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歲那年,鄉親們決定毒死我的精神病爸爸|故事FM

2021-01-14 大象公會

鄉親們決定毒死我的精神病爸爸

24:27來自大象公會

點擊上方圖片,跳轉「故事FM」小程序,收聽真人講述。記得添加「我的小程序」,一鍵收聽全部故事喲!

小時候,我常在放學路上遇到一個「瘋子」。他不是在罵些聽不懂的話,就是在抽打自己的手,聲音響徹整條路。我們都很怕他,遇見了,就趕緊埋首溜走。

除了「瘋子」,我們也叫他「背娃子」——要是小孩不聽話,就會被他背走。當然,這都是教育方法匱乏的父母們編出來嚇孩子的。

在這個偏遠小鎮,流傳著很多關於他的故事,但最終都和他一起,在不知什麼時候,消失了。

後來和朋友聊起,好像每個村鎮都有幾個「瘋子」。

2009 年,精神衛生中心報告我國重性精神病患人數超過 1600 萬。但截至 2018 年底,在冊嚴重精神障礙患者只有 599.4 萬。與之對應的是,精神衛生服務資源嚴重短缺且分布不均。全國精神衛生工作規劃(2015~2020 年)調查我國精神科床位只有 22.8 萬張,且集中在省級和地市級城市。

2019 年,首次全國性精神障礙流行病學調查明確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礙患病率農村高於城市。

這些數據彼此落差的夾縫裡,是眾多未被記錄的,難以獲得正常治療和服務的農村精神病患者。

毛毛,28 歲,四川

-1-

父親

父親在我 9 歲時就去世了,因為精神疾病去世的。

他比較瘦,幹練,有靈性,有才華。

這體現在他愛看書,什麼書都看。看過講針灸的書後,他就自己買銀針試。小時候,家裡常有人來讓父親扎針,扎完後腫痛真得能消除。

他也很聰明,以前研究過出老千,在橋牌背面用針雕個小眼,然後記住每張牌背面小眼的位置,據此就能看透對手的牌。

他也寫一些小詩,多是熱愛家鄉,抒發胸中熱血的主題。

我父親在村上挺有影響力。他在家對麵包了兩片茶山,做茶葉生意。因為收購價格高,周邊的人都愛賣給他。他再騎著那輛嘉陵摩託去很遠的地方賣。那時候摩託質量不好,半路熄火是常事。

他也種桃,有五六畝。賣桃很艱辛,那會兒幾毛一斤。他要四五點爬起來,挑上百斤,一路走到七八公裡外的鎮上賣。路遙擔重,每次都汗溼全身,就是為了多賺點錢,讓生活好一些。

