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歌歌詞是怎樣變遷的?那些「飄揚的旗幟」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軍歌是怎樣變遷的

  從「自由的旗幟高高飄揚」到「毛澤東的旗幟高高飄揚」,軍歌歌詞的變化軌跡,也是大時代變遷的縮影,記錄了包括軍歌歌詞作者公木在內,一代革命知識分子的歷史命運

  本刊記者/楊敏

  2008年,財訊傳媒集團常務副總裁楊浪花七百塊錢在潘家園淘得數冊歌本,其中一個歌本名為《大眾歌集》,1949年由北平書店出版。歌本的主人叫張川忱,封面上仍有他用毛筆工工整整寫下的名字。楊浪喜好歷史收藏,十餘年來流連於潘家園、報國寺等舊貨市場,常常能在一堆破舊物什中有驚人發現。曾經參過軍的楊浪對於軍歌有著特殊的記憶與情感,他發現這本《大眾歌集》中的第一首歌——《人民解放軍進行曲》(原型為創作於1939年的《八路軍進行曲》,1988年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其歌詞與現在廣為傳唱的內容有所不同。而事實上,這個1949年版本的歌詞也並非是真正的原作。

  那些「飄揚的旗幟」

  2010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歌詞創作者公木的百年誕辰紀念。公木本名張松如,曾任吉林大學副校長,是著名詩人、學者。公木曾參與修訂《東方紅》歌詞,創作電影《橋》《白毛女》《英雄兒女》的主題歌歌詞,並先後出版詩集《十裡鹽灣》《中華人民共和國頌歌》等。

  今年6月,公木夫人吳翔在赴公木家鄉河北辛集市參加紀念活動之前,先行來到北京,與公木的學生們相聚。她向《中國新聞周刊》記者提供了公木創作於1939年的《八路軍進行曲》歌詞,以及公木1960年代在吉林大學工作期間的一份《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歌詞手稿,同一首歌,但歌詞相異,吳翔提供的這兩份歌詞均對改動的地方作了標識。

  改動最多的一句歌詞,是1939年原始歌詞版本裡「自由的旗幟高高飄揚」一句,在楊浪收藏的1949年的版本中變成「全中國人民徹底解放」;在1964年拍攝的電影《霓虹燈下的哨兵》中,攻入上海的解放軍戰士脫口唱出的是「勝利的旗幟高高飄揚」,現在人們熟知的軍歌版本則為「毛澤東的旗幟高高飄揚」。

  而在楊浪收藏的1949年版本中,歌詞最後一句為「爭取民主自由,爭取民族解放」,但如今的歌詞是「向最後的勝利,向全國的解放」。

  修改歌詞乃形勢所需

  對於軍歌歌詞何時被修改,又因何被修改?十多年來一直從事軍樂史研究、解放軍藝術學院教授李詩原認為,「這些屬於國家高級機密。」十多年前,李詩原便去總政檔案館搜尋史料,但所獲甚少。《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在採訪期間曾與解放軍檔案館聯絡,但被告知1950年以後的軍事檔案還未解密,需請示中央軍委批覆之後才能查閱。

  「解放戰爭時期,實際上各地部隊都在修改這首歌的歌詞,不一樣的版本很多。」作為公木的夫人,吳翔對於軍歌歌詞的變化比常人更為敏感,「那都是國家形勢的需要。」

  隨著局勢的急劇變化,軍歌的歌詞也與時俱進。譬如楊浪所藏的軍歌版本與電影《霓虹燈下的哨兵》中的軍歌版本就大不一樣。前者據楊浪分析,應該是1949年2月解放軍進入北平時,群眾組織歌詠活動時所用,而後者為1949年5月解放軍進攻上海時所唱。這兩個版本的共同點是,都將抗日的號召改為「討蔣」的檄文。

  至於「勝利的旗幟高高飄揚」如何改編成「毛澤東的旗幟高高飄揚」,吳翔回憶:「應該是有了毛澤東思想之後,歌詞就立刻變成了『毛澤東的旗幟』。」這一說法得到了李詩原的認同:「1945年毛澤東思想在中共七大上被正式確立之後,這首歌的歌詞就變成了『毛澤東的旗幟』。」

  不過,「毛澤東的旗幟高高飄揚」什麼時候成為統一傳唱的版本,記者至今仍未找到公開史料可以考證。

  自由創作的軍歌

  1938年的延安,燃燒著自由與民主的聖火,有一種「令人驚異的青年運動所表現的生氣勃勃的精神」,這種精神被斯諾寫進《紅星照耀中國》。

  也是在這一年,公木來到延安,進入毛澤東任教育委員會主席的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四個月後,他被調到抗大政治部宣傳科任時事政策教育幹事。

