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單又燦爛的神-鬼怪 求索之路
第七篇 求仁得仁
遺忘不是失卻,而是慈悲。相對於不幸經歷而言,失去記憶不是遺憾,而是幸運,剝奪記憶不是詛咒,而是慈悲。
慈悲對於王黎來說,就在監察組宣布對他實施懲罰的那一剎那,當他頭痛欲裂,捧著快要炸開的腦袋,他才意識到之前的遺忘真是祝福而非缺失;遺憾對於金侁來說,在他記住所有經歷,記得每一件發生的事,認得每一位經過的人之後,他就不認為生存是一種祝福:
時間把人與事帶到他面前,可是最終,時間又奪走了他們,匆忙,失落,殘酷,也痛苦。痛苦是因為不滅的生命而起,不能忘卻又無法擺脫才會讓他想要消失,可是就在他重新燃起生的希望,向神祈禱百年之後告白初戀的心意,就立刻面臨抉擇:
生存,還是毀滅?
這也正是之前金侁與尚未恢復記憶的生死使者王黎感嘆莎士比亞的緣故:
-就只是說到生存和毀滅,莎士比亞這個朋友,居然能寫出不朽的名作,真是的~
出現莎士比亞名臺詞說,原是為了對應鬼怪金侁的選擇:
必生則死,必死則生。
此處標記:由於相關劇情出現漢字確切寫法,九百年前死去化為惡鬼的奸臣姓名寫作:樸仲憲。
這不,對劇情的感慨還沒完,在劇情出現驚人反轉,鬼怪為滅除惡鬼,摁住新娘的手,拔劍後化為虛無,就在新娘池恩倬眼前消失的情形,這就立刻被問題淹沒了:
如果熱播劇情突然停播,電視臺為防止空檔,播出特輯,要怎麼辦?
本周的劇情恰好就要面對這樣的尷尬處境,因為下集特效未完成,因此周六僅播出特輯,未能播出的一集放在下周合併播出。消息一出,就出現了「飢餓營銷」說。
吶,什麼是飢餓營銷?
飢餓營銷說的是商家有意減低產量,製造假象的行為,但不適用於韓劇,有鑑於傳統韓劇製作都是採取邊拍邊播的辦法,經常會出現生死時速送母帶,飛奔到位遞原本的情況,若是為特效製作精益求精,推遲劇集播出,也屬正常情況。
不過,之後,整個討論就瀰漫著一股傷感的氣氛,但問題卻又多了起來,被問得最多的就是:
如果一部正在播出的戲突然失去了主人公,要怎麼辦?
如果劇集尚未終了,卻沒了主人公,那當然無法繼續,因此,本劇第十三集的反轉,僅僅只是作品安排的某個轉折而已,此前劇中早有伏筆,因此不必過於擔心。提到反轉所倚仗的伏筆,其實就在柳會長辭世後,秘書作為遺囑執行人翻閱相關信件時,所見到的文字這裡。以下為柳會長寫給秘書的信,信是以吏讀文字寫成,因此仍需抄錄文字後重新斷句並解釋:
何日 號姓金名信字者 來訪而言 為吾所有尋來則 即時呈獻其人 雨中來而進 青色火煙 其人是金信者也
斷句為:
何日,號姓金名信字者,來訪而言,為吾所有尋來,則即時呈獻其人。雨中來而進青色火煙,其人是金信者也。
意思是說:
某一天,名叫金信的人,來訪說道,為我所擁有的東西找來,就要當即獻給他(所有財富)。從雨中走來,再走入青色的火焰中,這樣的人就是金信。
該封信件簡短易讀,與其說是給秘書的信件,不如說是會長留給秘書最後的要求,以字條方式呈現。字條措辭較淺顯,雖有朝鮮語發音的習慣用法,然而大多遵循文言文語法習慣,多為判斷句式,理解較為容易。看似簡單的幾句話,其實是在囑咐秘書為自己處理身後事:
@第一句話分為兩部分,前半句是在預測有可能發生的事,後半句是在交待假設場景之下的情況如何處理,也是在暗示財閥柳氏的財產所有人為金信,並明示姓名漢字寫法;
@第二句話是在標記識別金信其人其事的場景:來自雨中,走入青色火焰中。
那麼,會長為什麼在生前留給秘書如此囑咐的字條?從會長去世的情況來看,財團處在青黃不接的尷尬處境之下:
一方面是四代單傳的繼承人德華並無父母可以依靠,至今還在下屬公司實習,尚未成材,不能堪當大任,另一面則是會長壽限將至,不可能再拖延。
因此,生前做出安排要求最能理解他意圖的秘書繼任社長之職,在德華成材之前擔當管理者的角色,原是柳會長的良苦用心。既是如此,就必須要向秘書交待族中某些秘而不宣的重要事宜,比方說要接待什麼樣的奇人,財產最終又歸誰。
根據本劇相關劇情前後一一對應的規律,前代會長的遺命並未得到執行,可見這封遺囑的執行並不在鬼怪金侁安息之前,而在虛無之後,至於虛無之後如何復生,還有三集的空間可以解釋,觀眾只需期待鬼怪與新娘的感動重逢即可,更何況金侁自己也曾在加拿大的餐廳裡見過新娘池恩倬二十九歲時等候某位「代表」那期待的模樣,當時傷感落淚,後來每念及此,都會吃醋到不得了,可見池恩倬在悉心守候某人來到的時候,是在鬼怪安息之後,對照新娘恩倬對金侁所說:
-唉?我是想跟大叔你一起去的~
可見,二十九歲時的恩倬在餐廳裡等候的人,仍有可能還是金侁,只不過不是安息前的鬼怪金侁,而是安息之後的代表金信。這就意味著,復生後的金信領著他的新娘,還坐在加拿大魁北克的老地方吃牛排。分析到這裡,可能有觀眾特別不能理解tvN的做法:金侁,金信,究竟哪一個才是男主人公的準確姓名?
