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徐光啟的《農政全書》:「農本」思想下的災害防治手冊

2020-12-22 鑫叔講歷史

導語:明代徐光啟的《農政全書》,我國古代「五大農書」之一,其所提倡的「農本」思想,以及書中詳盡的災害防治措施,將它視為「農本」思想下的災害防治手冊毫無為過,讓我們一起來走進並了解這部中華文明「農學」史上的農學巨著。

一、徐光啟:大明王朝官至禮部尚書、精通「農學」的傑出科學家;

1官至禮部尚書:

徐光啟,字「子先」明王朝後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是南直隸松江府上海縣人(現如今上海區域)。年少有為,官至禮部尚書,兼任文淵閣大學士,為人寬厚仁愛,深受同僚們喜歡。

2多領域傑出的科學家:

雖然仕途很順利,但徐光啟業餘時間仍然追求上進。他非常喜歡鑽研科學技術,在建築、數學、水利、醫藥、軍事等各領域內都有所研究,並取得了卓越的成績。

例如我們知道的甘薯,就是徐光啟由福建沿海地區引入內地種植。明末大炮的改良和與步兵、騎兵多軍種配合策略的提出者,也是徐光啟。

3著有多部農學巨著:

在諸多科學中,他又以「農學」方面的貢獻最為突出。關於「農學」方面,他著有《農政全書》、《甘薯疏》、《泰西水法》、《農書草稿》等書籍。

4與「利瑪竇」合作,共同促進東西方科學文化交流:

在明朝後期,有一名義大利的天主教牧師來到中國傳教,他是個中國通,精通漢字並說一口流利的漢語,且熟悉並尊重當時的中國禮節。徐光啟和他交好,兩人關係不錯,並一起合作翻譯了當時歐洲著名數學家歐幾裡得的《幾何原本》。通過徐光啟的翻譯和傳播,歐洲近代科學中的天文、數學等知識傳到了中國,可以說他們兩人無意間就成為了非官方的「東西方文化科學交流大使」

二、《農政全書》:成書於萬曆年間,譽為「五大農書」之一;

1研習前輩著作,學習理論知識: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到了明末時期,農業發展已經經歷了幾千年,對於農學也有諸多的研究,並通過著作的形式流傳了下來。比如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元朝時期王禎的《農書》,又或者宋代陳敷的《陳敷農書》

所以到了明朝末年,已經有足夠的「農學」寶典可供徐光啟研究學習。就是在研究這些寶貴著作的基礎上,徐光啟進行了自己的提煉和總結,在前人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農學」理論體系,為《農政全書》積累下了紮實的理論基礎。

2遍訪民間田地,實踐具體技術:

光有理論研究,徐光啟還覺得不夠,必須深入民間得到實踐。於是,在擔任官職的閒暇之餘,他經常深入民間,實踐自己得出的農業技術和措施。對的就記載下來,錯誤的就總結反思,並反過來對理論知識進行修改完善。另外,他寬厚仁愛且平易近人的性格,使得他深入民間後和農民相處融洽,從民間農民那裡他也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寶貴農業技術和經驗。

樂于田間的實踐,是徐光啟之所以成為一名出色的農學家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他從福建沿海地區引入甘薯到內地種植,就是其中一個典型的案例。當時,徐光啟因為受到朝中魏忠賢一派的打壓排擠,就暫時請假回老家直隸松江府地區修養,名為休病假,其實也是躲避迫害,順帶著他可以靜心研究自己的農學。就是在這段時間,他聽說了福建沿海地區從國外引進種植了一種可以吃的「甘薯」,味道甜美產量高。於是,他託人運回種子,在自己老宅的後院裡親自種植「甘薯」,實驗直隸松江府地區的土壤和環境是否適合「甘薯」生長。最後,他成功了,就這樣「甘薯」在他的推動下大面積地推向了全國。

3總結成書,《農政全書》被後人稱讚為「五大農書」之一:

在研究總結古人的「農學」寶典後,結合自己實踐的農業技術和經驗,徐光啟開始編制一部代表當時最新農業技術的農學著作,這就是《農政全書》。遇到有疑惑的,他就不恥下問,去諮詢前輩,去詢問民間的長者,力求書中所記載農學知識都經得起推敲和實際驗證。

