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劉家成執導,王之理編劇,郝金明擔任總製片人,蔣雯麗、倪大紅、田海蓉、喬大韋等主演的年代情感大戲《正陽門下小女人》正在北京衛視和江蘇衛視熱播。
該劇開播首日便以1.26%的高收視率,問鼎全國52城收視榜冠軍,之後也一直穩居榜首位置, 豆瓣評分更是高達8.3分。
而在網絡平臺,《正陽門下小女人》同樣熱度不俗,獲得了不少年輕觀眾的喜愛。
看《正陽門下小女人》,總讓人有些恍惚,仿佛從中找回了十年、二十年前那些經典老劇的感覺。而好的作品並沒有年齡界限,那種回想起來仍值得人再咂摸咂摸的那點味道,那點每看一遍都能獲得點新發現新感受的啃頭,是當下的國劇丟失已久的東西。如今居然能夠看到這樣一部「老劇」,讓人感覺幸福得不太真實。
這裡沒有「完顏天團」
只有「完演天團」
《正陽門下小女人》的陣容,不是時下流行的「完顏」天團,而是久違的「完演天團」。蔣雯麗、倪大紅、田海蓉等幾位主演自不消說,這部劇甚至配角、客串,都是雷恪生、李文玲這樣堪稱奢侈的配置。
看見這些締造了國產劇的黃金時代的演員們,重新集結在《正陽門下小女人》中,讓人感慨萬分。他們不是那些「老戲骨」其實只佔了一個「老」字的偽戲骨,他們是曾經響噹噹的「角兒」!
很高興看見,這一次,他們不再是以「鑲邊」、「陪襯」、「抬轎」、「挽尊」、「老帶新」、「金牌綠葉」的姿態出現,在《正陽門下小女人》中,他們是真正的,也是久違的,絕對主演。
而 「角兒」就是「角兒」,絕非當下那些「明星」可比。他們從頭到腳到頭髮絲,都會演戲;一個背影、一個遠景都是滿滿的情緒!看他們高手過招、強強對飆,實在是「引起強烈舒適」。
就比如蔣雯麗飾演的徐慧真,剛開始看劇時,還在心裡吐槽年輕時的戲份有點「扮嫩」,沒有五分鐘,就被她由內而外散發出的女人味和俏皮勁兒徹底徵服。蔣雯麗將徐慧真小女人的清麗溫婉的一面,與大女人的精明強幹的一面無縫切換。一個外圓內方、柔中帶剛的獨立女性形象,幾乎是瞬間就立住了。
倪大紅飾演的默默守護徐慧真的車夫蔡全無,則是個木訥、內斂、沉默的角色,傳情達意幾乎全靠微表情,而倪大紅也將這個角色演繹得「萌力十足」,用網友的話說:「連眼袋都那麼可愛」。
為了更好的外化角色情緒,倪大紅還設計了「玩手」的細節。
不同的情緒不同的情境有不同的「玩法」,展現出了焦急、慌亂、恐懼、糾結、得意等等各種情緒,不客氣地說,倪大紅這雙手的表現力,都強過了某些明星們臉的表現力。
飾演精明能幹的絲綢店老闆娘陳雪茹,也是徐慧真「命中宿敵」的田海蓉,同樣貢獻了讓人驚豔的表演,眉眼之間顧盼流轉,時而風情萬種,時而氣場全開,臺詞功力更是了得,娓娓道來的語氣,卻有著又不容置喙的強勢。
一部叫「小女人」的電視劇
展現了「大女主」的正確打開方式
這兩年,市場上最不缺所謂的「大女主」劇。然而當你扒開這些所謂大女主劇的華麗包裝,你會發現,絕大多數劇內裡的三觀,都散發著陳腐的惡臭。
所謂的「女性王者」,是三四個「男性王者」你爭我搶打輔助成就出來的;所謂的「俯瞰天下」,是踩在一個又一個男人的肩膀上爬上去的;所謂「女性價值」,是通過贏得至高男性的配偶權實現的,這樣的「大女主劇」充斥螢屏,不得不說,是中國女性的悲哀。
