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寶寶上幼兒園,代表著寶寶開始了學習生涯,也意味著寶寶在一天天長大,媽媽開始要學著放手。
執筆:胡蝶
編輯:胡蝶
定稿:歐陽比文
寶寶總是在不知不覺中就長大了,下半年又是入學季,哭著吃奶的小娃娃,轉眼就要背上小書包與媽媽揮手告別,邁入幼兒園的大門。
都說「兒行千裡母擔憂」,寶寶入學的時候,父母的心情和寶寶一樣惶恐不安,想著寶寶哭沒哭,睡沒睡,能不能照顧好自己。
突然來到陌生環境,寶寶不適應很正常,想要寶寶儘快熟悉幼兒園生活,媽媽需要提前教會他幾樣本領,讓寶寶有自理的能力。
寶寶第一天上幼兒園,老師的話讓媽媽紅了臉
小甜的寶寶3歲了,她也整整做了3年的全職寶媽,終於盼著寶寶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為了重拾事業,小甜狠了狠心把寶寶送進幼兒園。
第一天送孩子去幼兒園前,小甜拼了命地描述上幼兒園有多好玩,總算把寶寶「騙」去了。還不到下午兩點,小甜就忍不住去接寶寶。
到了幼兒園,寶寶狀態特別好,穿的褲子卻不是出門時的那條。老師與小甜單獨談話,委婉地表示寶寶有些小,最好過段時間再來。
原來,在家的時候小甜把寶寶照顧的太好,寶寶不會自己吃飯,只能讓老師餵;也不懂上廁所,弄髒了褲子還是老師給換上備用的。
小甜聽了臉紅紅的,向老師連聲說抱歉,回家一定要好好教孩子自理的本領,爭取下次來上學的時候順利入園。
為什麼寶寶剛上幼兒園時會出現牴觸情緒?
寶寶不喜歡上幼兒園,除了與媽媽分離產生焦慮惶恐的情緒,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寶寶在幼兒園沒有了專人照顧,自己應付不來。
他聽不懂老師的指令,不能很好地照顧自己,尤其是在與其他小朋友的比較中,不能很好地完成某件事,就會產生深深的挫敗感。
這些消極情緒讓他對幼兒園形成了非常不好的第一印象,上幼兒園變成了一種考驗,因此才會撒潑打滾不想上學。
如果寶寶在適應幼兒園生活的過程比較順利,那麼上幼兒園就不那麼討厭了。這就要求家長在入園之前,提前教會寶寶必要的自理本領。
下半年準備送往幼兒園,媽媽需要提前教會寶寶哪些本領?
1. 自主吃飯
1歲左右的寶寶就會用勺子來挖碗裡的食物,並模仿大人的樣子將勺子裡的食物送到嘴裡,想自己「吃飯」,這是訓練寶寶自己吃飯的最好時機。
最開始入園的時候,寶寶學到多少知識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能好好吃飯,適應幼兒園的節奏,上幼兒園前,讓家長餵飯的習慣要改掉。
哪怕寶寶會弄撒、弄髒也不怕,寶寶獨立吃飯才能攝入充足營養,幼兒園老師雖然會照顧寶寶們吃飯,但是孩子太多了難免顧及不過來。
2. 午睡習慣
阿默斯特麻薩諸塞大學的研究人員指出,午睡可以幫助學齡前兒童鞏固上午學習的內容,有助提高學齡前兒童記憶力。
孩子經過一上午的活動消耗大量體能,睡一個午覺有助於精力恢復,每個幼兒園對兒童午睡有相關規定,通常為1~2個小時。
幫寶寶提前養成午睡習慣,在幼兒園時會更容易入睡,有利於寶寶融入集體,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節奏。
3. 會表達「上廁所」
讓寶寶能理解並表達想上廁所的感覺,是寶寶能上幼兒園的重要前提。
否則會天天麻煩老師給換褲子,很多幼兒園是拒收這樣的寶寶。而且這種行為也過於羞恥,寶寶不可避免的會被同學嘲笑,形成心理壓力。
孩子到一歲半左右才會形成規律的大小便,此時要教會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
當家長看到孩子憋紅小臉即將拉臭臭時,及時將他帶到馬桶上,並反覆強調便便要來這裡。
媽媽應該讓孩子理解,當身體出現特殊感覺,就需要上廁所,當自己想上廁所時,要大聲地告訴老師,不要害羞要勇敢。
最後,還要讓寶寶戒掉尿不溼,教會寶寶如何正確使用各種型號的馬桶,在給寶寶選擇褲子時,不要選擇太複雜的款式,要便於寶寶穿脫。
寶寶入園前,媽媽要不要提前教知識?
研究人員發現,兒童記憶力在6個月就開始顯現,2~5歲的孩子已經可以記住一些抽象的概念,如顏色、數字、字母, 運用「重複」的記憶手段,是這一時期孩子增強記憶的關鍵。
儘管剛上幼兒園老師不會教孩子太深奧的知識,但是對寶寶來說,學習是一種全新的感受,寶寶不明白為什麼要做,容易產生厭學情緒。
為了讓寶寶適應課堂,形成學習意識,在家裡時媽媽就要教給寶寶一些簡單的唐詩,兒歌,還可以讓寶寶複述故事,培養他的學習能力。
當寶寶能順利完成背誦任務時,媽媽要適時誇獎寶寶,引起寶寶對學習的興趣。
糖果媽媽叮囑:
寶寶初上幼兒園肯定會有不適應,媽媽要與幼兒園老師及時溝通,了解寶寶在幼兒園的動態,如果寶寶反應過激,就要考慮暫緩入園。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