不過,前後名稱不一致,恰是tvN的慣常做法,在本劇當中還曾出現過幾位主演的名稱前後都不一致的情況:
孔劉扮演角色姓名寫法為:金信、金侁;
金高恩扮演角色姓名寫法為:池恩倬、池聽晫、池聽啄;
陸星材扮演角色姓名寫法為:劉德華、柳德華;
就連柳會長的扮演者金誠謙,所飾角色姓名寫法都有三種:劉信宇、劉信遇、柳信宇。
這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劇中會出現如此眾多的漢字寫法?
有可能是因為道具組沒有統一角色姓名漢字寫法,製作人員繁雜,這才會出現前後不一致的情況,實際上,這在tvN作品中也不是頭一回。從前在穿越劇【仁顯王后的男人】當中,男主人公的寫法就有三種:
金鵬圖、金鵬道、金鵬到。
在該系列劇評中列舉時,曾有熱心觀眾俏皮留言道:
「金鵬圖,很大氣,金鵬道,很文雅,金鵬到,很2B!」
………………
Next,翻頁~話題回到劇情這裡,由於鬼怪突然化為虛無,讓不少觀眾都感覺突然,就有觀眾憤怒留言道:
「這個劇的三觀我受不了。第一集講大將被君王背叛我是覺得最好的,我想起明將一個接著一個被君王出賣,那是最好的一集。第二集其實已經出問題了,但是末尾的爆大燈的確太帥了。但是整整十二集,就是我愛你啊,你愛不愛我。當然,我是要看世界和平?可以只有戀愛,但拜託要有點智商好哇。沒有尊嚴,沒有堅持,沒有折磨。就這些所謂雞毛蒜皮的事情美圖秀秀又怎麼樣呢。何必當真?不好看就滾?說完算完。我可以放棄智商的刷完結束。自己挖的坑自己埋就是了」
雖然看到鬼怪突然虛無,憤怒失望之情可以理解,可是,本劇整整十二集都是在說愛情嗎?
不是,愛情只是金銀淑編劇作品中的調味品,確切說來是一劑苦口藥上所附的糖衣,其中真正蘊含的主題卻藏在糖衣之後:
創造收視紀錄的戀人系列第一部【巴黎戀人】探討的是愛情之於財富與親情之間的選擇,當面臨危機之時,究竟是想方設法克服,還是背對離去?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哪怕暫時分離,也終會迎來相聚的一天。灰姑娘仍然存在,哪怕只寫在被丟在地板上的報紙標題上,也同樣存在,更多時候愛情是以平實的姿態貫穿於每個人的生活中,正如信仰一般無處不在。
收視與金編劇其他作品比較不算理想,卻最受稱讚的【市政廳】,探討的是施政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為凸顯主人公愛情的意義,在故事的最後才解釋了男女主人公相見後彼此傾心的原因所在,原是在多年之前,兩人就有過對話交流,彼此都能理解對方。只是當時都出於意識模糊狀態,女方傷心,男方大醉,彼此都不知道通話者就是日後要見面的人。
就連被認定最具魔幻色彩,具備愛情理想主義色彩的【秘密花園】說的也是財富與現實的抉擇,最終的答案卻是:極致的愛情可以創造奇蹟,不僅能夠跨越階級的藩籬,還可踏平生命的鴻溝。
愛情的主題放在本劇這裡,原是為中和因果報應,從第三集之後出現的種種劇情,都是在講述因果報應:
天理昭彰,循環有序: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若有違背天理之事,就要由人力介入,強力扭轉局面,金侁就是那個將天理歸正的存在。
因此,有不少觀眾無法理解的部分劇情也有了答案:
金侁遭遇的人們,或生或死,或悲或喜,或蒙恩生還,或因利趁便,都是因為因果循環所致。
譬如那位來到天宇集團應聘,在金侁安排下,順利被錄用,還受到良好待遇的新進社員金宇植,正是前世忠心護主,在臨終前執行金侁遺願,沒有讓他死於他人之手,顧全他的尊嚴與體面,讓他死在自己人刀下的副將。對照金侁將那天的死難者靈位全部迎入廟宇供奉的情況來看,對於當日發生的時期,鬼怪金侁始終存有歉疚之心,對於守護他到最後一刻,對那位為幫助他離去,反遭戕害的部下尤其痛心,這才是他對前來應聘的金宇植說出:
-我倆走散了,(因為)我活下來了。
-肯定很孤單是吧,祈求您千萬要寬恕這樣的我。
這樣的話的原因所在。來到天宇集團之前,金宇植與家人過著困苦的生活,全家人住在屋塔房,生活拮据,妻女穿著殘舊的衣服,但在來到天宇集團之後,金宇植居然收到了社長親自出面,由會社提供的住房和轎車。生活發生如此巨變,不由得喜出望外。關於那位原任秘書,後任社長的金道英對金宇植所說的話,提到照亮後世大人物,被觀眾質疑奇怪,不知道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實際上,這是過度解讀,對話直譯為:
-這是將於五月一日將要出生的您兒子的單子(名單)。
-此後,代代孫孫都會出這世上不得了的大人物。
