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西片區的正弘新城城市更新綜合體已初具規模
在信陽市民的記憶中,溮河區曾經是市區最繁華的中心地段。然而,經過歲月更替、時代變遷,已逐漸成為交通擁堵、基礎設施薄弱、建築破舊、產業類型單一的老城區,極大影響和制約了老城居民日常生活及城市的健康發展。
為改善老城居民的生活條件,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近年來,溮河區持續改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挖掘城市發展潛力,大力開展「城市有機更新」,讓「髒亂差」成為過去,「淨靚美」成為新代言,一個老城區即將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 李光遠 龔雪 通訊員 楊德政/文 記者 章繼軍/圖
政策支持助推進
勇於擔當扛重任
如何破解溮河區城市發展過程中的難題,消化處理歷史遺留問題?為打破城市發展的僵局,2018年以來,溮河區先後組織人員到鄭州、商丘、駐馬店、武漢等地就舊城改造先進經驗進行考察學習,還委託戴德梁行、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院等專業技術公司,經過廣泛調研、深入論證和修改完善,高標準編制了溮河區城市有機更新總體規劃。
2019年3月1日、11月20日,信陽市委、市政府兩次召開專題會議,對溮河區城市有機更新工作進行研究,以溮河區城市有機更新專題會議備忘錄的形式對城市有機更新主要支持政策進行了明確。同時,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長尚朝陽任組長的溮河區城市有機更新工作協調領導小組,對城市有機更新工作進行領導和指導,對工作推進中的重大事項進行決策和協調。
2020年4月9日,溮河區委五屆八次全會向全區人民發出號召,將中心城區50平方公裡劃分為20個更新統籌片區,分片區實施城市有機更新。力爭通過5年—8年的建設發展,實現建設「生態優美、功能完善、產業發達、城鄉文明、生活幸福、社會和諧」的現代化美麗溮河的目標。
科學制訂徵收方案
全力爭取群眾支持
「滿意,賠償的我們都滿意!以前我家這一片老房子幾十年了,我們早就想搬走住新房呢,這下好了,舊房換新房了!」平西片區的陳大爺笑得合不攏嘴。
實施老城更新與保護,對於任何一個城市都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工作。由於溮河區人口密度大、房屋成分雜、居住人員亂、弱勢群體多、群眾訴求多等因素,改造難度大得不可想像。
為保護人民群眾的合法利益,平穩、高效和順利實施更新片區徵地拆遷工作,溮河區規範操作流程,堅持全區一盤棋,在市裡相關政策指導下,調整了相關政策,研究制定了《溮河區國有和集體土地上的房屋徵收補償實施辦法》,將選擇貨幣化安置為主,調整為引導以選擇產權調換安置為主;將集體土地上房屋徵收補償由原來主要以人口為基數,調整為以合法宅基地為基數確定安置面積,同時規範操作流程,充分考慮群眾意願,統一標準,公開、公正、透明操作,促進拆遷、補償、安置工作順利實施。
據溮河區城市有機更新工作辦公室副主任陳沉介紹,目前,已啟動徵收的6個片區,一期共需徵收2985戶61.3萬平方米房屋、土地2658.9畝,已徵收房屋2066戶46.73萬平方米房屋,徵收土地2352畝。
廣泛招商引資
保障工作紮實推進
為保障城市有機更新工作紮實推進,溮河區轉變城市建設招商模式,按照省外和省內企業前三年地產板塊的主營業務每年收入不低於100億元和50億元、企業近三年不少於100萬平方米舊城改造項目安置房的標準,公開進行城市有機更新招商,而且入駐企業還要為溮河區帶來現代智能製造等產業或產業集群,或引進現代服務業,如引入學校、醫院、城市娛樂商業綜合體等,或化解處置歷史遺留問題,如解決問題樓盤等。
截至目前,接待來區考察排名在全國、全省房地產開發企業50強企業40餘家,外出考察企業10餘次,已有6個片區招商,企業共向共管帳戶注資10.2億元,招商成果豐富。
位於平西片區的正弘新城城市綜合體項目是溮河區城市有機更新啟動的第一個項目。經公開招商,溮河區政府已與河南正弘置業公司籤訂了平西片區合作框架協議,4.7億元徵收拆遷資金已全部到位。該片區已籤約結算548戶,拆除房屋454戶,完成總任務的94%。該項目佔地面積1230畝,計劃投資55億元。擬建設總建築面積152萬平方米,建成後可容納居住人口約3.3萬人。新建初中、小學、幼兒園,按照15分鐘生活圈的規劃技術標準,設置社區衛生服務站、文化活動中心、運動場所、養老院、菜市場、超市、公園等一系列生活相關配套設施。
老舊小區改造
提升市民「微幸福」
在推進舊城改造的同時,溮河區還對缺少統一管理和規劃、房屋建設混亂、道路結構複雜、規劃設計不合理、各類物業管理不完善、影響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質量的老舊小區大力實施改造,從細處著手,提升廣大市民的「微幸福」。
五星辦事處利君小區已建成近30年了,改造前基礎設施年久失修,破舊不堪,管理混亂。
溮河區探索「街道引領+社區組織+業主委員會主導+居民參與」的運作管理模式。項目啟動後,業主自籌資金35萬餘元,僅用了3個月,就拆除了私搭亂建,清除了廢棄菜園,建設了電動車棚,硬化路面800平方米,施劃停車位70個,粉刷小區牆面2874平方米。
改造後的小區路面變寬了、樓道變亮了、院子變美了,小區環境面貌煥然一新,得到了小區居民的高度讚揚。
2018年—2019年,溮河區財政拿出7800萬元,獎補百城提質工程項目350多個,促進了百城建設提質工程重點項目的快速推進,全區完成背街小巷升級改造140條,硬化路面24萬平方米,牆體刷白18萬平方米;完成老舊小區升級改造140個,硬化小區路面10.4萬平方米,牆體刷白25萬平方米。
家住五星街道大拱橋社區二十組居民小區的肖女士談起小區改造就讚不絕口:「以前,晚上回家,連個路燈都沒有,路面坑坑窪窪,下雨天一出門就是一腳泥,我們甚至不好意思和別人說住在這兒。現在,一改造,環境好了,道路平了,文明牆上綻新風了!」
2019年,溮河區計劃改造老舊小區64個。涉及9770戶491棟房屋,建築面積95.24萬平方米,計劃投資9528.02萬元,目前已全部完工。
2020年,溮河區計劃改造老舊小區153個,建築面積220.25萬平方米,涉及21553戶,投資概算32314.43萬元。目前已開工小區129個(含已完工22個)。
2021年,計劃改造55個小區,8872戶,計劃投資28197.76萬元。確保到2025年,完成對2000年以前建成的全部老舊小區改造任務。
城市在發生著細微的變化,群眾的感受最深、最貼切。河水清了,馬路淨了,路燈亮了,城市美了,城市在變得越來越好,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也就更強。
「共建美麗溮河、共創美好生活、共享發展成果,是我們向群眾做出的承諾。我們堅信,在大別山精神的照耀下,革命老區人民一定會把家園建設得更美、更好、更漂亮!」溮河區委書記翟曉賓的話擲地有聲。
和諧徵遷畫卷恢宏開篇,老城改造樂章鏗鏘奏響。我們相信,通過實施更新與保護,老城溮河區將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一座宜居、宜業、宜商的現代化新城正悄然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