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家唱片店,在美國破產在日本卻銷售冠軍,為什麼? CBNweekly未來預想圖

2021-02-15 第一財經YiMagazine

數碼唱片來了這麼些年,所有人都知道實體唱片店生存不易。它在美國都關了店,在日本卻仍是很多人朝聖之地。它的「差異化」,其實正是容易處在鄙視鏈底端的「偶像生意」。

1月的東京已經頗有寒意,人們將手插在口袋裡躲避寒風。幾個外國遊客在東京澀谷看到唱片連鎖店Tower Records的整幢大樓,呈現出一副摻雜了大開眼界與略帶迷惑的神色。抬頭觀察、頓了幾秒之後,他們把手從口袋抽出來,掏出手機開始衝著這幢樓拍照。

黃底紅字的Logo是Tower Records獨特的標識之一。右圖則是為慶祝Tower Records東京澀谷店20周年時鑄造的「忠犬八公」像,它也和這家唱片店的LOGO字體一樣有傾斜角度。如今你仍然可以在澀谷店門口看到它。圖片來源 | Wiki/Tower Records

對美國人來說,Tower Records已是遙遠年代的回憶。這家唱片行的美國總部已在2006年申請破產。2006年年底,它們開始在美國甩賣、清算實體店鋪物品。但在日本,直到2015財年,它仍是日本市場位居首位的實體唱片銷售者之一。

全球實體唱片市場正在持續萎縮。從2014年開始,數碼唱片與實體唱片銷量持平。從此,實體唱片再也沒能扭轉下滑趨勢。2016年,全球數碼唱片銷量是實體唱片的1.16倍。

1980年代,Tower Records曾是美國當時流行文化的代表之一。這個以「No Music No Life」為口號的品牌填充了當時年輕人的大量人生時光。

「從1979年開始,我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去這家唱片店,它是地標式的店鋪,而現在它是一個悲傷的符號。」Tower Records在美國關店時,一個名叫Mike的美國人懷念說。

不僅是美國,這家公司也曾擴張到全球。在華語圈的中國臺灣市場,也曾有「那時人人都會以拿著一個黃底紅字的購物袋而自豪」的日子——那是Tower Records具有高度識別意義的購物袋。圖片來源 | egotripland

一個決策卻讓日本Tower Records躲過一劫。業績不斷下滑的美國總部在2002年賣出日本分公司,Tower Records日本店由此獨立。

如今,它已是日本電信公司NTT Docomo集團子公司,另外,運營著7-11便利店的7-i控股公司也是它的大股東之一。 

好在這是日本——根據日本唱片工業協會統計,截至2016年,日本實體唱片銷售仍佔據音樂市場的七成以上。

日本對版權的嚴格保護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數位音樂的侵襲。在唱片領域的索尼曾是對數位音樂最強硬的唱片公司。在全球幾大唱片公司都已銷售沒有DRM(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數字版權管理)版權限制措施的MP3音樂時,只有索尼BMG公司(如今已重組為新力唱片Sony Music)表現最為冷淡。2005年,索尼BMG公司還因在CD中內置了Rootkit木馬程序而引發醜聞。 

即便如今,也並非所有日本音樂「上遊」公司都願意發布數字版音樂。日本男子偶像團體「嵐」所屬的事務所傑尼斯,就完全沒有開放旗下藝人的數位音樂下載。

另一方面,日本音樂市場也存在它獨有的特徵。日本最有知名度的音樂排行榜——日本音樂公信榜Oricon2016年專輯銷量排行前十裡,有六七位都被偶像團體佔據。

偶像組合在日本極具銷售實力。日本音樂公信榜Oricon 2016年度專輯銷量榜單上,除了宇多田光等歌手,其餘均被偶像組合佔據。第一位為男子偶像團體嵐,第二位為男子偶像團體三代目J SOUL BROTHERS,第三位是歌手宇多田光。圖片來源 | Oricon

