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置頂——轉載】孩子入園不哭不鬧,這6件事媽媽一定早知道

2021-02-08 寶寶知道

希希比喆同學小兩個多月,8月底的生日,上幼兒園後註定是班裡最小的一個,朋友擔心女兒各方面發育都不如其他小朋友,決定晚半年入園。

3月,希希插班進入一所私立幼兒園。可這幾天把朋友愁壞了,感覺孩子入園後性情大變,反應很強烈。

每天都要經歷三場戰爭:

早晨叫起床、洗漱、穿衣都超級抗拒,從叫醒到出門每天都需要半個多小時;

平時走路必求抱,但每次去幼兒園路上都一邊抽泣一邊說自己走——媽媽抱著會走得很快,而領著走可以死拽著媽媽,能多慢就多慢;

進園前每天都哭得渾身發抖,臉也憋得通紅。

這戲碼在入園第四天進入高潮,孩子進教室時,哭著大聲喊:「媽媽,你不要我了嗎……」

一句話,朋友也紅了眼圈,極度不忍心再看孩子這麼難受,和老師請了一天假。

沒料到,此後再送孩子入園,孩子哭得更嚴重了。朋友又氣又急又心疼,用她的話說:「自己都快原地爆炸了!」

朋友問:「有什麼辦法緩解孩子焦慮的心情嗎?不然每天送孩子上幼兒園,都是一場撕心裂肺的戰爭,上班的時候心也好像被什麼東西死死拽著。」

同樣是媽媽,這樣的體驗我也曾有過。

喆同學2歲8個月左右上緩適班,哭天搶地的情況和希希差不多,而且因為我不忍心,在教室外面偷偷看他時被發現,導致他上著課經常會往外張望,甚至藉口上廁所看看我在不在外面。

孩子入園前我看了不少緩解入園焦慮的文章,但真正實施起來,依然是媽媽的心戰勝了理智的心。等靜下心來梳理自己以及孩子的情緒,才發現自己的焦慮遠遠大於孩子的。當我真的「狠下心」來堅決地送他上學,孩子反而平靜地接受了「必須上學」這個現實。

去年9月,孩子正式入園,過渡很順利,幾乎沒有情緒波動,喜歡幼兒園、喜歡老師,每天睡前還會跟我講班裡的事情。

後臺也有很多朋友詢問如何緩解孩子的入園焦慮情緒,我結合自己以及身邊媽媽的經驗,和大家分享幾條——

「我允許你哭,允許你鬧,但幼兒園必須上」

小孩子很聰明,比如希希,心裡清楚當自己哭得渾身發抖,媽媽會放棄送她去幼兒園。而當她確認這招有效,便變本加厲的用這招來制服媽媽。

在群裡和大家討論時,有個媽媽特風趣地說:「思想工作提前做得再好,到時候還是得哭;但一定堅持送,過幾天就認命了。」

相信每個堅持下來的家長都能體會箇中滋味吧?3歲左右的孩子,剛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開始接受集體規則的約束,新鮮感過後,會產生心理落差,懷念在家那種無拘無束的日子。而家長需要做的就是「狠下心來」,把堅定的態度傳達給孩子:我允許你哭,允許你鬧,但幼兒園必須上。

以「媽媽注意到你……」開始

共情,是和孩子溝通最有效的方法。用這句話開始和孩子聊天:「媽媽注意到你不開心。」「媽媽看你哭得連話都講不出來了。」讓孩子感受到,原來我的焦慮不安媽媽都感受到了。

「那我們等一分鐘再說」

小朋友哭,很多時候會被大人解讀為無理取鬧,甚至因為覺得好玩而大笑。這個行為會讓小朋友更惱火——試圖阻止大人笑,然後哭得更厲害。和大人不喜歡看到自己的醜態一樣,小朋友也不願意被人看笑話,這時候我們可以把孩子帶到一個安靜的空間,給孩子哭鬧、發洩情緒的時間,等他們平靜下來溝通更順暢。

「寶貝,你擔心什麼呀」

很多剛入園的小朋友並不能明確表達自己的想法,但嘗試著問這樣的問題,總有帶來驚喜的時候。

之前聽好友提起過,孩子隔幾天就對上幼兒園有牴觸情緒,仔細盤問下才知道,孩子不愛吃茄子,老師讓孩子必須把茄子吃掉,便不高興了。孩子小心思盤算著隔了這麼多天,估計又該吃茄子了,就開始牴觸去幼兒園。

