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寫一首蘇式軍歌|大象公會

2021-02-13 大象公會

只要掌握一些基本套路,你完全可以寫出很帶感的蘇式軍歌。

文|張宏兵

中國近幾十年譜寫的軍旅歌曲多不可數,或許可以認為,除了朝鮮外,中國的軍歌絕對是世界最多的,只是大多數的旋律都無法給人以威武雄壯之感。以至於經常有中國軍迷在製作讚美我強盛軍隊的 MV 時,只好選用蘇式軍歌做音樂背景。

· 著名軍旅歌手李雙江、夢鴿夫婦,不過公眾仿佛更關心他們的家事

蘇式軍歌很難譜寫麼?

其實不難,只要掌握一些基本套路,你完全可以寫出很帶感的蘇式軍歌。

如何體現軍味

決定一首歌聽上去是軍歌還是哀樂,首先是節拍速度和節奏,我們暫且統一稱為節拍,節拍係指每分鐘有幾拍,簡單地說就是強音或較強音出現的頻率,通常,每分鐘有幾拍被簡稱為 BPM(Beats Per Minute)。

通常,那種聽上去很像部隊邁著整齊有力行軍步伐的軍歌,大都是每分鐘 110-120 拍,並且是規整的二拍或四拍節奏。二拍節奏的特點是「強、弱、強、弱」交替,這與優美的三拍子如華爾茲即圓舞曲不同,三拍子節奏一般是「強、弱、弱」的節拍規律。軍歌以二拍子或四拍子為多。典型如蘇聯軍歌《紅軍最強大》。為什麼這種節拍的曲子會讓人自然而然地聯想起軍隊的行進?因為它的節奏恰好與軍隊整齊行進的腳步節奏大致吻合。

世界上第一個明確行軍齊步走步速的普魯士軍隊,正步行軍時每分鐘的速是 114 步,解放軍是 116 步,蘇聯/俄羅斯、朝鮮、越南等則是 120 步。騎兵的速度比步兵隊列更快,自然描述騎兵的樂曲節拍就更快,最典型的是蘇聯的《草原騎兵歌》(又名《草原啊草原》),它的節拍是 140 BPM 左右。

熟悉歷史的人會注意到,納粹黨歌《霍斯特·威賽爾》出現時其背景畫面幾乎都是部隊行軍的畫面,它的節拍恰好是 120BPM。有意思的是,納粹德國時期的國歌《德意志高於一切》,聽上去像即有莊嚴神聖感,同時又像是緩步行進的軍歌,而戰後德國國歌旋律沒變,但聽上去卻像是教堂的頌歌,完全沒有了軍隊行進感。

奧妙首先是節奏的變化,納粹時期的德國國歌的節拍是 100 BPM 左右(現場指揮演奏演唱時節拍速度並不完全穩定準確,甚至會根據情緒進行微調),而今天德國國歌的節拍常常是 65 BPM,它變慢之後的節拍恰好是教堂頌歌常見的節拍。如果再慢一點點,它就要變成適合儀仗兵邁著緩慢步伐敬獻花圈、花籃時伴奏用的哀樂了。

—— 如果你留意一下儀仗隊在敬獻花圈時或在陵墓前的行進步伐,會發現他們的步速大都是每分鐘 60 步左右,最典型的是紅場列寧墓前儀仗隊的步伐。解放軍規定,儀仗隊在敬獻花圈或舉行葬儀時的禮步,也是每分鐘是 60 步。

· 2012 年,普京來到位於紅場附近的無名烈士墓,向衛國戰爭中犧牲的無名英雄敬獻花圈

音樂節拍與情感表達關係的影響,道理很簡單。人們在歡快、喜悅、幸福時,動作都較平常更快,譬如《新聞聯播》中重要領導或外賓出場時,人們多呈雀躍「狀」;而人在悲傷、憂鬱、情緒低落時,身體動作都會慢,腳步也會慢,追悼會上人們告別遺體送行的腳步,都是慢慢走。