所謂單子,是指新生兒出生前後,與家族有往來且有威望,具備影響力的人為取名遞交的名單,意味著定命賜福,在韓國人看來,是非常重要的禮儀。由於取名者要求甚高,沒有水準的人家,通常無法做到這一點,因此遞交名單就是抬升家族威望的確切表現。所以,該段臺詞如需潤色,可意譯為:
-這是五月一日將要出生的您兒子的名單。
-此後,家門之內,子孫後代福澤綿長。
從現場情況來看,金社長是代替金侁為前世忠於他,最終卻受戳而死的部下在今生安排了好去處好環境,並送上無比誠摯的祝福。當時遞交的名單,看似為社長關照,實則為鬼怪金侁為報恩並關照前世隨他出生入死並為他而死的部下,特地給尚未出世的前世部下之子取名並賜福,意為給金氏家族留下鬼怪的標記,護佑他子孫後代永享太平。
由此可見,因果報應,天理循環才是本劇的主題,而愛情僅是這個因緣聚首傳說故事的一味調劑:
金侁本是高麗名將,因其忠心被先王確立為託孤重臣,並與金氏家族定下婚約,名為恩典,實為制約,在妹妹嫁入宮內之後,因幼主年幼無知,受奸臣樸仲憲挑唆,疑心兄妹關係,嫉妒不已,這才起了殺心,要誅殺金氏滿門,就在班師回朝的金侁眼前殺害了他的妹妹和隨從部將,以及大部分金氏族人。可是金氏族人死後,國王逐漸成長,悟出自己受人利用,痛心不已,這才自暴自棄,痴狂為死去的王后作畫像,又痛飲有毒湯藥而死。
在因果報應的劇情中,原本與愛情無關,但在編劇安排之下,愛情仍然如影隨形:
因先王欽賜大婚,受封為王后的金侁妹妹金善,之所以慷慨赴死,不僅是為維護兄長,也是為自行了斷,不要自己成為國王的軟肋。從前世綿延至現世的愛情,歷經嫉妒,殺戮與陰謀與相思的洗禮,由證物引出這段奇情,若要按因果緣由論斷,可說是孽債,而非愛情。可是這份從容受戳的大義,原是因為愛情。
金侁因百姓為之祈福,復生為鬼怪,卻被神罰為不生不滅,不老不死,唯有遇見新娘,方可拔出穿心劍,歸化於無。由神的讖語所註定的緣分,從九百年前等到現在,可說是命定宿緣,也非愛情。但新娘這份拔劍的能力和情誼,也是因為愛情。這才是金侁在拔劍,揮劍之後,對新娘池恩倬所說的:
-此生與你相遇,是獎賞啊~
-我也,愛著你啊,這就是,我已做到的(事)啊。
這樣的話的由來:
看似是註定的相遇,卻是對人生的試煉,愛情,就是浴血奮戰的金侁此生的重要考驗。
提到鬼怪與新娘的幸福相處,在相關劇情當中,出現了不少與歷史人物相關的話題,引出知識點若干,觀眾提問往往集中在金侁與恩倬的俏皮對話這裡:
-這不是我自己誇口喔,我從很久以前就能看出不得了到政丞之材那樣的水準(人物)~黃喜那個朋友就是代表哪,孟思誠那朋友也真是~
不少觀眾都在問:這話到底是什麼意思?黃喜和孟思誠又是什麼人?
在解釋黃喜與孟思誠其人其事之前,要先解釋李朝時代的議政制度:
在定宗二年,即為1400年,黃喜改組相關體制,將高麗王朝沿襲下來的高麗王朝時代的都評議事司改為議=政=府,將領議政設為最高負責人,並設左右議政,統稱為議政府判事,這是為鞏固王權的需要。領議政與左右議政統稱為三公或是三政丞,在這其中,領議政為尊,左議政官居領議政之下,右議政官居左議政之下,都為正一品官階。
要詳細解答金侁為何稱呼黃喜為:黃喜這個朋友,還得來看史書對此人的結論,以下資料引用自《朝鮮王朝實錄》所附訃文:
以下引用
문종실록 12권, 문종 2년 2월 8일 壬申 1번째기사 1452년 명 경태(景泰) 3년
○壬申/領議政府事, 仍令致仕黃喜卒。 喜 長水縣人, 字懼夫, 判江陵府事君瑞之子。 生而神氣, 異凡兒, 高麗末登第, 補成均學官。 我太祖開國, 被選兼世子右正字, 俄直藝文春秋館, 轉司憲監察右拾遺, 以事貶慶源敎授官。 太宗定社, 復以拾遺召還, 以言事罷, 尋拜右補闕, 又以言忤旨罷。 歷刑、禮、兵、吏諸曹正郞。 時樸錫命, 以知申事, 久掌機密, 屢請免, 太宗曰: "卿進如卿者乃可代。" 錫命以喜薦, 驟遷都評議司經歷兵曹議郞。 其丁父憂也, 太宗以承樞府掌軍務, 且國家多故, 權從武官百日起復之制, 除大護軍, 兼承樞府經歷。 升右司諫大夫, 未幾擢左副代言, 遂代錫命知申事。 眷待無比, 專摠機務, 雖一二日不見, 必召賜見。 嘗曰: "此事予與卿獨知之, 若洩非卿卽予。" 勳舊大臣不悅, 或有言其奸者。 時閔無咎、無疾等, 權勢大熾, 謀害宗支, 喜與李叔蕃、李膺、趙英茂、柳亮等, 承密旨圖之, 太宗嘗謂曰: "若不愼密, 噬臍無及。" 諸閔竟敗。 戊子睦仁海之變作, 喜適在家, 太宗急召喜曰: "平壤君謀反, 戒嚴待變。" 喜曰: "誰為謀主?" 太宗曰: "趙庸也。" 喜對曰: "庸之為人, 弒父與君, 必不為也。" 及平壤就獄, 喜請幷下仁海獄置對, 太宗從之, 果仁海之謀也。 