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典歷|公儀休不受魚

2020-12-27 身邊24小時

公儀休在魯國做宰相,他喜歡吃魚,因此,全國的人都爭相買魚進獻給他,他都沒有接受。他的弟弟勸他說:「您喜歡吃魚卻不接受別人送的魚,這是為什麼呢?」公儀休回答說:「正因為我喜歡吃魚,所以才不接受。如果我接受了魚,就要遷就他人,遷就他人,就會違背法律,最終,我就會被罷免,儘管我喜歡吃魚,他們也不會再送我魚,我也不能自給。如果不接受他們的魚,就不會被罷免。即使我喜歡吃魚,也可以自己弄到喜歡吃的魚。這是明白依靠別人不如依靠自己,明白別人為自己不如自己為自己的道理。」

「恃人不如自恃」

儀休是春秋時期魯國人,因其才能出眾,得以官至宰相之位。《史記循吏列傳》曾記載其「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無稱,亦無過行。」司馬遷稱讚他是一個遵理守法的官員。的確如此,公儀休的辭不受魚,就表現了他的修養與智慧。

公儀休喜歡吃魚,卻不接受他人的饋贈,這種安分守己的自我約束,不僅是清正廉潔的道德修養與為官底線,更是他的人生智慧所在。「夫唯嗜魚,故不受也。」因為喜歡,所以不受,這也是個辯證法。公儀休知道,一旦自己收了別人的魚,就必定要遷就於他們;遷就於他們,就會違背法律;違背法律,就會被罷免相位。到那時候,即使是他愛吃魚,別人也不會再送了。可是他如果不收魚,就不會被罷免宰相,也就能夠長期自我供給魚吃了。這就是明白「恃人不如自恃」「人之為己者不如己之自為」的道理,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靠人不如靠自己。

說到底,公儀休對於厲害關係是做了權衡的。他之所以如此選擇,就是看清了其中的利弊得失。這很好,遠比將他的「不受魚」歸結為個人品質的高尚要好得多,空泛的道德說教也遠不如法律的嚴明峻切有效。

韓非更想藉此說明:「治強生於法,弱亂生於阿,君明於此,則正賞罰而非仁下也。爵祿生於功,誅罰生於罪,臣明於此,則盡死力而非忠君也。」國家的安定強大源自於依法治理,衰弱動亂源自於曲阿無法,而不是依靠君主的仁愛;同樣,個人的爵位俸祿來自於功勳,刑戮懲罰來自於罪行,而不是依靠臣子的忠誠。所以,君主是否仁德、臣子是否忠誠,都不是問題,法令、賞罰才是治國的關鍵。韓非甚至說:「君通於不仁,臣通於不忠,則可以王矣。」他不是說仁愛、忠誠不好,而是認為仁愛和忠誠不足以治國,徹底明白了這個道理,自然就可以稱王天下了。換言之,君主與人臣的最佳選擇,並不是道德層面的要求與約束,而是最切實的現實考量和最大化的利益追求,這才是真正經過了利弊權衡的結果。

韓非子講得很露骨,很無趣。可是,這不也正是最真實的嗎?

(阿陽)

▲威靈仙:

根莖呈柱狀,淡棕黃色,氣微,味淡。棉團鐵線蓮:根莖呈短柱狀,表面棕揭色至棕黑色、斷面木部圓形,味鹹。東北鐵線蓮:根莖呈柱狀,表面棕黑色,斷面木部近圓形,味辛辣。祛風溼,通經絡。用於風溼痺痛、肢體麻木、筋脈拘攣、屈伸不利。主產於山西、河南、河北、山東等地。