但是,因為徐光啟本身官居要職,平日裡公務繁雜,只能在告假回家或者閒暇之日進行創作,所以在其去世之時,《農政全書》雖然初稿已經完成,但他沒來得及進行最終校核就去世了。幸好他平日裡知無不言,對於自己的學生也是誠心教授。於是,在他去世後,他的學生不忍讓老師的「農學」巨著就這樣消失在歷史的雲煙中。他們自發對師傅留下的初稿進行了詳細的校核,最終形成了最終版的《農政全書》終稿版,一直流傳至今。

《農政全書》一經面世,就受到了人們的廣大關注,共計六十卷,五十餘萬字。這十二目的目名,是徐光啟所列,有:《荒政》、《蠶桑》、《牧養》、《製造》等十二目之多。從卷數之多可以看出,此書分類之細,細到「菊」、「枸杞」、「芭蕉」、「百合」都有各自詳細的篇章。

《農政全書》在農學中的舉足輕重地位,後世之人將它與《氾勝之書》、《齊民要術》、《陳敷農書》、《王禎農書》四書一起,共同被譽為「五大農書」。

三、倡導「農本」思想:富國必以本業,農業是富國之本;

在封建時期,農業是立國之本,興國之要,徐光啟在他的《農政全書》中,更是詳細闡述了自己關於農業的這一政治思想。他強調,「富國必以本業」,而這裡的「本業」就是指的「農業」

農業興,則民富國強,農業廢,則民窮國弱。在分析了截止徐光啟所在明末時期所有的「農學」巨著後,再結合歷史,徐光啟系統性的分析了各個時代的農業政策,並對歷朝歷代農業政策對國家命運的影響做了詳細的分析研究以及闡述。

他分析得出,大多數亡國朝代的農業政策多少都存在著一些弊端,而那些盛世朝代的農業,有著很多可借鑑學習的寶貴之處。所以,他在分析完過往朝代的農業政策後,極力推行「農本」思想,將農業作為一個國家的基石。

四、明朝頻發自然災害,徐光啟將「備荒政策」及治理措施作為該書核心;

明朝末期自然災害頻發,因為進入「小冰河時期」,各種自然災害層中不窮。可以說,明朝的滅亡,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自然災害。例如,正面直接給予大明王朝最後一擊的闖王李自成,他之所以能夠攻入皇宮逼迫崇禎帝掛於煤山之上,就是因為當時大明王朝連年災害,糧食減產,而稅賦又多,百姓吃不飽穿不暖,無奈只好跟著他起義推翻明朝,希望改變窮苦的生活。

如大明王朝有記載的大的災害就有:

1634年,江西、河南、雲南大旱。

1635年,北旱南水,飛蝗遍野。

1641年-1642年,全國大旱、大蝗。

關於影響農業的「蝗災」,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中也有著記載:

「蝗蟲聚集為害,使寸草不留,一至田中,稻麥立盡」

而關於「蝗災」的治理,《農政全書》中同樣有著詳細的防治措施:

1首先,分析了「蝗災」出現的原因:

「故涸澤者,蝗之原本也,欲除蝗,圖之此其地矣。」

意思大致就是,那些乾涸半乾涸的湖泊、灘涂,是蝗蟲生長產生的本源。要想徹底防患和除掉蝗蟲,就要避免這些乾涸湖泊和灘涂的存在,依靠填埋、種植農作物等方式讓其消失。

2其次,列出了具體的治理措施:

「用尾載人土中,下子深不及一寸,仍留孔竅」

這裡「蝗災」的治理措施精確到了「一寸」這樣的精細程度,可見徐光啟《農本全書》可作為實操手冊。

3然後強調「荒政」思想,做到提前防備災害的來臨

徐光啟的《農政全書》用了全書接近三分之一的篇幅來重點講「荒政」,認為災荒並不可怕,通過以下具體措施是可以做到「防治結合」,將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

【1】興修水利,通過水利設施,提前預防旱災的產生;

【2】開墾荒地,最大限度利用能耕種的土地,以備饑荒之年的到來;

【3】科學有效規劃農作物種植類型,例如可以在蝗蟲多發地區種植蝗蟲不喜歡吃的農作物;

【4】儘量種植生長周期短的農作物,研究儲備糧食有效方法,延長糧食的儲存時間,以備災年所用;

【5】災荒年代,可多種不美味但可以充飢的易成活野生植物來代替糧食,書中所列達到了四百餘種;

從防治「蝗災」這一項,以點見面,可以看出徐光啟的《農政全書》是既可以用來當統治階級的農業政策指導思想,又可以當民間防治災害的具體實施手冊,可謂是理論和實踐無縫銜接「農學」巨著。

