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看綜藝節目,偶然看了幾期「80後脫口秀」竟欲罷不能,是什麼引起我這個50後如此興致?先是「知識點」。脫口秀類同於傳統相聲,都屬於語言表演藝術,不同的是脫口秀更具知識性,這與80脫口秀演員的基本素質和知識結構有直接關係。
就拿被說成「最沒有文化」的脫口秀演員池子舉例,他的每一個段子的內容都有「知識點」,而他每一次點明這是「知識點」時,都有引起會意的笑聲。
需要提及的是,池子的「知識點」是真學問,都有據可查,而且有合理的內在邏輯聯繫,這與其80後脫口秀演員的自身知識學養之功力分不開,在這一層意義上說,被諧謔「最沒有文化」的池子應該最有文化,再想一想王自健、李誕、王建國、思文、史炎、龐博、程璐、楊笠、趙卉等那會是怎樣的知識即學問!
再就是「爆梗」。思文的「咖啡梗」、楊笠的「清華梗」,都引起爆笑和連鎖反應,尤其是「咖啡梗」,內涵十分豐富,包括中西文化的異同交融與衝突,以及不同民族個性特徵和地域特點的顯現。藝術重在形象塑造,「爆梗」需要有載體,「咖啡梗」的載體就是「我姥姥」,思文用妙語連珠給觀眾塑造了一個活生生的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開朗、風趣,灑脫,令人忍俊不禁,並回味無窮。我以為「咖啡梗」可以存為經典。
還有就是「大智慧」,也是「高情商」。這裡說的是「自黑」,這在傳統相聲裡常見,80後脫口秀演員不同的是不僅有勇氣,而且有智慧大智慧,具有大智慧才有豁達,有了豁達才會有「自黑」。比如王建國時時拿自己的「胖」逗趣兒,既有揶揄更有機智乖巧,並且恰到好處,沒有引起同類同款人群的不悅,這就是大智慧的體現。
與「自黑」相輔相成的就是「吐槽」,直白地說「吐槽」就是挖人隱私,而且是挖明星的個人隱私,這是有風險的,更要強調恰如其分,適可而止,防止一味為了舞臺效果而引起糾紛。
多說一句,脫口秀應該列入文化創意產業的範疇,而文化創意產業是內容產業,最注重內容。80後脫口秀也應該最注重內容。當下,一些綜藝節目包括大型節日晚會,眼花繚亂的聲光電喧賓奪主,忽視了內容的紮實和創新,引起觀眾不滿「吐槽」,80後脫口秀演員應該引以為戒。
注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