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7年,29歲的eBay 店主、芝加哥房地產經紀人約翰,在一個房屋拍賣會上花400美元買了一箱資料,開啟了一段傳奇
紀錄片《Finding Vivian Maier》描述了這個傳奇。影片揭示她的雙面人生:生前才華橫溢,卻默默無聞做了40年保姆,去世後留下10萬多張芝加哥街景和街頭人像底片,2007年在一場拍賣會上被電影製片人John Maloof拍得後重見天日,她遂被攝影界公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攝影師之一。
無論你是業餘或是職業攝影師,你一定要知道Vivian Maier。 她沒有經過任何大師的指點,關於她的資料也不多,只知道她在紐約出生但是在法國長大,回到美國之後她在芝加哥任職褓姆長達四十年的時間。在這四十年間,Vivian拍攝了多達10萬張照片,一張也沒有發表,一直到她辭世之前都沒有人知道這位業餘街頭攝影師,一直到一次在芝加哥的小型拍賣會上被人發現她所遺留下來超過10萬張底片以及數千張照片之後才開始有粉絲為她整理、收集並將這些美麗的作品公諸於世。
四十年拍攝10萬張底片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你想想平均每天6.9張!!!
但凡出眾的藝術家,大概都有自己的執著。我一直在其中,找這種執著,甚至是偏執。
從十幾萬張塵封的底片,到逐步衝印出來的作品,我在對她的作品的不斷驚嘆中看完這個紀錄片。
她是個謎,有許多假名,沒有家庭關係記錄,性格孤僻,帶有法國口音,沒人知道她是紐約出生,不願意別人走進她得房間,職業是保姆,終生未婚,有黑暗的一面,還曾擱置保姆工作週遊世界,但最重要的是,她用脖子前永遠掛著的那臺祿創作出大量驚為天人的攝影作品,與其說創作,倒不如說是記錄了各種各樣的人物、城市、風光以及反光物體中拍到的她自己。
她仿佛看見那些人得苦楚悽涼心酸無奈還有那些兒童的快樂幸福簡單稚嫩,她收集新聞,關注社會,她自己拍攝了大量錄影帶、錄音、以及攝影,記錄意識極強,觀察角度精準微妙。我覺得她不僅能看到所有卑微粗鄙賤陋的東西的價值,也對窮苦落魄寒酸的人有極大的同理心,她喜愛帶著小孩探索她眼中的世界,也喜歡通過孩子和極少的朋友實現對情感的生活的嚮往,但她對孩子有暴戾和嚴苛的強迫,對男性也懷有憎惡與恐懼;她說她自己是"spy",她的確是一個令人稱奇的社會觀察家和從未被發現的偉大攝影家以及一個照例無法融入正常世俗生活的藝術家。
其中最令我動容的部分,是她竟然給之前的照相館老闆寫信說要合作,可以看出她也是對自己的作品非常信任的,並且希望自己欣賞的人和自己信得過的衝印質量來呈現這些作品。當然我不會對她的野心多做猜想,估計就是滿足自己的執著,並且能讓自己看到這些作品被很好的相紙衝印出來,也就足夠了。
她應該不會知道,我看到那些法國故鄉的老人們,佝僂著在照片前看到自己的故去的丈夫,看到自己的兄弟姐妹,看到故鄉的山水土地時候有多感動。儘管我也一直在掙扎,到底作品的意義是什麼呢,滿足自己的創作欲,一種僅僅專注治癒自己的價值,還是一種喚醒感受的共享和傳播?