因為費心打理,他在時,桃樹都長得很好。每年桃花開滿山,特別好看。

■圖/來自網絡

他對我也很好。記得六七歲時,我不知怎麼玩得,把鐮刀放在路中間。父親一腳踩上去,當即剌出很大一條口子。肯定特別痛。我很害怕,也很傷心。但父親沒罵我也沒打我。

我印象中,他從沒有打罵過我。

然而,這麼開朗隨和、努力生活的父親,卻差點毀滅這個家。

-2-

詛咒

父親從十幾歲時就有精神失常的症狀,他會自言自語,說些別人聽不懂的話。

小時候因為家裡窮,父親撿過送葬的廢品賣,有人說他是因此受了詛咒精神失了常。也有人說,他讀了太多天地玄黃的書,被反噬。

但我覺得,父親的病是因為遺傳。奶奶三十多歲就去世了,我沒見過她。但聽村裡人說過她也患有精神疾病。

奶奶留下了 3 個兒子。父親作為大兒子,特別聰明。二兒子,也就是二叔,卻過分老實。村裡人都說,如果大兒子分一半聰明給二兒子,或許兩人都正常了。

那時,父親雖偶有反常行為,但也不會傷害身邊人。

這樣平靜的時光一直持續到他成家。不久後,他的精神症狀開始每況愈下。

-3-

發病

他發病時開始出現被害妄想和強攻擊性,還有一個症狀——雙眼失神,無法聚焦,變身了一樣。從善解人意的天使,變為招致不幸的魔鬼。

結合母親跟我講的一些往事,我印象中他發過三次病。

大概在我一兩歲時,第一次發病的他一隻手提著我的腳,一隻手拽著母親,把我們從家裡拖到鎮上集市,差點要了我們娘倆的命。

第二次發病時,爺爺和二叔把他綁在棍子上,抬著送到鎮上的精神病院。他說治療很痛苦,會把他綁著,打一些鎮定劑,還有一些其他簡單粗暴的治療手段。一兩個星期後,才放他回來。

我只記得回來時,他送了我一把硫磺手槍。我特別開心!他剛好,第一想到的是我,還帶了禮物回來。

-4-

最後一次

第三次發病帶走了他的生命。

那次發病和以前完全不同,他更瘋狂。母親意識到他發病,趕緊把我送到遠房親戚家,自己也出了遠門。

獨自在家的父親神志不清,想出去。爺爺上前阻攔。不想父親直接拿起鋤頭朝爺爺揮去。在田坎裡,爺爺痛得不斷呼救,希望有人能來救他。因為鋤頭鋒利,他的手掌被斬斷了一半,肩頭、肚子多處被砍傷,腸子都險些被挖出來。

終於,有人聽到呼救,趕來把父親趕走。

血和淚浸透田地。爺爺說,他以為這輩子就要了結在田裡了。

出走的父親過上了流浪漢的生活。當時是3月,他出去時穿著涼鞋,肯定很冷。

經過隔壁鎮的甘蔗林時,他想挖些甘蔗吃。辛勤耕耘這片甘蔗的啞巴比劃著不讓他砍,結果鋤頭轉向他。他沒爺爺幸運,死在田裡。

這件事傳回村子,村裡決定安排幾個人在家裡「守株待兔」,等父親一回來,就把他鎖起來。

不知是不是漸漸恢復了些神智,經過一段時間的流浪,父親真得回家了。

我那時不害怕,在親戚家待著也很開心,照常上學,照常生活。我雖知道他發病,但也相信他會好,會像以前一樣回來我們身邊,只是這一次,需要我躲遠一點,需要我等久一點。

-5-

回家

大概半個月後,村裡通知我回家。

到家時我才明白,我再也見不到以前的父親了。他已經是一具冰冷屍體,被反綁在松樹上。

我記得很清楚,那是 2001 年 3 月。那年過年後不久,他撿回一隻尾巴是白色的黑狗。他說這狗可能不吉利,但又很喜歡。他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把狗的尾巴宰了,買上狗鏈,養了起來。

後來果真不吉利。養這隻狗沒多久,他就發病了。

他死時,把他綁在松樹上的鐵鏈,就是養這隻狗用的狗鏈。

那時我只有 9 歲。

面對把爺爺砍成重傷,在外面殺了人的父親,爺爺、二叔、三叔他們覺得他活著或許會讓我們不斷承受更多痛苦。

他們做了一個決定……把父親毒死。

這是自私的決定,但我卻也理解。現在的我能理解他們的選擇。因為沒有辦法。

他活著,生命威脅的陰影也就活著。這種情況,警察局不會管。精神病院也不會特別願意接收有強攻擊性的病人。

■圖/來自網絡

-6-

死別

我回家時,父親就被反綁在松樹上。

這不是他最初的狀態。第一時間,父親只是被反鎖在家裡。我看過黑狗的屍體和它被殺時的痕跡。父親可能還吃了它的屍體,因為他被關在家裡餓了兩天。兩天後,和著毒藥的飯端到父親面前。這是他今生最後一頓飯。

