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上午10時許,一輛85路柴油「巨龍車」從陸家嘴公交樞紐緩緩駛出。這是這輛18米長的「巨龍車」最後一次載客行駛。
隨著公共運輸的發展和使用年限的到來,這輛牌照為「滬B61166」的公交「巨龍車」完成了歷史使命,與先前另外兩輛「巨龍車」一起功成身退。至此,申城的道路上將不再有傳統柴油「巨龍車」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配置更先進的新能源公交車。
最多一車能「裝」200多人
上世紀60年代,為緩解「乘車難」,上海引進一批大容量的兩節車廂組合的鉸鏈式柴油公交車,俗稱「巨龍車」,最多時的公交柴油「巨龍車」達5000輛。
時過境遷,柴油「巨龍車」已經在滬上逐漸消失。2005年,在公交124路上服役了近10年的最後一輛「巨龍車」退役時,還激起「老上海」的留戀之情。時隔三年後的2008年,為了客運需求,浦東公交在85路上再掀「懷舊」風,引進了高檔次的柴油「巨龍車」。
85路誕生於1957年,始發站東昌路,終點站金橋路。後經多次調整,現由長島路東陸路到陸家嘴連廊公交樞紐站,全程13.8公裡,單程營運時間43分鐘,是浦東歷史最悠久的線路之一,也是五星級上海市公交品牌線路、上海市工人先鋒號。
「一方面是為了緩解金橋至陸家嘴地區乘車難問題,同時作為世博會大客流疏散預案中的重要一環。」楊高公交金高分公司副經理朱忠偉告訴記者。2008年,為了應對上海城市人口大量導入及部分線路客流大等乘車難題,楊高公交與4月、7月分別投入了10輛青年牌JNP6180G車型的「巨龍車」,發動機和底盤均採用全球客車行業領先品牌,是當時上海公交車型中最高檔次的車型。
85路「巨龍車」採用了現今流行的低踏板,方便老人和兒童上下車。中門設置殘障人士輪椅車專用上車踏板。車廂中部預留了輪椅置放區,還配備了地鐵式電子站級動態顯示牌,可提示乘客不忘到站下車。
「按一下按鈕,殘疾人專用踏板就會伸出來,方便把輪椅推上車。一般的『巨龍車』在轉彎時會出現『內輪差』,轉彎駕駛時不小心的話後輪胎會碰擦到上街沿。但這個車中間的轉盤配備了電腦裝置,轉盤轉動與方向盤保持一致,消除了轉彎時的『內輪差』問題,提高了行車安全。」楊高公交修理公司金橋車間技術主管徐培華告訴記者。
不僅如此,中間「橡膠座」的兩邊也沒有之前的「巨龍車」存在的空隙,而是全封閉的,即便是轉彎時,也不用擔心有小物件會從車裡掉到路面上。
85路「巨龍車」分兩節車廂,前、中、後三扇門,中間下客前後上客,核定載客量163人。剛投入運營的幾年裡,尖峰時段車車廂爆滿,要別人「推屁股」才能上車。
「當時浦東大道上的幾個渡口,高峰時客流量很大,85路『巨龍車』一輛車上最多有200多人,遠遠超出普通車型(10-12米)50-80人的載客量,相當於地鐵6號線一節車廂的載客人數。」 朱忠偉說,現在上海的公共運輸地鐵佔了「大頭」,公交車也不像以前那麼擁擠了。
除了「扶一把」,車上還有方便袋
「乘客們,現在我們的車正行駛在高樓林立集旅遊、購物、休閒、餐飲、娛樂、金融、貿易等多功能於一體的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內……」隨著85路「巨龍車」開動,乘務員張豔開始向乘客們介紹沿途的景點。
作為全國交通運輸系統勞模張豔,也是85路「巨龍車」首批乘務員之一,她說:「85路巨龍車是我們那個時代的標誌,當時公司集合了所有服務明星競聘巨龍車乘務員,這個崗位要求非常高,不光要好,還要好中選優,不僅對身高、外貌都非常挑剔,還要我們總結歸納服務心得、介紹沿途景點,那套服務工作標準還是當初我們幾個人一起費了老大勁間才定下來的,那時候大家都爭著做巨龍車乘務員。」
「2008年4月28日這一天是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天,我坐上了5號車的駕駛座,這一坐就坐了12年。這車全部採用德國進口製造,配置在當時極為高端,能開上巨龍車是我們這一批駕駛員的驕傲,說明你水平真的到位了。當年,我們都分外愛惜,車子每天的保養、擦拭無一不是親手做的。」 作為首批18米「巨龍車」駕駛員唐福麟如數家珍。他還做過帶教師傅,到現在還有不少71路駕駛員是他的徒弟。
