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讀原文獲取汁源!
文章屬於紅顏秀原創,禁止抄襲!
《殺人回憶》這部電影在影評界獲得了一致的高度評價,在豆瓣的評分高達8.6分,被《看電影》雜誌評為100部韓國最好的電影第一名。
看一看網友們的評論:
「韓國電影的巔峰之作」
「這大概是至今看到最好的韓國片子」
「不看一定會後悔的電影·」
在這樣傳說中的神作結束前十分鐘,它在我心中是四星半,等十分鐘過去後。我將評分修改成了五星。
影片是根據現實中真實的未解懸案改編。
1986夏天,在韓國一個小鎮的田野邊發現了一具早已腐爛的女屍,小鎮警察樸探員和漢城來的蘇探員,聯手破案。
被破壞的現場、嚴重缺乏的線索、不配合的警衛隊使得毫無經驗的樸探員和搭檔曹探員越發的暴躁,只憑著暴力逼供和直覺推斷。幾次將犯罪嫌疑人屈打成招。
而蘇探員理智冷靜的推理,一次又一次排除嫌疑。在警察們忙碌著找線索推理的同時,無辜女子接二連三地被殘忍殺害。
一個極其符合作案特徵的白淨青年成為樂最大嫌疑人,警方將他的DNA送到美國檢測,以為真想就此大白。然而案件並沒有在此處結束。
所有的問題都是時代與人的問題
有影評愛好者說:「有一種片子,伴隨你走過熱血沸騰的青春期,在成年後來看卻又是另一番感受。在巴西,它叫《上帝之城》,在日本,它叫《大佬》,在韓國,它叫《朋友》,在香港,它叫《古惑仔》,在大陸,它叫《陽光燦爛的日子》,在美國,它叫《美國往事》。」
而我認為,《殺人回憶》像韓國版的《阿甘正傳》。和精神內核無關,而是因為它同樣的不僅僅是個人而是一個時代的回憶。
即使是2003年的電影,現在看來依舊現實,不拘泥於時代。人性裡有些東西,存在即合理,它不會改變。
《阿甘正傳》帶著美國人民回憶了戰後的美國歷史,貓王掀起的扭臀時尚、「水門」事件、尼克森被刺、美越戰爭、黑豹黨、桌球外交.
《殺人回憶》也同樣是韓國人民整個80年代 的回憶,遊行示威、空練演戲。
代表著豐收的金色稻田。
愚昧無知的農民市民甚至警察記者.在影片中你隨處可以感受到那個時代的壓抑不安和人們的迷茫無知。
因為時代和社會的局限,使得本來該破的案子破不了。這種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的感覺,就是《殺人回憶》所營造的時代感。影片要通過一起案件的無法偵破,來影射一個特殊時代的社會弊病——所謂的完美犯罪不過是受困於時代。
雖然時代進步,破案的技術越來越進步。可是人性裡的有些東西它永遠都不會改變。在時代的倒影裡人性也表現的格外真實,樸偵探急於破案於是使用暴力逼問犯人,因為無知憑藉著第六感判斷犯人;
但是他也會認真地去澡堂通過觀察男人的下體這樣笨拙的手段去尋找犯人,也會安慰受了驚的弱智孩子給他買球鞋請求他的原諒。
曹探員一直暴躁瘋狂的揍嫌疑人,嗜酒,甚至毆打無辜的鎮民。可是當他的腿因為破傷風要截肢的時候,我們也無法再憎恨厭惡他。
一向理智冷靜的蘇探員在看到貼在慘死少女背部他親手貼上的創口貼時,終於崩潰。
在特殊的時代下難解的迷案下,人性被表現的淋漓盡致。夜晚走在寂靜的小路上,對於黑暗中凝視著你的那雙眼睛的恐懼,對於和你無關之人無關之事的漠不關心,看著自己關心過的人遭到傷害之後的崩潰震驚,遇到無力之事後的暴躁和沮喪.
