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犯罪片第一人」逝世,他的作品是錄像廳噩夢

2021-02-19 奇遇電影

今天消息傳來,有「香港罪案題材電影」第一人之稱的導演鄧衍成昨天(7月1日)因癌症逝世,享年69歲。

提起鄧衍成你不一定熟悉,只有那些混過錄像廳、看過盜版VCD的70、80後,或許才會記得這個名字。

他的《烏鼠機密檔案》《弱殺》《替天行道之殺兄》《古惑女之決戰江湖》《龍虎砵蘭街》《黑獄斷腸歌之砌生豬肉》《濠江風雲》,光聽名字就能想像有多猛料。

在90年代大江南北的影碟店裡,都是搶手貨,被老闆擺在當眼處。

那些充滿血腥、殘酷的拼貼大頭封面,在多少人的腦海裡留下揮之不去的陰影,同時,這些電影也打開了上世紀少年們對香港的鮮活想像:

那地方,肯定是一個黑暗與白晝交替、充滿罪與罰的城市吧?

鄧衍成出道很早,70年代末,他加入亞洲電視的前身,麗的映聲,作為助理編導參與拍攝了大量膾炙人口的電視劇,比如《天蠶變》《天龍訣》《人在江湖》《浴血太平山》《甜甜廿四味》等。

後來麗的電視臺賣給了邱德根,易名亞洲電視。鄧衍成繼續在亞視深耕,可謂是好戲迭出:《勝者為王》系列、《洪熙官》、《精武門》、《我來自潮州》、《我和殭屍有個約會》系列、《縱橫四海》、《南海十三郎》……

5月底,米雪跟亞視時代的好朋友飯聚,鄧衍成也出席了,恐怕這是他留給世人最後的形象

在TVB一臺獨大的年代,鄧衍成們憑藉這些精良製作,不時打臉反超,一度讓TVB陣腳大亂。

鄧衍成1988年就開始加入電影圈,作品同樣延續在亞視時代奠定的黑色風格,題材全是地下社會、邊緣人物,講述底下階層黑到透亮的生活,充滿了香港本土電影人草根的情懷。

這些電影不獨風靡內地,還成為了cult片紅出國際,比如DVD時代你一定買過法國HKV出的這個修復系列:

法國HKV出的兩部鄧衍成作品修復版,當年一碟難求,都買過吧?

不得不說,法國人真的是很識貨!

而在鄧衍成為數不多的電影中,《烏鼠機密檔案》一定是錄像廳混大的小弟們最大的陰影。

大衛・波德威爾曾形容,這是——

香港電影兇殘之最。

烏鼠機密檔案

Run And Kill

1993

導演: 鄧衍成

編劇: 張偉雄

主演: 鄭則仕 / 任達華 / 李修賢 / 關詠荷

豆 瓣:7.0 / 10

 

第一次看本片的時候是在錄像廳時代。

因為管理員提前讓我們入場,結果我看到了屬於上一場放映的本片片尾一段。

於是,那天起,鄭則仕那瘋魔的表演,有段時間成為了我的童年噩夢。

後來初中再看這片子時,才知道這個角色是個可憐人。

如今重看,經過港片歲月濾鏡的修正後,依然心裡會有種情懷式感想:那時候的港片真敢拍。

這是一部血腥暴力型的尺度片,多年來,被最鐵桿的影迷稱之為CULT片經典。

片中鄭則仕的表演,完整演繹了人物一路轉變到變態的過程。

一開始,鄭則仕扮演的阿祥是一個老好人,甚至還挺懦弱。

老婆和姦夫被阿祥抓姦在客廳時,阿祥憤怒的第一反應竟然是:

你們在客廳搞得渾身大汗這麼辛苦,要也進房間裡嘛。

然後,他並沒有暴打姦夫淫婦,而是關門,轉身離開家裡。

路上,阿祥不斷地在跟自己做著思想鬥爭:

一定是我做錯了什麼,老婆才會出軌。

 

第二個階段,當阿祥喝醉後,無意識地找了殺手去殺了老婆和姦夫。

這一段是整個故事的重要轉折點,一個老好人,就這樣被捲入了一場風波。

這場風波中,阿祥時刻受到兇徒的生命威脅。

時時刻刻,阿祥在殺手和烏鼠幫之間唯唯諾諾,只求明哲保身。

 

