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12月8日
明代科學家徐光啟逝世;希臘全民公決以後決定廢除君主制;「披頭四」樂隊主唱約翰·溫斯頓·列儂被刺身亡……
徐光啟逝世
也許很多人並不知道徐光啟這個名字,可是對於《幾何原本》你一定有所耳聞,這本書便是徐光啟和利瑪竇的通力翻譯之作,除此之外,他還或編纂或翻譯或創作了《崇禎曆書》《泰西水法》《農政全書》等書,是明朝繼李時珍之後又一位傑出的科學家,被稱為「中國近代科學的先驅者」。在《幾何原本》中,如點、線、直線、曲線、平行線、角、直角、銳角、鈍角、三角形、四邊形……都是概念名詞由徐光啟最先定下來的,要知道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膽嘗試,在這之前絕無先例,沒有成功案例可以借鑑,可徐光啟和利瑪竇還是做到了,而且這些概念一直沿用至今,甚至影響到日本朝鮮等國。可令人遺憾的是,以徐光啟為代表的一批科學家開創的科技創新之路隨著明朝的滅亡也走到了它的盡頭。
約翰·列儂遇刺
說到12月8日這天不得不提到約翰·列儂,每年的這一天,說不清的樂迷會以各種方式去紀念他。約翰·列儂和他的披頭四樂隊(又叫甲殼蟲樂隊),堪稱20世紀影響力最大的音樂人物。還有一種說法,人類唱片歷史上銷量第一的就是披頭四,遙遙領先於第二名麥可·傑克遜以及其他歌手或樂隊。而披頭四樂隊的靈魂人物便是約翰·列儂,在前期約翰·列儂算得上是一位音樂人,只不過後期他的種種社會活動,包括反戰以及藝術探索等等,使他成為了一位難得的藝術大師,這是樂隊其他成員達不到的藝術和思想深度。
披頭四樂隊最早由約翰·列儂創立,他15歲組建了樂隊,16歲的時候認識了保羅·麥卡特尼,奇妙的緣分促成了20世紀最偉大的合作之一,披頭四的歌曲一般都是有這兩人創作的。後來,保羅的朋友喬治·哈裡森也加入進來,披頭四基本成形。為什麼叫「披頭四樂隊」呢,主要是樂隊成員的髮型都是那種蓋子頭類似於乖乖男的模樣,這種髮型風靡全球,我們的翻譯有點皮,就叫「披頭四」了。那麼披頭四樂隊當時到底有多紅呢?樂隊所有的獎都拿過了,在當時已經是沒有對手的威脅了,舉個例子,1963年發行首張專輯《Please Please Me》,創下連續30周位居英國流行音樂專輯榜榜首的紀錄,粉絲會徹夜排隊買票,看了演唱會就激動到暈倒,甚至有粉絲拿走了他們走過的地毯為的是收藏他們的腳印。這種盛況不說後無來者,但絕對前無古人了。
後來約翰·列儂與當時的妻子離婚,娶了日本藝術家小野洋子,再然後披頭四樂隊解散,不過約翰·列儂單飛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完成了他最重要的唱片《Imagine》(想像),達到了其他成員難以企及的高度。
悲傷的一刻發生在1980年的12月8日晚10點49分,列儂被一名歌迷射倒在達科塔大廈門前。 兇手查普曼在兇殺現場被逮捕,後被判處終身監禁,並且在2000年以前不得假釋。12月9日,小野洋子宣布,「列儂不會有葬禮,他愛著大家,愛著人類,希望你們也愛他」12月14日,全世界數百萬歌迷們在美國東部時間下午兩點參加了為了列儂而進行的十分鐘的默哀,同時西方各大電視臺、停播十分鐘,向約翰·列儂致敬,這是美國總統去世都沒有的待遇。
可以說在整個音樂歷史上,到今天為止也無人能夠撼動當年約翰·列儂的地位,除去音樂家的身份,他還兼具著偉大的歷史地位,社會地位。儘管他去世的時候小編尚未出生,可是他對人類做出的貢獻以及人民對他的那種懷念還是讓人尊敬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