之後還怕他掙扎,人們又用鐵鏈把他反綁在松樹上。地上很亂,一地茅草。

他死時很痛苦。松樹皮特別硬,卻也因他的痛苦掙扎都被磨掉了。綁著他的狗鏈,也變形了。

他頭髮很亂,胡茬滄桑,死時也沒閉眼。是生前有太多遺憾吧……

他沒能陪我,陪爺爺,陪家裡人走過一段很長的時光。

-7-

送葬

父親生前也看算命書,他或許算到自己該走了。有一天,他交待二叔,自己死後要埋在家斜對面的一個小山坡上。面對才三十出頭的父親,二叔很震驚。

他死後,二叔說出這件事。為了完成他的心願,我們用一塊自家很好的地去換。那塊地很貧瘠,什麼都種不出來。

父親死後沒過兩天就埋了。後事是表奶奶處理的。她哭得昏天黑地,得幾個人攙著。家族裡最被寄予厚望的人沒了,她傷心。

■圖/來自網絡

村裡的習俗是要做法事,法事又分大路和小路。大路貴些,小路更簡單。我們給父親開的大路,希望他走得好一點。抬棺出去時,我端著靈位走在最前面,道士抬著經幡在後面念經,一路送到他永眠的地方。

-8-

爺爺

爺爺在醫院做手術,沒能參加葬禮。他一生經歷了太多痛苦。小時候,他的父母就相繼走了。中年,老婆又早早去世。本以為可以安享晚年,沒想到自己兒子還先走了。所以每次提到父親,爺爺滿眼都是淚。

我們也幾乎不再交流這件情。可能會聊聊父親生前的趣事,至於他的死,我們不會提。這樣他也痛苦,我也痛苦。

-9-

第二年

他走後的第二年,還有其他地方的人來我家門口叫他的名字,希望父親收他們的茶葉。

我躲在家裡,沒回答他們,也沒說話。

他們都不知道他死了嗎?

別人忽然說出他的名字,我還是會愣住。心裡空蕩蕩的。

他走那年,桃花開得不好,三三兩兩的。沒幾年,也都荒了。

以前總想,父親不是真的死了,只是去了其他地方。

那時,家裡有一張他打蛇拳時拍的照片,雙手就像蛇吐信,目視前方,英氣勃發。我十幾歲時,不知道受哪個傻逼外國電視影響,以為把死去親人的照片放到懷表裡,就可以經常看到他。我就把那張照片剪了放進一個不知道從哪買來的劣質懷表裡。沒過多久,懷表就丟了。

他死了就死了,永遠都走了。

-10-

野草

父親走時,我其實沒有哭。那時太小,不懂永久的分別意味著什麼。

失去父親的傷痛就像是靜脈注射的慢性藥,扎進去時還好,但它會流進血液,在成長過程中,不斷釋放。

為了供我讀書,父親走後,母親就去了外地打工。我成了沒人管的野草。我討厭別人問我的父母。我自己模仿家長籤字,自己一個人開家長會。

但我從沒因為父親是精神病,而遭受更多欺負,因為在村上,像浮萍一樣的精神病人,還有不少。

周邊幾公裡,我就知道三個。一個是我父親,還有另外兩個女病患。其中一個的小孩和我同校。一次,她發病,跑來學校找孩子。老師趕她走時,她把衣服掀起來,坦胸露乳地對著我們,像老鷹攆小雞一樣亂跑起來。

另外一個病患離我家也就一公裡距離。她的鄰居也是我朋友。一次,我在朋友家玩,碰巧她也過來,坐在沙發上,跟我們寒暄,其實跟正常人差不多。但我們心裡都繃著弦,害怕下一秒她就會像我父親一樣。