女子偶像團體中知名度最高的AKB48、乃木坂46等,則採取了被稱為「AKB商法「的策略——把握手會的門票與CD捆綁銷售,同時,為同一張唱片設計不同封面、推出帶MV DVD的限定版供粉絲選擇——很多人會願意因此購買多張唱片。乃木坂46最新專輯推出了四個不同版本的封面包裝。

也正因如此,被這些營銷方法擠到實體店的偶像唱片銷量,證明了「音樂」仍在日本保有巨大市場——儘管粉絲們未必為的是這張唱片。

這些偶像粉絲,也成為Tower Records如今最希望抓住的消費者。

說實話,僅是為了買唱片,並不是粉絲們走進Tower Records的唯一理由。畢竟,日本還有HMV、新星堂等唱片實體店,然而,2016年,它們各自銷售業績只有Tower Reords的一半左右。

在數碼唱片與競爭對手夾擊之下,HMV於2010年關閉了位於澀谷的總店,接受羅森(Lawson)注資,將主營業務轉向票務。雖然2015年重新開店,但已規模不再。

所以Tower Records必須讓粉絲們看出,自己與傳統唱片店不一樣。這個店鋪不單是實體唱片購買場所,活動的店鋪空間設計,讓運營方很容易張羅出幾個小型活動空間。 

偶像組合Gacharic Spin在Tower Records澀谷店內的演出並沒有佔據太大空間(上圖)。偶像組合Faint⋆Star選擇在新宿店內舉辦活動,演出結束後,以她們為主題的新宿店海報被贈送給預約購買CD唱片的粉絲們(下圖)。圖片來源 | music-lounge(上圖)/Tokyogirlsupdate(下圖)

僅在Tower Records東京澀谷總店,一年就舉辦了接近1300場活動,比如小型演唱會、見面會、籤名會、甚至落語會(類似中國單口相聲)……2016年,平均每天都有約3至4場活動。

這些活動中,超過三分之一都與偶像團體有關。在日本擁有84家連鎖店的Tower Records唱片店成為偶像與粉絲接觸的實體空間。一旦形成預期,粉絲們會牢牢黏在這個與偶像見面的渠道上。

與此同時,活動空間周圍的區域就成為那場活動最佳的商品銷售區域——就跟你去看完電影願意順便逛一下周邊商品區一樣。

Tower Records 與當紅歌手木村KAELA合作推出的聯名周邊——充電寶。除此之外,Tower Records還會與動漫、潮牌共同推出聯名周邊。圖片來源 | Tower Records

當然也少不了它們的獨家原創商品——比如深受粉絲們喜愛的LOGO手帳。 圖片來源 | Tower Records

這時候,產品種類就不再局限於CD這種單品了。鍋、耳機、衛衣……Tower Records不僅考慮到了形態,還考慮到了顏色。它以OEM方式設計並製作以顏色為分類的周邊,與藝人或者動漫合作推出聯名合作款——因為偶像組合裡成員都會有各自對應的顏色設定。

2016年9月,Tower Records推出了一個收納彩帶的盒子(上圖)。這是個典型的粉絲角度出發的思維方式——粉絲們喜歡收集偶像演唱會結束時掉下來的彩帶,對很多人來說,的確存在收納煩惱。其實這不是Tower Records第一次想出類似點子,在2015年,他們就做過靈活使用偶像彩帶的商品企劃(下圖)。圖片來源 | Tower Records

這種實體店鋪提供的獨有差異化體驗對Tower Records極為重要,它也願意為此耗費大量投資。2012年,東京澀谷店花10億日元(約合6072萬元人民幣)重新裝修、改造為一棟複合型多功能空間——這也是它在東京乃至日本的旗艦店。

這幢外表漆成Tower Records標誌黃色的九層大樓設置了足夠的活動空間。地下一層的小型Livehouse可以承辦演唱會,二樓有咖啡廳,八層的特設展常展出藝人演出服裝,四層和五層則提供專門活動場地,可舉辦見面會。