同樣,在強調莊嚴、神聖氛圍的宗教場合,無論是人的肢體語言還是隊列行進速度,同樣較為緩慢,而宗教讚美詩為表達恩愛、慈詳、憐憫等情緒其較慢速度也恰好與之對應。

不過,德國國歌的前後變化,並不止是節拍的變化,還有器樂和演奏方式的變化。因為不同的樂器和演奏方式帶來的力量感的強弱,會讓人產生完全不同的情感、情緒。

比如,銅管樂器,如小號、長號等,音色嘹亮、輝煌,力量感十足,尤其長號的雄壯音色很容易使人聯想到軍隊,而中國古代的號角,雖音色與近現代銅管長號、小號截然不同,但其低沉、雄渾的音色同樣會讓人聯想起軍隊。銅管類樂器加上鼓點,它帶來的力量感非常適合用來表現軍歌。

而木管樂器如短笛、長笛、雙簧管、單簧管等等,力量感和強度要弱得多,很容易使人聯想到草地、樹林、鳥鳴等野外綠色景像,或對往事的回憶。而節奏舒緩的人的和聲則適合用於表現讚美詩。

前面的納粹版德國國歌聽上去軍味十足,除了節奏,它還是用銅管樂器和鼓點來演奏的,它有一種壓迫感,而後一個版本的德國國歌則用的是人的和聲,所以聽上去非常像宗教讚美詩。

中國民樂《賽馬》節拍是 150 BPM 左右,它的主奏樂器是二胡,鋼琴伴奏,它與節奏相似的《草原騎兵歌》相比,只有有輕快喜悅而無那種軍隊感。

不過,一首曲子要有軍味,除了節奏和樂器,旋律也有講究。因為旋律音線的方向對情緒也有重要影響。旋律總體上行,尤其是句末的音往高走,會帶來積極向上、樂觀進取的情緒;反之,旋律總體下行,尤其是句末的音往低走,會帶來回歸平靜、消極甚至憂鬱的情緒。

要體現出軍隊威武雄壯一往無前,旋律總體應該總體是上行的,譬如《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的開頭有 11-3、55-6…,《義勇軍進行曲》的主要動機是向上的 so-do,蘇聯國歌《牢不可破的聯盟》除了向上的 so-do, 中間有一直向上的音階。

如何有蘇俄味

各地或各民族的音樂所用的調式多有其固定風格,這就是為什麼即使不懂音樂的人,也能分出不同民族或地區風格的曲子。

通常,傳統的民族音樂並不會全部用上我們熟悉的 Do、Re、Mi、Fa、So、La、Ti 這七個音。比如漢族民樂常常只用 Do、Re、Mi、So、La 五個音,而日本古樂可能只用 La、Ti、Do、Mi、Fa 五個音(偶爾會用Re),這叫五聲調式。

而蘇聯民歌除了七個音之外,可能還會用到把 So 升高半音的、有更多音使用的調式。除了使用哪幾個音之外,以哪個音為樂曲的結束音(常常也是開始音),也是決定調式的因素。

調式除了可以顯示出民族風格,不同的調式善於表達的情感也可能不同,比如聽上去有的明朗、有的憂鬱(例如,同是新疆風格歌曲,《掀起了你的蓋頭來》使用大調,且速度較快,聽上去明朗歡快,而《花兒為什麼這樣紅》使用小調,聽上去就會更抒情或憂鬱)。

另外,不同民族樂器的音準概念還不完全一樣,比如在吉他上無法完全準確地奏出熱瓦甫上的音,兩者相互看來對方的音不準、跑偏了。但這些不同民族樂器之間的音準不同,也就是律制不同,往往也是構成民族音樂各自不同風格的重要來源。

蘇俄傳統民歌最常見的調式是俄羅斯旋律小調,比如《三套車》和《小路》就是這種調式,《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與《紅莓花兒開》也是用類似調式。