後來,朋友和老師做了溝通,也告訴孩子:「不愛吃茄子可以暫時不吃,回頭媽媽換個做法,看看你喜歡不喜歡。」得到了媽媽的支持,孩子有了安全感,情緒便沒出現過反覆。

「我們可以一起解決這個問題」

任何集體活動,都會發生意外,幼兒小班更是推搡事故的高發地。

一個小姑娘回家後向媽媽「告狀」,說班裡的小男生昊昊把她推坐在地上了,說著說著就委屈地哭了起來。

她媽媽是這樣和孩子聊天的:

「推地上,屁屁是不是很疼啊?」——肯定孩子當時的感受。

「那你當時哭了嗎?」——了解當時事態情況和孩子狀況。

「好的,這件事情媽媽知道了,明天媽媽送你去幼兒園的時候和老師說說。」——讓孩子感受到媽媽重視這件事,

第二天,當著孩子的面,這位媽媽和老師講了昨天孩子回家後的情況。老師也作了解釋,是小孩子之間的小衝突。

所以,當孩子告訴你他和小朋友或老師之間產生的問題,一定告訴孩子一句話:媽媽和你一起解決這個問題。這樣孩子會感到媽媽和我站在一邊,也不再感到孤立無援。

用「我今天吃啥了」代替「今天你吃啥了」

如果孩子對上幼兒園有情緒,是套不出任何關於幼兒園的話題的,有的甚至連「幼兒園」三個字都提不得。

一個媽媽的策略是聲東擊西,和孩子聊天,都在講自己如何如何。比如想知道孩子中午吃了什麼,她便說:「媽媽今天中午吃的西紅柿炒雞蛋,居然是甜的,我一下吃了兩大碗,肚子吃得都圓鼓鼓了。」

孩子被媽媽聲情並茂的描述感染,也說:「我也吃得肚子圓鼓鼓。」

「我可是吃得西紅柿炒雞蛋!」

「我吃了3個包子!媽媽,你看我肚子,是不是也圓圓的?」

一來二去,媽媽就知道孩子吃了什麼、如何午睡以及上了什麼課。

對喆同學我也一直用這種方法,比如有一天我跟他說自己今天去買了菜,見了一個好朋友,然後又去公園走了一大圈。他順著我的話,說自己唱了歌,滑了大滑梯,騎了小車。

高效起床Tips

不愛上學的娃,睜開眼的第一個問題往往是:「今天幹什麼呀?」「今天去幼兒園嗎?」

如果給個肯定的答覆,大部分沒起床就開始哭鬧了。一個媽媽在網上搜集到了晨起規劃表,並列印出來,把晨起步驟分解成穿衣——刷牙——疊被,完成一樣,孩子就自己蓋個印章或畫個對鉤。

