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網12月4日訊(通訊員 王真真)為貫徹落實煙臺市紅十字會、煙臺市教育局《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紅十字工作的意見》(煙紅字【2020】14號)文件精神,大力推進學校健康教育,積極開展紅十字應急救護培訓,把學生健康知識、急救知識,特別是心肺復甦納入教育內容。12月4日,福山區紅十字會、教體局聯合在厚仁安全警示教育基地開展「守護生命、救在身邊」學校救護員培訓活動,為全區29所中小學培訓急救教育教師。
培訓中,煙臺市紅十字救護講師劉青春老師針對學校特點重點從紅十字運動的基本知識、疾病預防、救護概念、創傷處置、止血包紮、心肺復甦、常見急症及突發事件急救等方面向在座的學員們進行了詳細地講解。
理論課程講授完畢後劉青春老師向全體學員演示了心肺復甦、包紮等現場救護技術。強調心肺復甦遵循的八個步驟:評估現場,做好自我保護;判斷意識,觀察呼吸;迅速呼救;胸外心臟按壓;檢查、清理口腔異物;開放氣道;人工呼吸;心臟按壓及人工呼吸循環五組後評估患者。
創傷救護技巧是培訓的一項內容,包括止血、包紮、固定和搬運四個方面。老師重點向大家講解了止血及包紮方法。止血法包括直接壓迫止血法和止血帶止血法。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用的是壓迫止血法,如遇大出血,則需要謹慎使用止血帶止血法。而包紮法則包括環形包紮法、螺旋包紮法、八字包紮法、迂迴反折包紮法及頭部頭頂帽式包紮法。
為檢驗各位學員的學習效果,紅十字會組織了理論知識考試及救護實操考試,實操考核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為心肺復甦:確認現場環境——判斷意識、呼吸——呼救——擺放體位——胸外心部按壓重疊雙掌掌跟按壓胸部——開放氣道——人工呼吸——綜合評估。第二部分為創傷救護技巧考核。考試合格者獲得由紅十字會頒發的山東省紅十字急救員證。
教師們紛紛表示應急救護培訓讓自己學到了不少急救技能,他們將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提醒和鼓勵學生通過多種渠道來學習急救知識,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護航。
今後,福山區紅十字會將繼續與區教體局合作,立足於學生的安全救護教育和自救互救能力的提高,加大對學校安全救護教育的支持力度,推動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系統、有效的安全救護教育體系,為全區學校培訓更多的應急救護員,為校園安全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