其後金科得罪, 庸亦辭連。 太宗會大臣, 親辨之, 直在庸。 太宗謂喜曰: "昔仁海之變, 卿雲: 『趙庸弒父與君, 必不為也。』 果然矣。" 庸始知其言, 退而感激, 不能言。 己丑秋, 擢嘉靖參知議政府事, 冬又擢刑曹判書。 明年三月, 知議政府事, 遷大司憲。 又明年, 遷兵曹判書, 移禮曹判書, 得疾甚劇, 太宗命內醫金慥、曺聽等治疾, 問候者日至三四, 病癒。 太宗謂慥等曰: "此人忠直宰相也。 汝輩能療治, 予甚喜焉。" 遂厚賞之。 尋以事罷, 乙未拜吏曹判書, 歷議政府參贊、戶曹判書, 復拜吏曹判書。 丙申世子禔失德, 太宗召喜及李原, 言世子無禮狀, 喜以為國儲不可輕動, 乃曰: "世子年少致然, 非大過也。" 太宗以喜嘗主議除諸閔, 欲附世子, 解冤閔氏, 為後日地, 大怒浸踈之, 除工曹判書, 明年出為平安道都巡問使。 戊戌以判漢城府事召還, 及世子廢, 廢喜為庶人, 貶於交河, 許母子同居。 大臣、臺諫請罪不已, 太宗遣喜甥吳致善於貶所曰: "卿雖非功臣, 予待以功臣, 一二日不見, 則必召見之, 不欲使一日離左右, 今大臣、臺諫, 請卿罪, 以為不可居兩京間。 故移置卿鄉貫南原, 卿其與母, 任便俱往。" 又命憲府, 勿押行。 致善復命, 太宗問: "喜何言?" 致善啟: "喜言: 『皮骨則父母生之, 衣食僕從, 皆上恩, 臣敢背德? 實無他心。』 遂涕泣罔知所為。" 太宗曰: "業已行之, 無及也。" 喜至南原, 杜門謝客, 雖同年親舊, 罕得見其面。 太宗知其非實, 壬寅二月, 召還京師。 喜謁太宗謝恩, 世宗侍側。 太宗曰: "予在豊壤, 每言卿事於主上, 今日乃卿來京之日也。" 命厚饋之, 還給科田告身, 囑世宗用之。 十月拜議政府參贊, 轉禮曹判書。 江原道飢, 觀察使李明德, 救荒失策, 以喜代之, 喜盡心賑恤。 世宗嘉之, 進拜崇政判右軍都摠制府事, 仍為觀察使。 明年六月, 徵拜議政府贊成兼大司憲, 遷吏曹判書, 遂拜議政府右議政兼判兵曹事。 世宗一日召喜議事, 謂喜曰: "卿之在貶也, 太宗嘗謂予曰: 『黃喜卽漢之史丹, 有何罪焉?" 升左議政世子師。 喜之巡問平安也, 行臺李長孫抗禮辱喜, 與喜互上章論核, 太宗兩和之, 及喜執政, 長孫以通津守當代。 喜曰: "此人居官有聲。" 薦為獻納, 又薦為舍人。 喜丁母憂, 不作佛事, 一從家禮。 適上以世子, 將朝京, 起喜為輔行, 再三辭, 不允。 憲府劾喜受東坡驛吏賂遺, 喜又辭, 不允。 冬為平安道都體察使, 定藥山城基, 喜以藥山在要衝, 置寧邊大都護府, 為都節制使本營。 喜患下血難治, 世宗遣內醫盧重禮, 齎布往遼東, 問於名醫。 庚戌十二月, 以太石鈞之事罷, 辛亥九月, 起拜領議政府事。 壬子以年滿七十, 上箋乞退, 不允, 賜几杖。 又以冬暖無氷, 爕理無狀, 辭不允。 戊午冬, 又以雷變, 辭不允。 辛酉, 世宗以喜老, 命只朝朔望, 喜乞罷, 不允。 癸亥冬, 又乞骸, 不允。 乙丑, 又命大事外, 常行庶務, 勿以相煩。 己巳以本職致仕, 命給二品祿, 以終其身, 國有大事, 則就而問之。 至是以微恙卒, 輟朝三日, 官庀葬事。 朝野莫不驚嘆相吊, 吏胥及諸司僕隸, 皆設奠以祭, 前古所無也。 嘗作遺書, 示子孫曰: "吾死之後, 喪葬之禮, 一依《家禮》, 若本土難行之事, 不必強從。 力分所及, 稱家有無而已, 虛文之事, 一切勿行。 《家禮》飮食一節, 恐致疾病, 不待尊長之命, 勉強食粥。 依已行家法, 不作佛事, 在殯七日澆奠, 《家禮》所無, 侫佛者用智自私, 不可行。" 喜寬厚沉重, 有宰相識度, 丰姿魁偉, 聰明絶人。 治家儉素, 喜怒不形, 論事正大, 務存大體, 不喜煩更。 世宗中年以後, 多立新制, 喜以為: "祖宗舊制, 不可輕變。" 獨駁議, 雖不能盡從, 多所止遏, 有古大臣風議。 獄以寬為主, 嘗謂人曰: "寧失於輕, 不可枉刑。" 雖老手不釋卷, 常互閉一眼, 以養目力, 雖細字亦讀之不憚。 為相二十四年, 中外仰望, 皆曰: 『賢宰相也。』 老而氣力剛健, 紅顏白髮, 望之如神仙, 世比宋之文潞公雲。 然性過於寬, 短於齊家, 乏廉介之操, 久典政柄, 頗有簠簋之誚。 妻兄弟楊修、楊治不法事發, 喜以出於風聞, 上書營救。 又欲易其子致身沒官科田, 亦上書請之。 又以黃仲生者為孽子, 出入於家, 及仲生犯死罪, 乃以為非己子, 變姓為趙, 人多惜之。 卒之五日, 上遣都承旨姜孟卿, 議於政府曰: "欲以喜配享世宗廟庭, 何如?" 金宗瑞、鄭苯、許詡等曰: "喜為首相二十餘年, 雖無汗馬之勞, 贊襄之功甚大, 得大臣體, 配享先王, 足人聽聞。" 命配享世宗廟庭, 諡翼成: 思慮深遠翼, 為相剋終成。 子致身、保身、守身。
