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有很多以戰國史開發的遊戲,在這些遊戲中,知名的戰國武將高大威猛,英武帥氣,但在真正的歷史中,這些武將的身高是多少呢?絕對讓你想不到。
中國歷代王朝稱呼我們的近鄰日本都叫「倭」,倭這個詞含義就是猥瑣矮小,雖然含有鄙視的成分,但形容當時日本人的身高還是比較貼合史實的。當時在日本傳教的歐洲教士,在日記裡就形容日本騎兵就是「一群騎著狗打架的孩子」!在今天看來日本戰國武將的真實身高確實配得上「倭」這個字。
先來看下有真實考古依據的,戰國時期的伊達政宗,人送外號「獨眼龍」,他的身高是159.4cm。
本多忠勝,當時人稱「戰國第一強將」、「鬼之平八」,是德川四天王之一,被人比喻成日本的「呂布」,但身高有點對不起呂布,根據史料和他傳下來的的盔甲,推斷其身高大概140cm左右。
織田信長165~170cm,戰國時期的風雲人物,差點就統一日本,被手下叛變,死於本能寺。他的身高在當時比平均身高高出很多了,所以有史料記載他是大個子,離500米都能看到他。
德川家康156cm,人稱「老烏龜」,日本戰國的最後終結者,開創了德川幕府,身高處於平均水平。
豐臣秀吉140~150cm,平民出生,小時候很窮,營養跟不上,導致很矮,在當時日本人普遍很矮的情況下,他還被人稱為「猴子」,可見他的身高在當時肯定趕不上平均水平。
真田幸村150~160cm,被稱為「日本第一兵」,悲情人物,日本遊戲十分喜歡的戰國武將,被比作日本的趙雲趙子龍,但身高只是當時的平均水平,跟趙子龍肯定沒法比。
齋藤義龍178cm,在當時被稱為日本的巨人,可見齋藤義龍的身高是遠遠高於平均水平的,有人說齋藤義龍的身高高達197cm,實際有所誇張。歷史學家根據他的盔甲來推測,其身高不到1.80米,經專家推測為178左右。
豐臣秀賴185~197cm,豐臣秀吉唯一的兒子,身高比他的父親超出幾個等級,有人由此推到豐臣秀賴不是秀吉的兒子,而是他的母親與人偷情所生。也有人推測,豐臣秀賴的身高基因主要來自於他母親一方,他母親家族成員普遍較高。
武田信玄162cm,被稱為甲斐之虎,以我國的《孫子兵法》中「風林火山」作為旗幟,身高稍微高於平均水平。
上杉謙信156cm,被稱為「越後之龍」,在戰國時期比較特立獨行的一個諸侯,有人推斷他本是女性。身高在當時處於平均水平。
山縣景昌,130cm,日本戰國資料對他的記載是兔唇,相貌醜陋,而且是被後母厭惡後才跑到甲州投奔武田信玄的,想必他小時候一定是不被家人喜歡,營養不良才導致了矮小的身材。
德川綱吉124cm,德川幕府第五代將軍,竟然只有124釐米。這從德川家位於愛知縣岡崎市的德川家菩提寺(也稱大樹寺)裡可以找到證據。這座寺廟裡供奉著歷代將軍的牌位,所有牌位的長度和本人的身高誤差都少於幾釐米。居日本學者推測,他應該是因為患了疾病才導致發育不良的。
然而,從明治維新開始,日本逐漸洗脫「矮國」的名聲,戰後男性的平均身高從160釐米增加到了2010年的171釐米,女性則從149釐米增加到了158釐米。據2014年全球男性平均身高排行榜顯示,日本男性平均身高排名29位,為171.6釐米,而中國大陸僅排32位,為1.697米。
高大壯呼於全國的父母一定要關注孩子身高,一定要讓孩子的身高達到標準身高以上。
比智高適用人群
兒童群體:
國藥準字、安全有效、促進身體正常發育、增進食慾、提高智力、提高記憶力、提高免疫力、防止骨骼發育異常、防止佝僂病、補充鈣質。
孕婦群體:
提供充足鈣源、提供胺基酸支持、輔助胎兒良性發育、促進母親泌乳功能。
老年群體:
預防骨質疏鬆、預防心腦血管疾病、促進骨病吸收、調節神經功能,有益睡眠。
比智高小知識
比智高賴氨酸磷酸氫鈣顆粒--長高的原理
人的身體增高首要取決於遺傳因素,其次是身體發育過程中的營養水平,生活環境,情志變化,以及運動因素。以上因素均影響人的生長狀況即身高狀態。在兒童生長發育期,每天夜間,人的下丘腦會大量分泌生長激素進入血液,生長激素刺激骨膜,使得骨骼對於營養的吸收率增加,大量的營養元素得以有效的進入骨骼內部,鈣元素與磷元素結合,形成骨小梁單元,逐漸堆積,促進了骨骼拉長。
賴氨酸促進下丘腦分泌合成生長激素,磷酸氫鈣幫助骨骼搭建,比智高助力孩子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