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間諜》:間諜行徑違背人類道德與人倫準則的絕妙諷刺

2020-08-17 文學私秘



文:葛維屏

間諜這東西,挑戰倫理,鄙視道德,扼殺人性,它是人類準則的盲區,所以,它是殘酷的,這種殘酷,包括對當事人本身,也包括對人類的生存準則這個大概念。

正是因為間諜行徑發起了對人類生存底線的竭澤而漁的挑戰,所以,間諜題材也成為藝術作品裡考究人性本真的一塊魅力永存、屢寫屢新的活化石。

作為當事人來說,間諜身份無疑使其與犧牲掛起鉤來,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講,間諜職業的無視人類道德的空曠區間,又使得人類在正常情況下被壓抑的欲望得以釋放,讓間諜這一行當充滿了誘惑。

犧牲與誘惑,構成了間諜這一特色行當的雙重特性。

也許,在我們經常看到的間諜題材的影視作品中,我們經常性地看到犧牲背景下的人性的展演,而對間諜給予人類的欲望釋放所帶來的寬廣的空間卻諱莫如深。

希區柯克拍攝於1936年的電影《秘密間諜》卻以一種出人意料的視角,讓我們看到間諜一職施予人性底線的挑戰,以及對人類欲望的釋放的可能性。


《秘密間諜》連同《三十九級臺階》、《擒兇記》是希區柯克在英國拍片期間被稱著「間諜三部曲」的最後一部作品,相對於日後他更為知名的間諜題材影片,本片的敘事空間有一些狹小,故事情節像他的間諜類題材影片一樣,也缺乏值得推敲的嚴密邏輯性,但是,它將更大的重心放在了間諜這一職業給予人性道德的瓦解與破碎這一層面上,揭示出我們司空見慣的間諜題材帶給我們的新鮮感之外的黑色內質上。

一、《秘密間諜》的調侃意味:間諜需要臨時搭配夫婦對道德的挑戰

《秘密間諜》的故事背景放置在1916年,這是一戰正處於膠著狀態的一年。

這使人想到近日正在放映的《1917》,這部電影將鏡頭瞄準了一戰戰場,擷取了戰場上的短暫一瞬。而《秘密間諜》則聚焦了一戰的暗戰戰場,表現了英國間諜受政府委派,來到瑞士,找出德國間諜的行蹤,藉機除掉他。

這樣,電影的主題,就是英國間諜來到瑞士,除掉德國間諜。


這是電影的大背景。但希區柯克在拍攝間諜題材的時候,總有一種注意力不夠集中的狀況,他似乎並沒有什麼興趣嚴謹地表現間諜是如何出神入化地所向披靡的,而是將他的重點,放置在間諜戰的邊角料的對立衝突上。

所以,希區柯克的間諜片裡面缺乏一種真實感,而只有人的古怪行為在影片裡左衝右突,給人留下鮮明的印象。

在《秘密間諜》裡,洋溢著希區柯克對間諜這一行當的幽默調侃意味。

影片裡的主人公來到瑞士,上司還派了一個綽號叫將軍的諜報員,配合他的工作。只是諜報員一出場就以他的特異的撩妹風格而貼上了滑稽的標籤,影片裡他的撩妹手段與007那種高端大氣上檔次不可同日而語,完全是一種低端庸俗惡趣的風格。當男主初次在上司的辦公室裡見到他的時候,就目擊了一位女小姑娘不堪他的騷擾,而躲避上樓的一幕搞笑場景。

當男主來到了瑞士,出人意料地得知,他定好的房間裡,已經有一個從天而降的妻子在等待他的時候,可以看出,他是臉露驚喜。

對於男人來說,這種突襲而至的拉郎配的臨時夫人,足以滿足他的內心裡對浪漫的期待,而電影藉此卻調侃的是間諜一職對於人心隱秘欲望的迎合。

當男主聽說有一個夫人在臥室裡等他,他的表情複雜,但可以看出,他是充滿期待的。


而他的助手、綽號將軍的諜報員對分配男主一個如夫人的額外福利,則表現出毫不遮掩的嫉妒與憤怒。

這個助手怒斥上司為什麼要給男主分配一個夫人,而他卻是單身漢?為什麼這樣的好事就沒有攤到他?