引用完
意思是說:
文宗實錄 12卷 ,文宗2年2月8日 壬申 第1條記錄 1452年 景泰3年
○壬申(日記事)領議政府事, (王上)仍令為官的黃喜逝世。 黃喜,長水縣人,字懼夫,是判江陵府事黃君瑞的兒子。(黃喜)生來就神氣,與一般孩子不同。高麗末起考中科舉, 補成均學官(缺任)。(李朝)我(朝)太祖開國時, 被選為兼世子右正字, 不久專任藝文春秋館, 轉而就任司憲監察右拾遺, 因故被貶為慶源敎授官。 太宗穩定社稷(之後), 再以拾遺(職務)召還(黃喜), 因說話罷職, 找機會官拜右補闕, 又因為忤逆言辭被下旨罷官。 歷任刑、禮、兵、吏諸曹正郞。 當時樸錫命, 因為就任知申事, 長期掌握機密,屢次請求免職, 太宗說:
「愛卿推薦如同愛卿這樣的人就可替代。」"
樸錫命因此推薦黃喜, 很快遷任都評議司,經歷兵曹議郞(之職)。 其父親去世後, 太宗安排承樞府負責軍務, 且國家發生不少變故, 從速安排武官百日起復之制, 授予大護軍, 兼承樞府的經歷。 (黃喜)升右司諫大夫, 沒多久擢升左副代言, 於是代替樸錫命任知申事。 (太宗對黃喜)無比眷戀優待, (安排黃喜)專門負責機要事務, 如果有一兩天見不到面, 必定召來賜令見面。 (太宗)曾經說過:
「這事只有我與愛卿單獨知曉,若是洩露不是愛卿就是我(說的)。」
勳舊大臣不樂意,有時候會有說(黃喜)奸猾的人。 當時閔無咎、閔無疾(王后閔氏娘家兄長)等人, 大權在握, 謀害(李氏)宗室枝幹, 黃喜與李叔蕃、李膺、趙英茂、柳亮等人, 承下密旨計劃這件事, 太宗曾經對他說過:
「若是不慎重保密, (就會)反噬戕害所有人。」
閔氏各位兄弟竟然退敗。 戊子年睦仁海的逆謀變故, 黃喜剛好賦閒家中, 太宗急召黃喜說道:
「平壤君謀反, 戒嚴等待變數。」
黃喜問道:
「誰是逆謀主使者?」
太宗說:
「是趙庸啊」
黃喜回答說:
「以趙庸的為人,殺害父親和君主(這樣的事),肯定不幹。」
到平壤君被捕入獄當時, 黃喜請求拿下睦仁海獄中對質, 太宗同意了, 果然主謀是睦仁海。 其後金科得罪, 趙庸也跟著受牽連。 太宗會同大臣, 親自分辨這件事,道理在趙庸。 太宗對黃喜說:
「從前睦仁海陰謀造反,愛卿說『以趙庸的為人,殺害父親和君主(這樣的事),肯定不幹。』果然是這樣啊。」
趙庸才知道是黃喜說了這話, 退下感激(到了)說不出話來。 己丑年秋天, (黃喜)擢升嘉靖參知議政府事, 冬天又擢升刑曹判書。 第二年三月, (升任)知議政府事, (升遷為)大司憲。 再過一年,升遷兵曹判書, 移任禮曹判書,病得很重, 太宗下令內醫金慥、曺聽等人治病, 問候的人每天都要來不少,病已痊癒。太宗對金慥等人說道:
「這個人是忠誠剛直的宰相啊。你們能治好他,我真是高興哪!」
於是對(金慥 曺聽等人)賞賜豐厚。 又有事罷免, 乙未年官拜吏曹判書,歷任議政府參贊、戶曹判書, 又官拜吏曹判書。 丙申年世子李禔失德,太宗召來黃喜以及李原,說道世子無禮的情況, 黃喜認為國家儲君不可輕易動搖,就說道:
「世子年少才會這樣, 不是大過錯啊。」
太宗以黃喜曾經主持討論過除諸位閔氏子弟,打算攀附世子,為閔氏解開冤情,為他自己日後鋪路,大為惱怒疏遠他,授予工曹判書(職位),第二年派遣任平安道都巡問使。 戊戌年安排判漢城府事召還,到世子廢位時, 廢黃喜為庶人, 貶到交河,允許黃喜母子住在一起。 大臣、臺諫請罪沒停過, 太宗派遣黃喜外甥吳致善去黃喜貶謫的住處說道:
「愛卿雖然不是功臣,但給你是功臣待遇,若是一兩天不見面,必定要召見你,不打算讓你離開我一天,如今大臣、臺諫請求治愛卿的罪,認為不可住在兩座京城之間。所以安排愛卿到老家南原,讓愛卿與母親,任意方便一起居住。」
(太宗)又命司憲府,不要押行。到吳致善復命,太宗問:
「黃喜怎麼說?」
吳致善啟奏說道:
「黃喜說:『皮肉骨血皆為父母所生,衣食傭人,都來自主上恩典,臣怎敢違背聖德?沒有其他用心』於是痛哭流涕不知道怎麼辦。」
太宗說:
「都已經做到了,也沒什麼了。」
黃喜到了南原,閉門謝客,雖然是同年親友故交,也難得見到他的面。太宗明白他的情況,(於)壬寅二月,召還京師。黃喜謁見太宗謝恩,世宗侍奉在側。太宗說:
"我在豊壤, 每次都提到愛卿的事告知主上, 所以今天就是愛卿來到京城的日子了。"
(太宗)下令豐厚厚饋贈給黃喜, 還給科田告身,囑咐世宗用他。 十月黃喜官拜議政府參贊, 轉任禮曹判書。