村上精神醫療條件有限,也沒有特效藥,精神病患只能仰靠自己家人監護、管控。

別人的歧視不明顯,但母親經常叮囑我,不要太用腦思考深層次的問題。她很怕。她怕我像父親一樣,患上精神病,年紀輕輕就走了。

-11-

福氣

他走後的二十年,我們整個家都挺好,沒再經歷過他生前經歷的折磨。別人都說他選的這塊地風水不錯。或許就是種不出什麼,業障因果也都在這裡終了。

爺爺現在身體挺好,而且心理健康。他一個人在老家住也挺開心。前十年,他回憶往事,總是傷心。但近十年,他漸漸走出來。他已經 78 歲了,他說還想再活久一點。

-封面圖來自網絡

未註明來源圖片 劉禹揚 攝影作品

參考資料:

[1] 中國農村精神病患者家庭:他們是隱匿在家中而被忽視的一群人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60287

[2] 關愛精神疾病患者需社會合力 http://paper.people.com.cn/rmzk/html/2019-11/27/content_1958420.htm

[3] 《柳葉刀·精神病學》在線發表第六醫院黃悅勤團隊研究成果 https://news.pku.edu.cn/jxky/affd94f6b5a743699aea72231a5645fc.htm

[4] 《全國精神衛生工作規劃(2015-2020年)》解讀 http://www.gov.cn/zhengce/2015-06/18/content_2881440.htm

Staff

講述者 | 毛毛

主播 | @寇愛哲

製作人 |徐林楓

聲音設計 |@故事FM 彭寒

文字 | 徐林楓

運營 | 翌辰

BGM List

01. 烏鴉 - 彭寒(樹和鏈子)

02. StoryFM Main Theme - 彭寒(片頭曲)

03. 福氣 - 彭寒(三次發病)

04. 雙喜 - 彭寒(流浪與啞巴)

05. 烏鴉 - 彭寒(毒藥與告別)

06. 雙喜 - 彭寒(片尾曲)