到了本片最為癲狂的最後一個階段,阿祥的老媽和女兒都被烏鼠程峰(任達華)無辜殺害後,阿祥從而走向極端的爆發。

那個爆發的狀態,就是一開始我們看到的那張劇照那款。

瘋了,爆了。

這一點,其實挺像張藝謀那部《有話好好說》的最後,好人李保田到最後被逼到爆發,成為別人眼裡的瘋子的過程。

只不過,鄭則仕這款,是血腥暴力版的。

鄭則仕的表演,再加上其樣貌,體型以及拍攝角度的問題,使得這最終的爆發在鏡頭前,又多了一份恐怖感。

 

對了,還是先大致解釋一下烏鼠的意思:

「烏鼠」在粵語裡有倒黴人、落魄人之意。而在港產警匪片裡,則被引申成別的意思。

《旺角黑夜》裡,吳彥祖扮演的來福,被人僱傭,從內地來到香港殺人。

這樣的人,被警察稱為烏鼠。

在影視作品中,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身份背景就是:內地來到香港。

例如《監獄風雲2之逃犯》,監獄中大陸幫的同志就被稱為烏鼠幫。

而在《烏鼠機密檔案》中,任達華扮演的程峰就是這樣一個烏鼠。

 

那時候的港片中,被設定為大陸來到香港的角色著實不少。

對於這類角色的稱呼還不止烏鼠一個。

其它的還有大圈仔;

還有阿燦——出自廖偉雄在無線電視劇集《網中人》裡所扮演從大陸來到香港的青年程燦。

 

這一類角色,在97這條分水嶺尤為明顯。

97前的港片,這類角色身上都自帶光環,品行又正又直。

和電影中精明,見多世面的港人咋一對比,這些人換句話說就是土裡土氣。

這樣的電影大概有幾類,一種是這類人其實身懷絕技。

故事到了最後,這些人反而憑藉其自身技能及人格魅力,徵服了一開始帶有優越感的港人。

例如《賭霸》中,梅豔芳扮演的大陸特異功能人士;《國產凌凌漆》中,星爺扮演的凌凌漆,都是此類角色的代表。

 

另一類,則體現了一些97恐慌心理。

典型的就是《省港旗兵》系列。

這個系列中的此類角色,就包括了香港新移民,偷渡客,犯罪分子。

 

還有一類,則像如今我們所說的一些文章販賣焦慮般,它們則販賣這種恐慌(因為,這樣的點容易設計成吸睛的戲)。

《烏鼠機密檔案》對我來說,就是在販賣這種抓眼球的恐慌之戲。

尤其是設定上,壞的是烏鼠程峰,好的是無辜的香港人阿祥。

而且,任達華扮演的這個程峰,又是個殘暴,自我,不講道理卻又極具破壞力之人。

老大他都敢爆頭。

 

一個人拿著一挺槍,就端掉了一夥越南殺手組織。

 

他將弟弟之死,遷怒於阿祥(實際上弟弟根本就不是阿祥所殺,程峰也知道這點)。

但這段蠻不講理,則為了其後程峰虐阿祥,以及阿祥爆發導致兩人對決的戲做了轉折交代。

到了最後的階段,烏鼠程峰的戰力基本是開掛了。

最後這個場面,一下子就讓人想起《終結者》。

例如這一幕:

臉上被扎了玻璃,這老哥竟然硬生生地把玻璃一塊塊拔出:

 

還有那怎麼樣都死不了的設定(雖然最後還是死了),就極為Cult。

這點上,有一段鄭則仕的表演也很有意思。

被逼到最後的阿祥,怒轟程峰後,看到趴在地上的程峰,鄭則仕癲狂地靠近並不斷喊著:

「爆死你個爛樣」,「爆死你個爛樣」!

但隨之,當阿祥發現程峰沒死時,鄭則仕那一剎那的表情轉變太傳神了。

任達華和鄭則仕在片中成功塑造了兩個截然不同的變態形象。

任達華是把那股變態勁化進內裡,在這個角色上,其實那些變態的表情不多。

鄭則仕則是將變態由內裡向外釋放,畢竟這個角色是到了最後,才走向變態式的要爆發。

而兩人用演技撐起來的變態終極對決,就有了像白衣V.S.紅衣這樣的鮮明對比度。

 

這個片子的劇情,如果簡單來說,那意思還蠻黑色幽默和荒誕的。

一個與殺手和烏鼠八桿子打不著邊的老好人,卻因為老婆出軌,導致最終和戰力爆棚的烏鼠對決。

而該片劇情鋪展的過程,則又是那句「盡皆過火,儘是癲狂」。

當然,在時光濾鏡下,我們可以說這部電影CULT意味很濃。

但是這條界限其實也模糊,我們也可以說,它有著為了吸人眼球的惡趣味。

例如片中有一幕,直接用竹筒扎人大腿放血:

 

這第三段的一場戲就更狠了。

在大衛・波德威爾所著的《香港電影的秘密》一書中,提到這場戲時,用了這樣一句話來形容:

香港電影兇殘之最。

那是程峰在阿祥面前,用火活活燒死了阿祥女兒的一場戲。

本來,很多電影即使口味再重,它們也很少在這方面拿小孩子做文章。

但是《烏鼠機密檔案》卻不管不顧。

而且讓阿祥目睹火燒女兒只是開始。

 

其後,程峰再把阿祥女兒被燒焦的屍體(為什麼這屍體還能成型的邏輯就不用管了),拿到阿祥面前。

那屍體道具現在看起來很粗糙了,但實際上,口味最重的反而不是那個屍體,而是程峰接下來對阿祥說的那句話:

(學著女孩的語氣)爸爸,我曬得這麼黑,你還認得我嗎?

 

其實論香港電影視覺上的殘暴,我還是覺得《力王》比較狠。

當然「香港電影兇殘之最」的評價是大衛・波德威爾的主觀觀點,但是縱觀港產B級片諸多作品,這場戲不排第一,至少也是和一眾極品並列前茅。

由此鄧衍成被稱為「香港罪案題材電影」第一導。

鄧衍成在在江湖上還有個驚悚的外號:

香港第一殺人導演。

有人說:

(他的)每一部電影都在用殘虐的影像來挑戰觀眾的承受極限,以極端的暴力描述極端的人性是鄧氏罪案片風格的集中體現(說白了就是B級暴力血腥)。

不信,你去看看《弱殺》中的吳毅將就知道了(這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尺度片,當時鄧衍成等人甚至做了很多調查,還研究了犯罪者的真實心理)。

而當年和鄧衍成合作較多的,就包括了任達華和鄭則仕。

甚至鄧衍成還「誇獎」任達華為:

與黃秋生並列的兩大港片銀幕「變態」。

 

如果我們回頭看當時的香港尺度片,就會發現當中很多演變態的男星都具備影帝級表演實力或才華橫溢。

黃秋生憑《人肉叉燒包》獲得影帝就不用說了;

直到多年後,我們才發現徐錦江老師其實是一位德藝雙馨的藝術家;

幾年前的《追龍》,讓很多人重新認識了那個經常在《弱殺》這類尺度片裡演變態的吳毅將老師;

吳啟華在《妙手仁心》和張無忌前,也有《冷血人狼》這款角色;

曾經在屏幕上變態四方的任達華,多年後也憑藉一部走心感人的《歲月神偷》,拿下影帝;