【來源:啄木鳥】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清風典歷|「移文」也可以這樣寫
    清風典歷|「移文」也可以這樣寫 2020-11-25 06:3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清風典歷|烏衣貴遊 水木清華
    清風典歷|烏衣貴遊 水木清華 2020-11-11 22: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清風典歷 | 藹然天成是《古詩》
    清風典歷 | 藹然天成是《古詩》 2020-10-13 22: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清風典歷 | 人能弘道奈命何
    清風典歷 | 人能弘道奈命何 2020-10-22 23: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清風典歷|劍閣崢嶸歲月稠
    清風典歷|劍閣崢嶸歲月稠 2020-12-25 22: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市原創話劇《無風地帶》京劇《公儀休》雙雙獲獎
    由大連話劇團創排的話劇《無風地帶》榮獲遼寧省第五屆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獎優秀劇目獎,大連京劇院創排京劇《公儀休》榮獲遼寧省第五屆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獎劇目獎,另有6人榮獲單項獎。    京劇《公儀休》是新編歷史劇,是大連京劇院繼《風雨杏黃旗》《西門豹》之後的又一新作,其難能可貴之處是劇本通過對歷史故事的深入挖掘和藝術化的處理,集中表現了「為官、為家、為人」的傳統美德精髓。
  • 清風典歷|哀感頑豔 以悲為美
    清風典歷|哀感頑豔 以悲為美 2020-12-23 21: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清風典歷|六朝荒煙愴往事
    清風典歷|六朝荒煙愴往事 2020-12-31 20: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清風典歷|剛正不阿方為本色
    清風何飄颻,微月出西方。繁星依青天,列宿自成行。蟬鳴高樹間,野鳥號東箱。纖雲時仿佛,渥露沾我裳。良時無停景,北鬥忽低昂。常恐寒節至,凝氣結為霜。清風飄蕩在夜空,隱約的殘月掛在西方,滿天的星鬥排布在天幕上。秋蟬在高樹間低吟,野鳥在東牆邊鳴叫。浮雲輕盈,若隱若現;露氣濃重,沾我裳衣。這美好的時光啊,一刻都不停留;那璀璨的星光啊,低昂之中已鬥轉星移。我常怕寒氣到來,嚴霜降下,到那時,木葉隨風凋落,青春的生命便會像流光般一去不回。本詩作者傅玄出身於北地傅氏。
  • 一天到晚,魚不停遊,愛不停休
    張雨生這首歌,聽著聽著整個人就遊了起來,仿佛化成了一條遊泳的魚。一條一天到晚遊泳的魚,不眠不休地追求,遊呀遊,好像只有遊到對方心裡,才肯罷休。然而大海那麼大,和心上人的距離那麼遠,一天到晚遊泳的魚,遊也遊不到頭。可魚兒卯足了勁,從不想回頭,不問結果,不問天長地久。一天到晚遊泳的魚,至死方休……
  • 清風典歷 季子掛劍
    後來,慢慢才知道,佩劍不一定用來打打殺殺,而是貴族身份象徵。 季札所在的吳越之地,正是出名劍的地方。幹將、莫邪、湛瀘、太阿、純鈞、魚腸,這些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寶劍,無不產於吳越之地。差點做了吳王的季札,能不擁有一把上好的寶劍嗎?當然,一般的寶劍,徐君也可能看不上眼。 越是珍貴重要的東西,一般情況也會看得特重。
  • 清風典歷|孤貧悲恨意無窮
    如果這世上沒有知音,那也就罷了吧,用不著悲傷了。 本詩陶淵明吟詠「貧士」。這個「貧士」指誰呢?從詩歌來看,是陶淵明自己。陶淵明既然下定決心辭別官場,那就意味著斷絕了俸祿來源,必將選擇清貧的生活。對此,陶淵明心知肚明,早有準備,也安貧樂道。既然如此,那還為什麼要寫「貧士」呢?因為陶淵明也心有不甘。
  • 清風典歷 | 管鮑之交
    像管仲這樣的智慧還需要鮑叔牙的幫助,這就是俗話說的「奴僕自己賣皮衣而賣不掉,士人自稱善於辯說而無人信」啊。起初,他們合夥做生意,管仲出的本錢沒有鮑叔牙多,可是分紅時卻多拿,別人不高興,鮑叔牙解釋說:「他哪裡是貪這幾個錢呢?他家生活困難,是我自願讓給他。」好幾次管仲幫鮑叔牙出主意辦事,反而把事情辦砸了,鮑叔牙也不生氣,還安慰管仲,說:「事情辦不成,不是因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因為時機不好。」管仲曾經做了三次官,但是每次都被罷免,鮑叔牙認為不是管仲沒有才能,而是因為管仲沒有碰到賞識他的人。
  • 釣魚:一窺公丁香的誘魚機理,你也會泡藥酒!
    釣魚圈子裡的丁香酒,主要指的是通過高度麯酒浸泡公丁香而得到的誘魚藥酒。但丁香被廣泛地用於釣魚並不是最近的事情,有歷史可考,在唐宋時期就有釣魚人把丁香添加至誘餌用來誘魚,也側面證明丁香的誘魚能力。那麼丁香的誘魚機理是什麼?釣魚人如何泡製丁香藥酒呢?本文以此為起點,一窺究竟。
  • 清風典歷 | 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孔子說:「《關雎》這詩,快樂而不放蕩,悲哀而不痛苦。」——楊伯峻《論語譯註》  孔子說「樂而不淫」,大概說的是「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和「窈窕淑女,鐘鼓樂之」兩句。因為要討得姑娘的歡心,所以男子一會兒彈琴撥瑟,一會兒敲鐘擊鼓,雖然「撩妹」有術,但並非少年輕狂,反而表現了男子的多才多藝,也為全詩增添了輕鬆歡快的氣氛。  孔子說「哀而不傷」,大概是指「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一章。男大當婚,女大當嫁。
  • 琴史人物 鍾儀
    現存文史記載中最早的一位專業琴人是春秋時代的鐘儀。曾侯乙墓(戰國)出土樂器 十弦琴、瑟、彩漆排簫、編磬據《左傳》記載,楚共王七年(公元前584年),楚國攻打鄭國失敗,隨軍出徵的鐘儀淪為戰俘。鄭國把他轉送晉國,成了「楚囚」。被囚期間,鍾儀懷念故國,不忘家鄉,流淚不已。兩年後,晉景公在軍中見到鍾儀,問道:「那個頭戴南方式樣帽子的人是誰?」
  • 古琴傳習 琴師鍾儀
    關於鍾儀有兩個成語典故,一為「鍾儀楚奏」,二為「南冠楚囚」。鍾儀,不僅身為樂官,而且為楚共王時期,是楚國的行政長官,稱作「鄖公」,類於現在的縣令。楚國的縣尹在當時是要經常領兵出徵打仗的,而鍾儀也不例外,自然也要帶兵徵戰。
  • 清風典歷 |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論語 陽貨》)但說的不是做學問,而是為人臣。你是不是會想到一個「奴才」的形象:開始的時候,心裡一定謀著一個什麼位子,他那麼小心翼翼,就是怕有點閃失,得不到這個位子;得到了這個位子,他仍然小心翼翼,就是怕有點閃失,再失去這個位子。任何一種東西,一旦你認為別人可以給你,也就一定會認為別人也可以不給你,而且即使給了你,也可能再要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