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列儂的生命終結在1980年12月8日晚上的五聲巨響中。他一生都在倡導和宣傳和平,兩次著名的「床上和平運動」獲得了巨大的反響,藉此我們找到兩位曾經採訪過約翰·列儂夫婦的記者為我們講述當時的「第一現場」。
勒羅伊· 阿倫斯(Leroy F. Aarons)
是一位美國記者、編輯、作家、劇作家。阿倫斯為華盛頓郵報工作多年,從一個普通的編輯到國家記者,最後建立了華盛頓郵報的洛杉磯分社。在這段時期他主要報導了暗殺馬丁•路德•金事件、城市暴動和政府的醜聞等事件,也正是這個時候他接觸到約翰•列儂並對他進行採訪。
勒羅伊·阿倫斯說:「和平對於他們來說是一種努力銷售的產品,在這種銷售的觸動下,一切都在變化。報紙作為當時最迅速的傳播工具,為我們傳播一手的資料,而列儂夫婦正是運用了這一點」。
時間:1969年3月25日至3月31日
地點:荷蘭阿姆斯特丹希爾頓酒店902號套房
事件:當約翰·列儂和小野洋子結婚的信息活躍於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時,他們意識到作為一個全民偶像,不論做些什麼都會上報紙,這也正是一個可以藉助媒體力量來實現他們與大眾間的全面溝通,所以他們設計了一個「床上和平運動」,事實上成為他們最具影響力且最成功的宣傳。畫面中房間內貼滿反戰標語,列儂夫婦坐在床上接受媒體的拍照。
▲約翰·列儂夫婦接受媒體的採訪和拍照
阿爾特· 布赫瓦爾德(Art Buchwald)美國幽默語言大師,美國藝術與文學院院士,曾獲普例策獎。布赫瓦爾德曾為《Time》、《華盛頓郵報》等多家媒體寫專欄,文章出現在超過550家報紙,都是關注政治的諷刺和評論。他採訪了許多明星人物,包括貓王埃爾維斯·普雷斯利、約翰· 列儂等。
阿爾特·布赫瓦爾德說:「床上和平運動如果可以順利進行下去的話,可能會成為和平運動中所想到的最流行的抗議形式。所以很有可能列儂夫婦的戰術會很快變為學生非暴力抵抗局面中的一部分。」
時間:1969年5月26日至6月2日
地點:荷蘭蒙特婁的皇后伊莉莎白酒店1742號房間
事件:越南戰爭愈演愈烈,無數國家加入戰爭的行列。列儂夫婦在第一次運動獲得巨大反響後,決定利用言論的餘溫舉行第二次「床上和平運動」,堅決反對越南戰爭。就職於論壇媒體服務的阿爾特·布赫瓦爾德隨夫婦一行並報導了他們在一家阿姆斯特丹的賓館中的「床上和平運動」。在為期7天的運動中,它們在床上創作並錄製完著名的反戰歌曲《給和平一個機會》。
▲.約翰·列儂夫婦在和平運動期間共同譜寫《給和平一個機會》成為列儂的代表作之一。
▲.列儂倚靠在小野洋子的肩膀上,一邊抽菸一邊翻看雜誌。
▲.列儂夫婦手拿代表生命的鮮花為和平運動拍攝宣傳照,成為廣泛流傳的一張照片。
1969年3月:在荷蘭進行第一次床上和平運動
1969年5月發表反戰歌曲《給和平一個機會》
1969年12月發表單曲《HappyXmas (War is Over)》再次呼籲世界和平。
1969年末 因為英國政府介入奈及利亞與越南問題, 將MBE勳章退還給英女皇。
1971年列儂發行《IMAGINE》描繪出一個沒有貪婪、沒有暴力的烏託邦。
1971年12月 在密西根州安娜堡舉行「釋放辛克萊」(FreeJohn Sinclair)演唱會。
1972年約翰·列儂因為政治影響力而被美國政府試圖遣送出境。
1980年12月列儂接受採訪時說道人要具備責任和可能性。
1981年小野洋子為懷念他,專門在紐約曼哈頓中央公園修建了草莓園。
此後20年小野洋子一直堅持宣傳「愛與和平」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