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裡茶道集結賽】河南:南船北馬 萬裡茶道的集散重鎮

2020-11-30 荊楚網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 劉菲、黃康)車過賒店,酒香滿城,不飲自醉,這是一座承載千年記憶的幽幽古鎮,時光消逝也不曾磨滅其傳奇情懷,探訪古道,撫歲月痕跡,往日盛況,今昔猶在。

河南賒店,北走汴洛、南船北馬、總集百貨、迢迢萬裡,無不印證著發生在這裡的商旅傳奇。

循跡萬裡茶路,走進河南,溫山陝會館昔日盛況,品廣盛鏢局俠義風骨,感受「百日千帆過,夜間萬盞燈」的繁華古城和茶道上耐人尋味的故事。

賒店古鎮:一城九門八卦為陣,萬裡茶道集散路段的重要商貿城鎮

賒店古鎮。活動主辦方供圖

追隨著萬裡茶道的足跡,荊楚網記者來到位於河南省南陽市社旗縣的賒店古鎮,這裡是萬裡茶道集散路段的重要商貿城鎮,位於溯江、漢水系北上的水路運輸線與中原腹地陸路運輸線相銜接的水陸轉運節點,是因茶道商貿而發展興盛的貨物集散碼頭和商貿重鎮。

古城斜陽。活動主辦方供圖

賒店古鎮整體呈現了茶道商貿活動對沿線聚落髮展的顯著推動。這裡北通汴洛之動脈,南達襄漢之津渡、是萬裡茶道水陸交通的中轉站。同時又有著濃厚的商業文化氛圍,是萬裡茶道沿線重要的商貿名鎮。

值得注意的是,賒店古鎮建有九座城門。要知道,古代的城門建設都是頗有講究的,只有皇家規格才能建造九座城門。那麼為什麼在這個偏遠縣城裡會有一座九門城鎮呢?

據資料記載,東漢的開國皇帝劉秀,在起兵之初曾落魄流亡到這裡,向當地店家賒了一面酒旗,然後舉旗起師,最後建立了東漢王朝,這裡遂稱「賒旗店」「賒店鎮」。小鎮由此而知名,之後還按照皇家規制建了九座城門,所以成為全國唯一的具有9座城門的古鎮。

山陝會館:天下第一會館 盡顯茶道繁華

看完了古鎮,自然不能放過號稱「天下第一會館」的山陝會館。繁華的賒店鎮吸引了十六省的商人在此經商,為了滿足同鄉商人信息溝通、情感聯絡之需,各省商人在賒店集資興建了山陝會館、湖北會館、福建會館等十多處會館,其中尤以秦晉商人歷時137年修建而成的「天下第一會館」山陝會館最為雄偉壯觀。

社旗山陝會館。記者黃康 攝

來到會館大門前,放眼望去,大大小小各式建築二十餘座,飛簷翹角,綠色琉璃瓦覆歇山頂,屋頂中間都有金色琉璃瓦組成的菱形裝飾圖案,磚雕、木雕、石雕、鬥拱、彩繪,整組建築布局嚴謹,建築形象靈活多樣,每一處細節都經過精雕細琢,極具藝術感,技藝登峰造極。

這座賒店古鎮內現存規模最大的一組古建築群,由山陝商人包括茶商集資興建,薈萃南北建築藝術精華。當年賒旗鎮運輸行業實行的「回票」制度,更是萬裡茶道上僅見的誠信經營實例。

山陝會館那令人嘆為觀止的古建築,都是用茶葉「堆積」起來的。據資料顯示,為山陝會館捐銀的商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茶商。例如:大德玉、大泉玉、大昇玉等,都是在俄國恰克圖經營茶葉的國際性大商號。有茶商一次性捐資4500兩白銀,這在當時是一筆很龐大的資金,可見當時賒店茶商數量之多、財力之強。

