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王通用狂熱來形容歐幾裡得。
三教可一王通:歐幾裡得可沒說過,他自己的著作叫做「幾何原本」,「幾何」是徐光啟翻譯的。他的著作,就叫「原本」。而且「原本」這個漢語,也不太確切。
三教可一王通:(幾何)原本,希臘語Στοιχε α,拉丁語Stoicheia,英語Elements,可以理解為「雛形的、第一的原則,最基本的物質形式」。
(rudiment, first principle, matter in its most basic form)
劍氣簫心龔自珍:第一推動力?
三教可一王通:嗯~差不多,歐幾裡得想要論證的東西,在他看來,就像德謨克利特的原子、阿那克西曼德的 πειρον(無限、不定),而且更進一步,「幾何」是有秩序的,可以由此觸摸到宇宙結構和設計的最終真理。
今又來劉禹錫:難怪傳說裡,人家問,「你的『幾何』有什麼用?」,他說,「請給這小夥子三個硬幣,他竟然想從『幾何』裡得到利益!」
三教可一王通:是的,不像埃及或中國的數學,起源並應用於世俗的計算,歐幾裡得(約-330~-275年)是在超越的「理念世界」。
劍氣簫心龔自珍:我懷疑你在開車,可是我沒有證據
三教可一王通:還是畢達哥拉斯(約-580~-500年),他認為萬物都包含數,萬物都是數,數是宇宙萬物的本原。
為此,畢達哥拉斯還創建了一個秘密社團,有奇怪的規矩,神秘的儀式,嚴密的紀律,高超的學術水平等等,但現在,我們的稱呼是,「畢達哥拉斯學派」。
今又來劉禹錫:哦哦,發現無理數的時候,確定的世界不存在了,信念的崩塌了。畢達哥拉斯學派的人,乾脆把希帕索斯殺掉了
(無理數無法表示出來,又無限不循環,不能精確確定)
三教可一王通:還有一個例證是柏拉圖(約-427~-347年),歐幾裡得年輕時就在柏拉圖學園學習。柏拉圖認為,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和「現象世界」組成。而人類感官接觸到的現實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影子,表現出的現象是時空等因素暫時變動形成的。理念世界則是真實的存在,永恆不變。
點、線、面、角,適用一切物質、空間,不隨時間流逝,幾乎接近於「理念世界」。
劍氣簫心龔自珍:哇塞!「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老子《道德經》)
三教可一王通:這裡有個微妙的問題,歐幾裡得的動力是什麼?如果說,幾何是現在所說的科學知識,是世界的真實,那麼可以理解為求知慾,又或者好奇心;
如果說,幾何是冥冥中的永恆,或許可以理解為宗教的熱情,不是無條件的當做全知全能的真,而是需要自己去探索,去接近,或許可以說,「求道」。
當然了,這個差異無從分辨,對我們現在來說,也沒有關係
劍氣簫心龔自珍:咦,我忽然發現,歐幾裡得都超越了,還怎麼和什麼實驗、技術結合啊
白首太玄揚雄:我覺得,這有些像我們的「易(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