考慮到「巨龍車」車身長、操作難、沿途景點多等因素,當時公交部門在車上推出了「1+2」航空式服務模式,即1輛車配備1名駕駛員和2名乘務員,要求駕駛員安全行駛公裡數不得低於30萬公裡且有「14米巨龍車」駕駛經驗,乘務員除了售票,還需提供敬老、景點介紹、換乘諮詢、提攜行李等便民服務舉措,這也極大地推動了傳統公交服務向現代化服務模式的轉變。楊高公交也在行業內率先推出了「服務沙龍」項目,張豔、張瑞祥等一大批公交行業內勞模先進紛紛應邀入「盟」, 成為了公交職工傳經送寶、人才孵化的重要平臺,十多年來,先後為公司培養了15名上海市公交行業服務明星和90名「三優」人員。
張豔告訴記者:「巨龍車」從上線運營開始,就吸引了很多乘客,其中有不少是來觀光旅遊的,也有不少人是帶著懷舊的情感來的,老年人、兒童比較多,需要我們攙一把,扶一扶,預備暈車袋,風油精等。」
直到現在,在乘務員座位邊上還有便民袋,裡面有充電寶、餐巾紙等,今年疫情發生後還增加了口罩、洗手液等物品,方便乘客。
伴隨「巨龍車」一路成長
從陸家嘴公交樞紐至長島路東陸路,12年間風雨風雨無阻,在提供出行服務的同時,85路「巨龍車」也帶給人更多的回憶、情懷與不舍。
12年裡,「巨龍車」參加過不少交通保障服務和應急疏散任務。2010年世博會期間,「巨龍車」的大容量就發揮了重要作用。「世博會高峰的時候,停車場裡可以說人滿為患,大家都等著接駁車,看到我們的『巨龍車』來了,就像盼來了『大救星』,都說『18米來了』,『18米來了』。」 唐師傅談及此事,一臉自豪。「當時,我們有5輛車派過去,可以一下子帶走一千多名乘客。」
2013年,上海遭遇罕見的特大暴雨。地鐵2號線信號設備因雨水倒灌出現故障,85路10輛「巨龍車」被派往馳援,迅速完成了客流短駁任務。「巨龍車」還被列入每年的「十一」「五一」等節假日的公交應急預案中。2015年8月,為緩解16號線鶴沙航城至龍陽路之間的擁擠困局,交通部門決定推公交接駁線,85路的5輛「巨龍車」承擔了重任。一部分不急著趕路的乘客願意「轉戰」公交車,客觀上為16號線疏解了壓力。
在發揮服務功能的同時,一批批「公交人」也成長起來。
8月24日,張豔特地來到最後一班85路「巨龍車」上,站好最後一班崗。「知道它退役,非常不舍,自己在這條線路上被評為勞模,85路也成為了工人先鋒號,可以說這裡是我公交事業的起點,有著太多的情懷在其中。」她動情地表示。
而明年將退休的駕駛員唐福麟,1個月前,親自送走了一位「老夥伴」,「看著它進入報廢車間的那一刻,至今還是覺得苦澀,之後『巨龍車』報廢的時候我就沒去送過。」唐福麟說,自己在「巨龍車」上從一名普通駕駛員,做到了高級駕駛員、明星駕駛員。「在這裡付出了汗水,也得到了榮譽。這12年會成為自己一生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帶給我美好的回憶。」
作為「碩果僅存」的「巨龍車」,一直以來,同樣也被公交愛好者們當成了「寶貝」,「追捧」不已。
24日,在陸家嘴公交樞紐,上百名滬上的公交車迷自發前來與「巨龍車」告別。其中,最小的車迷朱昱涵只有11歲,一大早在家人陪伴下從川沙趕來。「昨天晚上沒怎麼睡好,就怕睡過頭趕不上這趟車了。」朱昱涵告訴記者:「有一次看到這個車就覺得很特別,之後就特別關注這個車。」
由於車迷眾多,當天的85路「巨龍車」也成了車迷們的「專車」。在不少車迷眼裡,這款「巨龍車」依然很棒。馬上就要升高三的武川告訴記者,「小學的時候家長經常帶著我到陸家嘴來玩,尤其是中間轉盤處的『風琴頁』特別有意思,就喜歡上了。「另外它的發動機也很好,當時就是上海公交的『臺面』,即使現在也不過時。
據悉,隨著城市交通路網的日趨完善、軌交、網約車與共享單車等新型出行方式呈現爆發式增長,浦東公交線網整體客流也呈現逐年下滑的趨勢。同時,根據上海市發布的《上海市清潔空氣行動計劃(2018-2022年)》,到2020年底前,本市建成區公交車將全部更換為新能源汽車,這就意味著柴油車明年也被禁止駛入建成區,浦東公交唯一一批柴油動力的18米車型也將不再保有,而替代的10.5米級純電車型已能滿足客運需要。
而在車迷心目中,這款「巨龍車」依然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現場的不少車迷都在問:「這輛車能否不報廢,而是送到汽車博物館留作紀念?」
欄目主編 張琪
責任編輯 徐玲
攝影 倪竹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