江原道饑荒, 觀察使李明德, 救荒失策, 以黃喜替他, 喜用盡心力賑災撫恤。 世宗嘉獎他,官拜崇政判右軍都摠制府事, 仍為觀察使。 第二年六月, 徵拜議政府贊成兼大司憲, 遷任吏曹判書, 遂官拜議政府右議政兼判兵曹事。 世宗有一天召來黃喜討論事情,對黃喜說:
「愛卿這是在被貶謫期間內,太宗經常對我說:『黃喜就是漢朝的史丹,有什麼罪呢?』」,
(於是)升任左議政世子師。黃喜巡查平安, 行臺李長孫抗拒禮儀侮辱黃喜, 與喜相互上奏摺討論核心問題,太宗兩邊勸和,到黃喜執政時,李長孫以通津守代替。黃喜說道:
「這個人為官有聲譽。」
推薦為獻納,又薦為舍人。黃喜母親去世,不作佛事, 完全按照家禮去做。侍奉祖上和世子, 將朝京, 起喜作為輔行, 再三推辭,(主上)不允。 憲府彈劾黃喜受東坡驛吏賄賂遺贈,黃喜又請辭,(祖上)不允。 冬天作為平安道都體察使,確定藥山城基,黃喜以藥山在要衝,設置寧邊大都護府,作為都節制使本營。 黃喜罹患下血難治, 世宗派遣內醫盧重禮, 帶重金去遼東,遍訪名醫。 庚戌十二月, 因為太石鈞之事罷官, 辛亥九月, 起拜領議政府事。 壬子年(黃喜)以年滿七十, 上奏摺乞求退職,(世宗)不允, 賜(黃喜)几杖。(黃喜)又以冬暖無氷, 爕理無狀的理由(請辭),辭職不被允許。 戊午年冬天, 又以雷變為由請辭,請辭不被允許。
辛酉年,世宗因為黃喜老邁, 下令黃喜只在朔望日上朝,黃喜乞求罷官,(世宗)不允。 癸亥年冬天,(黃喜)又乞求罷職,世宗不允。 乙丑年, 世宗又命(黃喜)在外處理大事, 經常辦理庶務, 別再煩了。 己巳年安排黃喜以本職為官,下令給二品俸祿,為終身待遇,若國家有大事,就專門去請教。到黃喜因為輕微病症去世,(文宗)輟朝三日, 官家安排葬禮事宜。 朝野沒有人不驚嘆弔唁的, 吏胥及各司僕從管理, 都設奠來祭祀,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啊。(黃喜)曾經寫過遺書,訓示子孫說:
「我死之後, 喪葬之禮, 一概依從《家禮》,若是本土難以做到的事, 不必強求。若是能力所及,說是家裡有沒有而已,寫讚譽文章這種事,一切都別做。《家禮》飲食一節,恐怕導致疾病,不等尊長的要求, 勉強吃粥。按照已經行使的家法, 不作佛事,舉殯七日再澆奠,《家禮》所沒有的, 侫稱佛禮的人以智慧自行私下處理, 不可行。」
黃喜寬厚穩重, 有宰相見識和度量, 風度翩翩,儀表堂堂, 聰明過人。治家節儉樸素,喜怒不形於色,討論事情光明正大,處理事情識大體,不喜歡頻繁更改。 世宗在中年以後, 多建立新制, 黃喜認為:
"祖宗舊制, 不可輕易變更。"
唯獨駁斥議論,雖然不能全部聽從,但畢竟阻擋了一部分(改變),有上古大臣風議(的風氣)。(黃喜主張)刑罰以寬為主,曾經對人說過:
「寧可因為程度輕有過失,(也)不可枉用刑罰。」
(黃喜)雖老邁但手不釋卷, 常互相閉一隻眼,為的是保護視力,(所遇到的)雖然是小字,但也不怕閱讀。 就任領相二十四年,(朝鮮)國內外都尊重,都說:
『(黃喜)是賢明的丞相啊。』
黃喜老來氣力剛健,紅顏白髮,看上去好像神仙,世人有將他比作宋朝文潞公(北宋名臣文彥博 為介休三賢之一)的說法。
然而黃喜生性過於寬待,管不好家人,缺乏廉潔操守,(握有太多)政事把柄, 頗有受賄的流言。
(黃喜)妻子兄弟楊修、楊治不法事發, 黃喜聽說之後,上書(君主)營救。 還有其子黃致身罰沒官科田(這件事,也上書請願。 (黃喜)又將以黃仲生這個人當做孽子, 作為家人往來,到黃仲生犯下死罪,黃喜就不把他當兒子,改他的姓氏為趙,人們大都為這件事惋惜。 黃喜去世五天後,主上(文宗)派遣都承旨姜孟卿, 與議-政-府說道:
「打算安排黃喜靈位送入世宗廟庭供奉,怎麼樣?
金宗瑞、鄭苯、許詡等人說道:「黃喜擔任首相(領議政)二十多年, 雖然沒有汗馬功勞, (但)勤王功勞特別大, 是大臣的榜樣,(靈位)配享先王宗廟香火, (黃喜)足以承擔得起。」
(文宗)下令(安排黃喜靈位)配享世宗廟庭, 諡號翼成:思慮深遠曰翼, 為相剋終曰成。(黃喜)有兒子黃致身、黃保身、黃守身。
讀完這則長長的訃文,可知黃喜是一位得享高壽的宰輔之材,且歷經各朝各代,侍奉過高麗和李氏王朝超過六位君主,同時代的人要麼事敗身死,殺身成仁,要麼壽限已盡,早早故去,唯獨他得享天年,位極人臣,榮寵非常,雖然常有麻煩,問題不斷,但最終都能逢兇化吉,避開麻煩,就好像有人指點一般,因此史書或是歷史劇當中,描述黃喜其人其事,都將其描繪為一位鬚髮皆白的老人,阻礙變革,反對進步,經常睜隻眼閉隻眼,在朝中為官常打瞌睡,總是打盹,但在關鍵時刻卻能決斷,往往有驚人之語,讓人驚駭不已。不過,放在本劇這裡,也是編劇苦心安排:
若是擅長變通,趨利避害之人,還能長壽,並且位列三公,是否就是有人指點所致?