山陝會館內藏之寶,計50餘件,保存完好,多為茶商等捐與會館的禮品,出自晚清民間繡工之手,具有地道的河南民俗特色。

洛陽關林:茶道上忠義仁勇的精神依託

千年關廟祈福聖地——洛陽關林,位於洛陽市南七公裡,北依隋唐故城,南臨龍門石窟,西接洛龍大道,東傍伊水清流,為海內外三大關廟之一,是我國唯一的"冢、廟、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經典建築群,是關羽的首級埋葬地。

關羽塑像。活動主辦方供圖

萬裡茶道山水迢迢,晉商入河南後,有多條道路可選。然而,他們中的大部分都是奔著洛陽而來。在這裡,商人們除了重整駝隊、中轉休憩,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到關林,拜關羽。

關林遺址。活動主辦方供圖

「因為關林是御筆親封、最高級別的『關帝廟』。」為什麼茶道上的晉商一定要到關林來拜謁?關林管理處相關負責人如此介紹道,關林的稱謂隨著歷代皇帝敕封關羽的不同封號逐漸變化,且級別不斷升高,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這裡被御筆加封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林」,「林」為聖人之墓。隨著萬裡茶道日益繁盛,前來關林拜謁的商人們絡繹不絕。「自清代以來,晉商經常在關林舉辦大型祭祀活動。」該負責人認為,關公的忠義仁勇,被晉商奉為「企業文化」和「做人操守」,而關林,則逐漸發展成萬裡茶道上一處獨有的情感凝聚之所,隨著萬裡茶道日益繁盛,前來關林拜謁的商人們絡繹不絕。

太行陘:最為艱險的萬裡茶道必經路

崇山峻岭間,孔道如絲,蜿蜒盤繞,"北達京師,南通河洛",是我國古代一條軍事、商貿和文化交流的大動脈。歷朝歷代這裡紛爭不斷,兵戈迭起,大小戰爭數百起,給這裡留下豐厚的文化積澱。

經有關專家初步考證,有史以來共有50餘起戰爭,直接或間接利用太行陘便捷暢達的交通條件。太行陘一帶的關隘共包括羊腸坂、盤石長城、碗子城、古長城、孟良寨、焦贊營、大口、小口、關爺嶺、斑鳩嶺、攬車村、天井關等多處要塞。

這裡群山連綿,河流縱橫,道路崎嶇,險阻重重,無疑是萬裡茶道上山巒最多、最為艱險的一段。晉幫商人頑強攀援在蜿蜒盤桓的古道上,浩浩蕩蕩前行。

「自萬裡茶道申遺工作開展以來,在國家文物局的統一部署和聯合申遺辦公室的具體安排下,全省萬裡茶道遺產保護和申遺工作取得重要的階段性成果。河南積極開展遺產調查研究,基本摸清了歷史上河南省境內萬裡茶道文化遺產的數量及類型,遴選出南陽府衙、社旗賒店古鎮、汝州半扎古鎮、洛陽山陝會館、洛陽潞澤會館、洛陽關林、沁陽太行陘河南段等7項重點推薦申報項目和南陽天妃廟、方城扳倒井驛站、郟縣山陝會館等3處一般推薦申報項目。」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長鄭小玲介紹。