總結:

縱觀徐光啟推崇的「農業是富國之本」「農本」思想,再結合《農政全書》中的農業實施綱領以及具體實施細則,尤其是裡面對於水患、旱災、蝗災的詳細治理方法,可以說《農政全書》在微觀方面,完全可以視為明末時期「農本」思想下的災害防治手冊。這樣,既有防治綱領,又有防治實施細則,後世朝代無論是統治者還是民間百姓,均可以利用這本書中的綱領思想和實施細則,提早做好對自然災害的防治,可以說,《農政全書》對於保障封建社會時期農業生產意義重大。

後世之人,沒有忘記這位農業先祖,為他立了紀念館,供眾人悼念緬懷。

備註:

我是百家號【鑫叔講歷史】,一個喜歡歷史的工科生,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擊「關注」哦。

本文參考文獻:

1《農政全書》

圖: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作者,第一時間刪除。

相關焦點

  • 安徽發布洪澇災害常見病證中醫藥防治手冊
    8月24日,安徽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管理局發布了《安徽省洪澇災害常見病證中醫藥防治手冊(2020年版)》,手冊分基層醫療機構版和居民版兩個版本,基層醫療機構版主要供基層醫務人員應用中醫藥防治洪澇災害常見病證時運用,居民版主要供災區普通社區居民應用中醫藥防治常見病證時參考。
  • 歷史上的今天:徐光啟逝世;「披頭四」主唱約翰·列儂被刺身亡
    歷史上的今天12月8日明代科學家徐光啟逝世;希臘全民公決以後決定廢除君主制;「披頭四」樂隊主唱約翰·溫斯頓·列儂被刺身亡……徐光啟逝世也許很多人並不知道徐光啟這個名字,可是對於《幾何原本》你一定有所耳聞,這本書便是徐光啟和利瑪竇的通力翻譯之作,除此之外
  • 剖析農本思想內涵:從「重農減徵」到「竭農重徵」看明朝的衰落
    它經歷過諸多戰爭的洗禮,也曾成為朝堂上群臣們唇槍舌戰的焦點,它被大刀闊斧的改革過,也被無情冰冷的摧殘過,居於歷朝歷代都成為首當其衝需要解決的問題,如此也正好能夠看出以「農」為本的「農」的重要性。每個朝代都根據自身穩定和發展的需要,對於農業這方面的政策進行調整。
  • ...局成功舉行地質災害防治專題培訓暨地質災害防治技術裝備交接儀式
    為進一步加強汛期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巡查排查等防禦工作,提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人員業務素質,9月22日上午,市自然資源局三級調研員諶禮勇在局機關1號樓主持召開地質災害防治專題培訓視頻會議,並舉行了廣東省地質災害防治技術支撐體系裝備建設市、縣地質災害防治技術裝備交接儀式,由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副站長鄭志文同志代表省自然資源廳向我市發放了地質災害防治技術裝備
  • 淮南市開展2020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培訓
    為進一步提升我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能力和水平,強化基層幹部群眾地質災害防治意識,增強防災減災實效,夯實網格化管理基礎,12月10日,市自然資源局、市應急管理局聯合安徽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舉辦2020年淮南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業務培訓會。
  • 徐光啟「火炮立國」反噬大明帝國,乾隆「騎射立國「反致喪權辱國
    徐光啟是明代科學家、政治家,1562年生人,死於1633年。他活了71歲,去世前兩個月官至「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子保文淵閣大學士」。
  • 中華上下五千年:徐光啟研究西學,左光鬥入獄
    徐光啟研究西學楊鎬統率的四路大軍在薩爾滸幾乎全部覆沒,滿朝文武大臣都十分震驚。大家齊集在宮門外,呼籲明神宗增加兵力,調撥軍餉,抵抗後金。翰林院官員徐光啟,一連上了三道奏章,認為要挽救國家危局,只有精選人才,訓練新兵,還自願擔任練兵的工作。明神宗聽說徐光啟熟識軍事,就批准他到通州練兵。徐光啟是上海人。在他出生之前,上海沿海一帶遭倭寇騷擾十分嚴重。