咖啡倒是個稍微特殊的點子。「二三十歲的女生不怎麼聽音樂,但是當他們來澀谷逛街時,可能會想來Tower Records的咖啡廳喝咖啡,這樣就會走進店鋪。」 Tower Records宣傳部部長谷河立朗說。

Tower Records在澀谷的咖啡廳經常推出各種活動企劃,比如——與動漫形象阿松合作,推出限定咖啡及特製菜單。圖片來源 | Tower Records

這個咖啡廳也會與藝人甚至動漫形象合作「限定特色咖啡」,每輪企劃通常持續兩三個禮拜。咖啡廳會提供本次合作的特製菜單,贈送或販賣相應周邊產品。有些活動相當火爆,以至於整個限定期間可能都必須採用預約制。

與此同時,Tower Records店鋪內會推出對粉絲們有特殊價值的商品——當它與活動打包成一個組合時,這就能對粉絲們帶來足夠吸引力。

「前來參加各類活動併購入CD的顧客幾乎都是藝人的粉絲。」谷河立朗對《未來預想圖》說。

但這只是購買前的最後一步。問題是,消費者們怎麼接觸音樂?如果這個鏈條通過蘋果等在線商店完成,那些不那麼忠誠的粉絲們也仍然可以在線上購買,然後參加Tower Records的線下免費活動。

Youtube提供的免費音樂試聽已成為許多日本人的首要選擇。蘋果、亞馬遜等公司則在數位音樂訂閱服務上不斷擴大版圖。 

有的唱片店沒能撐過去。HMV——這家與Tower Records差不多時間進入日本的唱片連鎖店,採取標準化運營策略,不再採用Tower Records們堅持使用的手繪推薦海報與評論卡標籤,被粉絲們抨擊「喪失個性」。在數碼唱片與競爭對手夾擊之下,HMV於2010年關閉了位於澀谷的總店,接受羅森(Lawson)注資,將主營業務轉向票務。

Tower Records就更像個尋找差異的角色。在人們接觸音樂時提供信息,也有利於Tower Records抓住有價值的「注意力」。

Tower Records每家店鋪都有帶各自特色的藝人專區。比如,東京澀谷店四樓主打k-pop專區,東京新宿店主打偶像組合專區。這是名古屋市一家喜歡偶像組合SMAP的店長設計的SMAP專區,有粉絲特地從外地到那裡朝聖,當然也少不了消費。圖片來源 | Twitter@_951h

Tower Records的官網經過整合,也變得更像音樂信息門戶網站。它曾在2002年試過手機信息網站TowerMoblie,除此之外,還開設了類似豆瓣音樂板塊的音樂評論網。2010年開始,它們旗下包括電商在內的6個分散網站都統一到Tower Records在線體系。

同時,按照不同音樂種類,它也會分別為不同粉絲製作音樂節目。在視頻網站YouTube上,Tower Records官方帳戶定期發布相關視頻,推介新近發售的音樂與藝人。另外,它也有自己的流媒體直播產品。

「音樂環境與以往的時代已經大不同。以往的形式是人們來到店鋪、按評論卡上的推薦購買。如今,音樂信息首先在網絡流通,接著才會引起人們的興趣。」谷河立朗說。

面對那些消費習慣已經改變、選擇線上購物的人,Tower Records也在布局自己的銷售渠道。

Tower Records定期推出以"No music,No life"為口號的主題海報,邀來各界人士參與拍攝,除了圖上展出的之外,還邀請過坂本龍一、組合SEKAI NO OWARI等名人。圖片來源 | Tower Records

2010年,旗下擁有7-11便利店的7&i控股集團入股Tower Records,讓Tower Records一下子擁有了7-11在全日本1.9萬個便利店取貨渠道——而且還免運費。 

