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那些被清朝皇帝「寵幸」過的紫砂壺

2020-12-25 騰訊網

宜興紫砂,紫砂器具創始於明代弘治、正德年間,發展至清代名冠天下,文人墨客,情有獨鍾,就連皇帝也不例外,尤其是清朝帝王們尤其偏好紫砂壺,對於中國茶文化的發展起到了重要影響,也使宜興紫砂壺的發展進入一個空前的繁榮時期。

飲茶是清代帝王一項重要的生活內容。清代康雍乾時期,國力昌盛,隨著宮中茶藝盛行,紫砂茶具開始被皇室選為貢品進入宮廷。清宮內務府設有御茶房,原址位於乾清宮東廡。大茶房不止一處,除錫慶門的御膳茶房外,還有壽康宮皇太后茶房、東六宮皇后茶房等。

乾隆皇帝一生六次南巡,每一次旅途上都照宮內的規格用茶。為了攜帶方便,他特意命人製作了便於旅途使用的全套茶具,並專門設計了用於裝置全套茶具的茶籝(可放置茶壺、茶碗、茶葉罐、茶爐、水具的提盒)。

康熙至道光朝,宮中都舉辦過不同規模的茶宴,由於茶事的頻繁,紫砂茶具備受宮廷的歡迎,在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宮遺留的紫砂茗壺中,壺內大多留有深厚的茶垢,是經年使用後留下的痕跡。

根據時代的不同和皇帝個人的喜歡,每個皇帝在位期間的紫砂壺的風格也各不相同,

下面我們挑選故宮博物院館藏的十款紫砂壺,來看看清朝帝王們喜歡的紫砂壺都是什麼風格和器型吧。

-虛扁壺-

順治年間

順治皇帝是滿清入關建國後的第一任皇帝,在他在位時期,很多宮內用具還是沿用了明朝時代的遺留物件,明朝大師時大彬製作的虛扁壺,非常罕見和難得。

-三足壺-

康熙年間

康熙年間的制壺大師是陳鳴遠,最有代表的就是按照現在話語「混搭風」的紫砂茶器,康熙皇帝頗喜愛西洋琺瑯彩器,並曾在宮中專門設立琺瑯作,以製作加工各類琺瑯製品,包括很多和紫砂搭配的茶器。

-扁園壺-

雍正年間

雍正的紫砂壺,在素雅中凝聚了制壺工匠高的手藝。

這些看似簡單的紫砂壺,體現了極高的制壺水平,器型的把握,做到了點、線、面的黃金分割,恰到好處,似乎多一點泥是過,少一點泥也是不到位。

-小圓壺-

乾隆年間

乾隆皇帝的嗜茶及對茶相關物事的投入,於中國茶史上,幾乎無人能出其右。

而乾隆時期紫砂器大的特色便是或刻或泥繪或鑲金,幾乎都有弘曆大詩人的御詩。

像這樣素雅的可不多。

-延年壺-

嘉慶年間

清朝從嘉慶開始就走下坡路了,這個壺的名字或許是一種寄託吧!!

-漢瓦壺-

道光年間

從道光開始,清朝正式進入了最後的衰退期,期間所有宮廷用品開始也注重實用性了,代表著皇權的沒落。

鹹豐年間|題詩壺

光緒年間|刻詩句端把壺

同治年間|井欄題字壺

宣統年間|小壺

看到宣統年間的小壺,是不是很熟悉,端方為清晚期之封疆大吏,喜砂壺,經常找工匠制器,為溥儀定製的這款小壺就是根據紫砂經典壺型「石瓢」改進而來。

雖然後面的幾任皇帝期間的紫砂壺無不體現了節儉和樸素,是大清國力羸弱的體現,但紫砂壺經過清代270多年不遺餘力的推廣,終於走進了千家萬戶,最終成為當今社會最受歡迎的飲茶器具。

