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兒十二三歲進宮,伺候慈禧長達8年,大部分時間專司敬煙,對慈禧有難得的近距離接觸,對後者的精明強幹、一絲不苟、心機深厚,都印象深刻。以往的清宮回憶或有關晚清的正史野史,很少有從貼身宮女的視角觀察慈禧及其周圍人事的,這本書因此獨一無二。
【白頭宮女在 閒坐說慈禧】
文| 王鶴
上世紀中期,因為特別的機緣,金易、沈義羚夫婦與曾在清宮服役多年的宮女何榮兒有過較長時間的相處。宮女老矣,宮中生涯卻記憶猶新,信馬由韁,故事繁多,細節依舊生動。金易夫婦後來據此撰寫了廣受好評的《宮女談往錄》(故宮出版社2010年7月版),將那些豐富的內容大致歸納為四個大類——宮女的生活;慈禧的起居;光緒的佚事;其他瑣屑。
皇宮有達到極致的富貴,對宮女太監來說,也有極致的陰冷緊張。榮兒等作為慈禧的貼身侍女,在宮中還算有頭有臉,會被人高看一眼,但她們要以每時每刻的謹小慎微,保住這來之不易的「體面差事」。榮兒目睹過許多人因為一言不合,一舉失當,就一命嗚呼或挨打受罰。
宮女和太監對慈禧的服侍,盡心竭力,如履薄冰,危急時刻還稱得上捨生忘死。但慈禧對待這些她眼裡的奴才,當然不可能報以真心。事實上,她對任何人都從不流露真情、表露心跡。榮兒既佩服老太后的波瀾不興、處變不驚,也驚嘆於她的心比海深。同時,她也覺得老太后對恩仇向來一清二楚,恩威並重,否則,「她怎麼能掌權四十多年呢!」
慈禧
《宮女談往錄》最好看的部分,是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慈禧、光緒等化妝成漢族平民,倉皇出逃的經歷。饑渴難耐的慈禧不得不在田裡胡亂喝口老玉米湯,就寢時用飲騾子的盆子洗手洗臉。榮兒曾經詳細講述過慈禧平時衣食住行的千般奢侈,萬種講究:她每天換一雙純白繡花軟綢襪,算上原料、採買與縫紉、繡工的膳宿等花銷,每年此一項就需一萬多兩銀子——反觀當時底層民眾的極度貧困,這類靡費尤其顯得觸目驚心;慈禧從宮中往返頤和園時,大轎前的鑾儀滷簿等要排出一裡路遠,高頭駿馬,都被打扮得熠熠生輝。天家氣派,何等尊榮?與此刻逃難時的狼狽、寒磣,恰有天壤之別。
慈禧在頤和園仁壽殿前乘輿照,右為總管太監李蓮英,左為副總管太監崔玉貴。
隨著形勢轉變,護駕者、隨行人漸多,太后一行的處境也漸漸好轉,她也才有條件重新擺譜。因為離開了規矩森嚴的紫禁城,榮兒等藉機觀察到王公大臣沿途的種種表現,對他們的趨炎附勢、精於自保,也不免搖頭。榮兒對逃難途中慈禧的鎮定,光緒的漠然,大阿哥的懵懂,李蓮英的周全,各色人等的微妙情緒及其陰晴變幻,都有精彩講述。凡此種種,構成視角獨特的庚子年帝後西奔圖,有趣有料。
榮兒對慈禧的感情很複雜。18歲時,慈禧指婚將她嫁給劉姓太監,賞賜十分豐厚。不久她請求重返紫禁城,獲得太后「恩準」,她非常感激。這樁不倫不類的婚姻,成為榮兒一生孤苦的開端。儘管早就改朝換代,大清帝國已經土崩瓦解,榮兒卻謹守皇權至尊的舊秩序,不肯多說慈禧的不是。但作者從老宮女的講述裡,還是不難看出她隱而未宣的苦痛與不滿。
榮兒也注意到,常年陪侍在慈禧身邊、看似得寵的幾個貴族女子,有兩個都被剝奪了夫妻團聚的權利,後來成為寡婦。榮兒有一天恍然大悟,「老太后是不願意看到她的近人過美滿夫妻生活的。」她從這個多年來埋藏心底的發現裡,多少理清了脈絡——太后為何要將毫無過錯的她賜給太監為妻。
同樣,珍妃異常受寵,使得光緒的隆裕皇后、也即慈禧的娘家侄女備受冷落。慈禧殘殺珍妃,既因政見差異、性格衝突,跟光緒與珍妃的彼此恩愛,也不無關係。
珍妃
慈谿的侄女,隆裕皇后
光緒皇帝像
榮兒十二三歲進宮,伺候慈禧長達8年,大部分時間專司敬煙,對慈禧有難得的近距離接觸,對後者的精明強幹、一絲不苟、心機深厚,都印象深刻。以往的清宮回憶或有關晚清的正史野史,很少有從貼身宮女的視角觀察慈禧及其周圍人事的,這本書因此獨一無二:一方面,榮兒對慈禧的日常起居、生活規律,包括吃喝拉撒睡,都瞭然於胸。她的回憶,既為研究晚清宮廷生活提供了詳實的細節,也可糾正以往諸多出自想像、臆造的不實言論,讓那些戲說胡編的宮闈秘事,頓時顯得荒誕;另一方面,慈禧統治中國近半個世紀,她的人格、性情,深刻地影響了晚清政局與中國歷史。榮兒以近侍者的眼光看她,無疑為研究慈禧晚年生活及其性格,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