  抗戰中的延安,歌聲嘹亮,此起彼伏。正如《延安頌》裡寫的那樣——「你這莊嚴雄偉的古城,到處傳遍了抗戰的歌聲。」唱歌,早已不是單純的娛樂,而被寄寓了熱切的革命理想和戰鬥豪情。毛澤東曾在起草《古田會議決議》時規定:「各級政治機關負責徵集並編制表現各種群眾情緒的革命歌謠。」

  據高昌《公木傳》記述,1939年1月,公木結識了作曲家鄭律成。鄭律成有心與公木合作,寫一組大合唱的歌。一個星期之內,公木一口氣完成了《八路軍進行曲》《快樂的八路軍》《八路軍與新四軍》等八首歌曲的寫作。公木每寫完一首,鄭律成就拿去編曲。10月,《八路軍大合唱》的全部編曲始告完成。

  1939年冬天,《八路軍大合唱》由鄭律成親自指揮,在中央大禮堂進行專場演奏。很快,這些剛勁嘹亮的歌曲在戰士中流傳開來,尤其是《八路軍進行曲》,鏗鏘有力,氣勢恢宏,深得戰士青睞。

  《八路軍進行曲》不僅在各抗日根據地唱得響亮,甚至在抗戰後期連國民黨的部隊也愛唱。國民黨陸軍上將孫立人是著名的抗日將領,1997年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纂的《紀念孫立人文集》中寫道:「他也特別喜歡『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這支進行曲,並讓軍中教唱。到後來聽說這支歌成了《解放軍進行曲》,才不唱了。」由此可見《八路軍進行曲》在軍隊中的影響力。

  「當時沒有人給他們派任務,他們都是自發的創作。」吳翔說。

  在延安自由的思想氛圍裡,公木的詩人才情如電光石火般熱情迸發。

  「失足者」公木

  《八路軍大合唱》的創作完成之後,公木被派往新成立的抗大三分校宣傳科。後在軍直政治部主任胡耀邦的邀請下擔任軍直文藝室主任。

  1942年4月底,公木接到中央辦公廳發來的一份粉紅色的用油光紙油印的「請柬」,邀請他參加5月2日下午在楊家嶺召開的延安文藝座談會。令他自豪的是,他是唯一一名在編的部隊文藝工作者。也就在這次座談會上,毛主席第一次提出了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方針。延安文藝座談會的最後合影至今仍懸掛在楊家嶺中共中央舊址,毛澤東後面的第三個人便是瘦瘦的年輕的公木,微低著頭,眼裡閃著光芒。他如何能想到半年後,他竟率先成為魯藝搶救運動中的「失足者」。

  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召開的那年10月,公木調往魯藝任教。此時,反自由主義運動已在魯藝的校園瀰漫開來。公木的詩歌《大圍牆》《小圍牆》因為有「諷刺首長之嫌」,被定為「反動文章」的代表作。曾由他主編的《部隊文藝》《蒺藜》牆報,以及由他參與組建的文藝團體——鷹社,被作為特務集團挖了出來。魯藝反奸反特首戰告捷。

  之所以取名「鷹社」,在高昌的《公木傳》裡記述,是因為陝甘寧邊區23 個縣的地圖像一隻昂首東翔的雄鷹,關中分區是它伸向八百裡秦川的一隻利爪,整個邊區被稱為「鷹形地帶」,也寓意著部隊的新文藝創作像雄鷹一樣展翅高飛。但批評者質問他們:「德國法西斯的黨徽標誌中就是鷹,你們為什麼叫鷹社?」

  隨後,公木在北師大讀書期間因參加學生運動,兩次被捕入獄的經歷被重新提了出來:為什麼那麼多革命同志都死在監獄裡,你能活著出來?

  時隔三十多年,1979年的一天,據公木的學生王小妮回憶,公木在課堂上對著臺下年輕的面孔講到延安,他突然哭了,泣不成聲。沒有人知道原因。

  建國後的公木,一次又一次地被捲入各種政治運動。他戲稱自己為「老運動員」。

  1958年4月,擔任中國作家協會文學講習所所長的公木遠赴匈牙利、羅馬尼亞宣傳中國的「雙百方針」,介紹中國文藝戰線「反右鬥爭」的情況。但他突然接到讓他緊急回國的通知。「一下飛機他就感覺不對,來機場接他的,只有一個司機,沒有辦公室的人。」公木夫人吳翔回憶。等回到了中國作家協會,只見滿牆都是揭發和批判公木的大字報。

