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標題下方極簡主義的禪 關注中國禪文藝第一微刊
竹,冬生草也
不知在何時何地
飄下秋天的第一片落葉
只道用力盛放的夏已經漸漸頹敗
當萬物凋零
竹,卻常綠於秋冬春夏
竹,四季常青,經冬不滅。
竹有節,節節為空,比誰都來得通透。用一顆「空心」笑看人間煙雲,繁花落盡。遼遼天地間,遺世獨立,寧折不彎,一身的清高傲骨。
颯颯竹林風,穿堂而過,自然之聲在竹林深處厚積薄發。一盞青燈,一階青苔,一箱書卷,著一身青衫,聽窗外一場不期而遇的竹雨聲。
李安的《臥虎藏龍》中,俠性竹海掀起滔天竹浪,道盡江湖的快意恩仇。黛玉的瀟湘館裡,湘妃竹斑駁棄淚,瘦勁孤高,不為俗屈。還有更多的文人雅士,拋去俗世,隱居竹林間,在風吹竹林嘯中逍遙一世。
《衛風·淇奧》:「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
在古人眼中,竹不僅僅是清雅的風物,竹如君子,更是心中的嚮往。歲寒三友:松、竹、梅,經冬不衰。四君子:梅、蘭、竹、菊,清雅隱逸。兩者中皆有竹的一席之地。
蘇軾的一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絲毫不掩對竹的喜愛,也為眾多文人道出了心聲。自《詩經》以來,修竹幽篁早已成為了超然之境,也是君子的嚮往,甚至成為了高潔的君子化身。鄭燮一生痴迷竹子,置身竹林,恍如君子在側,並以此自勉。關於竹的故事說不清,道不盡。
色思溫,貌思恭。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堅韌如竹。在古典中國,即使刀劍相向,也先拱手一句「請」,辯起來爭鋒相對,最後也要以「承讓」收尾。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中國君子的敬畏恭謙,瀟灑寫意從來都不止在紙面上。
竹,有時候清高到「桀驁不馴」,有時候又「俗」到了土地裡。一聲春雷,春雨淅瀝,春筍冒出了頭,一盤清炒春筍鮮甜難忘。冬雪落地,應聲起灶,用小火慢慢熬一鍋冬筍排骨湯,溫暖而富足。
在鄉村的兒時記憶裡,跟著大人一頭扎進竹林裡,帶著「戰利品」歸來。爺爺奶奶用竹條靈巧地編織著,於是有了大樹下納涼的竹椅,有了帶著絲絲涼意伴月入眠的竹蓆。
在起風的時候,做一隻風箏,用竹條搭起骨架,糊上紙,和小夥伴瘋玩。冬天的時候,扎一盞花燈,到處炫耀。少年人踏著竹編的鞋履,飛奔在滿目蔥蘢的山間……
雅俗共賞的竹,總會抽空提醒你,要仰望天空,也要親吻大地。
時常接點地氣,不枉人間的煙火。
※ 下拉屏幕參與文章評論
編輯:極簡主義的禪 ID:chan99mini
轉載須註明出處
☟
世間一切,都是遇見。
點擊圖片閱讀
主編:小璞 微信:china_1000
責編:簡月 微信:mini99chan
投稿、合作請加微信:133 3919 9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