2020萬裡茶道環中國自駕遊集結賽、萬裡茶道優秀文創作品徵集正在火熱進行中,掃描下方二維碼,實時了解活動詳情。

2020萬裡茶道環中國自駕遊集結賽

萬裡茶道優秀文創作品徵集

相關焦點

  • 【萬裡茶道集結賽】山西:萬裡茶道譜寫晉商傳奇
    三晉大地縱橫萬裡,見證過多少晉商傳奇,萬裡茶路三百年歷史,是他們風雨兼程血和淚的史詩。錦繡山西,晉商故裡,多年前,他們就是從這裡出發,憑藉敏銳的商業嗅覺,用生命和汗水,從武夷山等茶產區開拓了一條經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內蒙古向北延伸、途經蒙古國、最終抵達俄羅斯的亞歐經濟文化交流大動脈「萬裡茶道」。
  • 聯合申遺續茶緣 萬裡齊心共行卷——萬裡茶道大事記
    它南起中國福建武夷山,經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內蒙古向北延伸,途經蒙古國,抵達俄羅斯,涵養亞歐經濟文化交流大動脈。時光荏苒,座談會在河南社旗賒店召開。以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3月在俄羅斯的演講為精神底蘊,沿線8省文物部門正式將「萬裡茶路」更名為「萬裡茶道」,相約共品漫漫茶道上歲月的滄桑跌宕、商貿的興衰榮辱與茶商的悲歡離合。《「萬裡茶路」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賒店共識》,也讓沿線各省加強文化遺產調查、研究、保護工作的呼籲深入人心。
  • 【萬裡茶道集結賽】湖北:漫步幽幽古巷,攜一脈茶香尋味靈秀荊楚
    縱橫蜿蜒的茶馬古道,含蓄雋永的茶韻文化,茶品、茶具、茶藝、茶曲的品茗盛宴,都極大地豐富和充實了萬裡茶道的文化內涵。古往今來,舟車楫馬,商品爭流,匯於江漢。江漢關。萬裡茶道上每一記歷史的轍痕,都記載著一個茶韻陳釀的動人傳說;幽悠古巷間每一塊磚瓦的滹隙,都鋆刻著荊楚大地輝煌燦爛的茶葉文明。近年來,湖北一直走在萬裡茶道遺產保護的時代潮頭,自《赤壁宣言》踔厲風發,到肩負萬裡茶道申遺牽頭省份的榮耀使命,靈秀湖北為中華茶文化名揚海外的宏大進程繪就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讓中俄蒙文化交流、旅遊合作、經貿往來在「萬裡茶道」的申遺中煥發奪目光彩。
  • 赤壁青磚茶 環中國自駕遊集結賽—萬裡茶道 修水站開賽
    近日,赤壁青磚茶2020環中國自駕遊集結賽-萬裡茶道(中國段)的車隊來到江西修水。第二賽段(贛湘賽段)的比賽正式開始。贛湘賽段九江為始發站,經停江西修水,於湖南臨湘收車,賽程480公裡。第二賽段(贛湘賽段)開賽修水是著名的革命老區,也是萬裡茶道上重要的產茶區之一,修水有千餘年的產茶歷史,寧紅茶和雙井茶均為修水特產。寧紅茶的發源地就在漫江鄉,環中國自駕遊集結賽的車隊來到寧紅茶漫江茶園,這裡漫山遍野是高低錯落的大片茶田。自脫貧攻堅以來,漫江鄉立足自身茶產業優勢,多措並舉發展茶產業,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
  • 重走晉商萬裡茶路|南船北馬襄陽地,東連西接晉鄉情;米公祠感受晉商...
    南船北馬襄陽地東連西接晉鄉情專家學者共同研討萬裡茶道9月23日,重走晉商萬裡茶路採訪團到達湖北省襄陽市。與以往站點不同,襄陽站的採訪開始於一場主題為「南船北馬襄陽地東連西接晉鄉情」的座談會。萬裡茶道專業委員會主任張維東說。
  • 訪百年茶路,品萬裡茶香,追溯茶文化傳奇,傳承晉商茶道雄風丨 「重...
    訪百年茶路,品萬裡茶香,追溯茶文化傳奇,傳承晉商茶道雄風。8月26日,「弘揚晉商精神 重走萬裡茶路」大型跨國採訪報導活動新聞發布會暨啟動儀式在山西省晉中市祁縣昭餘古城舉行,一場集結國內媒體力量、匯聚多省優勢資源、探索茶路歷史文化、追求創新視聽傳播的思想及文化盛宴正式開啟。