  被劃為右派的公木再一次陷入寫檢查、寫交代材料的困境之中。

  1963年5月,公木被摘去「右派」帽子,在此之前,他已調任吉林大學中文系工作。高昌的《公木傳》中提到,後來有人曾問公木還寫不寫詩,公木說:寫詩是要有一定的心情的,現在沒有這種心情。

  1966年文革開始後,公木再次遭遇批判,被關押在吉林大學數學樓的一間教室。每天除了打掃文科二樓的走廊,領取大字報紙、印刷紙、油墨,還要摘錄《毛主席語錄》、報紙社論並寫學習心得體會,動不動就會被掛上大牌子、用黑墨水塗臉拉出去遊鬥。

  1981年,公木在《公木詩選》的後記中寫道:「自1958年以後,便再不曾真正寫過詩。僅僅是由於個人的迷惘與失誤,符合真情的實感無由表達;而說真話只有自語或耳語。即或『情動於中而行於言』,也多半用些隱晦的語言。好在寫來只供自讀,頂多送給一兩個摯友看看,更往往是左囑咐右叮嚀:『看過交火君』。」

  自由創作的美好年代,在公木的生命裡漸漸褪去了它的光芒。

  「我還是更喜歡原來的詞」

  「音樂作品被修改,這在共和國音樂史上很常見。」2009年,楊浪在《中國青年報》撰文《關於<歌唱祖國>作者的一段隱衷》,文中提到,1968年9月,江青在釣魚臺會見《歌唱祖國》的詞曲作者王莘,江青告訴他,田漢是叛徒,她想對由他創作的《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進行修改。而根據楊浪的考證,《歌唱祖國》的原始詞作者應該是鮑昌,但如果當時署鮑昌的名字,也許最後會影響《歌唱祖國》這首歌曲的傳播,因為鮑昌在反右運動的一開始便被打倒。楊浪認為,由於創作者在後來的政治運動中遭遇批鬥,其作品也被打入冷宮,如果某音樂作品影響太大,面臨的就是「改詞」。

  文革時期,江青發動群眾對實際上是代軍歌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進行修改(1965年,原《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這件事情在2007年吉林大學出版的《向前向前向前:追憶軍歌誕生懷念公木鄭律成》文集中,一位名叫喬邁的老作家有所提及。當時吉林省革委會在省委黨校專門成立了修改軍歌的工作小組,認為現行軍歌歌詞雖然寫了「向太陽」「毛澤東的旗幟」,但是沒有提「黨的領導」。喬邁對《中國新聞周刊》回憶,當時公木作為摘帽右派也參與其中,但從始至終,都坐在最後一排,不說一句話。「最後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公木夫人吳翔說。

  據軍科院的軍史專家李維民回憶,文革之後有一段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沒有詞作者的署名,但印象中只是很短的一段時間。

  江青命人修改軍歌歌詞,以及公木的署名被抹去,這些是否與公木受衝擊有著某種關聯呢?

  解放軍藝術學院教授李詩原並不這麼認為。在他看來,早在解放戰爭時期,這首歌已經成為人民解放軍最重要的標識之一。李詩原認為,軍歌詞作者個人的命運當時已經無力影響到軍歌的變遷。而對於公木署名被抹掉一說,李詩原也有自己的看法,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在1980年代之前,中國的軍樂向來都不重視歌詞作者,後來之所以恢復公木的署名,一是因為他確是作者,二是因為歌曲需要署名。而在《公木傳》中,特地記述了老作家朱子奇在1978年給公木郵寄《解放軍報》的故事。書中說,那一期的《解放軍報》刊載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並重新標有公木的名字。

  軍歌1949年版本的收藏者楊浪,雖然曾提出過創作者命運與歌曲變化的邏輯關聯,但他也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的歌詞之變與公木本人沒有直接關係,因為「這首歌的影響太大了」。

  1988年7月25日,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籤署命令,將《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正式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軍歌最終的歌詞與公木最初的創作相去甚遠。對於後來多個版本的歌詞,公木曾向夫人吳翔表示:「相比之下,我還是更喜歡原來的詞,但改詞是國家需要,我服從就是。」

  1998年,公木去世,他的墓碑上甚至沒有生卒年月,但工整地鐫刻著《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的原始歌詞。 ★

