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被鄧超孫儷撒狗糧的一天。
剛剛結束的白玉蘭獎,孫儷獲最佳女主角提名,雖然沒有斬獲此獎,可晚會結束鄧超帶著兩個孩子盛裝來接。
配上鄧超那句「等你回家我的女主角」和白玉蘭花,神仙愛情的模樣讓人羨慕。
不禁感慨在浮華的娛樂圈,他們的婚姻怎麼能一年比一年甜,幸福的像花兒一樣?
用「不同」創造「相同的愛」
想起前段時間鄧超孫儷結婚9周年的互相喊話。
凌晨鄧超卡點發文:孫老師,9周年快樂。
之後孫儷以一篇愛意滿滿的小作文回應,講了很多倆人的不同點,一個愛熬夜,一個習慣早睡早起,一個無辣不歡,一個飲食清淡,一個愛說話,一個喜安靜......
足足列了11條,可就算兩人有那麼多不同,卻始終陪在彼此身邊,沒有抱怨,不離不棄。
公開戀情的那一年鄧超26歲孫儷23歲,倆人的性格本就不同,孫儷沉穩內斂,鄧超是幽默大男孩。
正是性格的互補,讓鄧超扭轉孫儷童年破碎的家庭觀,孫儷不相信婚姻,卻相信鄧超的愛,可以給予支撐。
而鄧超也做到了,早已過了7年之癢,有了兩個寶貝,還長得越來越有夫妻相。
也正是因為不同才得以展開生活的彈性和有趣。
鄧超的「皮」帶動孫儷越來越「走偏」,倆人的微博經常互相調侃,成功帶成「老鄧頭和娘娘」,愛到深處自然黑的幽默畫風。
很多人抱怨婚後生活不幸福,彼此沒有共同語言,使勁地改變和要求對方成為完美伴侶,可男人和女人就是不同的腦迴路和組織架構,婚後要做的是接納不同。
就像孫儷鄧超一樣,有那麼多不同的喜好,但不妨礙我們都做同一件事,那就是不遺餘力地愛對方。
很多時候一種互補是一種由內而外的力量感,去支撐婚姻的瑣碎和無常,享受不同帶來的驚喜和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