相關焦點

  • 清朝帝王寵幸後宮妃嬪有固定流程,不能隨心所欲
    原來,到了清朝時,我國封建帝王的權力已經達到了歷史的最頂峰,因而統治者們充分吸取了歷朝歷代興衰的歷史經驗與教訓,在皇帝「寵幸」妃子這件事上立下了嚴苛的規矩,從而達到維持後宮秩序,以及避免皇帝沉迷於「美色」的目的。其中主要就包括下面4條。
  • 清朝妃子侍寢時,為何要讓太監用被子包裹好,抬到皇帝的房間?
    ,這個王朝總結了前朝所有的弊端,把那些有可能存在弊端的問題,都給制定了相關的規定,目的是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  正如我們在電視劇或者資料上看到的,清朝的時候,皇帝寵幸妃子和其它朝代不一樣了。其它的朝代,皇帝的權力是最大的,他們想要寵幸哪一個妃子,就可以直接寵幸。甚至是不分時間和地點的,完全靠皇帝的喜好。  但是,到了清朝就不是這樣了。  清朝的皇帝寵幸妃子,已經不僅僅只停留在個人享受上了。他們更多的是想到了傳宗接代,為整個皇家江山服務!
  • 清朝妃子被皇帝寵幸後,為何都被抬回自己的宮殿?這正是聰明之處
    普通的男人都可以三妻四妾,何況是皇帝呢,要知道皇帝是可以有著自己的三宮六院的,皇帝的妃子數量是非常多的,而且每過幾年都會進行一次選秀,後宮的妃子更新換代是非常快的,就算是再漂亮再優秀的妃子,受寵的時間也只有幾年,花無百樣紅,最後就算沒有被打入冷宮,但是也是受盡冷落,尤其是在年老色衰之後,也將會孤獨地度過自己的人生,一些有孩子的妃子,還有一些盼頭,而那些沒有生下孩子的妃子,也只能孤獨終老。
  • 古代宮女是喜歡皇帝寵幸嗎?
    一古代的宮女是很希望自己被皇帝寵幸的,因為一旦被皇帝臨幸之後,得到了皇帝的寵愛,你的身份就有可能變了,尤其是在你懷了龍種之後,這時候你的待遇肯定就不是宮女的待遇了。對很多人來說這是改變命運的機會,很多人都盼著得到皇帝的寵幸呢。
  • 盤點那些被「武則天」範冰冰寵幸過的唇色
    霸氣紅唇,搶鏡必備  範冰冰版的《武則天》熱播,範爺一抹紅唇將一代女皇武則天的霸氣詮釋的淋漓盡致。
  • 清朝皇帝子嗣眾多,唯獨鹹豐只有一個兒子,原因值得深思
    說到清朝的皇帝,可能很多人都有一些了解,畢竟電視劇有很多關於清朝後宮的內容。從清朝建立之後,基本上每位皇帝都有所謂的三宮六院,大部分皇帝也都有不少子女。尤其是康熙帝有35個兒子,而雍正和乾隆子嗣也非常多,可是鹹豐在位10多年卻只有一個兒子,在清朝皇帝中可以說是非常奇怪的事。
  • 清朝最能生的妃子,50歲仍被翻牌,知道兒子當皇帝後病死
    清朝作為中國封建史上的最後一個王朝,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而康熙皇帝也是清朝這幾位皇帝中比較著名的一位皇帝,在康熙擔任清朝皇帝期間,清朝相對來說比較繁榮。康熙在八歲便繼承皇位,等到他成年後鞏固政權,除了鰲拜,平定三藩,康熙也被人稱為千古一帝。大家知道康熙的豐功偉業,但大家也許不知道,康熙是清朝的皇帝中,嬪妃數量最多的人。
  • 甄嬛傳:皇帝為何著急寵幸微賤宮女赤芍?宜修:是個男人都會喜歡
    甄嬛傳:皇帝為何寵幸一個微賤宮女赤芍?而除了純元皇后之外,還有另外一個人也有替身,她就是華妃,當時在王府之中的時候,華妃開始侍奉雍正,之後她的哥哥年羹堯更是成為雍正的左膀右臂,在雍正登基的時候則是立下了汗馬功勞,之後在清朝開疆拓土,保護邊境安寧的事業上更是做出了不朽的功績,雍正也十分器重年羹堯,華妃在後宮之中也是水漲船高一度被立為皇貴妃。
  • 甄嬛傳:凌雲峰上,甄嬛虛弱難當,為何皇帝迫不及待寵幸了她?
    兩人也是經歷了互相喜歡,但甄嬛生下朧月漸漸意識到自己不過是純元皇后的替代品罷了,此刻也是恨透了皇帝和皇后等人,於是自願去凌雲峰當尼姑,經歷了冷嘲熱諷最後決定報復皇帝,在這其中就有這麼一段,當時甄嬛虛弱難當,皇帝還是迫不及待寵幸了她,這是為什麼呢?且聽小編細細道來。1.
  • 她13歲嫁給天子,日夜寵幸,生下四個子女,成清朝最特殊的皇后
    比如說,清朝皇室規定選秀的年齡為13到17歲,今天筆者要講的這名女子正好是13歲參加選秀入宮,她就是清朝最特殊的一位皇后:孝靜成皇后。 在清朝27位皇后中,有兩人既不是皇帝冊封的皇后,也不是後代皇帝的生母,一位是孝獻皇后,另一位便是孝靜成皇后。其中,孝獻皇后(董鄂妃)並沒有系帝諡,牌位也沒有入奉先殿和太廟,甚至都沒有放入孝陵隆恩殿的正殿,可見,孝獻皇后並沒有得到清朝皇室的認可。
  • 前腳剛生產完,乾隆就急著寵幸,百年後出土屍骨令妃死因被揭開
