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讓咱嘗到強身健體的甜頭」
——張北縣玉狗梁村村民的瑜伽生活
盧文震正在帶領鄉親們練習瑜伽。通訊員趙佔南攝
「農村老太」「瑜伽」——這兩個看似完全不搭界的名詞兒,在張北縣兩面井鄉玉狗梁村卻演繹了一段讓人豔羨的鄉村瑜伽傳奇。
「你等等,我上炕給你做幾個體式啊!」8月17日,在玉狗梁村77歲的老人武啟蓮家中,還沒和筆者聊幾句,老人便利落地跳上炕頭,展示起她的絕活兒——瑜伽。
「先來個『雙手蛇』吧。」老人將雙手撐在炕上,再將雙腿抬在肩上,慢慢起身,身體平衡後,雙腳逐漸伸展開……僅數十秒的工夫,這一套常人根本無法完成的動作,老人卻不費吹灰之力,一氣呵成,整個人像騰空飛了起來。
緊接著,倒立、劈叉、倒鉤……老人像個身輕如燕的小姑娘,自如地展示著各種難度頗高的瑜伽體式,讓筆者一行既驚訝,又讚嘆。
而這些,對於玉狗梁村的奶奶大媽們來說,都是家常便飯,手到擒來。
說到玉狗梁瑜伽,不能不提駐村第一書記盧文震。
2016年2月,初來玉狗梁,盧文震被村裡的景象驚呆了,「村莊『空心率』達70%以上,常住人口也就60多戶,且80%都是65歲以上的老人。」
「氣候寒冷、生活條件差、體力勞動強度大,再加上沒有健康養生的觀念。村裡的老人大多數都身體不好,病懨懨的,生活質量很低。」盧文震說。
如何能把老人們組織起來,帶領大傢伙兒強身健體,改變精神面貌?
「廣場舞、太極?」盧文震思前想後,廣場舞對老人關節不好,太極難度太大。走家串戶中,看到村裡老人在炕上長時間盤腿而坐的場景,盧文震想到了瑜伽。
文藝科班出身的盧文震也精通體育,經過反覆的調研、論證,他決定帶領村民們練習瑜伽。
讓農村的老頭老太太們練習瑜伽?這在當時被人當成是笑話。
「第一次把大家招呼起來,看到他們嘻嘻哈哈的,特別開心。我一下子就堅定了信心。」面對來自各方的質疑,盧文震初心不改。
從2016年3月開始,冒著嚴寒,盧文震帶領著一部分村民每天7時、17時準時出現在玉狗梁村頭的空地上。從最簡單的動作學起,一點一滴,開啟了玉狗梁的瑜伽運動模式。
「剛開始,我們還以為是傳教的呢。」村婦聯主任靳秀英笑著說,「後來,慢慢覺得身體輕鬆了,並且大家在一起,有說有笑又開心。練瑜伽的村民最開始才8個人,發展到後來有60多人。」
當年8月,玉狗梁的瑜伽故事受到了國家體育總局的關注、肯定。隨著各類媒體的報導,玉狗梁一時間聲名鵲起。
「瑜伽高手」武啟蓮老人,曾經是一個病秧子,以前常年頭暈下不了炕,練習瑜伽後,老人精神矍鑠。老人說,一年到頭幾乎吃不了幾顆藥。
曾因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走路都不利索的靳秀英,現在不僅病症全無,體質也明顯好轉,「一年都不得一次感冒」。
盧文震說,練習瑜伽,不僅老人們的身體好了,精神面貌也不一樣了。以前閒著沒事兒,不是打麻將、玩紙牌,就是說閒話,現在大家一有時間就練習瑜伽。不少人還開通了「快手」直播號,每日進行瑜伽練習直播,靳秀英和武啟蓮的粉絲數達到了20萬上下,有的直播號已經開始有了收益。
筆者採訪當日,以玉狗梁的瑜伽故事為原型創作的電影《瑜伽村》正在緊張拍攝當中,玉狗梁的村民們積極充當群眾演員,和劇組一起奔走忙碌,好不熱鬧。
盧文震告訴筆者,4年多的時間裡,通過一系列扶貧政策的落地,玉狗梁村的路修好了,街道平整了,村子更美了。今年,村裡還建起一座藜麥加工廠,藜麥種植也有了產業基礎。玉狗梁的村民們說,「瑜伽讓咱嘗到了強身健體的甜頭,也開啟了我們的新生活、新氣象、新希望。」(河北日報記者李豔紅 通訊員喬樹海)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