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的香港電影再也不復當年東方好萊塢的稱號,香港電影沒有了情懷,只能叫香港貨。我們最初接觸香港電影是在錄像廳,錄像廳也是見證香港電影輝煌的時刻,當年的香港電影人,如果知道在錄像廳還有一幫摯誠無比的港片迷,應該會熱淚盈眶的說:這才叫觀眾!
香港電影與錄像廳有種奇妙的共通依存關係。雖然錄像廳放港片算盜版,可今天絕大多數港片粉,都是由錄像廳培養出來的。錄像廳最火的時候,也是香港電影最火的時候,等錄像廳敗下陣來,香港電影也結束了最後一個盛世年華。
1994年是中國電影的最低谷年,也是電腦特效成為電影的一部分,進而幫助好萊塢開始全球化進程的時候。這年中國觀眾第一次領教了美國大片《亡命天涯》,相比而言,香港電影就小巫見 大巫了。可那時中國沒入WTO,每年只進十部,錄像廳和香港電影,依舊是當仁不讓的主流。
伴隨錄像廳崛起的,是香港電影的全面湧入。槍戰、恐怖、武俠、 功夫、黑幫,各種類型片粉墨登場, 徹底打懵了內地觀眾。在此之前,中國電影死水一潭的局面已經持續了 多年。
彼時沒人知道「盡皆癲狂、盡 皆過火」的說法,但香港片「打爛屏幕」的風格確實讓如饑似渴的觀眾大開眼界。
只要是港片,肯定有人捧場。從《英雄本色》、《黃飛鴻》,到《警 察故事》、《精武英雄》,直到後來的 《古惑仔》,這些電影不但讓我們見識了香港,甚至影響了一代內地少年的世界觀。
從錄像廳出來時,每個人都儼然成了多情而冷酷的劍客或殺手,錄像 廳太小,裝不下如此蓬勃的夢想,所以成立幫派、磕頭拜把的橋段從電影裡衍生到了現實中。
當時《倩女幽魂》系列極受歡迎。 香港電影好跟風,過了沒多久,又出現了一部《金燕子》。據說是《倩女幽魂》第四集,滿懷期待地衝進錄像廳,看到一半才大呼上當。
過了一年不到,又來了部《畫中仙》,上面還是元彪的圖像,又說是《倩女幽魂》第四集,猶猶豫豫走進去, 結果還是假冒偽劣的。
類似的情況常有,也不是那麼讓人窩火。其實看什麼並不是最重要的,進錄像廳的狂歡意義,比看電影本身的意義還要大。 這是電影院和錄像廳最大的不同。
港產動作片是代表了香港電影工業最高水準的類型片,也是最能體現香港電影粗製濫造一面的類型片。 很多名字對於今天的觀眾已經很陌生 了。比如李賽鳳、大島由加利、楊麗菁。
印象中李賽鳳和大島由加利搭戲最多,兩人輪流擔任正反派,在一部又一部的動作片裡拳腳相加,或者共同擊敗周比利等人扮演的Boss。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香港似乎格外盛產女打星,她們沒準比一線明星還要忙,但短暫的熱潮過後,無一例外地悄然隱退。坦白地講,那些電影本不具有廣泛流傳的能力,無論進影院、 買碟還是網上下載都沒有太大吸引 力。
但錄像廳時代不同,首先那些電影搭配播放我們沒得選,總喊換片人家老闆也煩,其次我們只求熱鬧要求不高。所以,那時我們看了好多她們的電影。
某種意義上,二流動作明星們都應感謝錄像廳,除此之外再沒有方式把自己最美好的時光,定格在無數內地影迷的記憶裡。錄像廳比不了電影,做不了鋪天蓋地的市場營銷。
不過,錄像廳老闆們的宣傳手段也往往煞費苦心。 在錄像廳門口,我們看到最多的字 可能就是「少兒不宜」。
這四個字用 紅筆標註,龍飛鳳舞,看起來是在警告,實際卻是引誘。配合「少兒不宜」的,永遠是那些讓老少爺們浮想連篇的片名。它們中有的是真「不宜」,有的是假「不宜」,半真半假 只為噱頭,帶著欲拒還迎的風情。
1991年有部電影叫《與麥當挪共 枕。稍加改裝,它變成了讓老少爺們輾轉反側的「麥當娜和她的男人們」。這也是歷史上的第一次標題黨。
不過,那只是一部普普通通的紀錄片而已。連成龍的《城市獵人》這樣的片子也被打上過「少兒不宜」的標籤。 對此我們能回憶起的最誇張段落,也只是成龍的女扮男裝而已。
印象中,還放過《香港奇案》,當時錄像廳對面的大樓上掛了十幾米 見方的巨幅手繪海報。提前一個禮拜,還有貼滿邱淑貞圖片的汽車敲鑼打鼓、走街串巷做廣告。