以前我會覺得,留給自己就好。現在覺得,這樣做實在太自私了。
關於這部紀錄片
紀錄片《尋找薇薇安·邁爾》聚焦一位「隱匿的」藝術家——薇薇安·邁爾。薇薇安與大畫家梵谷有著類似懷才不遇的情況,去世後作品才得到挖掘與認可。她一生未婚,也未曾有過親密的親友。
薇薇安於上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期間在芝加哥的郊區默默無聞地做著保姆的工作,沒有任何一位僱主知道,她還是一名優秀的街頭攝影師。邊緣化的人物是薇薇安·邁爾拍攝的主體,包括窮人、老人、少數民族和兒童等。有時,在薇薇安休息的日子裡,她會與那些她關心的孩子們待在一起,或者漫步到城市中破舊的、不太安全的類似「貧民窟」的地方去尋找貧苦人們生活的細節,拍攝那些鮮有曝光的生活。然而,在她的一生中,她從未將其攝影事業與任何人分享過,這是本片中最大的懸念。
本片導演之一的約翰·馬魯夫(John Maloof)實際上是薇薇安·邁爾的伯樂,而這一切,都緣起於約翰在一場拍賣會上無意中買到的大量底片。影片《尋找薇薇安·邁爾》展現了一個「尋找」的過程,主創通過各種蛛絲馬跡,挖掘藏在薇薇安·邁爾背後的動人故事,並藉此為我們拼湊出一個薇薇安的完整形象。我們得知薇薇安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攝影師,她還是一個囤積狂。她囤積了無數箱印刷品以及未衝洗的底板等。也正因為此,2009年,薇薇安去世,享年83歲,留下了大量的遺物。影片導演馬魯夫和其他收藏家在一場拍賣會上買到超過10000張底片,這些底片的年代跨越了數個時代,而當時,他們還不知道這些照片的攝影師薇薇安·邁爾是誰。這些照片顯露出薇薇安·邁爾奇異的攝影天賦,而她獨特的人生故事似乎也像是劇中情節一樣。
為此,馬魯夫開始尋找每一位跟薇薇安相關的人士,並且將他們的講述拍攝下來。「也許這是探尋薇薇安的故事的一種方法,」馬魯夫對記者說,「影片的核心在於,薇薇安創造了數量如此驚人的優秀作品,卻從未與人分享,這實在是匪夷所思。」
紀錄片導演麥可·摩爾給馬魯夫介紹了查理·西斯科爾,二人一拍即合,拍攝《尋找薇薇安·邁爾》這事基本就這麼定了。此外,喜劇演員傑夫·格爾林也參與了製作,他擔任影片的製片人。
「薇薇安·邁爾到底是如何在兩種身份之間遊走而不被發現,這是非常吸引我們的,我們也希望觀眾能夠感受到這點,」馬魯夫說道,「故事的核心似乎是個真探故事,通過她留下的事物和尋找認識她的人來拼湊、解決這個謎團。」
「在拍攝中我們取得了重大線索,那是我們才發現,我們可能『誤解』了薇薇安,」西斯科爾在採訪中對記者補充道,「一開始,我們以為薇薇安是作為一個保姆,碰巧收集了這麼多偉大的攝影作品。隨著影片的拍攝,我們才了解到,整個事件的核心就是薇薇安,她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的藝術家,只不過她碰巧也是一名保姆,默默無聞地生活著,從未與人分享她的成果。但毋庸置疑,她就是我們要尋找的那位藝術家。」
尋找薇薇安這項工作並不僅僅是為了拍攝這部紀錄片,它也改編了馬魯夫的生活。馬魯夫不停地收集購買薇薇安無人認領的遺產,如今他已經擁有90%以上的薇薇安的攝影作品,這也使得馬魯夫「背負」上講述薇薇安的故事的「使命」。
「薇薇安肯定是這部紀錄片的主體,但約翰也是影片中在敘事方面非常突出的一位角色。」西斯科爾坦言。他認為這種敘事方式也是保持影片生動的一種方式,另外也能與當代文化產生更多的關聯。「我們希望能借鑑不同的風格,這樣影片就能傳播得更廣一些,而不單單是為了藝術迷而做。」西斯科爾補充道,「這對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
薇薇安·邁爾出現在照片裡
薇薇安·邁爾的作品通過這部紀錄片才能詳盡地展現在觀眾面前,而大眾對她的私人生活了解地就更少了。她到底為何如此大量地拍攝她人卻從未將作品與人分享呢,如今她是否希望作品能夠為世人所知曉呢?通過與薇薇安·邁爾僱主的採訪以及當年她照看的小孩子(如今已長大成人)的採訪,《尋找薇薇安·邁爾》這部紀錄片逐漸填補關於薇薇安的一些細節,對她做出了人物側寫。據推測,她有可能在童年時期遭受過虐待,當她成年之後也與抑鬱症與某些精神方面的疾病做鬥爭。「她絕對有一種『記錄』的欲望,」馬魯夫說,「也許不止是工作上的,精心的編錄對她自身是有幫助的,能夠幫助她保持情緒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