一年後,它為1997年開始運營的電商網站系統引入CRM顧客管理系統,這種系統的算法讓網站更能「猜到」顧客的喜好,就像亞馬遜的「猜你喜歡」一樣。系統導入後,這家公司的一次營銷活動的營業額達到了此前的40倍。

即便如此,對Tower Records來說,在目前的偶像生意模式裡,它也不過是經紀公司的乙方渠道。一旦經紀公司不提供資源,它會直接失去大量收入。

Negicco是T-Palette Records旗下以日本新潟縣為中心活動的組合,2016年她們所發行的專輯進入了Oricon當期偶像組合銷量榜單前20位。圖片來源 | Tower Records

它因此也將目光投向了「藝人製造」產業。Tower Records建立廠牌T-Palette Records和Eggs,網羅那些已經出道、卻銷量不算盡如人意的偶像組合和樂隊,再用自家廠牌發行。

目前,Tower Records旗下有7組偶像藝人。2016年年底,T-Palette Record主推的偶像組合Negicco在新專輯發售期進入了日本音樂公信榜Oricon當期榜單前20位。

採訪:米川健,周思蓓

寫作:周思蓓

數據整理:童渝,胡文敏,張賽冬,米川健,周思蓓

視覺設計:王方宏

編輯:趙慧

《Idols and Celebrity in Japanese Media Culture》・Galbraith/Patrick/Karlin/Jason;・Palgrave Macmillan