氣憤之餘,這位助手在屋子裡橫掃六合,怒砸器物,大發雷霆。

希區柯克抓住間諜題材裡的臨時搭配夫妻這一挑戰人類道德的設定,展開了他的幽默惡搞的電影演繹,也形成了整個電影裡的搞笑基調。

相對而言,男主要比他的助手來得理智得多,在助手看來,間諜分配一個夫人,是一次豔遇福利,而男主則強調了安排一個夫人,則不過是為了更好地掩護身份,利於間諜工作。他的道理是,不管是分不分夫人,都是工作需要。

至少在理性層面上,男主沒有忘記一個間諜的職責與使命。後來,他與分配夫人相處的還算融洽,大部分時間,都把精力放在追查對手間諜的身上,隨著後來與臨時妻子的交往日深,很自然地產生了愛情,最後,他與臨時妻子終於名正言順地相守在一起。


但這一切依然無法改變間諜工作中突兀地安插一個妻子並加以工作需要的名聲所帶來的荒誕性。希區柯克延伸了這種荒誕性的一面,從電影的設置來看,英國特工到瑞士去一趟,並沒有在戰場上刀光劍影那般火爆激烈,看不出安排一個臨時妻子的必要性,電影裡完全是將這樣的設置作為一個噱頭來予以調侃性地表現,實質上反映了希區柯克對間諜一職凌駕於道德之上的人類身份異化的深刻的懷疑與質詢。

可以說,《秘密間諜》從另一個層面,讓我們看到了間諜身份背後的臨時配偶關係中的超越人倫道德的敏感部分,這一點,我們在往常情況下是視而不見的。但是,希區柯克能夠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的電影裡就已經收放自如地調侃這種關係中的挑戰意味,不能不說《秘密間諜》還是具有某種超前內質與敏感鋒芒。

二、《秘密間諜》的諷刺意味:間諜殺人可以逃脫人類道德的質疑

《秘密間諜》裡首先調侃了間諜可以挑戰人倫道德,接下來,《秘密間諜》繼續挑戰人類恪守的準則,那就是當暴力成為間諜的完成任務的理由與藉口時,殺人便可以逃脫人類戒律的指責。

《秘密間諜》中,男主來到瑞士,根據上級的任務安排,他前往教堂,與當地的一個為英國服務的雙重間諜接頭,從而了解德國間諜的具體身份。


但是當男主與他的助手來到接頭地點,發現重要的線人已經被人殺死了。這樣,他們來到瑞士的任務線索戛然而止了。

這時候男主從接頭人的手裡,拿到了一個鈕扣,立刻作出很正常的判斷,這個鈕扣肯定是那個間諜手上的。

於是,下面找到那個德國間諜的唯一辦法,就是確定這個鈕扣是誰的衣服上的。

這種尋找無異於大海撈針,而且鈕扣是一種沒有特質性的衣上飾物,根本不能作為抽絲剝繭、尋找真相的線索。

但是,電影裡的兩個英國間諜就是死死地抓住了這唯一留下來的敵手的證物,作為尋找德國間諜的指認物品。


這種推理實際上屬於不完全歸納推理,根本不符合推理邏輯。而希區柯克電影裡大多數邏輯線,都是這種破綻百出的設置方式。希區柯克電影裡從來沒有一個像福爾摩斯那般至少表面上看起來滴水不漏的邏輯推理,推導出最後的真兇,希區柯克電影只是比劃一下邏輯線索,以推進他的故事進展。在《秘密間諜》裡,他同樣是通過這種生拉硬扯的邏輯推演,延續了故事的進程。

但由此也引發出電影裡曲意展演出的間諜行當的另一個荒誕,那就是間諜殺人竟然可以名正言順,不受指責。

《秘密間諜》裡兩個其實應該稱得上愚蠢間諜的特工,沿著他們的一意孤行的邏輯推演,認為誰的身上,有那顆線人手上的鈕扣,就是真正的兇手。

殊不知,即使對方間諜欲害死線人,也不一定非要親自出馬,怎麼可能把自己的鈕扣留在死者手裡?