故事FM

用你的聲音,講述你的故事

蘋果播客 | 網易雲音樂 | 蜻蜓FM | 喜馬拉雅

QQ音樂 | 荔枝FM | 懶人聽書 | 酷狗音樂

均可收聽

相關焦點

  • 16 歲那年,我有了孩子 | 故事FM
    🎧 點擊上方圖片,跳轉「故事FM」小程序,收聽真人講述。記得添加「我的小程序」,一鍵收聽全部故事喲!
  • 16 歲那年,我有了孩子|故事FM
    🎧 點擊上方圖片,跳轉「故事FM」小程序,收聽真人講述。記得添加「我的小程序」,一鍵收聽全部故事喲!
  • 貴為皇后卻在18歲那年產後被人毒死,愛她的皇帝老公也救不了她?
    她14歲嫁給他,15歲當皇后,18歲就被人毒死。如果不當這個皇后,許平君會不會益壽延年?她貴為皇后卻在18歲那年產後被人毒死,他和許平君結髮於微時,繼位後,仍對髮妻恩寵有加,衝破阻力立她為後,可許平君卻在18歲那年生產後被人毒死。難道皇帝老公也救不了她嗎?今天我們就講講漢宣帝的皇后許平君的故事。
  • 滄州廣播電視臺製作播出六集廣播連續劇 《鄉戀---齊越與滄州鄉親們的故事》全集收聽
    近日,滄州廣播電視臺製作了一部以我國人民廣播事業的第一位男播音員、人民廣播事業奠基人之一、我國老一輩播音藝術家齊越為題材的六集廣播連續劇《鄉戀-齊越與滄州鄉親們的故事》。那時候我剛剛走向話筒,還是紅色廣播戰線上的一名新兵,當時的新華廣播電臺是在太行山的深山裡,那兒的鄉親們無論多麼艱難困苦,還是盡最大的可能關心著我們,照顧著我們,就像咱們姜莊子村的鄉親一樣。」而吳大娘則告訴他:「十年前……那個時候你還是老八路吧?現在,俺們還是把你們當老八路待,有十分的心俺絕不盡九分,有百斤的力俺絕不使九十九。齊同志啊,你就踏踏實實地在這兒住著,這就好比當年的堡壘戶!」
  • 我的哥們,我的情人,我的爸爸|故事FM
    ■ 大心家唯一一張全家福故事 FM 的往期節目中,播出過好幾個懷念爸爸的故事。
  • 我八歲那年,下毒毒死了我爹,去姑婆屋做了一名自梳女
    我八歲那年,下毒毒死了我爹。  我爹是個爛賭鬼。我出生當天,他待在賭桌上,把我大姐輸給了鄰村的老瘸子。
  • 我的扶貧故事|鄉親們的「秀斌」紮根在月亮山
    紮根月亮山區,帶領鄉親們發展產業,摘掉貧困帽……劉秀斌扛起了一名90後年輕幹部的責任和擔當,用行動書寫了絢麗的青春篇章。榕江縣委辦派駐計劃鄉計懷村第一書記劉秀斌走進榕江縣計劃鄉計懷村村委會的臨時辦公點,推開弔腳樓二樓的窗戶往外看,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的新農村圖景映入眼帘。
  • 奮鬥的我 最美的國|90後雞老闆帶領鄉親們奔小康
    奮鬥的我 最美的國|90後雞老闆帶領鄉親們奔小康 2020-12-04 12: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10歲那年,我第一次看見爸爸哭了
    父親節,我們從上百份讀者朋友的回覆中,摘取了一些動人的故事:有些朋友發現,態度強硬的父親比自己想的更溫柔,有些朋友則記錄了父親的殘酷一面,還有些朋友悼念逝去的父親,告誡子女們別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時,再去了解他。或許我們依然沒那麼了解父親,但在試圖了解他的過程中,彼此之間的距離更近了。
  • 靈異文:九歲那年,百鬼圍家,爺爺為了救我,給我找了女鬼當媳婦
    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以下這些小說,抓緊隨著和我一起來看一下是什麼吧!靈異文:九歲那年,百鬼圍家,爺爺為了救我,給我找了女鬼當媳婦小說名稱:《活人禁忌》作者——盜門九當家內容簡介:九歲那年,百鬼圍家宅,只為來要我的命! 爺爺為了救我,硬是給我找了一個女鬼當媳婦兒……精彩片段:「什麼辦法?」我爺爺忙開口問道。 老道長說: 「給你孫子娶個鬼媳婦!」
  • 《一點就到家》:從小我背井離鄉,如今我要讓鄉親們喝到更甜的水
    《一點就到家》的故事很簡單,簡單到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三個落魄青年的鄉村創業故事。主題無疑是向上勵志型的,但好在呈現這個故事的時候,導演沒有說教,將整體節奏處理得輕鬆明快,看完整部影片,就如同喝下一杯自製的冰檸檬紅茶,有些許酸楚但更多的是清甜和爽利。
  •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我的自白
