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是一種怎樣的智慧?值得你我深思

2020-12-24 國話風騷

正所謂,三十六計走為上計,而「走」並不代表放棄,更多的是一種智慧,一種以暫時的捨棄成就未來的謀略。看看古代的仁人志士,無不是「走」的典範,如範蠡,他若不是幫助勾踐滅吳之後隱退,怎會成為一代富商?但反觀文種,自恃功高,最終卻成了勾踐的刀下之鬼。

其實,對於「三十六計走為上計」這句話,在雙方交戰的過程中體現的是淋漓盡致。

都知道,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朝鮮發生過一場戰爭,原本屬於朝鮮的內戰,但後來因為美國、中國等國家的參與,使其變成了一場世界性的局部戰爭。於是,有人提出了疑問:在韓戰的過程中,志願軍與美軍是不是經常出現抓俘虜的情況?答案是肯定的。

要知道,不管是怎樣的戰爭,被俘虜都是很正常的事,不管是美軍還是志願軍,他們都沒有什麼特殊。但在被俘虜的過程中,肯定會運用相應的戰術,即伏擊。對於「伏擊」二字,想必大家不會陌生,看看抗戰時期的影視劇,隨處可見伏擊戰。但有伏擊,相應的便會出現反伏擊,也就是「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試想,在交戰雙方力量懸殊的情況下,「走」真的是上計。這其中的智慧,便是保存已有的實力,休養生息,等待下次的崛起,但要是交戰雙方之一識破了此戰略,那將是一場怎樣的激戰呢?

當時,老禿山不歸屬於中美任何一方,但雙方卻經常在老禿山一帶埋伏,抓俘虜,以更多的了解對方的情況。一天夜晚,343團3連9班奉命前往老禿山埋伏。但在行進的過程中,排長卻發現了美軍179團的一支小隊正在登上主峰。面對如此情況,排長立即下令向美軍發起攻擊,最終俘虜一人。

但當他們把俘虜帶回時,團長卻說美軍可能並沒有逃跑,而是找了地方隱蔽,並趁機在我們因勝利沾沾自喜的時候,向我們發起進攻。為此,團長立刻做出了戰略部署,以應對美軍的隨時進攻。

9班在排長的命令下向南迂迴搜索,8班則從正面進行搜索。最終,在志願軍的齊心協力下,他們在主峰找到了美軍,並向其發起了進攻。於是,在激烈的戰鬥之後,志願軍擊斃七名敵人,俘虜了十一人,全殲了埋伏的美軍,取得了勝利。

由此我們看出,在這場戰爭中,美軍是以退為進,想要給志願軍以致命的反擊。但不幸的是,經驗充足的團長卻做出了準確的判斷,導致美軍的計劃成為了泡影。可見不管是伏擊戰,還是反擊戰,都要有智慧,不然只能是失敗的下場。

試想,如果志願軍沉溺在勝利的喜悅中,為了抓住一個美軍俘虜而慶功,那結果將是怎樣呢?不用想也知道,以失敗收場。但團長的理智,卻讓志願軍有了勝利的希望,使他們先下手,從而打了美軍一個措手不及。真是應了那句: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

雖然此次的反伏擊戰規模不是很大,但雙方之間的智鬥,卻是完美的體現了出來,讓人們意識到,不管是怎樣的戰爭,不管是大的戰鬥,還是小的戰鬥,都不容忽視,因為任何一場戰爭都將決定整個戰場的勝負。

而更重要的是,在反擊戰的過程中,如果不能先發制人,那戰爭的結果將是難以想像。所以不管在什麼時候,指揮者都是戰鬥的核心,只有他把握了全局,對整個戰爭形勢以及敵人了如指掌,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決定戰鬥的成敗。

其實,雖然志願軍取得了勝利,但美軍的智慧也是不容小覷的,畢竟他們對「走」的智慧運用的很到位。先是在主峰埋伏,被發現後以失敗收場,再重整力量,準備下次的反擊。這樣的謀略值得我們深思,真是多虧志願者指揮官的機警,不然一切都難以想像。

在生活中也是一樣,多少人因為一時的失敗,一時的成功,或萎靡不振,或驕傲自滿,都是一種不負責的表現。如果因此造成不必要的損失,那將是後悔莫及。比如,在夫妻雙方發生矛盾時,若一方可以「走」出去,那對緩解矛盾將有很大的幫助。所以不管是「伏擊」還是「反伏擊」,其中的智慧與謀略值得每個人借鑑。

參考資料:

【《戰爭中的美國從書·韓戰》、《歷史教學》】

相關焦點

  •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劉備為何能成為大漢皇叔,建立蜀漢?
    計策理解走為上計為三十六計的最後一計,出自《南齊書·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汝父子唯應急走耳。」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挽回的時候,沒有別的辦法了,只能戰略性撤退,或者直白點說「逃跑「。——《三十六計·走為上計》譯文:全軍撤退躲避敵人,用退讓的辦法避開強敵的威脅並沒有過錯,這也是用兵的常規操作。當敵我雙方力量對比懸殊的時候,己方處於下風,而且也沒有其它以少勝多的計策可用,那麼這時候選擇戰略性撤退才是明智的。
  • 三十六計很多人只記得走為上計,卻忽略了孫臏最高明的一計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這句話早就流膾人口,也早就成為一句俗語,被各種生活化了。但其實很多人都不曉得剩下的三十五計是什麼?就算曉得零星幾個譬如風吹草動、李代桃僵,而且都是很常見的詞語或成語,但很少有人曉得是三十五計中的。固然走為上計這句頗為知名,但孫臏的三十六計中,最高明的一計卻被眾人遺漏。
  • 三十六計有哪些 三十六計有哪三十六計
    《三十六計》或稱三十六策,是指中國古代三十六個兵法策略,語源於南北朝,成書於明清。它是根據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那你知道三十六計到底有哪些嗎?下面就來了解了解吧!
  • 三十六計與孫子兵法一樣嗎
    《三十六計》或稱三十六策,是指中國古代三十六個兵法策略,共分六套,即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每套各包含六計,總共三十六計。,成書於明清。它是根據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 讀史使人明智,學習《三十六計》中的智慧,更好地面對困難
    讀史使人明智,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我國古代的兵書《三十六計》,這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讀的書。但是對於這本書,也存在著不少的爭議,有人認為這本書不適合兒童閱讀,因為其中講的都是關於成年人的陰謀詭計,會對兒童的思想帶來影響。
  • 《三十六計》完整版,圖文並茂,值得為孩子收藏!
    《三十六計》完整版,圖文並茂,值得為孩子收藏! 我們常說「三十六計」, 你可知道「三十六計」到底是什麼?
  • 我們可能再也無法見證人類登月的歷史,有時候放棄也是一種智慧
    宇宙讓我們嚮往,但也值得我們敬畏,生命在大自然面前太渺小了,病毒隨時來襲,我們防不勝防,不是要阻止人類登月,但我覺得在不能確保萬無一失,能夠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真得不值得。前幾天,我看到一個學姐在朋友圈轉發的一個軟文,最後的介紹她已經是中土馬來西亞的財務部副經理了,僅僅大我一屆,而她是一個放棄保研的學生,可以說十分優秀了。
  • 原創 智慧綠茵場之「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
    原創 智慧綠茵場之「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 原標題:智慧綠茵場之「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
  • 在馬爾他「尋找功夫——三十六計」
    中國功夫的一招一式中暗藏了哪些智慧?中國人耳熟能詳的三十六計,你真的理解嗎?這兩者在當代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馬爾他中國文化中心與馬爾他多個市政廳以及代表性武術機構合作,利用各自社交媒體平臺發布或轉發《尋找功夫—三十六計》系列微視頻,在當地掀起觀看熱潮,進一步推動了中國武術在馬爾他的傳播。
  • 預告 | 專為孩子改編的《三十六計》,有趣好懂,讓孩子學計謀長智慧!
    說起《三十六計》很多親應該都不陌生,它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被譽為「運籌帷幄的智慧,兵家百科全書。」直到現在,《三十六計》裡的智慧和思想依然在被運用到我們日常工作與生活的方方面面。《畫給兒童的三十六計故事》是以繪本故事講述三十六計,很適合孩子閱讀,一看就能懂、就會用。
  • 別再把《孫子兵法》誤認為就是《三十六計》了,兩者是有區別的
    很多人提到《孫子兵法》都聯繫上《三十六計》:「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然而《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完全是兩本內容的兵書,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分享學《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的區別。
  • 《三十六計》解讀:金蟬脫殼的分析和用法
    一提到《三十六計》人們腦海裡都會蹦出這麼一句俗語:「三十六計,走為上計」,「走」並不代表畏懼和懦弱,當我們處於劣勢時,暫時退卻是一種明智之舉。而《三十六計》中也不乏有記載「走」的各種計謀,「金蟬脫殼」就是其中的一種。
  • 走為上計?為何壓書底
    你每天都用同樣的方式去生活,同樣的模式去思考,也會遇到相似的問題。直到某一天,你再也受不了,不是你解決了問題,就是問題解決了你。願你的選擇反映你所希望的,而不是你所畏懼的。——尼爾遜·曼德拉二、本能驅使下的「走為上計」真的解決問題了嗎?不僅工作如此,在婚姻生活中,大多數人也驚人的相似。
  • 智慧綠茵場之「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
    用到足球比賽領域,招數是有形的,只可以「敵一人」或者「敵數人」,而真正可以橫掃千軍的是「萬人敵」,即軍事上的兵法和人的智慧謀略。 回憶綠茵風雲和足壇滄桑,真正經典的、為後人永遠銘記在心、津津樂道的足球比賽是激蕩人心的智慧博弈,是把人類的智力和謀略貫穿其中的比賽,那是足球比賽最有魅力的時刻。
  • 孫子兵法哪三十六計?
    圍魏救趙,三十六計當中對齊,魏一場戰爭的解釋(參見桂陵之戰)。圍魏救趙是三十六計中相當精彩的一種智謀,它的精彩之處在於,以逆向思維的方式,以表面看來捨近求遠的方法,繞開問題的表面現象,從事物的本源上去解決問題,從而取得一招致勝的神奇效果。
  • 三十六計:瞞天過海
    三十六計:瞞天過海 中國日報網 2020-11-11 09:36
  • 三十六計真有用?《孫子兵法》還有一招更厲害計謀,碾壓三十六計
    很多人在讀《孫子兵法》的時候,有一個誤區,容易把重心放在了第一篇「計篇」上,這樣一來,大家都以過去的認知來解讀《孫子兵法》,「哦,原來孫子兵法講的計謀啊,三十六計走為上策嘛,我知道」。在我看來,這是對《孫子兵法》本身想要傳達的觀念的一種錯誤解讀。
  • 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你不得不知道的一些事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燦爛輝煌,上下五千年悠久歷史,智慧的祖先給我們遺留下很多寶貴的精神和物質財富。期間,由於朝代更迭和戰爭的需要,產生了很多軍事有關的兵法著作,其中,《孫子兵法》應該算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