但是,兩個間諜咬定青山不放鬆,追著唯一的鈕扣線索,尋找真兇。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竟然被他們找到了。在一家賭場裡,男主失手將鈕扣放到了賭桌上,這顆鈕扣引起了眾人注意,而正好有一個旅客聲稱這顆鈕扣是他掉的,這樣,英國間諜很自然地將兇手的判斷放到了這個旅客身上。

於是,兩個英國間諜設下了一個陷阱,誘騙這個旅客來到附近的一座山上,把這個旅客推下了懸崖峭壁。

如此蠢笨的英國間諜很快得到上司的指令,被告知他們殺死的旅客根本不是那個德國間諜,而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無辜者。


在間諜的眼睛裡看來,殺人越貨是家常便飯,根本用不著有道德性的自責。但是,間諜的臨時妻子卻陷入了自我責難之中。從影片的交待來看,這個臨時充當妻子角色的女間諜,當初是興致勃勃地加入到這個行當中來的,她認為間諜這一行徑「刺激、冒險而又危險」,足以滿足她心裡對這些元素痴迷的追尋心態,但是當一起錯誤的殺人案發生在她的身上的時候,她受到了強烈的刺激。

可見,刺激、冒險、風險這些與間諜相伴共生的情感體驗,只能說是一種葉公好龍境遇下的存在,一旦真的來臨的時候,根本是心靈無法承受的重創。

同時,男主也因為自己的失誤而自責不已,決定辭職不幹,與臨時妻子攜手歸隱江湖,不問是非。


這對臨時搭配的間諜夫妻終於因為間諜生涯中的天授神予的殺人特權而導致的濫殺無辜開始幡然醒悟,後悔不迭。由此,他們最終的選擇,是推翻了間諜身上的神聖與高大上意味。《秘密間諜》這部電影恰恰是通過間諜遭遇到的匪夷所思的人倫與道德邊緣地帶的灰色尷尬,而重新審視間諜一職所蘊含著的惡之花,可以說,《秘密間諜》是對間諜行當的一次不通融的畫皮揭開。

《秘密間諜》作為希區柯克在英國拍攝的間諜三部曲的終結篇,可以看出,他在這部電影裡對間諜行徑有了非常深刻的認識,整個電影裡融入了對間諜使命的後現代解構諷喻,洞見的恰恰是間諜生涯對人類生存的負能量傷害。可以說,《秘密間諜》宣告了間諜題材的卑鄙內質,揭露了間諜一職的違背人類道德與人倫天理的可恥本質。


日後,希區柯克在他的間諜題材電影中,大多數設定都是讓一個無辜者捲入到間諜案件之中的艱難求生,折射出的恰恰是燭影斧光的間諜組織背後的失去人性的陰影面,比如《西北偏北》中男主角無意中捲入了一起間諜案件,但他之所以涉入其中,正是因為特工部門偽造了一個不存在的間諜,而他無意中正好吻合了這個間諜的條件,而特工部門明明知道他是一個無辜者,但是為了不驚動敵手,而有意讓無辜者越陷越深。在《美人計》裡我們同樣看到特工部門通過男色效應,讓一個無辜的姑娘甘當間諜,用她的美色去竊取情報。本質上,希區柯克間諜題材電影裡,都沿襲著《秘密間諜》裡對間諜行當的批判鋒芒,不斷重複地揭示出「用間」背後的荒誕與荒唐。

從這個意義上講,《秘密間諜》雖然作為希區柯克的早期電影,有著簡陋與簡單的局限性,但它對後來希區柯克演繹得風生水起的間諜類題材電影的調門確立卻不可小覷。


三、《秘密間諜》的反轉構思:真正的對手恰恰是身邊的心儀者

《秘密間諜》裡的男主雖然組織上派了一個臨時夫人給他,但是他並不是一個花心的人。而有意思的是,他的臨時夫人,卻並不安於工作,一直招蜂惹蝶,嚴格的意義上講,她並不是一個合適的諜工人員,因為她在男主外出從事公務的時候,她也一直沒有閒著,想方設法去結識男性,打發時光。

