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肉體與靈魂是兩回事,對不起,我只能用肉體去熱愛肉體,用靈魂去熱愛靈魂。
——《我是你流浪過的一個地方》
有些人,他們很容易愛上一個人,也很容易和認識不久的人發生關係,然而這背後不是放蕩也不是輕浮,而是一種病態的心理——情感饑渴。
《羞恥》是一部2011年上映的老片子,講述了一位光鮮亮麗的白領——布蘭登的糜爛生活。他酷愛成人電影和應召女郎,夜夜尋花問柳,他不乏魅力,只需一個眼神就能把酒吧裡最漂亮的姑娘勾引回家。
妹妹希西在某一天不請自來地闖入了他的生活,發現了他的網戀對象、撞見了他的自我發洩、翻出了他的顏色書籍,撞破了他最骯髒的秘密。對性事的沉迷,對衣冠下的偽裝,深深的羞恥感讓布蘭登在性癮的痛苦中無法自拔。
他洗心革面想要開始一段正式的戀愛,卻在約會中第一次性無能了。
哥哥說妹妹是一個寄生蟲,妹妹說我們不是壞人,只是來自一個壞的地方。
這個壞的地方,是童年。
情感饑渴源自童年時期的依戀需求得不到滿足,童年中缺少關愛的孩子,與父母關係不好的孩子,會把對父母的依戀情結轉嫁到愛情的身上。
《春潮》裡郭建波有一句臺詞:每個夜晚我都夜不能寐,我很想躺在媽媽的懷裡,但是大多數時間我卻躺在男人的身邊。
大多數的「性癮」者只是渴望一個擁抱,退行到媽媽的懷裡,並不是渴望性行為本身。他們既渴望愛,又害怕進入深度的情感關係,所以只能用一個折中的方法來填補情感的空缺,性行為變成了獲得愛和溫暖的工具。他們追求的並非快感,而是親密與被愛。
情感饑渴的突出表現有「皮膚饑渴」和「情感黑洞」。皮膚饑渴的代表是哥哥布蘭登,情感黑洞的代表是妹妹希西,她的內心有非常強烈的、似乎無法填滿的情感渴望,這種欲求不滿可以讓她放棄尊嚴、放棄道德,成為愛的奴隸。
希西是一名駐唱歌手,一次演唱後與布蘭登的已婚老闆擦出了火花,開展了短暫的不倫戀情。
與布蘭登衣冠楚楚的克制不同,希西早已放棄了徒勞的偽裝,她任性、放縱,男朋友一個接一個的換,可以為了男人低聲下氣苦苦哀求。
妹妹在等車時喜歡站在站臺的邊緣,這個畫面也象徵著她內心的自毀傾向。沒有愛的性,只是行為,沒有情感的關係,只是一次邂逅。當一個人無法把自己從自我解放出來的時候,就會以啃食自我為樂。
戀愛是人的第二次童年,缺愛的孩子終其一生都在尋找父母的替代品。他們渴望在愛情中得到缺失的撫慰,渴望通過構建理想中的愛情關係改造童年。
所以他們通常喜好年齡偏大的男性,因為可以投射自己的依戀需求,依戀對象只是他們的工具,只要愛我就可以,只要讓我依靠就可以。
而自我感價值比較低的人,會把自己的身體當作最有價值的工具,認為自己能做的最大回報就是以身相許,希望能通過性關係讓對方喜歡上自己。
「有一種深刻的誤解令我們走上歧途,我們錯誤地認為事事盡在掌握中,一位可以毫無痛苦地選擇獲取或留。不管怎樣,我只是在一個派對上,在私下裡,意亂情迷,沒人留意到。」
布蘭登無限索求性,希西無限索求愛,兩個人像彼此的鏡像一樣,照見兩幅空洞的軀殼。欲望的滿足稍縱即逝,空虛如影隨形。
影片最後,妹妹的自殺喚醒了他,所有的欲望都凝聚成痛苦,他也發現了讓他無法割捨的不是糜爛之愛,而是兄妹親情。在地鐵上,面對年輕貌美女子的勾引,布蘭登第一次沒有微笑,沒有起身。
空虛和孤獨在這個社會是每個人都難以避免的課題,有人用性來填補,有人用購物填補,有人用酗酒填補,卻怎麼也填補不了缺愛的匱乏。
幸運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生活是一場苦中作樂,但最終都要在虛假的快樂中找回自己。
【我是,關注我,帶你看看不一樣的心理世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