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幾何原本》真相大揭秘》一文中從宏觀大背景的角度論證了《幾何原本》其實是中國文獻,並非西方文獻,只是著作權被篡改了,才導致訛傳至今的誤會:《幾何原本》是歐幾裡得撰、利瑪竇譯、徐光啟筆授。
一、徐光啟《幾何原本序》
根據落款為徐光啟的《幾何原本序》,沒有落款時間,據說年代為1607年,如圖1:
圖1:《幾何原本序》
其中提到利瑪竇、丁氏,沒有提到歐幾裡得;提到「六卷」,沒有提到原書有幾卷,也沒有提到沒有翻譯完。
值得注意的是,該序中還出現一個詞:象數,這說明,在明末清初的人們觀念中,象數學包括幾何學。結合宋代的象數學情況,象數學實際上包含高等數學等知識,只是由於其表現形式難以為現代人理解(明清換代導致中國文明傳承的斷代),所以,不得而知罷了。
但是,根據百度百科(圖2)以及現在人們的觀念,卻並非如此,怎麼回事呢?我認為,近代以來的中國人對此存在重大誤解,或者說,我們以自卑自虐、自我閹割的方式對中國傳統文獻進行解讀,哪怕明顯存在相反的證據,也視而不見。
圖2:百度百科關於「象數學」解釋
二、張誠版《幾何原本》
如圖3、4,張誠版《幾何原本》系1690年代以法國原著版本進行翻譯,但是,翻譯的卷數為「七卷」,也就是說,經過近百年,比徐光啟版的《幾何原本》增加了一卷。按理說,康熙帝讓他們翻譯,顯然會提供優越條件,不應該只翻譯一部分(七卷)。
遺憾的是,沒能找到臺灣國立中央圖書館的藏本。
圖3:數字圖書館上關於張誠版《幾何原本》的信息
圖4:張誠版《幾何原本》首頁,沒有前序,顯然,該版本不是臺灣國立中央圖書館藏本
三、《幾何原本》的編撰提要
如圖5,這是《四庫全書》編撰《幾何原本》時所寫的「提要」,落款年代為1781年。該提要出現了「歐幾裡得」,但「未詳何時人」;出現了「原書十三卷……丁氏……續補二卷共為十五卷」之說。
圖5:《四庫全書》編撰提要
四、利瑪竇《譯幾何原本引》
如圖6,根據紀志剛先生對《譯幾何原本引》的介紹,《譯幾何原本引》系利瑪竇所作,那麼,其年代就應該是在1610年之前。但是,該《引》並未被《四庫全書》收錄。
圖6:利瑪竇《譯幾何原本引》的文化闡釋
不同於徐光啟的《幾何原本序》,該《引》出現了「歐幾裡得」,且其生卒年代為「中古」,如圖7:
圖7:《譯幾何原本引》關於歐幾裡得
該《引》也提到「十三卷」,如圖8:
圖8:《譯幾何原本引》關於卷數
該《引》還交代了只翻譯了6卷的原因,如圖9:
圖9:《譯幾何原本引》關於翻譯中止的原因
從整個《幾何原本》相關信息看,《譯幾何原本引》講述得最全面,還對此前的若干疑問進行了解釋。其次,《四庫全書》是清朝投入重大力量編撰的,匯聚全國頂級人才,其信息全面性無可置疑,必然仔細追問了傳教士關於歐幾裡得的生卒,在編撰《四庫全書》的十幾年裡,傳教士都未能提供歐幾裡得的生卒年代,所以,才有「未詳何時人」的記錄。但是,《譯幾何原本引》卻說歐幾裡得是「中古」時代的人物。顯然,在四庫全書編撰之時沒人知道《譯幾何原本引》,否則,必然不會有「未詳何時人」的記錄。據此可以判定,所謂利瑪竇《譯幾何原本引》系偽作,且系1781年、甚至1792年(《四庫全書》欽定)之後才偽造出來的。因為,只要欽定之前,還是可以修改增加的。
據說《宣西通》中有提到《譯幾何原本引》,但其年代也應為1792年之後。
五、薩頓關於歐幾裡得的敘述
「我們都知道他的名字和他的主要著作《幾何原本》(Elements of geometry),但是,我們對他本人的知識是不確定的。我們的了解非常之少,而這點寥寥無幾的知識還是推論性的,並且是從後來的出版物中得來的。然而,這種知識的貧乏並非例外,而是常見的情況……有關歐幾裡得的出生地和生卒年月不得而知。我們之所以稱他為亞歷山大的歐幾裡得(Euclid of Alexandria),乃是因為亞歷山大城是唯一的一個幾乎可以肯定與他相關的城市……他可能是在雅典接受教育的,如果是這樣,那麼他就是在柏拉圖學園得到了數學訓練。在公元年4世紀,學園是一所傑出的講授數學的學校,而且是他唯一可以很順利地獲得他所擁有的所有知識的地方。當戰爭和政治混亂等大變動使得在雅典工作的困難增加時,他去了亞歷山大城。在託勒密一世統治期間,而且也許在託勒密二世統治期間,他活躍於這裡……(帕普斯)說,歐幾裡得的學生們給亞歷山大城的佩爾格的阿波羅尼奧斯授課。這有助於證實歐幾裡得所處的年代,因為阿波羅尼奧斯大約生活在公元前262年至公元前190年,這大概就可以確定,他的老師們的老師的活動時期是在公元前3世紀上半葉。」(喬治·薩頓,《希臘化時代的科學與文化》,魯旭東譯,大象出版社,2012年5月第1版,第45-47頁)
注意,這裡的說法是,對於歐幾裡得所知非常之少,關於其信息都是推論性。從文章的闡述看,如果帕普斯和阿波羅尼奧斯的生卒年代是準確的,則推理基本上還算靠譜。但是,問題就是關於帕普斯的資料從何而來,關於阿波羅尼奧斯的信息從何而來,是否靠譜?是否可信?西方從宗教的聖經時代轉型進步到世俗的古希臘文明時代是如何完成的?這些古希臘文明偽史的知識是如何生產出來的?什麼時間生產出來的?只要稍微下功夫研究,就能輕易揭露出來。
中國學術界很少從知識生產的角度去梳理古希臘得學術史,很少從顧頡剛關於層累說的角度去研究學術史,以至於把近代生產的出來的知識當成了古代。根據本公眾號關於西方偽史在這方面的研究,西方關於古希臘文明偽史的知識其實是在18世紀末和19世紀偽造出來的,主要是19世紀,因此,皆不可信。
但是,現在的西方知識告訴我們,歐幾裡得的生卒年代是希臘化時代,不再是「中古」時代了。
六、結論
關於《幾何原本》的卷數、作者及其生卒年代,總結如下:
1.《幾何原本》原先是幾卷?原書是六卷,還是十三卷?如果原書是十三卷,為什麼張誠也只翻譯了七卷?本公眾號的論證表明,原書6卷,經過近兩百年的發展,變成7卷、13卷,再變成15卷。
2.時代愈後,《幾何原本》的作者年代愈古老,從「丁氏」到「歐幾裡得」,從歐幾裡得的生卒年代從「中古」到「希臘化時代」。
3.《幾何原本》的作者就是明朝的徐光啟,但是因為明清改朝換代、滿清抑漢政策、滿漢民族矛盾、朝廷政治鬥爭(鰲拜與康熙)以及傳教士的投機取巧等因素,版權被篡改成了「歐幾裡得撰、利瑪竇譯、徐光啟筆授」。
4.一定要結合西方關於古希臘文明偽史的學術史來研究《幾何原本》的版權歸屬,如此即可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