    可能更多的人會對清朝的乾隆皇帝比較熟悉,因為有很多比較火的影視作品都是關於清朝的,像以前每年暑期都會熱播的《還珠格格》,相信這也是很多人的童年了,還有就是之前大火的《延禧攻略》了,這些劇中都能夠看到皇帝與妃子之間的感情,妃子與妃子之間的明爭暗鬥。也從這些影視劇中知道了這麼一個人,那就是令妃,這個人在後宮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主要是非常的受乾隆皇帝的喜歡。
  • 清朝最悲催的皇后,從未得到皇帝寵愛,逼著她臨睡幹一件事!
    2020-11-06 10:36:32 來源: 愚情 舉報   清朝最後一位執政的皇帝是鹹豐
  • 清朝的嘉慶皇帝死因太過離奇,據說是被雷硬生生的劈死了?
    清朝嘉慶皇帝,是一個勤勉為政勵精圖治的好皇帝,嘉慶自一登上皇位,便絞盡腦汁的想辦法解決國家政治腐敗的危機,他經過多次失敗之後,發現事情並不是他所想的那麼簡單,即使他把當時最大的貪官和珅處理了,也無法再恢復到清朝鼎盛的狀態了,因為此時的清朝的內部結構已經腐敗到根深蒂固的邊緣了,所以即使嘉靖使出渾身解數也不能改變現狀
  • 皇帝在凌雲峰重逢甄嬛,為啥著急寵幸身體虛弱的甄嬛
    ,只是和原配純元皇后相像而已,她覺得在皇宮裡的這一切她沒有辦法接受,她不想再待在皇宮裡做別人的影子,於是在她為皇帝生下一個女兒之後,她就跟皇帝提出代發修行,她去凌雲寺修行,讓她在凌雲寺度過餘生,並為皇家祈福,皇帝同意了她的想法。
  • 第一次寵幸魏瓔珞之後,乾隆就不能忘卻,原因是什麼?
    這一部影視劇,也是還原了非常好的清朝時期嬪妃和乾隆皇帝之間的愛情故事。這部電視劇的女主角的名字叫做魏瓔珞,其實剛剛在進宮時,她和其他的宮女就是有著完全不同的想法,因為大多數的宮女想要進宮,真實的想法就是希望可以得到皇帝的主意,讓自己的地位提升後一步升天,從此過上好的生活。
  • 為什麼明朝皇帝多昏庸,清朝皇帝最勤政?
    從影視上了解歷史的朋友們可能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明朝似乎無道昏君很多,而清朝皇帝似乎個個勵精圖治,「堯舜禹湯」。然而,有人可能會問:這符合歷史事實嗎?今天看鑑君就帶大家了解一下真相。其實之所以會造成大多數人印象中,清朝皇帝比明朝能幹的原因,多半來源於勤於政事的康熙和雍正兩位皇帝在位時間都很長,因此加深了人們的好印象。
  • 甄嬛傳:難怪凌雲峰上皇帝急切「寵幸」甄嬛,你看桌子上放的啥?
    ,報復皇帝,就有了甄嬛設計的,凌雲峰上皇帝急切「寵幸」甄嬛,為什麼皇帝會入了甄嬛的圈套呢?桌子上放著佛珠,在佛堂行事,皇帝深愛甄嬛重看甄嬛傳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皇帝手中會帶有一竄佛珠,皇帝的喜怒哀樂從他把玩佛珠的狀態就能清晰的了解到,這佛珠也是叫皇帝靜心的,身為皇帝就是身不由己的,要時刻繃著一根弦,不能有愛得人,不能有軟肋,要時刻抓緊手裡的佛珠,況且這佛珠是純元皇后送給皇帝的,皇帝當初找甄嬛也是因為長的像純元,在則說皇帝本人是極信奉佛教的。
  • 一入宮門深似海,清朝宮女出宮後結局怎樣?還能嫁得出去嗎?
    皇帝在選擇妃嬪時雖然也會寵幸普通宮女,但優先從秀女中選擇,每年入宮的秀女有很多,皇帝選剩下的秀女大多是留在宮廷做女官,也就是宮女的頭目,她們在宮中短則數月多則一二年就會被皇帝賜予王公貴族的子嗣或者皇子為妻。
  • 清朝嬪妃為何要穿「花盆底」鞋?為美觀,更為了方便皇帝!
    大家應該都看過清宮電視劇吧,裡面最吸引人的就是後宮嬪妃的服飾了吧,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討論為什麼清朝的嬪妃要穿「花盆底」鞋 清朝的禮儀服裝很有特色。除了嬪妃頭上的旗頭外,宮鬥戲中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是腳上的「花盆底鞋」。
  • 清朝皇帝的妃子不但不好看,而且還很醜
    但光緒皇帝時期,照相在清宮出現了,而照片不會騙人,媒體翻出的清朝光緒皇宮一些真實的老照片,皇后和后妃不僅很難稱得上美豔,甚至連一般人都不如。從光緒的后妃反推整個清朝後宮,皇帝的后妃不但不好看,而且還很醜,難道是皇帝、太后、太監的審美眼光有問題,還是另有隱情?由於樣貌氣質與電視屏幕上的差距實在太大,引來一片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