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說過她麼?
溫柔、知性、貼心
伴你入睡
她是小Q
文|韓梅梅 編輯|槐序
音頻|槐序
「我所熟悉的約翰·列儂,並不是你們通過媒體認識的約翰·列儂。那是我一個人的約翰·列儂。他是輝煌的,是快樂的,是憤怒的,也是憂傷的。我深深愛著他,因為這樣一個人曾是我們那個時代、我們這個世紀和人類的一部分,與他生活在一起,我感到無比的幸福。」——大野洋子
2010年9月3日,70多歲的大野洋子回到英國利物浦,回到約翰·列儂的故居。門外有幾百個列儂的歌迷喊著她的名字,她此時已是一個黑黑瘦瘦的老太太,她一個人安靜地坐在一樓的房間裡,看著沒有變動過的老式沙發和地毯,追憶往日與列儂在一起的生活。
有一天我在酷六網上看到了一個視頻,是大野洋子親自整理的MV,裡面是她和列儂在一起的片段,他們一起出門,一起坐車,一起散步,背景音樂是列儂唱的《stand by me》。這個視頻讓我很感動,在他們的眼神和腳步裡,我看到的默契和愛情,是那麼真實。
1965年初,大野洋子在卡內基朗誦廳表演了著名的《切片》(Cut Piece),觀眾被邀請上臺,用剪刀不斷剪下她身上的衣服,把碎片帶走。這個作品反映了一個女人要經歷的痛苦和掙扎,別人來到她身邊,如果他們想要拿走什麼,就請隨便拿走,任何地方都可以,她毫不反抗。
這個很有衝擊力的作品,讓她名聲大作。1966年9月,大野洋子在倫敦舉辦個人藝術展。來參觀的人中,有一個26歲的男人,他留著長頭髮,戴著一副圓形眼鏡。他來到她的作品前,那是一個梯子,爬上去,然後從天花板上吊著的一個望遠鏡,看貼在牆上的一個紙條。他爬上去了,他拿起望遠鏡,看到了紙條的內容。「YES」就是這個詞語,讓他覺得親切。
然後他從梯子上爬下來,看到站臺上放了一個蘋果,他想都沒想,就把它拿起來吃掉了。
這讓大野洋子非常惱火,這個男孩,竟然把展覽中的一個藝術品給吃掉了!
他們就是這麼認識的,這個男人叫約翰·列儂,是披頭四樂隊的靈魂人物。
當時,四個英國男孩成立的披頭四樂隊非常火,專輯大賣,很多歌在電臺播放。他們認識的這一年,她已經33歲,他26歲。
他們選擇了在蒙特婁度蜜月,這個蜜月很特別,他們上演了著名的「床上和平行動」,整整7天,她和列儂不下床,待在床上接受各大媒體的採訪和拍照,宣揚鮮明的反戰理念。
在「床上和平行動」的照片裡,她很漂亮,大眼睛,瞳孔顏色很深,濃重的眉毛,桀驁的黑色長髮像瀑布一樣披散,在列儂的身邊,她即狂野,又柔情。
我喜歡看他們兩個的合影,只要他們在一起,空氣中傳遞出的就是愛情的信息,從照片裡,可以看得出,他其實是如此的依戀她。
他們同樣都是精力充沛、熱愛生活、熱愛藝術的人。他們很相愛,但這個世界並不理解他們。
披頭四的歌迷們並不喜歡大野洋子,因為他們看不懂她的前衛藝術,有人說,就是她,導致了披頭四樂隊內部關係緊張。
的確,他們結婚以後,令披頭四的歌迷們憤怒不已的事情發生了——1970年,披頭四解散了。歌迷們遷怒於大野洋子,認為是她造成了這個偉大樂隊的解散。
樂隊解散以後,列儂整整5年沒錄過歌曲。他開始和大野洋子一起,進行行為藝術和音樂的新探索。
死亡來臨之前,誰都想不到。
列儂去世的三天前,他們在一個公園散步,看到公園門口有一塊地,上面堆滿垃圾,沒有人管。列儂就說,哪天我們捐獻一些草皮,把那裡弄得漂亮一點吧!大野洋子很高興地答應了,但她沒有想到,幾天以後,列儂就離開了這個世界。
1980年12月8日,約翰·列儂在錄音棚裡為大野洋子的《如履薄冰》配吉他曲之後,和大野洋子一起回家。那天下著小雨,列儂回到家,剛走到家門口,他聽見有人喊他:「列儂先生。」等他轉過身去,對面一個穿黑色雨衣的男人,突然拔出一把槍對著他。一顆子彈飛快地穿過列儂的胸膛。
無法想像,親眼目睹愛人被殺的大野洋子,內心是如何的恐懼和悲傷。他們的鄰居全都跑出來了,在鄰居的家裡,電視機還在播放列儂前天接受電視臺採訪的畫面,他在電視屏幕上,微笑著對觀眾說:「我希望我的未來好運!」
從此,大野洋子成了「約翰·列儂的遺孀」,並被包圍在無邊無盡的抱怨和謠言之中。列儂去世以後,她每年都整理和推出列儂的作品,或者進行紀念活動,到現在,已經24年了。
2004年秋天,大野洋子在紐約的一個美術館,舉辦了一個名為「當我六十四歲」的畫展,她用這種方式,來紀念約翰·列儂,紀念他們的愛情。
「當很多年之後,
我變老並掉光了頭髮,
你是否還會送給我情人節的祝福和美酒?
如果我凌晨兩點四十五分仍未回家,
你是否會鎖上大門?
你是否還需要我?
你是否還會為我準備飯菜?當我六十四歲時。」
那一年,如果約翰·列儂沒有死,正好就是6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