相關焦點

  • 趙堡太極拳的旗幟飄揚在南極北極
    2017年 11月30日 趙堡太極拳順德拳會的四名拳友:陳偉喜、李健文、陳振標、樊暉倫,乘飛機,經墨爾本短暫停留,歷經30小時, 直飛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然後坐車兩天時間到達阿根廷最南端港口聖克魯斯港,坐輪船向南極進發,一路上,波濤洶湧,船像一片樹葉,在山一樣的大浪中上下翻騰,冰山不時從身邊掠過,令人膽戰心驚,但他們沒一個退卻,此時他們只有一個信念,要讓趙堡太極拳旗幟飄揚在南極,歷盡千辛萬苦,
  • 林口抗疫原創歌曲-旗幟高高飄揚 (男聲版)
    作詞:溫麗作曲:曉其  演唱:王文華    謹以此歌獻給林口堅守奮戰在抗疫防控一線的勇士們,特別是奔赴湖北的13位醫護人員,你們臨危不懼,勇敢前行,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如同一面面旗幟高高飄揚旗幟高高飄揚作詞 溫麗作曲 曉其演唱 王文華編曲 傲雪工作室錄音 李永勇
  • 61、新四軍軍歌
    《新四軍軍歌》 作詞:陳毅等  作曲:何士德 演唱:中國人民解放軍前線歌舞團 江蘇省歌舞團 伴奏:管弦樂隊  指揮:石中光 光榮北伐武昌城下,血染著我們的姓名。 孤軍奮鬥羅霄山上,繼承了先烈的殊勳。 抗戰建國高舉獨立自由的旗幟! 抗戰建國高舉獨立自由的旗幟! 東進!東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 東進!東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 東進!東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
  • 「棄賽」的野孩子,是一面「旗幟」
    野孩子在《樂隊的夏天》的退賽,是一次旗幟在時代風向下的正確飄揚。————野孩子放棄了節目組的「國風」類改編歌單,自選了《竹枝詞》,再一次帶來一首純粹的表演,並主動棄賽。相比預定本季Hot 1的五條人,野孩子的姿態更適合用一句歌詞來印證————「別輕易倒下,你是一面旗幟」這句歌詞來自小河的《飛的高的鳥不落在跑不快的牛的背上》。
  • 開山島的旗幟高高飄揚
    原標題:開山島的旗幟高高飄揚 上島淬鍊,堅定信仰 8月5日晚上,在家輪休的開山島民兵李愛洲,觀看學習王繼才同志先進事跡座談會電視新聞時,思緒回到了2年前。新疆軍區阿拉馬力邊防連舉行「讓懸掛在英雄海島的五星紅旗飄揚在祖國西北疆」升旗儀式。連長李成說:「我們要學習王繼才衛國守島的精神,挑起保衛國家安全和領土完整的神聖擔當」。三沙市趙述島民兵連長梁峰帶領民兵鄭重宣誓:「身處海防一線,我們要向王繼才一樣衛國守島」。
  • 我們都是軍歌迷!你最愛的是哪一首?
    今天是八一建軍節,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的喜慶日子,神州大地,紅旗飄揚,軍歌嘹亮。人民網文藝星青年精選創作於不同年代的10首經典軍旅歌曲,並請李雪健、秦怡、黃曉明、胡歌、段奕宏、吳京等名人分享他們心中最愛的那一首。作詞:田漢 作曲:聶耳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 各國軍歌哪家強?俄國奔放美國狂,中國軍魂最雄壯!
    軍歌就像每隻軍隊的BGM,如同一隻軍隊的圖騰,能直觀的反映出一隻軍隊的特點和性格,更承載了一隻軍隊的光榮歷史。有了軍歌加持的軍隊就如同喝了伏特加的毛子,不僅戰力倍增,而且在戰時意志頑強,因為他們堅信「沒有人可以在我的BGM裡打敗我!」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各國的經典軍歌。
  • 歌曲《從軍歌》,祝你好心情!
    《從軍歌》創作於2009年,由屈塬作詞,胡旭東作曲。 2009年,原第二炮兵文工團以北大入伍學生高明為原型,創作了《驕子從軍》專題晚會,這是我軍第一臺以大學生士兵為關注點的主題歌舞晚會,先後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13所高校巡演,主題曲《從軍歌》壓軸亮相,是晚會的點晴之筆,引起了熱烈反響。
  • 《北洋水師軍歌》不是軍歌,是國樂!