  • 《幾何原本》作者是徐光啟,不是歐幾裡得
    一、徐光啟《幾何原本序》根據落款為徐光啟的《幾何原本序》,沒有落款時間,據說年代為1607年,如圖1:圖1:《幾何原本序》其中提到利瑪竇、丁氏,沒有提到歐幾裡得;提到「六卷」,沒有提到原書有幾卷,也沒有提到沒有翻譯完。值得注意的是,該序中還出現一個詞:象數,這說明,在明末清初的人們觀念中,象數學包括幾何學。
  • 這份山洪災害防禦知識手冊請收好
    山洪災害防禦知識手冊請收好↓↓↓目 錄1、降雨等級劃分2、什麼是山洪? 3、什麼是山洪災害? 4、山洪災害有哪些特點?(5)不了解山洪暴發信息或預測不到暴雨強度,擅自在山洪易發區的高山上或陡峻山坡下、溪河兩邊活動,或遇持續強暴雨,晚上在房屋裡歇息、毫無思想準備的人群,最易遭到山洪的威脅。(6)在山洪暴發、洪水猛漲期間,為了出門方便趕時間,就近隨意過河、過橋、過渡的人群。
  • 華龍網12月12日:「黨建+項目」新模式下 地質災害防治勘查野外工作...
    近日,重慶地勘局208地質隊地質災害防治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承擔的三峽庫區地災防治重點項目——巫峽青石順向岸坡地質災害防治勘查,提前完成了野外工作。據悉,巫峽青石順向岸坡地災防治勘查項目位於長江黃金水道巫峽右岸,岸坡高陡,巖體破碎,且下面長江波濤洶湧,勘查難度大,風險高。
  • 貴陽市提高地質災害防治能力
    近五年來,該市共接報處置500餘起疑似地質災害災(險)情,地質災害防治形勢十分嚴峻。面向「十四五」,根據十三五地質災害防治經驗,貴陽市應從「查、防、治、避、救、宣」幾個方面,進一步提升地質災害防治能力。一、創新思路「查」,竭力查找隱患。「地質災害隱患在哪裡?」
  • 大型地質災害防治公益微電影《懺悔》首映禮圓滿成功
    2020年12月8日上午,大型地質災害防治公益微電影《懺悔》在金鷹影視文化城湖南聖爵菲斯大酒店舉行首映禮,正式揭開《懺悔》全國放映的序幕。國家自然資源部原副部長汪民、國家自然資源部地勘司原司長關鳳峻、全國地質災防治工程行業協會會長侯金武、中國科學院院士何滿朝等領導專家出席了首映禮。湖南省自然資源廳、湖南廣播電視臺、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微視頻專業委員會、湖南省地質災害防治學會的領導及全國地質災害防治新技術新裝備新標準交流會的1000多名代表參加了首映禮。
  • 我縣禎埠鎮錦水村下個寮特大型滑坡災害防治工程試爆成功
    12月24日上午,我縣禎埠鎮錦水村下個寮特大型滑坡災害防治工程排水廊道爆破作業開展首次試爆,爆破監測未採集到振動數據,爆破振動對雷草山隧道的影響符合國家標準試爆成功,標誌著防治工程取得階段性進展。
  • 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印發通知要求——深化煤礦衝擊地壓災害防治
    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日前發出《關於進一步加強煤礦衝擊地壓防治工作的通知》(簡稱《通知》),要求深化煤礦衝擊地壓災害防治工作,有效防範和堅決遏制煤礦衝擊地壓事故。
  • 徐光啟桃園別墅與虹口濱江
    ▲徐光啟像1637年,來自義大利的傳教士潘國光(Frarcuis Brancati,1607-1671)來滬主持天主教教務,並得到徐光啟的孫女(聖名「瑪爾弟納」)的幫助購其夫家城北安仁裡潘氏舊宅世春堂,新建天主堂「敬一堂」,潘神父與徐家就此結緣。
  • 夜讀北外灘|徐光啟桃園別墅與虹口濱江(二)地圖空間中的線索
    據周振鶴《上海歷史地圖集》載明代上海歷史地圖可以清晰地判斷,二十五保蘇河北側土地大約在今天的位置。則此二十五保三圖大致位置,在地圖上大約相當於今老城廂東北沿江即外灘一帶,至蘇州河北、虹口港西的沿蘇河、黃浦的河岸地帶。
  • 四川2020年地災防治:災害同比增長2倍,但有效避免4000餘人因災傷亡...
    四川在線記者 寇敏芳11月17日,2020年全國地質災害防治與應急工作培訓班在成都開班。記者從會上獲悉,今年汛期,全省累計避險轉移受威脅群眾94萬餘人次、成功避險152起、有效避免4000餘人因災傷亡,18個市(州)實現「零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