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的結婚年紀念日,孫儷發了一條長微博秀了一把恩愛。
她說,她和鄧超是習慣和性格完全不同的兩個人,在一起生活其實很不容易。
但是因為愛,鄧超一直在改變,才有了兩個孩子和現在幸福的家,也讓她有了開頭那句感慨。
難得被老婆這麼一本正經地表揚,可鄧超呢?留言裡的回覆還是一副不著調的樣子。
點評說大家都很忙,還批評老婆寫的太長了~
——似乎完全忘了自己凌晨掐著點發微博對孫儷的表白!
被這夫妻倆輪番塞了一波狗糧,評論區的群眾都又酸又服氣:果然降的住鄧超的,只有孫儷!
就像他們的好友俞白眉之前的形容:
他說鄧超就像「孫悟空」,上天遁地永遠鬼馬;而孫儷則是「唐僧」,縱然洪水滔天,內心永遠平靜。
打個比方:一起出遊的時候,鄧超是那種會奔跑在沙灘上大喊「人生太美好啦」,惹得朋友們翻白眼的人;而孫儷則會穩穩地走在後面,和朋友聊到「有幾個劇本,幫我看看」。
在這段婚姻裡,孫儷不是「被寵成公主」的小女人,而是一片包容且有力的大海——知道自己要什麼,更知道自己在走什麼路。孫儷的微博名叫「turbosun」,分開來看是 turbo+她的姓縮寫 sun 。
Turbo 的意思,可以理解成汽車界的速度與激情,永遠在加速前行。就像她在面對事業時,一往無前。
這種爆發力,孫儷說是生活給自己的積澱。
她有一段不怎麼美好的童年,12 歲的時候父母離婚,母女倆生活得有些艱辛。後來她又去做舞蹈演員,是一個要吃苦的行業,人生冷暖沒少感受。
但是這些經歷給孫儷的人生體悟,都讓她後來的表演顯露出厚度,也讓她更「狠得下心」去拼。
但是孫儷扛下來了,一部戲拍下來,她沒吃過一頓完整的飯。
這種經歷其實也不是第一次,當年出演《玉觀音》的時候,輿論就有過類似的口水戰。那時候她就已經深知:一切用作品說話。
孫儷越走越高,但演戲的狠勁還是沒下來。
拍《羋月傳》的時候,她瘋狂地背臺詞、對戲,5 個月只回家了兩趟,因為怕生活會干擾到自己對角色的理解。但這部戲的口碑和收視卻都不能和《甄嬛傳》相比。
有人把這兩個作品放在一起讓她自己評價。她毫不猶豫地說二者根本不一樣,且自己更喜歡「羋月」:「因為羋月不會因為死了一個男人就去殉葬,而是會為自己活出一片天地。」
這也折射了孫儷自己的人生態度:男人並不是全部。她還可以有工作、有孩子啊,她還可以去闖呀。
工作起來這麼拼,可孫儷還真不是個工作狂。
傳聞她一年只拍 1~2 部戲,這是真的。因為「不能有太快的工作方式,太快了,我的心臟受不了,我的心臟跟烏龜一樣。」
你可以說她是精益求精,也可以說,她想把剩下來的時間放在更重要的地方。
這「更重要」的部分,從她的微博簡介可以看得出來:1+1=4。
翻翻她的微博,幾乎都是和孩子、生活相關的內容。
規劃把經紀人氣死的旅行——
畫畫——
插花——
陪孩子玩——
分享育兒感悟——
也像所有媽媽一樣,會「離不開孩子」。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都會盡力陪在孩子身邊,就算去別的城市做宣傳也要當天來回。
這些陪伴在孩子身邊的時間,也讓她悟出了自己的帶娃經驗。比如有一條是帶著孩子多認知世界。
大兒子等等 10 個月時,鄧超在美國拍戲,孫儷要帶孩子去探班。家裡的長輩怕孩子會生病,都反對這種奔波。
但孫儷堅持認為,這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對世界的認知,以及性格的養成。
女兒小花,更是被她養成了「霸王花」。她不想把女兒扮成一個粉嫩嫩的小公主,更願意錘鍊孩子的勇氣和毅力。
孫儷的微博畫風,幾乎是日常而瑣碎的:在帶孩子去海邊挖沙,陪孩子畫畫,或是在家裡做做甜品、插插花。
她得到了當媽後一個女人最大的奢侈:保有充足且清淨的空間陪伴孩子、感知生活。
有人說孫儷厲害, 「正事兒一點兒沒耽誤,生活還那麼豐富有趣。」
其實還是那句話: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
她說最羨慕的一種女人,不是她獲得了多少事業上的成就,而是對自己的生活「有一套」:她們通常很會過日子,把家裡收拾得井井有條。說起吃的用的,不一定有多貴,但討論起哪裡有好吃的甜品,就能說出一二,是對生活有理解的人。
也許就是因為這樣的篤定,她才能總是保持淡定,專心過著孩子好、我好、家人好的小日子。
也讓大家看到了,好的婚姻足以經得起歲月的磨練,在愛裡保持永恆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