    引起國人注意的是,片方在宣傳中提到,第三集中將會出現失傳120年之久的北洋水師軍歌。這首在國內全無記載的軍歌,2009年發現於英國外交檔案之中,歌詞為中文,並配五線譜。海軍政治部文工團音樂家雪野老師經過對原曲譜的整理,按照現代方式進行了譜曲,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歌舞團演唱。此後,百度百科增加《北洋海軍軍歌》詞條,注釋為:北洋海軍軍歌是北洋海軍軍隊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
  • 這些動聽的軍歌,你聽過幾首?
    都說歌曲能夠愉悅身心開心時聽歡快的歌失落時聽低沉的歌音樂的世界豐富多彩不怕沒有選擇權可那些都是軍歌弘揚著滿滿的正能量,是對革命精神的傳承和發揚,唱起來朗朗上口,歌詞也叫人過目不忘,管保你聽幾遍就會了!軍歌歌頌的對象各種各樣下面,小編為你盤點動聽軍歌拿走不謝!
  • 2020宿豫公安亮點回顧(四)丨黨的旗幟高高飄揚
    2020宿豫公安亮點回顧(四)丨黨的旗幟高高飄揚 2020-12-25 18: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17首原創軍歌唱響雪山間
    教唱軍歌。「將士戍守在高原,軍旗飄揚雪山巔……」循著閻序創作的歌曲《喀喇崑崙軍旗紅》,官兵的思緒仿佛回到了從前:第一次走上雪域高原、第一次參加巡邏執勤……趁著官兵興致正濃,閻序又以自身的演練經歷為話題,向大家講述連隊官兵秉持壓不倒、摧不毀的「喀喇崑崙精神」,在艱難環境中化挑戰為契機,越是艱難越向前的故事。
  • 【紅色銅仁】踏訪黔東紅色足跡(24)| 飄揚的旗幟插上高原
    【紅色銅仁】踏訪黔東紅色足跡(24)| 飄揚的旗幟插上高原 2020-10-01 19: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守島十三年,他唱著「專屬」軍歌見證腳下小島的變遷
    歌詞裡有了自己的人生,你才會真正理解一首歌治癒總是需要時間。正如同黃剛一遍遍哼唱的這首《西沙,我可愛的家鄉》,歌詞裡的那份眷戀與熱愛,剛上島的他讀不太懂。這首創作於上世紀70年代的歌曲,是一部講述了西沙海戰的電影《南海風雲》中的插曲。後來,它成為西沙官兵數十年未曾改易的「專屬」軍歌。
  • 何士德與《新四軍軍歌》
    尤其珍貴的是,在何士德的筆記本中記述了《新四軍軍歌》的創作經過。《新四軍軍歌》誕生在抗戰烽火中,關於它的創作經過多年來一直流傳著多個版本,特別是歌曲的詞作者,更是眾說紛紜。何士德作為《新四軍軍歌》曲作者,他所記述的軍歌創作經過,應當是更為符合歷史真相的。
  • 唱一首軍歌,燃一身豪情
    當然是廣工新生在練習軍歌啦!稚嫩的臉龐,激昂的歌聲,在笑聲中融為軍歌的一個個音符。作為軍訓的專屬bgm, 軍歌是軍人的有聲形象,永遠與時代同頻共振。而新生們所學唱的正是下面這五首熱血軍歌。這首歌之所以直到今天仍有著巨大而廣泛的影響力,是因為它的歌詞和旋律充滿了正能量,歌詞非常的朗朗上口,振奮人心,在民族危亡的時候可以鼓舞人民的士氣,軍訓拉歌必備呀!
  • 《軍歌》誕生記
    這歌詞很振奮人心,有木有!其實,從小到大,這支進行曲始終伴隨著我們的成長,每逢重大活動,總會迴蕩在耳邊。它到底啥來頭?正值「八一」建軍節之際,掌門人掐指一算,這波知識還真是非漲不可。這首歌叫《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原名為《八路軍進行曲》。
  • 鐵的新四軍 《新四軍軍歌》的誕生
    嘹亮的軍歌,總會讓人回想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無論是抗日戰爭時期,還是解放戰爭時期,軍歌凝聚著軍魂與軍威,傳頌著永不磨滅的戰鬥精神。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八路軍和新四軍英勇抗擊日寇,革命的音樂工作者也直接投入了戰鬥,創造了很多弘揚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的創作歌曲。
  • 重溫讓人熱血沸騰的抗戰軍歌!
    國/民革/命/軍空軍軍歌凌雲御風去,報國把志伸,遨遊崑崙上空,俯瞰太平洋濱,看五嶽三江雄關要塞,美麗的錦繡河山,輝映著無敵機群。緬懷先烈莫辜負創業艱辛,發揚光大尤賴我空軍軍人!同志們,努力,努力, 矢勇矢勤,國祚皇皇萬世榮。
  • 終有一日,我們的旗幟,終將飄揚在富士山頭
    而鄭愷也說過,他最喜歡的一句話是:終有一日,我們的旗幟,終將飄揚在富士山頭,讓我子孫後代,再不受此屈辱!這也是我想送給所有人的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