《NO MUSIC, NO LIFE》・平間 至・Magazine House

如果你喜歡今天的文章,歡迎掃一掃下面的二維碼

打賞我們



相關焦點

  • 售價最高卻連續12年銷量第一,這款日本手帳有什麼秘密 |CBNweekly未來預想圖
    圖片來源 | Twitter全球也許找不出第二個像日本這樣熱愛手帳的國家。在日本已經居住25年的英國商業分析師Jon Lynch,在日本工作的第一年時經歷的一個典型文化衝擊就是手帳。一到年末,商店裡銷售的手帳堆得像山一樣高,各大雜誌也會推出各種手帳特輯,向人們推薦當年的最佳手帳。
  • 諸事不順,你需要看看隨時「帶梗出席」的東京電視臺 |CBNweekly未來預想圖
    「東京臺成功了,但並不意味其他電視臺和其他欄目都可以效仿這種特立獨行的報導方式,」日本TBS電視臺製片人行實洋一對《未來預想圖》說,「因為這是池上彰的欄目。」池上彰在日本也是個人氣主持人、評論家,曾任NHK(日本放送協會)的記者。因報導視角獨特,善於深度挖掘、分析新聞素材,他主持的節目一直有高收視率。
  • 破產14年後,傳奇唱片店Tower Records線上回歸
    11月13日消息,宣布破產14年的傳奇唱片店Tower Records以線上唱片店的方式回歸全球市場。據悉,黑膠和周邊產品將成為其銷售重點,並計劃不定期在線下做快閃店(Pop-Up shop)。1941年,Tower Records創始人Solomon的父親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薩克拉門託經營著一家雜貨店,名字就叫做Tower。店裡的冷飲柜上放著一個點唱機,當來來往往的客人隨著音樂輕輕搖擺,他們突發奇想:"為什麼我們不賣二手唱片呢?"於是,他們就這樣偶然地躋身唱片行業了。
  • 世界唱片店日丨全球黑膠迷必去打卡的唱片店
    2Tower Records那句耳熟能詳的宣傳語「No Music, No Life」出自全球唱片店巨頭之一Tower Records。1960年第一家店在美國加利福利亞創立,其高峰期曾在15個國家擁有近200家店鋪,年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
  • 破產14年後,線上回歸的傳奇唱片店Tower Records有搞頭嗎?
    作者 | Echo 編輯 | 範志輝11月13日消息,宣布破產14年的傳奇唱片店Tower Records以線上唱片店的方式回歸全球市場。據悉,黑膠和周邊產品將成為其銷售重點,並計劃不定期在線下做快閃店(Pop-Up shop)。
  • 乾貨|為什麼日本是黑膠唱片的天堂?
    日本,絕對是你所獲得所有答案中頻次最高的,日本黑膠的龐大市場和實體唱片消費能力,甚至讓不少歐美音樂人飛赴東京大阪等城市,親自向那些著名的唱片店推銷自己的專輯。為什麼小小的島國日本,卻能超越美國,成為現今全球最大的黑膠市場呢?這其中又有怎樣歷史淵源呢?
  • 只開一家店,它靠什麼成為「帆布中的愛馬仕」?|未來預想圖
    以下文章來源於未來預想圖 ,作者趙慧、米川健未來預想圖由《第一財經》雜誌推出的一個面向年輕人的生活方式項目,團隊主要設立在東京,關注建築與設計,店鋪與零售,城市與商業,媒體與文化等領域,以獨立客觀視角觀察日本乃至全球的新鮮事,希望與你共同打開視野
  • Tower Records:最後的唱片堡壘
    右圖則是為慶祝Tower Records東京澀谷店20周年時鑄造的「忠犬八公」像,它也和這家唱片店的LOGO字體一樣有傾斜角度。如今你仍然可以在澀谷店門口看到它。圖片來源 | Wiki/Tower Records對美國人來說,Tower Records已是遙遠年代的回憶。這家唱片行的美國總部已在2006年申請破產。2006年年底,它們開始在美國甩賣、清算實體店鋪物品。
  • 這家倒閉的美國唱片行,憑什麼在日本把店開得比 LV 都多
    Tower Records 是一家誕生於美國的連鎖唱片店,在世界各地均有店鋪。番茄炒蛋配色的標語 「No Music, No Life.」正是它們最經典的標誌。 日本的 Tower Records 由日本 タワーレコード 株式會社接手運營,是日本國內最大規模的唱片銷售店,由於之後及時改變了運營模式與理念,再加上日本版權保護和唱片公司截然不同的運營方法,所以 Tower Records 在日本至今仍屹立不倒,尚存 80 多家店鋪。
  • 胡海泉創辦MCN公司聚匠星辰獲Pre-A輪融資;傳奇唱片店Tower Records破產14年後再開線上唱片店
    胡鬱還表示,「我同意李秀滿總製作人提出的未來是AI和celebrity的世界的藍圖」。胡鬱提出,為了創新的未來娛樂,希望與SM娛樂的李秀滿總製作人攜手合作的構想。據日本廣播協會(NHK)報導,通過奧地利總理致信日本首相敦促特批,維也納愛樂樂團獲得日本外交部特別入境許可,在11月5日至14日展開其在北九州,大阪和川崎以及東京四地、七場音樂會的日本巡演。原計劃,維也納愛樂樂團在2020年將進行包括中國大陸地區和臺灣地區、日本、韓國的亞洲巡演。但由於疫情原因,最終只有日本將得以成行。