  • 8省29個城市代表來漢,萬裡茶道聯合申遺工作啟動
    10日至11日,由國家文物局指導,武漢市人民政府、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武漢市文化和旅遊局、湖北省文物事業發展中心、萬裡茶道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辦公室承辦的「萬裡茶道聯合申遺城市聯席會議暨萬裡茶道八省(區)文物局長申遺工作座談會」在武漢召開。
  • 五月茶香醇 萬裡茶道難 青玲夏花綻 玉音婉轉流
    楚劇《萬裡茶道》簡介萬裡茶道是19世紀一條橫貫亞歐大陸的國際古商道,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楚劇《萬裡茶道》以行走於茶道上的漢口商人為原型,講述茶道艱辛和深厚人文內涵。《萬裡茶道》通過清朝年間在漢口經營茶葉生意的茶商之女玲瓏和掌柜葉天韜因茶結緣、因茶生情的故事,讓觀眾跟隨他們的腳步去認識萬裡茶道的文化底蘊,以茶道寫「人」道,塑造了一群有情有義、不畏艱辛、勇於開拓的漢口人形象。
  • 重走萬裡茶路採訪團抵達呼和浩特
    採訪團探訪大盛魁遺址正北方網訊(北方新報正北方網記者 王利軍)「南下北上弘揚晉商精神,雨雪無阻重走萬裡茶路」。11月24日傍晚,山西晚報社重走萬裡茶路採訪團一行17人結束內蒙古之行第一站——包頭的採訪,抵達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25日,採訪團參觀了內蒙古博物院,走訪了大盛魁、元盛德遺址,從文物資料和研究者的講述中揭開塵封在歷史中的記憶,用文字和鏡頭再現當年晉商在這條曾經繁榮一時的文化與商貿之道上用誠信和勤勞鑄就的商業神話。
  • 重走晉商萬裡茶路|恐龍之鄉,白雲悠悠說驛站風雲;中蒙邊境,寒風...
    由中共山西省委宣傳部、中國晚報工作者協會指導,中共晉中市委市政府、山西日報報業集團主辦,中共晉中市委宣傳部、山西晚報社發起並承辦的「弘揚晉商精神重走萬裡茶路」大型活動,雨雪無阻,採訪團一行走過了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內蒙古自治區8個省份,11月29日、30日終於來到萬裡茶路國內段最後一站——二連浩特市,在中蒙邊境尋訪與萬裡茶路有關的故事。
  • 桃源縣:「桃源紅茶萬裡行」出發 讓更多的人愛上桃源紅茶
    紅網時刻6月28日訊(通訊員 魯文)6月28日8時,在桃源組織的「桃源紅茶萬裡行」在文體中心出發。此次「桃源紅茶萬裡行」以自駕遊為載體,沿著萬裡茶道,跨越貴州、四川、甘肅、寧夏、新疆等地,行程15000多公裡,通過與沿途茶商、茶客的交流,繼續擴大桃源紅茶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從2013年開始,組織了「古道茶旅西域行」「桃源紅茶之旅」「紫藝茶業邊疆行」等一系列地方品牌推廣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山西晚報記者節特別策劃——我們走在萬裡茶路上
    「孤魂總祭」碑是晉商萬裡茶道上第一處血淚碑,見證了茶道開拓者不畏艱難險阻、頑強拼搏的歷史。從側面印證了晉商開闢萬裡茶路付出的代價是高昂慘痛的。 9月23日,採訪團到達湖北省襄陽市,採訪開始於一場主題為「南船北馬襄陽地東連西接晉鄉情」的座談會。 在21天的採訪途中,共舉行過4場有一定規模的研討座談會。參加者既有專門考證萬裡茶路的學者專家,也有許多痴情萬裡茶路研究的草根學者。
  • 《茶道真兄弟》1月4日首播!未播已先熱!
    一向走「精品綜藝」路線的東南衛視也於明年開年重磅推出國內首檔原創人文旅行真人秀《茶道真兄弟》,以「茶文化」為節目內核,以「真人秀」為模式,並邀請了實力派演員兼歌手林依輪、臺灣人氣偶像李威以及新生代小生付辛博加盟。