當去幼兒園的大目標被分解成一個個小目標,孩子們的積極性會大大提高,最煎熬的時光也變得順利很多。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人生百態)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一哭二鬧三逃跑?送娃入園,可別這種姿勢說「再見」
    「媽媽你陪我一起在這裡,我害怕……」無論是新生還是老生,開學入園都是一個檻。孩子一哭二鬧三逃跑,很多時候是因為家長不懂得怎麼說「再見」造成的。送孩子入園也是個技術活兒,方式不對可是會大大增加孩子的入園適應期哦。
  • 那些不哭不鬧的娃,多是父母提前做了三件事
    哪怕先是在家做了長久的鋪墊工作,到了幼兒園以後面對著哭聲一片,很難有寶寶能控制住不掉下「金豆豆」。但總有些寶寶仿佛適應能力特別好,在一眾人仰馬翻之中非常淡定,不哭也不鬧,實在讓其他媽媽羨慕。孩子上幼兒園像「歷劫」,為啥有的娃就那麼乖?
  • 幼兒園老師的經驗:這4種家庭的孩子,上幼兒園大概率不哭不鬧
    二、父母不吵架孩子上幼兒園時的分離,焦慮不止來自於環境的改變,同時也來自於爸爸媽媽可能要與自己分離的擔憂。但如果父母在家中能夠時常地對孩子表達愛意,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是被愛的,那麼孩子的內心就不會對與家長分離感到恐懼,因為他們相信父母一定會在晚上的時候如他們所說的那樣來接自己,因此在入園時,自然就不會出現抱著媽媽的大腿說「媽媽我不要離開你了」。
  • 幼兒園老師總結:開學第一天不哭不鬧的孩子,大多來自這4種家庭
    文 | 小婷老師育兒觀(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一眨眼,孩子已經開學一個月了,有經驗的寶爸寶媽應該知道,9月份是寶寶適應幼兒園的過程,基本上三天兩頭就哭鬧著不想上幼兒園,體質不好的寶寶還要經常請假。
  • 【興華幼教】開學季:一哭二鬧三逃跑?送娃入園,可別這樣說「再見」
    「我會乖乖聽話,再也不調皮了,我們回家好不好?」「我討厭幼兒園,我就是不想去!」「媽媽你陪我一起在這裡,我害怕……」無論是新生還是老生,開學入園都是一個檻。孩子一哭二鬧三逃跑,很多時候是因為家長不懂得怎麼說「再見」造成的。送孩子入園也是個技術活兒,方式不對可是會大大增加孩子的入園適應期哦。
  • 七個小妙招,讓孩子不哭不鬧去上學
    但是,很多孩子假期之後不願意再去幼兒園!為了讓孩子能夠順利返園,下面這些建議,家長們一定要好好看看!家長應該在這段時間內,和孩子一起按照平時的狀態生活作息,並儘量創造樂於學習的家庭氛圍。☞ 提前讓孩子恢復獨立提前與孩子保持可以讓他「獨立」的距離。過年期間,大人們對孩子們總是極盡溺愛之能事,獨立能力受挫。但是在幼兒園,獨立能力弱會打擊孩子們的自信。在入園之前,家長更應該有意識地旁觀孩子,讓他們獨自玩耍,自己完成一些事情。
  • 第一天入園不哭的孩子,大多來自這3種家庭,長大好成功概率更大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這每年的開學季啊,首先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情緒態度,而受到孩子的情緒的影響,每個家長又都有著不同的表現。孩子年齡大一些還好,該上學就去上學了,但又有些年齡比較小的孩子,那上學這件事對於他們來說,簡直就是酷刑一般,表現的非常抗拒。
  • 不哭不鬧的孩子,其實很可怕
    而於孩子而言,感受大多是恐懼的。「不準哭!」「不要哭了,再哭就不要你了!」基於此類的話層出不窮。 還有一種溫和耐心的母親。會不急不躁地安撫自己的寶貝。會說:「媽媽在這,寶寶不哭啦!」媽媽在這,簡單的幾個字,往往能給孩子莫大的安慰。
  • 小朋友不哭不鬧愉快返園 「萌娃」花式入園反應各不相同
    為了讓孩子們在幼兒園度過安全健康的一天,園方按照相關部門的要求,嚴格執行家長接送幼兒不入園制度,做好室內外環境消殺、實行錯班錯時分批組織入園等措施。按照西安市教育局的有關規定,從6月8號開始,西安市符合條件的幼兒園將會陸續開學。
  • 3歲孩子上錯車竟不哭不鬧,只因媽媽教了她7道「保命題」!真的能救命!
    王師傅趕緊把車停靠在路邊,走到車廂後面,看到一名小女孩正不哭不鬧的坐在椅子上。於是便輕聲詢問孩子的姓名、家庭住址以及父母的聯繫電話,但小女孩一直很警惕的看著司機師傅不說話。不管王師傅怎麼問,小女孩都不開口。王師傅意識到小女孩可能是與家人走丟了,於是立刻向調度員報告情況。
