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到底多難找?看看上海相親角!
這幾天特別火的一段視頻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說的是一位老家有七套房,年入50萬的小夥子,勇闖上海人民公園的相親角。結果卻被幾位五十多歲的阿姨鄙視為「三無產品」,甚至月入七千元的護士都看不上他···
這條視頻一經發出,瞬間引起了全網的熱議。大家紛紛表示:現在的社會,想找老婆實在太難啦!
引起廣大男性焦慮的同時,這則視頻同時也成為了,兩性對立的主戰場,地域黑們的狂歡。
這則視頻共獲贊兩百多萬,播放量數億。如此高的熱度,讓小夥一夜漲粉百萬!
此後他還發布了一則視頻,大致意思是:哥們兒只玩真實,我所說的那些「年薪五十萬、北京六套房」都是自己打拼得來的,希望大家都能夠像我一樣努力,不要被別人看不起!
一時間,這個素人小夥儼然成為了當代年輕人奮鬥的榜樣。
但是很快,有網友發現小夥視頻裡幾位挖苦他的上海阿姨,不管是聲音還是穿著,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疑似是同一個人扮演的!
不得不說,網友的眼睛是雪亮的,經過他們的提醒,再回看當初的視頻,果然有太多疑點···
這裡我真的想對這位阿姨的演技說一句:漂亮!
當然了,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說,我是不是在替上海洗白,或者在替女性洗白?難道她們不是這樣的嗎?
錯!這樣的阿姨肯定有,而且有的甚至比視頻裡的這些更誇張,我們都說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但是對於相親市場這件事,絕對是生活高於藝術的。
在我看來,去相親角這種地方,你沒有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的準備根本就別想去。但是這樣的阿姨不僅僅存在於上海,全國各地的阿姨都傾向於找一個本地女婿,並且要在本地有房。
而且,這樣的阿姨肯定也不是全部嘛!
做短視頻本身就是通過表演來博觀眾一樂的,但是我認為,為了收割流量,不惜僱演員然後通過剪輯,來引起大家的焦慮或者互撕,這絕對不是什麼好的行為。
在被網友扒出僱演員之後,小夥馬上刪除了那段視頻,但是事情一旦發生,想收回可就沒那麼簡單了。
現在,各路網紅們為了蹭熱度,都在拼命效仿。他們全都打著去探訪當地相親角的名號,情節都如出一轍,不管是明著拍還是偷拍,就是想從那些阿姨的嘴裡,套出有利於自己做視頻的素材,把她們當小丑。
所以,我現在也不知道阿姨和那些網紅到底誰更可怕了。
相較於那些照貓畫虎的網紅,我更擔心的是某些一有些風吹草動,就煽風點火的自媒體們。
比如這次的視頻火了之後,就有很多自媒體開始危言聳聽,拿所謂的「男女比例失衡」大做文章。
其實拿男女比例說事兒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中國男性比女性多3000 萬」這個話題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衝上熱搜,並引起全民熱議。
與其說是熱議,不如說是恐慌。
不管你是否單身,你一定聽過,或者也給別人引用過這個數據,用以激勵單身男性們趕緊找個對象,不然以後只能淪落為單下來的那「三千萬」了。
我想這也是婚戀市場上,個別大爺大媽挑女婿時眼睛長在頭頂上的原因之一。
但我想說的是,男同胞們完全沒必要因為「男女比例失衡」而感到焦慮。
首先,這個數據基本沒問題,至少能找到來源。
最近的一次人口普查是2010年的,今年因為疫情原因調查速度放緩,估計也差不了太多,性別比例要想改變,怎麼也要一代人的時間。
根據2010年的數據,全國男性682 329 104人,女性650 481 765人,男性比女性多31 847 339人。
然而,數據是真實的,不代表男性就應該感到焦慮。
因為「男性比女性多3000萬」這個數據,得出的方式過於簡單粗暴,就是用男性總人口減去女性總人口,然後得出了三千萬這個數字,完全沒有提到這三千萬分布在哪個年齡層、未來的人口趨勢會是怎樣的。
男比女多,大家最關心的估計就是結婚。但是,男比女多3000萬,是在全國所有人這個尺度上的。結婚是有年齡限制的啊,20多歲的小夥兒會娶50歲的大媽嗎?
有,但是很少。
有一個可靠數據是,2010年,我國20歲至29歲的男性人口總數為1.1484億人,同年齡段女性為1.1358億人,兩者只差126萬人,這個數據在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面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你可能會說,20-29這個年齡範圍太小了,還有很多三十好幾的還打著光棍呢!
那咱們今天就把適婚年齡定在20-40歲這個年齡段。
婚姻法規定,女性20歲,男性22歲才能結婚,所以我們把20和21的男性暫且歸零,為了公平,女性38和39的,也歸零。
這麼算下來,其實適婚年齡的男性和女性的比例為197199691:194489415,僅僅多了271萬。
看到了嗎?人數差異所能造成的影響真沒你想像的那麼大!
另外,如果你仔細研究了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以及後來的2010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你會發現一個驚天大咪咪!
這是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這是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
這十年間,男性人口從65344739下降到了64008573,這一點算上出國率和死亡率應該很好理解。
(再次標紅看一下)
2000年:
什麼情況?是中國的克隆技術發達了?還是女孩子們會分裂?
當然,這些都是開玩笑而已,我想表達的是,出於某些原因,人口數據並不是完全的正確。
國家計生委在《關於防止出生嬰兒性別比升高的意見》中指出:「一些專家和有關部門認為,80年代以來出生嬰兒性別比的統計數字偏高的主要原因是瞞報、漏報出生女嬰,在高出正常值的統計數字中大約有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三是瞞報、漏報女嬰引起的」。
因此,有的學者認為,由於對女嬰的漏報、瞞報,至少使普查獲得的1989年城鎮與農村的出生性別比分別提高了3.6和4.2,實際上男女性別比最高也不會超過107.7,同期的全國農村最高也不會超過110.2。
仔細想想,這種猜測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上小學的時候,當時戶口不怎麼嚴格,一開始還沒發現什麼異常。可有一次,大概剛開學不久,老師突然跑來問班上有沒有人沒戶口,全校都在查,一下子全校查出好多沒戶口的女孩子。
00後基本不存在這種情況了,現在孩子上學必須有戶口,但在二三十年前,這種事情很普遍。很多女孩子等到她們20歲的時候,出於她們社會行動的需要,才慢慢填補了這一空白,也讓男女比例回歸了正常。
這又是一個曾經令人傷心的社會現象。
那既然男女比例差距沒那麼大。為什麼有些人要把3000萬這個數字大肆宣揚呢?
因為他們需要販賣焦慮啊,不讓男人焦慮,他們怎麼能踏踏實實埋頭苦幹,為了買房娶老婆拼盡全力呢?
不讓所有女人都覺得自己奇貨可居,待價而沽,又怎麼讓男人有找不到老婆的焦慮,他們又怎麼捨得乖乖花錢呢?
即迎合了女人,又能賺到錢,何樂不為?
今天看到網上有一句話,我認為總結的很精闢:
每當開始鼓吹性別比例失調,男比女多多少,有多少男性又要打光棍了。
那就是房子又賣不動了。
當代年輕人已經很不容易了,求求你們放他們一條生路吧!
--- 全文完 ---
商務聯繫、投稿,請搜索並添加:
hamiguagts,並註明來意。
讀者請勿加此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