對了,被西門大官人一角定型的單立文,卻是香港最好的貝斯手之一。

只是,未死的港片,早已勢弱。

連帶的這類尺度/B級片,則成為大幅度削減的排頭陣列。

香港B級也被雨打風吹去。

看當年的「變態」們,如今一個個成了影帝,老師。

嘆如今的「變態」們,卻再也沒有新人換舊人。

在亞視時代和鄧衍成合作得最多的歐錦棠今天在Facebook懷念:「他曾經罵得我最狠、同時也是最令我得益的導演。初入行就遇上這『殺人導演』」。

真很懷念有鄧衍成這種導演、這種電影的時代。

相關焦點

  • 梁舜燕逝世,她是TVB「第一人」
    而就在昨天,另一位港片經典甘草演員夏萍也傳來逝世的消息,兩者相隔不足一天,讓人唏噓。人稱「Lily姐」的梁舜燕,是少有的能橫跨麗的電視、亞洲電視、TVB三臺又都能取得成功的藝人,一生兢兢業業持續演過無數影視劇,到逝世為止,她尚有拍攝完畢正待上映的劇集。
  • 「鋌而走險」的國產犯罪片
    看過《鋌而走險》,一個最直觀的感受是——國產犯罪片,開始進入穩定輸出的階段了。從這個角度,《鋌而走險》的確為國產犯罪片這個處在上升期的類型領域,帶來了一些可供參考的經驗。而某種程度上,在邊界處摸索的國產犯罪片,又何嘗不是在「鋌而走險」。它們需要這些經驗。
  • 「香港勝在有ICAC」香港反貪先鋒杜葉錫恩逝世
    「香港勝在有ICAC」深入民心,更是「法制是香港的核心價值」的最好體現60、70年代時,貪汙於香港十分普遍,警員甚至參與貪汙。直到199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她不再連任,並從此引退。4. 支持23條立法雖然杜葉錫恩早已退出政壇,但仍不時公開發表自己對香港大事的意見。她曾於2002年發表公開信,支持《基本法》第23條立法,指當時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已盡了最大努力去消彌那些相信第23條不需立法的人的恐懼。
  • 香港「四大惡人」李兆基逝世,黑道風雲不再
    ▲香港「四大惡人」:(左起)李兆基(2019年逝世)、成奎安(2009年逝世)、何家駒(2015年逝世)、黃光亮李兆基早年是正宗黑社會出身,和屋村兄弟組成「慈雲山十三太保」,黃賭毒樣樣齊全。扮演牧師的林尚義在戲外真的有個「朵」(粵語裡稱「諢號」為「朵」)叫「重炮手」,曾代表香港參加東亞運動會衛冕金牌。正職是香港著名足球評述員,後輩得人人尊稱他一聲「阿叔」。
  • 香港演員「四大惡人」之一去世!老港片經典角色又少一人
    (《食神》影片截圖)更經典是跟火雞姐(莫文蔚 飾)講數時被史提芬周(周星馳飾)不斷騷擾於是立即來個認聲大行動一人一句「爭咩吖,溝埋嚟做瀨尿牛丸吖笨!」結果因為星爺聲太衰再亂講都給出名「好耳」的基哥認出(《喜劇之王》影片截圖)其實除了演員身份李兆基還曾擔任過監製、編劇由他監製的電視劇作品列出來大家也不會陌生《縱橫四海》《美麗傳說》《祖先開眼》《縱橫天下》《影城大亨》
  • 有「香港罪案第一導演」之稱,把任達華打造成「變態」的人就是他
    據港媒報導,有「香港罪案題材電影」第一導演之稱的香港導演鄧衍成於2020年7月1日,因病在香港離世,終年69歲。,尤以黑幫犯罪片見長,被業內稱為「香港罪案題材電影」第一導演,其拍攝的影片大多都被分為Ⅲ級,展現極端的人性和暴力。
  • 小說測評《氣球人》|「華語推理第一人」重寫的舊作,讀起來怎樣?
    作者:Jay校對:litcave 工作室配圖:Online 網絡上,已經有不少讀者把香港推理小說家陳浩基跟日本的東野圭吾作比較,稱他為「華語推理第一人」。其實毫不誇張,前不久,繁體中文電子書服務平臺讀墨(Readmoo)公布2020年度數據,其中「文學小說」類百大暢銷榜和百大閱讀榜,陳浩基有五部作品在列,分別是《筷》、《氣球人》、《魔笛》、《13·67》和《網內人》。但是對於大多讀者來說,只是聽過其名,不見其作。
  • 陰暗的錄像廳見證了香港電影的輝煌!
    香港電影與錄像廳有種奇妙的共通依存關係。雖然錄像廳放港片算盜版,可今天絕大多數港片粉,都是由錄像廳培養出來的。錄像廳最火的時候,也是香港電影最火的時候,等錄像廳敗下陣來,香港電影也結束了最後一個盛世年華。
  • 論錄像廳 | 犯罪電影之神作:消失幽靈(上海)
    達式彪在1980-90年代導演了很多犯罪片。《消失幽靈》是他在製片廠之外的作品,沒有在電影院上映過,沒有被收入任何電影資料庫。也許因為在體制之外的拍攝,有了更大的空間,使得極具時代感的《消失幽靈》十分精彩,其水準超過達式彪所有其他電影,很多年後,稱其為八十年代國產犯罪片傑作中的傑作,不是過譽。
  • 港片最後的瘋狂:「香港罪案第一導演」鄧衍成去世