男主第一次見到她的時候,就是她正在浴室裡沐浴,而坐在正廳裡的卻是一個陌生男人,而正是這個與臨時夫人過從甚密的花花公子,最終揭示出是真正的德國間諜。


真是得來全不費功夫。

但是,查找到這個花花公子身份的,卻不是男主,而是他的那個專業特色是撩妹高手的助手。

這樣電影裡便形成了一個有趣的設定,正襟危坐的男主角受命挑起大梁,但是,最終真正找到德國間諜,恰恰是他的那個招搖過市的臨時夫人,和那個到處撩妹的助手。

而正是這看起來不務正業的兩個人,卻造成了電影的故事反轉。

這個反轉是男主的撩妹助手首先引發的。他四處搭訕,到處撩妹,果然能夠有意外所得。他從結識的一個年輕姑娘那裡,了解到當地有一座巧克力工廠,正是德國人傳送情報的重要樞紐,於是在這個姑娘及她的男朋友的幫助下,從這個工廠裡得到了一個重要的情報,情報上明白無誤地指證了真正的德國間諜,正是男主臨時夫人結識的那個花花公子。

電影裡的這個巧克力工廠是如何運作的?希區柯克再次語蔫不詳,其實這種故事情節進展完全沒有什麼邏輯性,但是電影本身又需要演繹下去,便用這種匪夷所思的獲得情報來勾連起情節的發展。


這也是希區柯克電影裡的情節遞進給人一種虛假與生編硬造的原因。

電影真兇就是如此地彈跳出來,進入男主的視線,而這時候,臨時夫人卻被花花公子的帥氣外表吸引,背叛了自己的職責與使命,竟然意圖與花花公子一起相攜遠行。在火車上,她如同《色戒》裡的女特工一樣,站到德國間諜的一邊,如果不是火車遭遇空襲,那麼英國間諜陣營很可能要被從內部攻破。

因此,《秘密間諜》裡的人物設置在當時公映時就受到了人們的指責,尤其是影片裡的女間諜完全缺乏一個從事這個行當的基本素質,到拈花惹草,拋頭露面,還與她的對手調情共歡,甚至意氣用事,放棄了自己的使命職責,寧願站到對手身邊去,製造了電影裡最大的一個情節反轉。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上講,這未嘗不是希區柯克對間諜行當的又一種深刻揭示。影片裡的間諜沒有一個是合格的。男主優柔寡斷,判斷失誤,兩個助手,把間諜行動當成兒戲,處處留情,到處顯擺,但正是這兩個人的這種肆無忌憚的行為,無意中把真兇給找出來,並且鉚上了,意外地完成了使命。


因此,《秘密間諜》整個電影看下來,就是一個對間諜生涯諷喻的鬧劇,把間諜題材高大上的外衣給扯下來了,揭開它的內質裡的敗絮性質。影片裡的男主人公正二八以地尋找敵手,卻害了無辜,而漫不經心的兩個助手,卻瞎貓撞上死老鼠地撞出了真兇,完成了任務,這不是對間諜使命的極大諷刺嗎?