    在這兩年自己經歷過黑色心情後,我對精神病這個話題消除了過往的排斥。我兩個血緣關係最親的哥哥們都在我初中階段患上了精神病,等我上高中的時候,他們的病情惡化的很嚴重。曾經,我和兩個哥哥的關係都非常親密,我12歲前的天倫之樂確是無可比擬,但在他們重病之後,哥哥們似乎逐漸變得陌生。
  • i東營·東營影像·脫貧故事|張瑞亮:帶領北張村的鄉親們一起發家致富
    在郝家鎮北張村有一名42歲的年輕書記——張瑞亮,2011年4月份當選為村委會主任,2017年正式成為村支部書記,「鄉親們都相信我,推選我為書記,當時一頭霧水,不知道該怎麼做,從來沒做過,但就一個想法,既然當選了,就要改變一下北張村的面貌,讓北張村的村民們都富起來,這也是永遠不變的一個初心。」張瑞亮回憶起當時的情況說道。
  • 【九人·故事】他的命,你決定
    「我就想著隨便回來逛逛,居然就遇見你們在這排戲!」陳恩石不信就能有這麼巧的事。故事要從三年之前說起。也是一個夜晚,北大西南門外的肯德基裡,社團開會、課題討論聲嘈雜一片。其中一張桌子上,有夥兒北大學生正在琢磨:編排個什麼樣的話劇去參加一年一度的「北大劇星」戲劇大賽。有人提議:《十二怒漢》就不錯,可以改編成中國版!
  • 10大傳奇作家和精神病
    deCODE基因公司宣稱他們的調查結果顯示,像畫家、音樂家、舞蹈家、作家這類富有創造力的人得精神病的概率比創造力低的那些人高25%。哈佛精神病學教授羅滕伯格認為,精神病跟創造力之間沒有必要的聯繫,我們依舊把19世紀飽受精神病折磨的藝術家們的故事浪漫化了。不管這期間到底有沒有聯繫,下面我們列出了10 大傳奇作家的自殺悲劇。1.歐內斯特·海明威
  • 【最美伊川人 家風好故事(三)】那年 那家 那些事——最美伊川人喬淑敏的家風故事
    那家  那些事最美伊川人喬淑敏的家風故事 她是淚水與汗水澆灌出的鏗鏘玫瑰,苦難中撐起家的港灣,致富時不忘鄰裡鄉親,她是有能力就要幫助別人的純樸農民,可這個農民告訴我們,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喬淑敏(左)在2017年最美伊川人頒獎晚會上端午過後,驕陽似火,我和進平姐、紅豔姐同行前往江左鎮,採訪最美伊川人喬淑敏,上午電話和她聯繫,約定到中午見面,她在縣城仁大醫院照顧生病的丈夫,聽說我們要對她進行採訪,專門又回到村裡來,一見面,她不是我腦海中以往農村婦女形象,完全是一個現代農村的新時代女性,淳樸、善良、大方,熱情,大膽,幹練。
  • 青讀好書 | 九歲那年,我的屍體漫山遍野的跑.
    本期小語採訪的是應用外語系19級日語1班的蘇力鈞同學,他分享了一本很深刻的書——《夏天,煙火和我的屍體》。九歲那年,我的屍體漫山遍野奔跑。夏日的下午六點天還很亮,我和好朋友坐在高高的樹上,看著我喜歡的男孩揮著手從森林那頭跑來。風撫摩著我的臉頰,周圍全是葉子的香氣,真好啊!一隻溫熱的小手搭到我背上,我摔了下去,死掉了。男孩跑到樹下,對著一動不動的我笑了。
  • 孫維民:鄉親們真的把我當成了周總理
    而扮演者要以直觀的,講故事一樣的方式將這個角色的貼切,深入和感染力展現出來。所以孫維民每次在拍戲的時候,都會下很大的功夫,這也是孫維民扮演的周總理能夠得到認可的原因。而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拍戲的時候,一起拍戲的同時們看到自己,就好像是看到了真的周總理,對自己很充滿了敬意和愛戴。因為在拍攝這部劇的時候有很多群眾演員,這些群眾演員也都是當地的村民,在拍攝結束以後,孫維民回憶起拍戲的時候。
  • 孫維明:鄉親們真的把我當成了周總理
    而扮演者要以直觀的,講故事一樣的方式將這個角色的貼切,深入和感染力展現出來。所以孫維明每次在拍戲的時候,都會下很大的功夫,這也是孫維明扮演的周總理能夠得到認可的原因。說到孫維明就不得不提陳力導演,他和陳力導演認識還是在拍攝《誰主沉浮》這部劇的時候,互相對對方的才華感到欽佩,拍攝時也配合的相當默契。
  • 孫維民:鄉親們真的把我當成了周總理
    而扮演者要以直觀的,講故事一樣的方式將這個角色的貼切,深入和感染力展現出來。所以孫維民每次在拍戲的時候,都會下很大的功夫,這也是孫維民扮演的周總理能夠得到認可的原因。說到孫維民就不得不提陳力導演,他和陳力導演認識還是在拍攝《誰主沉浮》這部劇的時候,互相對對方的才華感到欽佩,拍攝時也配合的相當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