    相比香港的主流電影導演,鄧衍成的知名度不算高,但拍片速度快,能以小成本拍出品質佳作,尤以黑幫犯罪片見長,被業內稱為「香港罪案題材電影」第一導演,其拍攝的影片大多都被分為Ⅲ級,展現極端的人性和暴力。7月2日,曾與鄧導合作過《險角》(2001)的演員張智堯在微博沉痛悼念鄧衍成:「一路走好,謝謝你教導我很多東西,下輩子還要跟你繼續學東西」。
  • 60年代蘇聯時尚第一人:他的本土設計被西方稱為「紅色迪奧」
    而在俄羅斯人的心中,「Slava Zaitsev - 斯拉瓦扎伊採夫」才是他們默認的時尚第一人。扎伊採夫自 1960 年代初開始時裝設計生涯,他的作品很快就被西方世界知道,還被法國媒體評價為「Red Dior - 紅色迪奧」。當時甚至有觀點指出他會是皮爾卡丹、伊夫聖羅蘭等設計師的潛在對手。
  • 香港5家一人火鍋,你的「520單身豪華狗糧」
    假期君為了廣大單身人士著想,搜羅5家香港最好吃、性價比最高的一人火鍋餐廳。給你的味蕾,送上5次「520」的表白。相信我,你值得擁有。5大一人火鍋!開在旺角「波鞋街」,主打年輕人市場。開在旺角「女人街」,位置較隱蔽。
  • 「叱吒2018」史上第一人!古天樂「稱霸」歌影視!
    影視都有煌煌成就,剩下唱歌,相信大家最深刻只會是《今期流行》,而且歌本身不是重點,而是他MV裡跳的舞。古天樂絕對不是一個全職歌手,但也出過4張唱片,大家只專注他在《今期流行》的搞笑,其實古天樂也有不少好聽的歌曲。古天樂的歌喉雖有點「老牛」,但當唱起一些描述男人心情的歌時,便能唱出那一種男人心深處的吶喊。
  • 「捷克新浪潮」頭號大師門澤爾逝世
    1968年,他的首部劇情長片《嚴密監視的列車》(拍攝於1966)即獲得第40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他因此而聲名鵲起。這部電影講述二戰德國佔領捷克斯洛伐克期間,一名年輕火車調度員的成長故事。2016年,他在回憶自己的奧斯卡獲獎影片時說。「比起這部電影獲得的所有獎項和獎牌,我更看重的是與赫拉巴爾終生的友誼。」事實上,門澤爾的電影與捷克的文學傳統一脈相承,充滿人文主義的觀點、諷刺,並挑戰權威。
  • 他是香港樂壇的「鋼鐵俠」.
    其中有一個角色,只要講到漫威超級英雄,他一定不會被遺忘,他就是——鋼鐵俠 Iron Man。而在鋼鐵俠大洋彼岸的香港樂壇,也有著一位屬於我們的「鋼鐵俠」,他就是音樂人郭偉亮 Eric kwok。不怎麼聽粵語歌的人,很多都是因為他的外貌像極了電影《鋼鐵俠》的主演小羅伯特·唐尼才開始了解到他。很多人看到他都不叫他做 Eric Kwok,而是改口喚他為「Iron Man」。
  • 《第五人格》新玩法「噩夢逐影」即將上線
    《第五人格》新玩法「噩夢逐影」即將上線 新聞 178整編 ▪ 2021-01-14 11:12:38
  • 「靜與動―香港國際海報三年展2020」作品徵集
    「香港國際海報三年展」自2001年舉辦至今,是香港文化博物館策劃的大型活動之一,透過定期舉辦展覽及活動展示優秀的設計作品,並介紹世界各地的海報設計發展。第七屆主題為「靜與動」。縱然科技不斷前進,訊息宣傳的方法漸漸流行從紙媒移至電子屏幕,海報製作亦從人手設計和印刷工序,演變至透過電腦程式設計並「一鍵」完成發布,賦予平面海報動態元素,躍動在宣傳屏幕上。
  • 關於「梅豔芳」的A到Z
    有「樂壇大姐大」同「百變天后」之稱,2003年12月30日因子宮頸癌離世,終年40歲。但過去這17年,梅姐在大家心目中就好像沒有離開過。她的作品、她的聲音、她的事跡,永遠令人值得回味。梅姐熱情好客的性格,令她在圈中有許多真心的好朋友。
  • 「卡蓮幻想VII」噩夢挑戰作戰指南
    今天愛醬帶來了外傳「卡蓮幻想VII」噩夢挑戰的作戰指南,希望可以為卡蓮的校霸之旅提供幫助~(霧)「卡蓮幻想VII」噩夢挑戰相對於地獄挑戰來說,整體難度有了不小的提升。在噩夢挑戰中,由於時間限制和怪物血量的原因,使得輸出至關重要。因此,提前了解地圖中的怪物及其屬性的分布,並針對性地合理的分配女武神對於通關有很大的幫助。
  • 香港犯罪片的六大類型,警匪片只是其中之一
    犯罪片,堪稱是香港電影的半壁江山。這與英國的殖民統治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回歸以前的香港社會幫派泛濫,很多外地者和底層階級無法維持生活,就只能是走上犯罪的道路。電影反映著社會。當香港電影人要找素材來拍片的時候,犯罪的故事可能是最好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