  • 艾回唱片奪銷售冠軍王位置 AKB48公司持續增長
    ,日本公信榜18日公布2012年日本音樂市場的銷售情況。網易娛樂1月20日報導 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公信榜18日公布2012年日本音樂市場的銷售情況。在唱片公司的排名方面,擁有放浪兄弟、安室奈美惠、濱崎步等一流當紅歌手的艾回唱片公司,同年銷售額比去年增長了近116.8%,以銷售額486.6億日元(近33.6億人民幣)佔有了2012年度日本音樂市場近14.6%的份額,由去年的第二位上升至冠軍的位置,這也是艾回相隔四年重奪冠軍的寶座。
  • 無印良品美國公司申報破產,優衣庫多店停業,服裝行業洗牌加劇
    公告:無印良品美國公司進入破產程序7月10日,無印良品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劃宣布,其美國子公司已宣布破產,負債6400萬美元,原因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自3月17日起美國所有門店暫停運營,無印良品美國業務持續虧損。
  • 日本實體唱片「不死」之謎
    上世紀80年代,美國唱片行TowerRecords登陸日本札幌,開設了第一家門店。
  • 在日本「找不到」星巴克?不,它們只是「喬裝打扮」了一下 CBNweekly金字招牌
    2015年2月,被稱為「咖啡界的蘋果」的美國品牌Blue Bottle也進入日本,目前它在東京有三家店,人氣一直居高不下,每家幾乎每時每刻都在排隊。如果比較位居前列的兩家店,它們也有一些不同。從銷售成本率(成本佔銷售額的比率)來看,日本星巴克當地法人在2015年3月日本退市、成為星巴克全資子公司之前,銷售成本率大致維持在26%至27%的水準,Doutor近三年則是40%左右,這是因為Doutor的商品中,包括三明治在內的各類食品佔據很大比例,它會比咖啡利潤空間更低。在日本本土品牌Doutor的商品中,三明治等各類比咖啡利潤空間更低的食品佔據很大比例。
  • 15年來業績最差,麥當勞也要關店了?美國數以千計企業走上破產法庭
    每經編輯:趙雲疫情衝擊波對美國經濟影響深遠,數以千計的企業破產,大量民眾失業。目前,美國共和黨方面已經提出了總規模約1萬億美元的新一輪經濟刺激方案。不過,市場人士擔心,這並不足以改變美國零售業在下半年的黯淡前景。
  • 唱片銷售舉步維艱 HMV香港中環店關門
    關店只因租金太貴HMV是香港規模最大的唱片實體店,擁有銅鑼灣、中環等多家分店。無論是香港本地人還是內地訪港遊客,都將這裡作為朝聖音樂的絕佳地點。然而隨著近年來實體唱片市場份額的急劇下滑,包括HMV在內的香港實體唱片店經營均出現困難,不少紛紛走上了倒閉結業的道路。
  • 世界唱片店日可以延期,但有些唱片店卻永遠等不到那一天了……
    🤔為什麼是唱片店日而不是唱片日?Record Store Day(國際唱片店日)是RSD的全稱,始於2008年,在每年4月的第三個星期六舉辦。不管你是不是樂迷,若旅行到美國加州,就一定不能錯過Amoeba Music(變形蟲唱片店),它是全美最大的獨立唱片行,於1990年開業,共有三家線下店鋪,而在2001年開業的Hollywood店則是規模最大的一家
  • 保守的日本娛樂圈終於變了 | 特別報導
    圖片來源 | YouTube這可能是日本音樂史上第一個短視頻捧紅「草根藝人」的案例。《香水》最初發行於 2019 年 4 月,創作者瑛人沒有與任何公司籤約,背後也沒有任何宣傳團隊。在日本一家老牌唱片公司供職的詩白告訴未來預想圖,部分業內人士對此很震驚。
  • 必勝客美國300家店永久關閉,900家店出售,美國最大經銷商申請破產
    每經編輯:孫志成在麥當勞、漢堡王、吉野家等快餐巨頭紛紛宣布國外裁員閉店之後,必勝客在美國也撐不住了?北京時間8月18日,據CNN報導稱,必勝客母公司百勝集團在美國最大的特許經銷商NPC國際公司申請破產保護,該公司旗下300家必勝客餐廳將面臨永久關閉。
  • ZARA重回正軌,小米與視頻網站結盟 CBNweekly News Brunch
    那麼就來關注我們的CBNweekly News Brunch吧!這是我們推出的新欄目。我們將在每天一早為你推送有價值的商業信息,希望你每天能在寬敞明亮的商業世界中有個美好的開始!Costco成了美國汽車經銷商的敵人+ + + + + +Costco最近公布了它汽車業務的銷量,銷售結果或許意味著它正成為美國傳統汽車經銷商強勁的敵人。美國的倉儲會員店Costco(好市多)在2014年賣出了40萬輛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