相關焦點

  • 《秘密間諜》:間諜行徑違背人類道德與人倫準則的絕妙諷刺
    文:葛維屏間諜這東西,挑戰倫理,鄙視道德,扼殺人性,它是人類準則的盲區,所以,它是殘酷的,這種殘酷,包括對當事人本身,也包括對人類的生存準則這個大概念。正是因為間諜行徑發起了對人類生存底線的竭澤而漁的挑戰,所以,間諜題材也成為藝術作品裡考究人性本真的一塊魅力永存、屢寫屢新的活化石。
  • 揭秘:人類歷史上出現過的5個邪惡的秘密間諜設備
    但其實絕大多數都是存在虛構問題的,那麼現實中的間諜們都會使用哪些設備呢?他們會使用那些難以置信的工具和方法來完成他們的任務呢?讓我們回望歷史,看看人類歷史上出現過的5個邪惡的秘密間諜設備。1、利用動物攜帶的設備6park.com大多數人一想到間諜,腦海中就會浮現出衣著光鮮、手持手槍、油嘴滑舌的人。
  • 間諜的道德與我們並無二致
    憤怒,是因為自從我的這部小說出版那天起,我就意識到我會永遠被看作一名間諜出身的作家,而不是一名僅僅在那個秘密的世界裡做過一丁點事情並把這些寫下來的正常作家。但當時的記者對此完全不知情。對他們而言,我是一名憑空冒出來的英國間諜,講述著間諜世界的真實景象,我越否認就越是增加了其中的謎團。
  • 那些違背倫常的人,良心真的不會痛嗎?
    其實倫常,是傳統文化裡講的人倫道德及其準則。 具體的「五倫」,即夫婦、父子、兄弟、朋友、君臣。「五倫「中家庭關係中就佔了三席,所謂」一家親「,可見家庭關係在社會關係中的重要。孟子給「五倫「的定位與準則是:「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是人應該遵循的正常關係和準則。反之,違背了這個準則,就是違背了倫常。
  • 那個「間諜」去世了,英國間諜小說家約翰·勒卡雷去世
    他創作的以冷戰為背景的驚悚小說細緻入微、情節錯綜複雜,將間諜小說提升到了高雅藝術的高度。他筆下的間諜無論是來自西方還是蘇聯,都不過是充斥著奸詐、背叛和個人悲劇的腐朽系統下的一些道德立場可疑的齒輪。他的出版商企鵝蘭登書屋周日表示,勒卡雷死於肺炎。
  • 荒野間諜 | 人與動物之間的「無間道」
    每一幀畫面都美得讓人心動,故事背後透露著生命的可敬和自然的偉大。今天,波妹要為大家介紹一部紀錄片——《荒野間諜》,這部紀錄片的攝影師很多都不是人!!間諜小猴從樹幹上掉落,重重的摔到地上。然後直挺挺的一動不動…讓人側目的一幕發生了:先是一隻母猴焦急的抱起小猴,沉痛的向大家宣布間諜小猴的死訊。
  • 摩薩德歷史上最偉大的間諜,一個人類間諜史上不歸的經典傳奇
    1959年的科恩其間諜生涯的傳奇程度在人類間諜史上都可以說登峰造極,他被摩薩德的領導人奉為無可匹敵的情報專家,他還被世界情報組織界冠以"西方佐爾格"的美譽,成為無數國家間諜機關的教科書一般的楷模與總統哈菲茲並排一同出席會議的科恩,可見其地位而諷刺的是,在此期間,敘利亞總統哈菲茲考慮讓科恩成為自己的接班人的想法也正在不斷成熟中,可以這樣說,科恩的特工生涯的輝煌此時已經到達了任何一個間諜成功的巔峰
  • 素材:間諜與間諜手段 都有哪些?
    信息渠道的發達使間諜們的生活揭開了一絲神秘面紗。只要國家存在,間諜就不會消失,間諜的話題也就將經常被提起。  文章摘編如下:  在冷戰的腳步漸行漸遠,全球化的紐帶日益緊密,和平的祈願成為大多數人生活現實的當下,間諜這個號稱「人類最古老的職業」似乎離我們的生活很遙遠,甚至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 一個被中國軍隊秘密處決的日本間諜
    文/一個被中國軍隊秘密處決的日本間諜 大家好,小編在這裡帶給大家熱乎乎的內容,歡迎各位看官觀看,您的支持是小編最大的動力。 1931年夏天,中國東北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中村事件」。
  • 電視劇《偽裝者》明樓原型:人類間諜史上罕見的「五重間諜」
    袁殊:人類間諜史上罕見的「五重間諜」在間諜圈裡,雙重間諜乃至三重間諜都頗為常見,但同時為五家客戶做事的間諜恐怕在這個世界上屬於獨一份了。這為名叫袁殊的「紅色特工」除了是我黨情報系統的工作人員之外,還同時有著中統、軍統、侵華日軍以及青紅幫的五重身份。
