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屆加拿大聯邦大選塵埃落定,自由黨捲起一片紅潮巨浪,席捲全國取席次過半執政,43歲杜魯多成為總理;今屆全國有6名華裔當選,譚耕更成為歷來首位來自中國的新移民國會議員。
第42屆加拿大聯邦大選塵埃落定,自由黨捲起一片紅潮巨浪,席捲全國取席次過半執政,43歲杜魯多成為總理;安省自由黨華裔三子當選,包括譚耕、陳聖源和陳家諾,而譚更成為歷來首位來自中國的新移民國會議員。保守黨則有莊文浩當選,而新民主黨的鄒至蕙則敗選。今屆全國有6名華裔當選,比上屆少兩名,但安省有4名華裔當選,比去屆多1人。
自由黨是次大選成為大贏家,除取得政權外,更超乎民調預測取得多數黨地位;保守黨黨魁哈珀下臺,財長奧利弗和移民部長亞歷山大敗選,齊齊落馬兼執包袱;新民主黨黨魁唐民凱雖能險勝保住席位,但該黨議席卻大縮水降為第三大黨。「一個正面、樂觀、充滿希望的公共生活願景絕不是幼稚的夢!」杜魯多在自由黨大捷後發表宣言,為加國政治揭開新的一頁。
在剛剛結束的聯邦大選中,全國一共有29名華裔背景的候選人,來自6個不同的政黨,以及一名獨立參選人,共計6人當選,當選率為20.6%,低於上一屆(上屆22名華裔參選,7人晉身國會,比率31%)。
成功當選國會議員的華人以自由黨居多,佔3人,保守黨2人,新民黨1人,具體包括:譚耕(Don Valley North,自由黨)、陳聖源(Scarborough South,自由黨)、陳家諾(Scarborough-Agincourt,自由黨)、黃陳小萍(Richmond Centre,保守黨)、莊文浩(Wellingon—Halton Hills,保守黨)、關慧貞(Vancouver East,新民主黨)。
其中,譚耕是首名晉身國會的大陸移民,可謂開創歷史。
就地區而言,當選的華人議員都位於安省和卑詩省。在魁省,雖然有4名華裔參選,但是全都不幸敗落。
資深華裔政治家、前新民黨黨魁林頓夫人鄒至蕙也敗於自由黨,頗令人惋惜。
引人注目的是列治文中區的選舉非常激烈,兩位華裔各自代表保守黨和自由黨出戰。胡以鈞一度佔據領先地位,但是在最後計票時刻,被在任的保守黨代表黃陳小萍以400選票的微弱優勢反超。
另外,在大選初期,備受爭議的自由黨列治文東區候選人蘇立道(加籍義大利人)在黨內提名時取代了聲望極高的華裔袁薇出選,結果順利為自由黨贏得該選區。在東部,聯邦新民黨已故黨魁雷頓遺孀華裔鄒至蕙也參選,但慘遭敗落。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大選有一位華裔候選人胡博雅(Bonnie Hu)出戰南素裡-白石選區,代表加拿大自由意志言論者黨。選票結果顯示,她未得一票。
經過1年零7個月的艱苦選戰,來自湖南的中國移民譚耕(Geng Tan)終於成功晉身聯邦國會,成為首名大陸背景的國會議員,晚上10點半他走進士嘉堡慶功晚會現場,接受現場數百名支持者的歡呼,他昨日說對此成就感到非常驕傲,亦是新移民之光。他表示,贏了選戰只是第一步,明天才是政壇生涯的開始,自由黨贏得多數政府,說明選民對過去幾年的加國政壇非常厭倦,期待全新的國會帶領加國人民走向更加美好的前途。
譚耕在慶功派對上對於一直默默支持他的家人及競選團隊表示感謝,同時感謝社區和媒體對他的關愛,他動情的說,沒有大家的幫助,他不可能走上這個舞臺。
譚耕又稱,過去一年零七個月來,得到不少義工、社區和媒體的支持及幫忙,對此非常感謝。「明天起艱苦工作就要開始。」他稱。
譚耕接受訪問時表示,自己作為一名來自中大陸移民當上國會議員,「感到非常驕傲,這亦是新移民之驕傲」。
「作為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在加國政壇闖出一片天實在太難了。」譚耕深有感觸的說。
他表示,選民用選票說明對自由黨政綱和理念的認同,自由黨需要更加突出的表現,帶領加國人民在困難的經濟環境中度過難關。譚耕謂今次他當選,其實是民眾的勝利。國民今後不再要面對保守黨的負面政治,他們會有一個分享他們價值觀的新政府。譚耕說:「你們就是我們勝利的原因。」
他在回答媒體問題時表示,會全力推進中加關係。他又說,自由黨新政府今後將會致力促進加中兩國關係。譚笑說,昨晚終可稍作輕鬆,大概今天便要向原僱主遞交辭職信。
譚耕表示,當初做出參選的決定對他來說並不容易,當選後需要用大量時間服務選區民眾,還要經常到渥太華參加國會會議,對於家在多倫多的他來說是個很大挑戰。而最終促使他下定決心參政的還是責任和使命感,他認為自己除了是一個典型的第一代技術移民外,還具備十幾年來服務各類社區組織所積累的寶貴經驗和能力。他有對社區相當全面,深刻的認識, 以及對新移民的需求及願望的了解,所以有一份義務站出來為移民和各族裔社區做一點事情,為華人社區爭取應得的利益。現在不挺身而出,將來會自責的。
