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調兵遣將靠的不是聖旨,而是虎符。之前我看電視劇的時候,也想過為什麼不自己造一個呢,虎符是怎麼產生的呢?虎符是中國古代金屬製成的調兵憑證,相傳是西周姜子牙所創,虎符上刻有銘文。虎符一分為二,一份由朝廷,也就是皇帝保管;另一半則是由在外駐防的將領保管。調兵時,需要兩塊虎符合二為一,虎符的紋條和銘文必須全部都對上才可以。
李白在其《俠客行》中讚美了「千秋二壯士」——朱亥和侯嬴,他們便是著名歷史典故「竊符救趙」中的兩位關鍵人物。大家都知道,虎符是自先秦至漢朝之間用來調動軍隊的信物,那麼,虎符既然能給人帶來這麼大的權利,信陵君為何還要「竊符」而不是之間仿製一個呢?
據說,虎符乃是姜子牙發明的,其形狀大多為虎形並且一分為二,後來形制又越來越複雜,虎符的形制是國家最高機密,要做到真正的「符合」只能是擁有真正的虎符。
虎符既然有調兵遣將的權利,卻為何沒有人能夠仿造呢?
第一、兩半虎符均有子母扣,我們從出土文物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來,並且虎符的樣式和材質多種多樣。並且,除了虎符之外,中國歷史上還有「龜符」、「魚符」、「兔符」等等(唐朝張鷟在其《朝野僉載》中記載:「漢發兵用銅虎符。及唐初,為銀兔符。至偽周,武姓也,玄武,龜也,又以銅為龜符」)。
虎符可以是說十分嚴肅的物品,不可能是會隨便拿出來把玩的,不可能會隨便被人看到的,你說你怎麼可能把你的銀行卡隨便拿出來玩的嗎,還把密碼寫在卡上!
就算你看到虎符了,但是每個地方都會有不同的虎符,你可能都不知道這個虎符是哪個地方軍隊的,到時候搞錯了,那到時候你真的就慘了!就算你看到虎符,還知道是哪個地方軍隊的虎符,但是你也是不可能會造個假的虎符的,因為每個虎符都有特定的紋條和銘文,而且每個虎符的材質顏色都有特定的特徵,在古代你很難找到差不多的材料製作的!
虎符既然有調兵遣將的權利,卻為何沒有人能夠仿造呢?
第二、兩半虎符均刻有有特定的文字,比如著名的「杜虎符」長度僅有9.5釐米,高度僅有4.4釐米,上面卻密密麻麻地刻有錯金銘文九行四十字!虎符銘文的內容一般包含以下3個方面:1、聲明此物為法定虎符(比如杜虎符中刻有「兵甲之符」四字);2、聲明此物歸誰所有(杜虎符中刻有「右才(在)君,左在杜」,杜即秦國的一個地名,杜虎符的調兵權力僅限於此地);3、聲明此物在何時可以使用(新郪虎符中刻有「凡興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王符,乃敢行之。燔燧事,雖毋會符,行毆」)。
虎符既然有調兵遣將的權利,卻為何沒有人能夠仿造呢?
第三、不同地區的軍隊需要不同的虎符才能調動,就像上文中所提到的「杜虎符」,只能夠調動秦朝「杜」地的部隊,這個虎符其中的一半在秦國國君手中,另一半在杜地的軍事首長手中。新郪虎符、陽陵虎符、東郡虎符也僅能調動新郪、陽陵、東郡的部隊。
虎符既然有調兵遣將的權利,卻為何沒有人能夠仿造呢?
第四、並非能夠拿到虎符就有權利調動軍隊,因為皇帝(或君王)要發兵的時候除了派使者帶著虎符找到相應的軍事首長之外,還需要帶著皇帝的璽書或詔書才行,到了漢代,更是又增加了「節」和「羽檄」等作為憑證。
另外,擁有虎符便擁有了調動軍隊的權利,所以虎符的形制和存放都是整個國家的最高機密,而仿製或者冒用虎符的罪名更是讓人難以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