因此我是萬萬沒想到,最終是一個叫「小女人」的劇,展現了「大女人」的正確打開方式,更沒有想到,徐慧真這樣一個建國初期的女性,展現出了超越當下絕大多數女性的「獨立」、「自尊」的現代女性價值觀。
其實《正陽門下小女人》開篇頗為「俗套」,女主在大雪之夜臨盆,卻並無家人在側,甚至都付不起到醫院的車費,而此時,她的丈夫卻正在和她的表妹「為愛私奔」。這簡直是一個標準得不能再標準的,苦情劇的開頭。
當你備好紙巾,準備為她的不幸遭遇掬上一把同情淚的時候,這個故事的畫風卻陡然急轉直下。女主生完孩子轉頭就乾淨利落、毅然決然的跟丈夫離了婚,一沒拖泥帶水,二沒哭天搶地。
這種在其他劇裡一定會「一哭二鬧三上吊」再不濟也得「拉大鋸扯大鋸」一番磨嘰上個七八集的橋段,在這部劇裡,連一集戲份都沒撐到。
徐慧真這個夠剛、夠硬、夠颯的女主形象,在現今國劇中層出不窮的菟絲花、金絲雀形象中,顯得那麼的颯爽又高大。徐慧真離婚或者說「休夫」這段情節裡的說的每一句臺詞,都值得全體女性「抄寫並背誦全文」。
所以,這部電視劇從開篇就定了調,咱們這部「女性奮鬥史」,不矯情,不苦情,咔咔的就是幹!這一點不僅僅體現在女主角的婚戀觀上,更體現在女主的事業觀上。
徐慧真不是那種弱勢的女人,也不是那種強勢的女人,她是一個柔韌的女人。既有化幹戈為玉帛的溫婉,又有不拋棄不放棄的韌勁。
她進退有度,卻不一味忍讓;她圓滑世故,卻堅守底線;她野心勃勃,卻腳踏實地。她求人的時候,軟語溫言,她發狠的時候,如狼似虎。
她更是以精準的眼光,在一次次時代的浪潮中逐漸站穩了腳跟,徐慧真身上,可說具備了一個成功的創業者的一切素質,她的成功絕非偶然,而像這樣一個創業者的「上位史」,才真正的讓人信,且服。
小螢屏中的老北京
小酒館裡的「大時代」
《正陽門下小女人》的故事,從北京大前門底下的一個小酒館開始。迎來送往的酒館裡,從來不缺故事。正如劇中所言:「小酒館天下事歷朝歷代都如此」。
酒館這個地方,有著天生的溫度。它見證人間百態、匯聚三教九流。拉三輪的、登卡子車的、拉洋車的、扛面的、拉煤的都在小酒館裡粉墨登場,濃濃皆是市井氣息,熱騰騰儘是人間煙火。
而為了精確還原無數人記憶中的「四九城」、劇組在服化道等細節方面下足了功夫。青磚灰瓦四合院中,每個臺階上每個牆面上的斑痕,都儘量還原真實。許多北京觀眾紛紛表示:「《正陽門下小女人》裡的老北京,完全就是我小時候的老樣子! 」
天橋、北海白塔、大柵欄等眾多熟悉的地標式建築也在片中「閃現」,純正的京味兒讓人感覺萬分親切,原汁原味的市井生活讓人想起了老舍的《茶館》。
某種意義上來說,《正陽門下小女人》有點像《茶館》的「續集」,它濃縮的是建國以來,中國老百姓生活的變遷,並將國家過去幾十年幾大重要的時間節點合理、完整地展示了出來。
當酒館中瑣碎的日常,與大時代的腳步串聯起來時,就是一整個社會經濟和生活的變遷歷了。在這個意義上,《正陽門下小女人》既是徐慧真「一個人的史詩」,更通過一個小酒館的起起伏伏展示了大時代的風雲變幻。
所以,這劇不但自己要追,還要拉上全家一起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