譚耕認為,加拿大是多元文化的社會,也是個移民的國家,提倡各族裔、新老移民和諧共處,共同進步。要讓每一個人(包括新移民及他們的後代)都有平等、公正的競爭機會,有公平的成長空間,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參與,共同建設一個更繁榮、更公正和諧的國家,為下一代營造一個更好的未來。這個國家正是因為有了多元文化才變得更加偉大。
在19日的聯邦大選中,中國大陸移民譚耕博士成功當選為國會議員,成為大陸背景國會議員第一人。2014年7月譚耕以75%的高票,順利擊敗對手,成為自由黨在多倫多新設立的Don Valley North 選區候選人。
譚耕是出生在北京的湖南人。在湖南大學本科畢業後,從事化工方面的研究設計和管理工作多年,並取得高級工程師職稱。
1998年,譚耕出國留學,申請到了多倫多大學的全額獎學金,進入多大化工及應用化學系學習,之後在多大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
畢業後,譚耕順利申請到加拿大科學及工程研究委員會的資助,做工業研究博士後,之後進入加拿大Chalk River國家核試驗室工作。自2009年起譚耕進入一家電力公司任核電化學部門資深科學家。
留學多大時,譚耕已經在中國工作過十幾年,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生活閱歷,所以當選並連任多倫多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主席。他還擔任過加拿大湖南同鄉會第二和第三任會長,併兼任加拿大中國專業人士協會副會長,在如何幫助技術移民方面獻計獻策。
此次聯邦大選的華裔候選人中,代表保守黨的有10位,自由黨7位,新民黨4位,綠黨5人。他們中年齡最小的是代表綠黨的華裔大學生邱敏聖 Vincent Chiu,僅18歲。以下是本屆聯邦大選中所有29名華裔候選人的名單:
他們是華人在加拿大參政的實踐者。無論是勝是負、無論其政綱觀點如何,他們都是應該被本族裔記得的一群。
保守黨(10人)
餘昌濤
Jimmy Yu (Saint-Laurent)
James Low (Vancouver East)
劉雄賜
Henry Lau (Windsor West)
楊蕭慧儀
Wai Young (Vancouver South)
莊文浩
Michael Chong (Wellingon—Halton Hills)
趙錦榮
Kenny Chiu (Steveston—Richmond East)
梁中心
Chungsen Leung (Willowdale)
常斌
Bin Chang (Scarborough—Agincourt)
王晨
Andy Wang (Nepean)
黃陳小萍
Alice Wong (Richmond Centre)
新民主黨(4人)
劉舒雲
Laurin Liu(Riviere-des-Mille-iles)
關慧貞
Jenny Kwan(Vancouver East)
鄒至蕙
Olivia Chow (Spadina—Fort York)
梅祐璜
(Brossard-Saint-Lambert)
自由黨(7人)
譚耕
Geng Tan(Don Valley North)
陳家諾
Arnold Chan(Scarborough-Agincourt)
陳聖源
Shaun Chen(Scarborough South)
江邦固
Bang-Gu Jiang(Markham-Unionville)
胡以鈞
Lawrence Woo(Richmond Centre)
寇鴻久
Steven Kou(Vancouver Kingsway)
黃國治
Edward Wong(Vancouver East)
綠黨(5人)
高境嵐
Elvin Kao(Markham-Unionville)
邱敏聖
Vincent Chiu (Richmond Centre)
譚百昭
Peter Tam(Pitt Meadows-Maple Ridge-Mission)
吳英慈
Elain Ng(Vancouver South)
胡方
(Brossard-Saint-Lambert)
加拿大自由意志論者黨(Libertarian Party of Canada):1人
胡博雅
Bonnie Hu(South Surrey-White Rock)
馬克思列寧主義黨(Marxist-Leninist):1人
林晉明
(Nick Lin,Spadina—Fort York)
獨立候選人:1人
麥鼎鴻
(Dauphin-Swan River-Neepawa)
微信號:今日加拿大
英文ID:CanadaNewsToday
(長按上面二維碼可加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