另外,蘇俄傳統民歌很容易分辨的特徵還有其自成一格的樂器,譬如德國人發明的手風琴經俄國人改良後,幾乎成為俄國民樂的標配,與手風琴地位同樣重要的還有俄國民族樂器三角琴。不過,蘇式軍歌就用不上手風琴和三角琴這樣的樂器,只能是銅管樂器和鼓。

· 2010 年莫斯科國際軍樂節,俄羅斯軍樂隊在紅場上演奏軍樂

如果譜寫歌曲時,注意旋律上帶有濃鬱蘇俄傳統民歌調式,節拍在每分鐘 110-120 拍之間,配上豐滿、正規進行的和聲,用上銅管樂器和軍鼓演奏,它就會是一首非常典型的蘇式軍歌了。

有意思的是,蘇聯歷史上誕生了無數軍歌,無論是通常被公認為蘇軍軍歌的《蘇軍之歌》(蘇聯並無法定的標準軍歌),還是《蘇軍最強大》、《勇敢的頓河青年》、《同志們,勇敢地前進》等歌曲,俄羅斯民歌的味道都不甚濃鬱,對中國人來說,有些歌曲甚至很難與二戰時期的納粹軍歌區分。

迄今為止蘇式軍歌味最濃的,反而是美國人詹姆斯·漢尼根(James Hannigan)寫的 —— 2008 年美國 EALA 公司推出《命令與徵服:紅色警戒3》時,推出的主題曲《蘇維埃進行曲》,這首嚴格遵照俄羅斯民歌調式譜曲的蘇式軍歌,不但比正牌蘇聯軍歌聽上去還正宗,還隱約帶有一種黑暗邪惡的味道。