人性的裂縫被赤裸裸的撕裂出來展現在你的眼前,我們都像影片背後的兇手。面對著真實的人性,彼此心照不宣。
反套路
喜歡看犯罪懸疑片的人們喜歡什麼?除了緊湊刺激的情節,猜幕後兇手,等待幕後兇手的露面無疑是看懸疑片的最刺激的地方。所以多少年來無數人都熱衷於跟隨著智慧超群的福爾摩斯、波洛和柯南一起尋找那些懸案的真相。
而《殺人回憶》是一部「反類型」電影,它一反懸案必最終會水落石出的結尾設定,也一反偵探必須聰明過人、推理邏輯能力極強的人物設定。所有的推理所有的努力在最後瞬間崩潰。
仍有觀眾不斷追問兇手是誰,甚至重複截圖那個雨夜慌忙逃跑的身影,卻只能截得一個模糊的人影。
歷史上也不乏有根據懸案改編的電影,如同著名的《黑色大麗花》,導演安排了兇手,給了觀眾們一個交代。最近上映的國產電影《記憶大師》也深知影迷的內心,給影片安排了幾次誤導和反轉,最終道出真相。
我們之所以沉迷於猜測兇手,除了滿足自我成就感之外。還有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知道了主角知道了兇手是誰,我們相信主角終將把兇手繩之以法。
而《殺人回憶》卻偏不,它讓探員們以為發現了真相一次次讓他們幻滅,它讓整座小鎮籠罩在陰霾之下,它甚至讓觀影后的觀眾不敢在雨夜一個人穿著紅衣歸家。
這正是這部電影被稱為神作的原因之一,它不會刻意虛構一個兇手取悅你。
它只將人性赤裸裸的展現給你看,它還告訴了你一個真理:
這個世界上總會有一些看起來普普通通的人有著無為人知的另一面,他們行走在這世界上無人看透。總有一些真相總有一些秘密總有一些歷史總有一些故事,它們被藏在陽光背後的陰影下,註定無法大白於天下。
就如同電影裡那條黑暗冗長的火車隧道,誰也不知道暗處藏著什麼人,它的盡頭在哪裡。就像那象徵著希望的金色田野,在黑暗來臨之際,誰也不知道是茁壯生長還是危機四伏。
結尾十分鐘,點睛之筆
我將這部電影歸為神片,為它打五星的原因有百分之八十都是因為那最後十分鐘。
影片的最後胖乎乎的樸探員蹲在開頭發現第一件女屍的草叢邊,他問看到殺手的小女孩:「他長什麼樣子?」
小女孩:「沒什麼特別的。」
樸偵探:「不特別?」
小女孩:「就是普通人的樣子呀。」
飾演樸偵探的韓國影帝宋康昊望向觀眾,眼神裡包含著質問、疑惑、恐懼、和無力,那眼神直逼我的內心,永遠難忘。
無論你的心情是是因為看著進度條等待著最後的真相焦急不安,還是因為已經到的沒有查出兇手而失望。這最後的十分鐘、樸探員與你的對視都會深深的震撼你。也是整部電影的得神來之筆,令人慾罷不能。
那一刻樸偵探在想什麼?想到了那個辛苦追蹤、暴躁如雷的夏天?想到了他蹲在田野邊注視著女屍兩次,兇手也在暗中注視了女屍兩次?想到他為了破案去浴室裡觀察男人的下體?還是想起了那個曾目睹兇手作案卻被誤以為是殺人兇手的弱智孩子?
而最細思恐極的莫過於,真正的兇手可能淹沒在人群中,若無其事的坐在電影院裡和含著眼淚的宋康昊四目相對。
可以說,沒有這點睛的十分鐘。這部電影也不會達到如此巔峰。
嗨!兇手,你也在和我一起看嗎?獻給你的,殺人回憶。
點一下文章下方的小廣誥,等於打賞小編二分錢,謝謝你~
(願讀原文,獲取本片汁源!)
更多精彩!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