  • 抓間諜:風光無限的間諜只存在於電影中,且看英倫特工養成記
    利馬斯的生平後來被人們視作一個真實間諜的內心自白,這多半要歸功於曾親自幹過間諜的約翰·勒卡雷。他18歲時,便被英國軍方招募,擔任對東柏林的間諜工作,退役後進入牛津大學進修,畢業後又以外交官的身份加入英國軍情五處,親歷過無數秘密情報工作。
  • 英國作家勒卡雷經典間諜小說《柏林諜影》推紀念版
    年過80歲的老作家再談自己的巔峰之作,他說:「50年來我學到的並不多,除了一點,情報世界與我們所在世界的道德並無二致。」 「我僅僅是在那個秘密世界裡做過一點事情的正常作家」寫《柏林諜影》時,本名大衛·康威爾的勒卡雷仍供職於英國情報機構,之前他已經用筆名出了兩本小說,這本《柏林諜影》經過重重審核,被認為「純屬虛構,與個人經歷無關,也不會造成安全問題」,被允許出版。
  • 影史十大間諜電影
    羅傑是個平凡的廣告商人,最近卻莫名其妙的惹了一身的麻煩——他被別人錯認成一名叫「凱普林」的人,還被人灌醉放進車中,意圖造成車毀人亡,命大的羅傑卻順利逃過這一劫。編導將冷戰時代的政治諷刺與懸疑故事作出完美的結合,氣氛緊湊逼人,極具戲劇張力。故事背景是韓戰之後的美國,勞倫斯·夏威返國時被當作戰爭英雄,榮獲國會勳章,但他同一排的弟兄和他的排長法蘭克·辛納屈都不清楚他在戰場上幹了什麼英勇行為?辛納屈時常夢到韓戰的奇怪景象,決定調查真相,終於發現他們那一排的人原來曾被北韓軍隊俘虜並加以洗腦,夏威已變成蘇聯派到美國作政治暗殺的洗腦殺手。
  • 福利 | 解密中情局和軍情六處 間諜的真實生活是這樣的……
    這就讓我們不難發現,間諜行為的產生,是在戰爭和政治影響下,不得不做出的冒險之舉。它妙在智取,而非硬奪,但同時肩負使命和生命之虞。人類發展歷程中,工業文明的興起,為間諜行動提供了很大幫助。1861年的美國,撒迪厄斯·洛教授利用甲烷充氣的熱氣球帶一批記者和攝影師進行空中偵察,這一方式獲得批准,首次用於內戰的報導。
  • 間諜!
    比如,你明明不是專業的攝影師,卻有人高價請你去拍「風景照」,聘請你做他們的海外「員工」;你明明不是專業的調研員,卻有人高價請你去做「田野調查」,記錄一些重要設施的數據細節,很多人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就被間諜收買了……大學生小徐在網上尋找兼職,為「一家境外投資諮詢公司的研究員」,拍攝軍事設施和軍艦的照片。
  • 法鯊主演間諜動作片《馬爾科》 既是貴族又是特工
    法鯊主演間諜動作片《馬爾科》 既是貴族又是特工 時間:2019.06.19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kino 分享到:
  • 福利 | 間諜,大國角逐的秘密武器
    所以在敵方安插獲取信息的人——間諜,就成為一本萬利的事,敵我雙方都樂此不疲。諜戰影片也一直深受觀眾喜愛,如大家耳熟能詳的《007》《碟中諜》《諜影重重》等。這位被不明藥物放倒的66歲大爺,名叫斯克裡帕爾,是服務於英國軍情六處MI6、來自俄羅斯的雙重間諜!
  • 約翰·勒卡雷的間諜世界:沒有美女,也沒有槍聲
    國內很多人接觸勒卡雷的作品,最初都應該是《鍋匠,裁縫,士兵,間諜》。這部作品不但讓讀者第一次看到了真實的間諜,還對不少投身寫作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勒卡雷的作品甚至深刻影響到近年來的諜戰劇,在《潛伏》《黎明之前》《懸崖》等劇集中都能明顯看到它們的影子。約翰·勒卡雷,原名大衛·康威爾,其父沉迷女色,行騙多年,令其童年充滿謊言與孤獨。
  • 歷史上十個臭名昭著的間諜
    美國大片中間諜是非常瀟灑的職業,真實的間諜多了一點神秘色彩,歷史上從事間諜工作的人有很多成為了傳奇人物。
  • 約翰·勒卡雷逝世丨那個最偉大的間諜小說家走了
    勒卡雷創作的間諜故事以其冷峻的文筆、細膩的觀察,直視情報工作的道德困境,無論是刻畫冷戰時期的諜戰,抑或書寫「後冷戰」時期的地緣政治,勒卡雷的作品都突破了類型小說的藩籬,在文學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