伊莉莎白不同意就斷絕關係,這個時候爸爸站出來了說「如果你嫁給他我就永遠不會見你」。無論什麼時候有一個家人站在你身後,而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去強迫做你不想做的事情,絕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伊莉莎白和達西分不清楚倆人誰傲慢誰帶有偏見,兩個不同的階級能走到一起總是有多不易。一個獨立有主見,一個善良有魄力,但是更喜歡的是慈祥明理對二女兒有偏愛的父親。靈魂相似的兩個人歷經磨難總是會在一起,大姐和伊莉莎白無疑最後都是幸運的,不是因為傲慢而產生偏見,可能更深處是因為不了解有了偏見而讓人覺得很傲慢,消除偏見最好的辦法就是了解,伊莉莎白和達西也都做到了。你做了你說了,我問了我明白了,所有偏見也就消除了,看那個年代的英劇總是有無窮的魅力。
達西先生踩著晨曦而來,放棄了所有的傲慢,俯下身軀,對伊莉莎白說,你佔據了我所有的身體和靈魂,我愛你,但伊莉莎白只是親吻了他的手。可他們忘記了,在達西先生第一次向伊莉莎白表達愛意時,他說,如果你願意,那麼就請你抓住我的手。伊莉莎白,只是在用人世間最浪漫的一種方式對達西先生說出,我願意,在以後的人生裡,我會不會也遇到這樣一個人,讓我願意放下所有的傲慢與偏見,踩著晨曦而來,對他說一句,我愛你。那個假裝傲氣的人拖著疲憊的身軀伴著晨曦迎著霧氣走來,用卑微的眼神對你說你佔據了他的軀體和靈魂,他用著哀求的語氣祈求你愛他,整夜失眠的你露出燦爛的微笑,親吻了他的手。
達西先生和伊莉莎白的愛情片段太真實也太美好了,人類的本質大約就是在憤怒與爭吵時脫口而出最尖銳刺耳的言辭,不顧一切傷害對方,在這場較量中絕不示弱,平等與尊重是一切的基礎,互補當然好。但相似也不錯,愛情從來都是盲目的,口口相傳的不一定就是對的。跟著心走就好了。
顏色調配,場景構置,好像在眼前重置了一幅幅中世紀油畫,鮮豔而靈動,百看不厭。痴迷於達西的迷人與深情,那個從晨光裡走來的達西好像光的使者,照亮了伊莉莎白的世界。不知道為什麼,感覺外文電影中叫伊莉莎白的不是有權就是有思想,好像叫這個名字就賦予了她不一樣的人生,雖然伊莉莎白很不屑,但也在第一次遇見達西的時候,也有一種一眼萬年的感覺,在這個不流行女性工作的時代,又不能繼承家產,只能寄希望於找到一個意中人。
當然,適婚的年紀找到一個合適的人結婚,是符合社會規律的,我們再賦予它以『愛情』的定義,一下子就美麗了許多,然而,我們知道以作者本身為藍本的故事,她的姐姐珍和伊莉莎白終身未嫁,現實與小說的反差,多多少少有點諷刺又無奈的意味。不管怎樣,那個從晨光裡走來的達西又怎麼不是每個女孩的幻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