如此說來,鬼怪特意跟自己的新娘池恩倬提到黃喜這個人,也算有點道理,此人確實具備受到鬼怪指點後飛黃騰達這種可能性。至於孟思誠,繼續來看《朝鮮王朝實錄》所附訃文:
以下引用
세종실록 83권, 세종 20년 10월 4일 乙卯 3번째기사 1438년 명 정통(正統) 3년
○左議政仍令致仕孟思誠卒。 思誠字自明, 新昌人。 丙寅, 擢乙科第一人, 選補春秋檢閱, 累遷典儀丞、起居舍人、右獻納, 出為水原判官, 移知沔川。 尋召為內史舍人, 歷禮曹議郞、司憲侍史中(承)〔丞〕 、諫議、右散騎常侍, 出為公州牧使。 召除司諫, 擢代言, 累遷吏曹參議、藝文提學、漢城府尹、司憲府大司憲、仁寧府尹、禮戶工吏四曹判書、議政府贊成事、判右軍都摠制府事。 丁未, 拜議政, 乙卯, 請免, 乃為仍令致仕。 然國有大政, 必就問之。 卒年七十九。 訃聞, 上慟悼, 率百官舉哀, 停朝, 官庀葬事。 諡文貞, 忠信接禮文, 淸白守節貞。 思誠為人, 恬靜簡易, 禮士出於天性, 朝士雖秩卑者謁見, 必具冠帶出大門外, 邀致上坐, 及退, 亦鞠躬拱手目送, 待客上馬, 然後還入門。 昌寧府院君 成石璘, 於思誠為先進。 其第在思誠第下, 每往還必下馬過之, 終石璘之世。 又能審音律, 或自製樂器, 然稟性仁柔, 凡朝廷大議居官處事, 短於果決。 一子歸美先亡。 孫二: 孝曾、季曾。
引用完
意思是說:
世宗實錄 83卷 世宗 20年 10月4日 乙卯 第3條記錄 1438年 正統3年
○左議政仍令為官者孟思誠去世。 孟思誠字自明, 新昌人。 丙寅年, 拔擢為乙科第一人, 選為補春秋檢閱之職, 累遷典儀丞、起居舍人、右獻納, 出任為水原判官, 移任知沔川。尋召為內史舍人, 歷任禮曹議郞、司憲侍史中(承)〔丞〕、諫議、右散騎常侍, 出任公州牧使。(世宗)召(孟思誠)授予司諫, 擢升為代言, 累計升遷吏曹參議、藝文提學、漢城府尹、司憲府大司憲、仁寧府尹、禮戶工吏四曹判書、議政府贊成事、判右軍都摠制府事。 丁未年,官拜議政, 乙卯年,請求免職,(孟思誠)乃為仍令為官。 然而到了朝鮮國有大政,必定就來問他。享年七十九。 訃告傳出,主上(世宗)悲慟悼念, 率百官舉哀,停朝, 官家負責葬禮事宜。(孟思誠)諡號文貞, 忠信接禮曰文, 淸白守節曰貞。孟思誠為人,恬靜簡易,禮賢下士出於天性,朝中雖有位卑者謁見,必定穿戴整齊來到大門外,邀請到上坐,在對方離開時,也鞠躬拱手目送,待客人上馬, 然後才進門去。 昌寧府院君成石璘,認為孟思誠為先進。他的宅邸就在孟思誠家之後,每次來回必定下馬過他家,後來成石璘終生如此。孟思誠又能審美音律,有時自製樂器,然而稟性仁慈柔順,但凡朝廷大議居官處事,不夠果決。(孟思誠)有一子孟歸美先亡故。(孟思誠有)孫輩兩名:孟孝曾、孟季曾。
中華文化講究蓋棺定論,從孟思誠訃文可知,他與黃喜的情況大致相同,只是沒有黃喜活得那麼久,但也算長壽,享壽七十九,也是長期位列三公,為古代朝鮮李氏王朝歷史上,以任職時間所見,孟思誠為在任時間最久的左議政,而黃喜為在任時間最久的領議政,而領議政這個職務在歷史劇當中,還有另一個說法:「領相」,因此在有人稱「領相大人」時,就能確定對方是在稱呼領議政。
由此可見,黃喜與孟思誠都是李朝時代的名臣,由於長期官居正一品,歷任左右議政或是領議政,位列三公,位極人臣,因此被鬼怪金侁稱為政丞之材,他提到自己能看出政丞也是順理成章之事。不過,鬼怪金侁舉止如此傲岸,常在身邊人面前提起自己從前過往的輝煌經歷,倒也算有個性,只是這樣優秀又張揚的個性,難免引人不悅,越是不夠優秀的人,在他面前就越是自卑,譬如當年年輕的高麗君主王黎,就是一例。
作為高麗的君主,作為武將金侁的妹夫,王黎苦就苦在嫉恨之心無以言表,苦苦嫉恨到不能自己,最終只能滅族了事。按他自己的說法就是:
-沒有一個人真正愛過我~
-都離我而去了~
說到底,任性又嫉妒的王黎終究只是一個缺愛的孩子,因為極度渴望愛,這才會以極端的方式對待自己深愛的人,讓愛人慘死在自己眼前,卻拂袖而去,確是因為年幼無知,嫉妒成性所致,但年長的王黎卻最終意識到自己錯了。實際上,在金侁、金善兄妹被害當日,最值得關注的細節就是王黎與金善夫妻吵架的對話:
-你……又穿這個!
【氣憤地揪住金善的白衣常服】
-那麼多衣飾,你就非要……
-該不是認為你愛的人已經永遠死去罷?