相關焦點

  • 唱一首軍歌,燃一身豪情
    當然是廣工新生在練習軍歌啦!稚嫩的臉龐,激昂的歌聲,在笑聲中融為軍歌的一個個音符。作為軍訓的專屬bgm, 軍歌是軍人的有聲形象,永遠與時代同頻共振。而新生們所學唱的正是下面這五首熱血軍歌。《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力量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比鐵還硬比鋼還強這首家喻戶曉的《團結就是力量》是五首軍歌裡最年長的一首歌。
  • 《我是一個兵》:一首誕生在祁陽的嘹亮軍歌
    軍歌一首出湖南:《我是一個兵》誕生記 作者丨劉士明 (作者為黨史研究者、地下黨長沙特支書記、長沙市迎解聯黨組書記劉晴波之子) 「我是一個兵,來自老百姓,打敗了日本狗強盜,消滅蔣匪軍......」一首激昂的軍歌,雖然簡單卻充滿著力量;一首嘹亮的軍歌,
  • 軍歌歌詞是怎樣變遷的?那些「飄揚的旗幟」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軍歌是怎樣變遷的  從「自由的旗幟高高飄揚」到「毛澤東的旗幟高高飄揚」,軍歌歌詞的變化軌跡,也是大時代變遷的縮影,記錄了包括軍歌歌詞作者公木在內,一代革命知識分子的歷史命運  本刊記者/楊敏  2008年
  • 何士德與《新四軍軍歌》
    在歡迎周副主席的會上,陳毅司令員在大家鼓掌邀請下唱了法文的法國革命歌《馬賽曲》,我也唱了《八百壯士》……」開會期間,陳毅提出新四軍應該有一支雄壯的軍歌,來鼓舞部隊的革命精神,增強部隊的戰鬥威力。他和一些領導談起寫軍歌的問題,軍部領導都同意。於是,他在3月用白話詩體寫了一首長詩,名《十年》,熱情地歌頌了新四軍歷經千百次血戰,為民族的生存抗戰。
  • 《北洋水師軍歌》不是軍歌,是國樂!
    尚有一個待證事實:電視片中歌曲是否為北洋水師軍歌?或是軍樂?   我研究考證的結論是,電視片中的《北洋水師軍歌》,既不是軍歌,也非軍樂。而是北洋水師樂隊在外事、禮儀等場合演奏的樂曲——國樂。其理由如下:一、準確翻譯、正確理解歌詞,是辨別軍歌、軍樂真偽的關鍵。
  • 這些動聽的軍歌,你聽過幾首?
    毛主席曾高度評價抗日歌曲在八年抗戰中發揮的作用: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兩個師的兵力!軍歌歌頌的對象各種各樣下面,小編為你盤點動聽軍歌拿走不謝!歌曲鏗鏘有力,慷慨激昂,最能體現戰鬥精神一首經典老歌,是著名作曲家劉青在國慶50周年之際,特別精心創作的一首主旋律力作,風格大氣磅礴,旋律優美動聽。曾多次獲獎的軍旅歌曲,歌詞中包含了深深的愛國之情,曲調激昂,頗有熱血沸騰之感。這是一首千百萬戰士創造的音樂傳奇!相信只要是軍人,沒有不會唱這首歌的。
  • 我們都是軍歌迷!你最愛的是哪一首?
    今天是八一建軍節,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的喜慶日子,神州大地,紅旗飄揚,軍歌嘹亮。人民網文藝星青年精選創作於不同年代的10首經典軍旅歌曲,並請李雪健、秦怡、黃曉明、胡歌、段奕宏、吳京等名人分享他們心中最愛的那一首。作詞:田漢 作曲:聶耳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 怎樣做一個喜聞樂見的夢|大象公會
    如果可以,怎樣操作它?噩夢為什麼這麼多人的睡眠周期分為輪流出現的快速眼動階段和非快速眼動階段,而大部分的夢都發生在快速眼動期。如果從睡眠中喚醒一個人,快速眼動期的人 80% 會報告自己正在做夢,而其他時期喚醒的人只有 40% 會發現自己在做夢。
  • 一首日本軍歌,兩次在中國幼兒園奏響
    以下是微博原文:#畢業禮放日本軍歌#學生家長拍攝的現場視頻,1分25秒表演開始。《軍艦進行曲》又名《艦船進行曲》,是瀨戶口藤吉作曲的進行曲。本曲為日本具代表性的進行曲。亦是舊日本海軍及現在的日本海上自衛隊之官方進行曲,會在艦艇下水典禮等的各種活動中演奏。
  • 17首原創軍歌唱響雪山間
    教唱軍歌。一首名為《只待軍號響》的原創歌曲,唱響在海拔5000多米的雪域高原上。該團巡邏區域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空氣非常稀薄,是有名的「生命禁區」。「高原極寒環境,不僅挑戰著官兵的身體和心理極限,更考驗著他們的戰鬥意志。」某連副連長閻序向我們述說了這樣一段經歷。
  • 怎樣減掉大象腿 大象腿怎麼瘦下來
