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全世界的show business都充斥著金錢、性醜聞和短暫划過的明星效應。但是,於我而講,還是有相當一部分的娛樂圈從業者,堅持著為好的作品而奮鬥的信念,在努力把這個圈子,帶到更優秀的地方。
就像是來自倫敦,卻在好萊塢尋找好作品的表演藝術家丹尼爾 · 戴 · 劉易斯。他在銀幕上多變、暴戾、黑暗、深刻;在媒體面前,他低調、謙遜、優雅,充滿紳士風度。但他卻也是一個把最好的一面留給外人的人:在他的妻子Rebecca Miller(美國作家亞瑟 · 米勒的女兒)面前,他毫無保留的展示著他最真實,脆弱的一面。
在一次劉易斯本人拿過三次最佳男主角的奧斯卡獎的頒獎典禮上,他首先感謝了自己的太太這些年每年都要面對不同的人,忍受著這些人詭怪的性格——因為劉易斯在塑造不同角色的時候,需要進入角色和離開角色,這會用數以年記的時間。
世界從來不否認劉易斯的天賦,但又有多少人能像他這樣,把表演當作事業去奉獻呢?或許在物質和名聲面前,太少的人會去考慮類似於名垂青史這樣的事兒。
我第二次欣賞丹尼爾 · 戴 · 劉易斯的表演是在2008年的年初,我在我家鄉一家充滿著二手菸味和腳臭味的網吧裡,看到了剛剛上映的,由劉易斯主演的電影《血色將至》。盜版的畫質讓我如坐針氈,觀看了半個小時,我就放棄了。
因為第一次觀看劉易斯主演的電影讓我記憶深刻——《紐約黑幫》,影片中的屠夫比爾曾讓我噩夢連連,我才對這部《血色將至》充滿期待。誠然,2008年,我只是個十幾歲的高中生,直到最近,又把《血色將至》看了一遍,才體會到個中的偉大。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不止一次的在《演員自我修養》裡發出疑問:「你究竟是相信你自己中的藝術,還是相信藝術中的你自己?」對於所有有追求的演員來講,這都是一個永恆的問題。只有當你相信一個故事,你才能夠把這個故事講述好,你自己信,觀眾才會相信。
亞里斯多德曾經主張,要驅逐城邦裡所有的故事講述者,因為他們有蠱惑人心的害處。的確,好的故事和好的技巧會擺布人心,從而引發變革,統治者最為忌憚。丹尼爾 · 戴 · 劉易斯,毫無疑問的,是一個相信自己身體中藝術的人,他總是把自己完全變成角色,就連在生活中也是,然後來讓觀眾相信角色,自我便早已經被隱去。
在《血色將至》中,劉易斯又扮演了一個極其危險的角色,Daniel Plainview,他幾乎集齊了人性中所有的黑暗點,卻又那麼的寫實和讓人相信或許人世間真的有這樣的人存在。
有評論說,《血色將至》是導演保羅 · 託馬斯 · 安德森,被庫布裡克用手託著拍出來的電影,因為從各個方面來說,電影都充滿了庫布裡克的影子。我認為,這種「庫布裡克的影子」不過是幻象罷了,我個人感覺這是丹尼爾 · 戴 · 劉易斯一個人撐起來的電影。他,作為一個主演,營造了這種宏大的感覺,讓人誤以為是庫布裡克的宏大作用力。
有人說《血色將至》是西部片,犯罪片,或者是黑色電影,我認為這只是一部偉大的丹尼爾 · 戴 · 劉易斯主演的電影,類型只給電影貼了個外殼。內核是,他展現了人性惡的幾乎所有方面,卻讓觀眾在影片的結尾,對男主角Daniel Plainview有同情,甚至移情的感覺。一個惡貫滿盈的人,透露出一點點的善,就讓觀眾覺得,像極了自己。
影片的最後,男主角Daniel Plainview殺完人,喊道:I’m finished!然後一段古典音樂交響曲響起,影片結束,會讓多少人覺得這是電影史上最經典的結尾之一啊!基督教的偽善與人性至惡中的一點善意,哪個會更令人唾棄?
你會怎麼認為?
推薦閱讀
看過日本漫畫,追過韓國劇集,現在來聊聊馬華文學
誰不是摩天大樓窗戶上的一枚指紋?
如今回頭看《色,戒》,一眼望見張愛玲
今晚,來談談愛情這件小事
不朽的電影藝術,不朽的庫布裡克
終於有一部豆瓣高分喜劇,可以用來下飯了
虛度時光清單:一天一部小電影
讀書不識奧斯特,讀遍小說亦枉然
說諾蘭是天才,沒人反對吧?
《沒有人的文明》:擺渡你的未必是梁朝偉,也可能是這部紀錄片
王小帥:電影就是講之不盡的童年夢囈
西遊伏妖篇:從前的日色變得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選擇與童年和解,還是向世俗低頭?
2017年第三季度書單
2017年第二季度書單
2017年第一季度書單
2018年1月讀書清單 | 大搗
2018年2月讀書清單 | 大搗
推薦 | 三本書、三部網綜以及三家公司
————我是一條很喪的分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