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實際上,直到夫婦吵架時,王黎仍然誤解妻子,誤認為金善愛的人就是娘家兄長金侁,而自己做什麼都不如金侁,所以氣到下賜寶劍,要金侁再別回來了,可是偏偏對方又回來了,所以他看到妻子所穿的王后常服,氣就不打一處來。在他看來,白色常服就是對亡者的尊敬和忌憚,而王后竟然敢在國喪之外的日子裡身著素服,這是什麼意思,難不成是在為娘家兄長金侁戴孝不成?殊不知,金善在宮內親眼目睹奸臣樸仲憲橫行無度,四處找茬,唯恐被揪住錯處,因此日常穿著打扮格外謹慎,從金善一身白色常服裝扮來看,極有可能是她生怕被參一本說王后奢侈成性,不守婦道,並無婦德,於是只敢穿戴高麗傳統國色:白色,一為顯示尊貴的地位,二來也是儉樸安全的打扮,這才是最不出錯的裝扮。沒曾想被嫉妒成性的君主王黎瞅見,卻成了她思念兄長的證明。
對照金侁、金善兄妹被害當時場景來看,王黎對金侁先說:
-就停在這裡罷,安於大逆罪人的罪名,朕就放了你的族人。
可見,當時王黎並不想殺死妻子金善,而是想要金侁為保全金氏族人而死,可沒曾想金善卻擋在面前說了要兄長一往無前的話,這才引發了可怕的滅族屠戮。開弓就沒有回頭箭,刀劍無眼,王黎此令一出再也無法收回,只得眼睜睜看著相殺和不想殺的人都被滅殺,這才悻悻離去。可是,滅族不是夫妻吵架,妻子跑回娘家住幾天,或是避暑幾日再回宮,而是爭執之後永訣,這才是王黎痛心的原因。他甚至哭著說:
-那天,我還粗暴地,粗暴地……把戒指套在她手上。
為什麼王黎會如此心痛內疚?
那是因為戒指本是王黎對金善的心意,可是就在妻子被害當日,竟然是以如此粗暴無禮的態度,強加於她,要她戴著去死,這不僅是踐踏了妻子對自己的心意,也是失德無道之舉。就是因為這份忘不了和放不下,王黎的餘生都在悔恨和相思中度過。終日推翻飯桌,不肯食用樸仲憲下藥的飯菜,但又因為深切思念死去的王后金善,動了離世執念,這才痛飲湯藥,又非要為故人畫像,在收下老尚宮遞上的金善遺物之後,看似面如枯槁,實則五內俱焚。這才是瀕死的王黎舉著金善的衣飾招搖過市,全然不顧跪伏一地的百姓那詫異的目光。
這裡最值得關注的細節是:在前世獨自踉蹌,走在街市之時,倉皇失落的王黎最終燒掉了金善遇難時所穿的王后常服,而將沾染過金善鮮血的翠玉戒丟給了角落裡枯坐又開口索要的老婦人,此人正是三神奶奶。
所以,這就是翠玉戒現世的原因:
前世恨別物證,已由主管因緣的三神奶奶代為妥善保管,待來世特地出世,就為化解王黎與金善這段冤孽。
從第十三集最終劇情來看,鬼怪金侁在聽取王黎的心聲之後,最終還是寬恕了這個殺死妹妹和自己的人,讓對方去守護現世的桑妮就是已經原諒的表現,而在另一面,面對生存與毀滅這個神給出的新選項,在權衡利弊之後,期待愛情與幸福的鬼怪,為保全眷顧的人們,還是選擇後者,他要必死,唯有必死,才有存活的可能。所以,就在寬恕君主王黎之後,金侁其實已經悟出神再一次給了自己選擇的機會:
如果再來一次,面對兩難的抉擇,是不是仍然會像九百年前那樣,讓部將用劍將自己穿心,還是一往無前,堅持走到最後,無懼生死別離,用君主賜予的那把寶劍將造成所有禍患的源頭奸臣樸仲憲除去?
從第十三集最終場面看來,直到與王黎相遇,彼此理解之後,金侁才悟出,穿心劍正是一把魂系生死的寶劍,既決定鬼怪金侁的存滅,也關係到惡鬼樸仲憲的去留。在最後的時刻,金侁還是選擇要走到最後,在安排女方站在頂樓時,他已經預料到要與新娘池恩倬永訣,於是在離開她的時候瘋狂地親吻,因為他知道也許這是最後一次如此親密地靠近珍惜的人,雖然生死使者王黎急忙趕來,用鎮魂聲喚出惡鬼的靈魂,不讓他附身鬼怪新娘,但鬼怪金侁他自己還是選擇要拔劍鎮魂,於是趁著恩倬尚未清醒,摁住對方的手,拔出穿心寶劍,並要做到九百年前沒有做到的事:
除奸臣,清君側。
求仁得仁,從本意來看是說求取仁義就得到仁義,卻往往會被引申為:死而無憾。以鬼怪金侁漫長而孤獨的一生而言,他所能做到的事,想要做到的事,都完成了:
在與命運安排的新娘池恩倬相遇之後,他終於嘗到了愛情甜蜜,苦澀,渴求的滋味,所以才會在離去時對新娘含淚說道:
-此生與你相遇,是獎賞啊~
又說:
-我也,愛著你啊,這就是,我已做到的(事)啊。
生前沒有走完的走向君主之路,在與王黎重逢之後,終於走完了;生前想要做到的清君側之事,終於在拔劍之後,一償夙願。在人世間的高處,清君側後得償所願,向君主復命,與愛人離別,就在新娘池恩倬的眼前,鬼怪金侁灰飛煙滅,隨風而逝,這樣的情景之於金侁,正是求仁得仁。從雨中來,走入青色火焰的鬼怪金侁還會繼續行走在人世間嗎,他會來到天宇集團要走屬於自己的所有嗎,他還能與新娘恩倬重逢在魁北克的老餐廳嗎,預知下情如何,下周同一時間敬請關注最終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