  • 重走晉商萬裡茶路|祁縣:悠悠老街寫滿晉商故事 錚錚本翹彰顯濟世情懷
    隨後,採訪團一行從北關村出發,經劉家堖、來遠鎮、盤陀村、過子洪口出太行山,經魯村、走官道,在太平橋報平安,經團柏鋪、官道莊,一直向北到白圭鎮,再到曉義村、北堡村,沿著幾百年前晉商經商販茶的萬裡茶路,一路向北,繼續尋訪萬裡茶路遺蹟遺址,追溯萬裡茶路內涵,探訪當代晉商,探尋「以義制利、家國天下」的晉商精神。
  • 忻代走古城,風雪探雁門|重走晉商萬裡茶路
    又有「文躋九原、雅出秀容」之譽,更具「晉北鎖鑰、三關總要」之名,是晉北政治、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重鎮。程化鵬等為山西茶商爭得商業機會與尊嚴,「萬裡茶路」因而才能從南到北,衍生至國外長久貿易。 「程化鵬堪稱萬裡茶道上的『晉商精英』。」田建表示,程化鵬最值得學習的不僅是「敢言」上書,還有他的經營理念,樂善好施、積極做公益的品格。
  • 茶道起源之地及茶道的演變
    茶道,就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亦被視為一種烹茶飲茶的生活藝術,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一種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領略傳統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茶道被譽為是道家的化身。
  • 尋訪茶道:中日茶道的碰撞與回歸
    茶道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在今時今日追尋茶道?今日大陸,喝茶者眾,尋訪茶道者眾,可是眾說紛紜,缺乏常識,甚至連基本的何謂「茶道」都是一筆糊塗帳。回顧臺灣茶道的發展路線,我們會發現,30年前的臺灣茶道和今日大陸類似,中產階層興起,開始注重生活品質,大批富裕者不滿足於過去流傳臺灣的半套工夫茶的樣式,開始尋求自己的茶道。
  • 「門泊東吳萬裡船」盛景,要在成都重現啦!市區將有這些碼頭→
    昔日安史之亂後,杜甫在成都寫下「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如今一千多年後的今天「萬裡船」的盛景,要在成都重現啦!!夜遊錦江運營方成都九昱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代暉介紹到,唐宋時期「揚一益二」的繁華景象,實際上更多體現在碼頭,杜甫名句「門泊東吳萬裡船」,形容的便是停靠著東吳的船隻和運往東吳的貨物。
  • 茶道六百年:日本茶道的豐盛與玉碎
    在豐成秀吉統一天下之前的日本是長期無法約束的時代,缺乏社會秩序,就這樣,茶道的秩序應時代而生。長久的戰亂讓人們內心極度渴望和平,茶道的發展讓人們有了精神信仰和寄託,於是千利休能建立規範的茶道精神和茶道標準。
  • 中日韓三國的茶道文化雖不同,茶道精神卻大同小異
    中日韓三國的茶道文化雖不同,茶道精神卻大同小異「茶道」二字最早出現於唐皎然和尚的詩中「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月一丘得如此」。認為飲茶有道,古代的佛教徒在飲茶中靜心自悟,體會茶禪一味的真諦。唐代日本僧人來中國留學,將佛門茶事學了回去,由於統治階級對茶道的重視,因而,茶道在日本發展起來。1977年,谷川激三先生在《茶道的美學》一書中,將茶道定義為:以身體動作作為媒介而演出的藝術。它包含了藝術的因素、社交因素、禮儀因素和修行因素等四個因素。久松真一先生則認為:茶道文化是以吃茶為契機的綜合文化體系,它具有綜合性、統一性、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