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今年以來低迷到塵埃裡的電影市場來說,管虎的《八佰》終於宣布定檔8月21日,在這個特殊的暑期檔,不啻是一針強心劑,給國產電影市場帶來一抹亮色。
觀眾對《八佰》可以說期望已久了,該片在去年撤檔前就成為熱議話題,想看指數排名前列,看過粗剪版本的業內人士普遍預測該片票房將突破30億。
如今,一年過去了,《八佰》的票房預期能有多少呢?業界的預估減少了一半——15億左右。
為此片,管虎導演竭盡全力,華誼兄弟也是不惜血本,陣容匯集7位影帝3位影后,投資5個億,為了追求復原度,甚至人工開挖了一條蘇州河,將兩岸建築1:1復原,並對演員進行軍事訓練以滿足拍攝要求,用心實在良苦。
雖然如此,《八佰》還是可能未必能取得理想票房。
上一部戰爭大片是《決戰中途島》,開畫前也被炒得火熱,軍迷們紛紛表示必看,
《決戰中途島》上映前宣發聲勢浩大,豆瓣觀影評分也不低:7.7分,一半人打出了4星。
一頓操作猛如虎,最後一看票房:2.94億...
再往前數,《敦刻爾克》3.39億,《血戰鋼鋸嶺》4.25億...
戰爭大片破5億都難。
什麼原因,並不是片子本身不好,而是受眾問題。
軍迷這個團體,在影院觀眾群裡是個比較特殊的存在,以男性觀眾為絕對主力構成。
有個段子,消費力排行榜上,排第一的是少女,以下依次是少婦、小孩、老人、寵物。
然後才是男人。
男人排在倒數第一,消費力不如寵物。
雖然只是段子,卻也說明一點問題。
男人裡,軍迷又只是一小部分,年輕人對戰爭片熱愛的不多,許多人並不喜歡歷史。對這類軍事歷史感興趣的觀眾以中年男性為主,這部分人又是社會裡壓力最大的人群,少有老下有小。
他們並不是沒錢看電影,難的是沒時間。
好不容易,就算有了時間,會一個人去看電影的男人更是少之又少。
一個人不行,幾個人呢?
拖家帶口不太現實,戰爭片不是合家歡電影,男人看得熱血澎湃,老婆看得哈欠連天,孩子又未必能看懂,根本想不到一起好嘛!
那麼和朋友呢?
設想,幾個狐朋狗友難的聚首,一起去看電影?那是何等智障操作,八九成人會選擇擼串喝酒。
從大環境上看,《八佰》此時定檔上映,也可以說是個比較冒險的行為。
影院剛剛開始復甦,距離恢復同期體量還為時尚早。對比去年暑期檔,當時市場的每日票房數字在2-3億元,今年直到8月2日才突破5000萬,體量差了幾倍。
此外,片長165分鐘也會限制它的排片,再加上目前影院上座率的限制,天時並不在《八佰》這邊。
這是對《八佰》較為有利的因素,相較於好萊塢戰爭片,國產的《八佰》此時上映,可以算恰逢其時。《八佰》本身過硬的水準和具備的家國情懷可能擊中國人的心理認同,引發觀眾情緒爆發,這是個潛在的爆點。
至於人和,也就是上面說過的,觀眾方面的問題,這上面《八佰》也並沒有什麼優勢。
以上來看,《八佰》在天時和人和方面都不佔優勢,雖然有成為爆款的潛質,但概率不算大。
定檔8月21日,算是個比較冒險的舉動,票房要想達到15億,有點困難。
最後,在演員陣容上,再說一點個人想法。
歐豪、魏晨、李晨、杜淳這些演員的選用有待商榷,對厚重的戰爭片來說,這幾位演技似乎有點單薄。
其實我想說最合適的演員是張涵予、王寶強這類的老戲骨,如有他們加盟,此片號召力或可再提升一個檔次,畢竟已有《集結號》等影片證明。
不管如何,在這個電影市場亟需恢復的時刻,還是衷心希望《八佰》能逆市上揚,領導市場復甦。
華誼兄弟甘願拿出壓箱貨《八佰》來試水,本身也是值得尊敬的舉動,值得貢獻一張電影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