本片上映的時候果然觀者如堵,可惜它裡面的鏡頭都被剪去了。錄像廳在內地崛起時,香港剛好完成了電影分級制度。大量問世的三級片讓香港的午夜場高朋滿座,也讓內地跟著放不少三級片。
如《滿清十大酷刑》等等。為配合特區的午夜場傳統,我們也大多在午夜上映。大家從此知道了那個叫王晶的胖子,也記住了葉玉卿、楊思敏、李麗珍、陳玉蓮之類的女明星。
她們不僅僅代表性感女神 ,也是啟蒙的符號。沒看過的小夥子總有點底氣不足,就好像比別人欠缺某道儀式。那是個洛陽紙貴的時代,我們不得不在空氣混濁的錄像廳忍受整個晚上。腳臭味,汗味,撲面而來。
第一次看完這類電影,你會在清晨頭重腳輕,覺得有點沮喪,可又有無可匹敵的優越感。你迫不及待地想炫耀給別人聽,但又不得不低調,害怕會傳到老師的耳朵裡,讓父母知道。那感覺就像錦衣夜行。
今天,更火爆的東西已經唾手可得,可誰也不會再有那 種狂飆的脈搏。 錄像廳的時代,黃秋生、任達華、徐錦江等人都是非常「豪放」的。之後很久,你都沒法把過去和現在的他們聯繫在一起。
在整個1990年代成長起來的人,沒幾個不熟悉錄像廳的,今天看來。錄像廳極可能是僅次於下載最上海電影的方式,但也是一度最容易讓我們獲取群體愉悅的方式,以至於在多年以後,錄像廳時代可以清楚地而被區分開來,錄像廳時代的電影也醒目的安插在記憶了,隨時方便抽取。
時光倒退幾十年,錄像廳遍布全國的大街小巷,然而十幾年就像是一部電影,轉眼就過來了。但我相信你們一定有過錄像廳的經歷,還記的嗎?
當年我也是在錄像廳裡,熟悉了周潤發,萬梓良,梁朝偉,曾志偉,劉德華,張耀揚,林青霞,張曼玉,邱淑貞,關之琳,李賽鳳,大島由加利,葉玉卿,葉子楣,陳寶蓮等等一眾明星……
我有個哥們兒的老家在山西,現在他們村還有一家錄像廳,也是他上學那會兒就開了。幾年前他從北京回老家想進去找找以前的感覺,五塊錢,就十來個人,一直都在放愛情動作片。。。。後來他跟我說,真是沒意思了,想當初那種一屋子人吵吵鬧鬧的看武打片的場面再也一去不復返。
可能很多人都看過日本的屋頂告白
裡面不少小學生清新自然不做作的表達
狠狠圈了一波粉
直接後果就是手腳麻利的湖南衛視
迅速打造了同款節目
我一口氣刷完的感受就是
我可能要重讀小學,跟孩子們學習一下
如何be real
「歷史的車輪滾滾前行,碾死的只有我」
▼
胖妹心聲:請和我做朋友吧
真的,這個妹妹太他nia的勇敢了!這種少年坦蕩赤誠的表達與渴望,給我整淚目了。
身體不好不能參加體育課的小妹妹,人長得不漂亮成績也不好還被孤立。
這不就是平行時空裡的我嗎?
嘴甜是不可能嘴甜的,這輩子都不可能嘴甜的,長得又不好看,只有寫寫東西才能維持生活這樣子。
不過我不如她,起碼她會告訴別人:來和我做朋友吧!
給你拍一個!!!
▼
朋克少女:你安排我我就安排你
請問你是父母還是老闆啊,孩子完不成KPI你要再生一個嗎?
明明我也沒幹啥,為啥我媽總能想像出我殺人放火無惡不作的畫面呢,說好的無條件的愛是認真的嗎?
萬萬曾經也是個花一樣的少年,在爸媽的安排下,最終淪為了一個一事無成的普通boy,(此處省略100字...)
要不說現在的小孩兒聰明呢👇👇👇
憶當年,
我要是有安排爸媽的勇氣!
等等
他們應該也不會服從安排...
▼
甜蜜小孩:媽媽,我要單身
但你別看這些孩子看著彪呼呼的(稱讚),其實哄爸媽開心手段一流,長此以往啥玩具要不到啊~
嚇得媽媽拒絕三連:別這樣,不是的,你誤會了
實不相瞞,看的時候老夫笑成了表情包,但是捫心自問,這種甜甜的話我從6歲之後就沒說過了,看來還是要大膽表白啊~
▼
兒童版土味情話:為什麼我的撒嬌不好使
當然還有實用撒嬌技能可以get
比如問:「媽媽為什麼你總是向爸爸撒嬌,我撒嬌卻不好用」,的反向撒嬌技能
那麼問題來了
所以我要是這麼花式表白
我媽還能天天拿鞋底追著打我嗎?
全部擼下來我發現
00後成長的相當茁壯啊
這種愛誰誰的氣質
有點我當年的風採呢
怎麼想就怎麼說
你不說出來別人怎麼知道呢
這個節目原創是日本的「未成年的主張」,節目宗旨並不是想說明什麼,只是覺得有些東西值得被尊重。中國很多娛樂節目完全就是有樣學樣,精髓沒搞清楚 就弄了個形出來,導致看起來不倫不類的,無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