    大象腿是用來形容人腿粗的一種名稱,相信大家都不希望被叫大象腿,尤其是愛美的女生更是最怕大象腿的「糾纏」,如果平時不注意積極調節,相信效果不會太好的。那怎樣減掉大象腿?大象腿怎麼瘦下來?下面我們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怎樣減掉大象腿?(1)按摩瘦腿怎樣減掉大象腿?
  • 真問真答:公海殺人真的不犯法嗎|大象公會
    我們無法想像最初的巖石內核在這樣的條件下演化 40 億年之後是怎樣的形態,它可能被金屬氫熔融混合,並在對流中萎縮消失;也可能仍然存在於那裡,並且與某些奇怪的「冰」組成了一個質量在 12 到 45 個地球的內核——究竟是哪種情況,就要依靠今年 8 月,朱諾號能否發回更加精細的重力測量數據了。
  • 舌尖上的蝙蝠|大象公會
    現藏法國的敦煌寫卷《五藏論》稱:「天鼠煎膏巧療耳聾。」「天鼠」即蝙蝠。再如吃蝙蝠可以治眼疾。可能成書於漢代的《神農本草經》和魏晉時期的《吳普本草》都說蝙蝠風乾之後可以治眼盲,尤其是可以增強夜視能力。蝙蝠的糞便被稱為「夜明砂」,它還有「天鼠屎」「石肝」「黑砂星」等雅號,據說吃了可以清肝明目,治療夜盲症等眼疾以及瘧疾。
  • 大象腿怎樣快速的瘦腿
    核心提示:大象腿是用來形容一個人腿粗常見用詞,當聽到被人稱為大象腿時,肯定會顯得格外不高興,因為大家對這個詞非常不喜歡。如果擁有大象腿該怎麼改善?讓自己的腿型更完美,這可能是很多人比較關心的話題之一。到底大象腿怎樣快速的瘦腿更有效呢?
  • 怎樣把大象裝冰箱
    在某年的央視春晚小品中,宋丹丹給趙本山講了一個笑話,說把大象裝冰箱分幾步,趙本山一聽愣了,還沒等他反應過來,宋丹丹便公布了答案,說把大象裝冰箱需要三步:第一步把冰箱門打開;第二步把大象裝進去;第三步把冰箱門關上。
  • 在炮火中誕生的 《新四軍軍歌》
    這首威武雄壯的《新四軍軍歌》,誕生於1939年。距今已有81年歷史了。在安徽省檔案館珍藏著1939年10月11日《抗敵報》刊登的《新四軍軍歌》檔案,熟悉的旋律一下子就把我們帶進那個烽火連天的歲月。 說起《新四軍軍歌》的由來,就要從1939年說起。1939年2月,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的身份,來到涇縣雲嶺新四軍軍部視察。新四軍為了動員廣大官兵貫徹執行中共中央關於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新四軍作戰方針的指導,配合部隊進行革命傳統教育,鼓舞士氣,軍部首長提議創作一首新四軍軍歌。
  • 61、新四軍軍歌
    《新四軍軍歌》 作詞:陳毅等  作曲:何士德 演唱:中國人民解放軍前線歌舞團 江蘇省歌舞團 伴奏:管弦樂隊  指揮:石中光 光榮北伐武昌城下,血染著我們的姓名。 孤軍奮鬥羅霄山上,繼承了先烈的殊勳。1939年春,新四軍領導人提出要為新四軍創作一首軍歌,以鼓舞全軍指戰員的戰鬥意志。是年3月,由陳毅寫出歌詞初稿,經軍部領導人討論、修改,最後由陳毅執筆完成定稿。5月,何士德以激越的旋律、進行曲的風格譜成此歌,頌揚新四軍光榮的戰鬥歷程,歌唱這支為民族生存而馳騁疆場的鐵軍。
  • 軍歌嘹亮八十年
    新華社長春8月1日電 題:軍歌嘹亮八十年新華社記者郎秋紅、孟含琪「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腳踏著祖國的大地……」當雄壯旋律響起,94歲的吳翔眼神變得清澈明亮。今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誕生八十年。
  • 軍歌大賽回顧|軍煉豪情,歌酬壯志
    9支院系代表隊青春激揚,合唱軍歌,展現豪情壯志,教官們的熱血表演以及特邀嘉賓的精彩演唱,歌聲、掌聲、歡呼聲久久的迴蕩在這個讓我們難以忘懷的夜晚。  傍晚突降的大雨,淋溼了軍裝,卻澆不滅小鮮肉們的熱情,伴隨著暖場視頻和音樂,大家有序的進場就坐,一張張稚嫩的面龐上寫滿了期待。
  • 17首原創軍歌唱響在海拔5000多米的雪域高原上
    教唱軍歌。胡亞軍攝原創歌曲《喀喇崑崙軍旗紅》。胡亞軍攝 「軍號吹響在雪域高原,戰馬馳騁在雪山間,湖水倒映藍天白雲,映出男兒那赤誠報國心……」寒冬時節,陸軍某團巡邏分隊行進在沒膝深的積雪中。一首名為《只待軍號響》的原創歌曲,唱響在海拔5000多米的雪域高原上。該團巡邏區域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空氣非常稀薄,是有名的「生命禁區」。「高原極寒環境,不僅挑戰著官兵的身體和心理極限,更考驗著他們的戰鬥意志。」某連副連長閻序向我們述說了這樣一段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