  • 孩子愛搶玩具的3個真相,媽媽一定要知道
    雖然男孩爭搶玩具是常有的事,但到別人家做客,搶玩具太沒禮貌了,閨蜜自然把兒子教訓了一頓。愛搶玩具的孩子,有可能是社會交往中的弱者,不知道如何表達內心訴求。演員梅婷的女兒快快,在家很愛搶弟弟的玩具,也愛霸佔著媽媽。
  • 寶寶出生後愛哭愛鬧毛病,那多半是媽媽在孕期做了4件事
    自家這個搗蛋鬼自從出生後就沒消停過,醒了就哭,怎麼哄都不行,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如果寶寶出生後愛哭愛鬧毛病,那多半是媽媽在孕期的時候做了這些事。 一、平時接觸噪音太多。通常情況下,寶寶在媽媽腹中大約6個月的時候,就已經能夠清晰的感受到外界的聲音了。而如果媽媽總是處在比較喧鬧的環境中,平時接觸的環境噪音比較大,那麼就會對胎兒產生刺激。
  • 不好好吃飯、不午睡…一套繪本解決娃入園後的各種問題
    所以,想辦法幫孩子解決這些困擾他們的問題,才能讓孩子儘快適應幼兒園,不哭、不打架、開開心心的去上學!今天,就給寶媽們推薦一套神奇的繪本專治各種寶寶「幼兒園不適症候群」▼並腦洞大開想了一堆稀奇古怪可能發生的、媽媽不能準時來接的情況呢?在一個新的環境,孩子最擔心的就是「被媽媽拋棄」「媽媽會不會來接我」……所以,必須讓孩子對「媽媽會來接自己」這一點有信心,孩子才能安心在幼兒園裡玩。
  • 孩子被打罵後不哭不鬧,他們心裡在想什麼你知道嗎?
    雖說孩子是父母的珍寶,但當孩子不聽話、做錯事的時候,父母可能就會著急、上火,有些家長一時間管不住焦躁的情緒,甚至會對孩子大吼大叫。有的孩子脾氣暴,直接跟家長頂著幹;有的孩子卻相反,既不哭也不鬧,臉上沒有一點表情。任性是孩子的天賦,當他們某一天變得打不哭罵不語,可能是因為他已經對父母失去了信任,而家長卻不明白。
  • 3歲一定要入園嗎?NO!沒備好這6項能力=害娃!
    新的一年,寶寶又長大一歲,很多家長都在考慮孩子入園的問題。國家建議入園年齡是2.5-3歲,再加上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思想的影響,很多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便早早把孩子送到幼兒園。但是,菌菌要說一句,年齡並不是判斷孩子能否入園的標準。
  • 分手後你一定要知道的五件事
    有人說:尷尬,和前任是同事,抬頭不見低頭見的;有人說:哭著求他,還跑去他家裡鬧了,身邊人總愛拿這件事調侃,太丟人了;也有人說:受傷太深,不想戀愛了,反正都這樣唄。很多姑娘在一段感情結束後,或多或少都會有些「後遺症」存在。輕則為曾經感到尷尬、感到丟臉,嚴重點的甚至會患上「戀愛ptsd」,感覺無法再愛了。
  • 幼兒園老師透露:上幼兒園第一天不哭的孩子,大都出自這3種家庭
    自己家孩子哭的昏天黑地,別人家的孩子為啥就能不哭不鬧呢?其實第一天上學,對一個3歲左右的孩子來說要自己適應一個陌生的環境,哭鬧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曾說:每個孩子在完全獨立之前都帶有一套「依戀系統」,這個系統會讓他們自動「尋求親近」,尋找最親近的人的陪伴。
  • 下半年準備送幼兒園的孩子,三件「本領」提前教,寶寶入園麻煩少
    都說「兒行千裡母擔憂」,寶寶入學的時候,父母的心情和寶寶一樣惶恐不安,想著寶寶哭沒哭,睡沒睡,能不能照顧好自己。突然來到陌生環境,寶寶不適應很正常,想要寶寶儘快熟悉幼兒園生活,媽媽需要提前教會他幾樣本領,讓寶寶有自理的能力。
  • 入園前如何做孩子的心理建設?
    妞妞媽媽看到網上的不少剛入園的小朋友的視頻,很多孩子都哭的稀裡譁啦,在幼兒園哭著找媽媽,不好好吃飯,也不肯去玩,非常擔心妞妞是不是也會這樣。那麼,在兒童即將入園之時,作為家長,我們該如何支持孩子,做好哪些心理建設,幫助孩子渡過入園的適應期呢?     要想幫助孩子渡過入園適應期,我們首先要了解一個心理學概念——安全感。
  • 生完孩子第一口吃啥好?自然分娩第一天必做的6件事!早看早受益
    懷孕時無數人想早點卸貨,可真到卸貨完後,很多產婦又不知所措,或者只知道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加上產後身體上不適,第一天只想躺在床上,啥也不想的人不在少數。其實生完孩子並不是卸完貨就完事了,對於新手媽媽來說,有6件事情要及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