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萬物,唯有美食和愛不可辜負」
不知道誰說出了一句朋友圈「這個逼裝的我給99分,扣1分怕你驕傲」的絕佳文案
不過,這文案也不會誰都能隨手拿來用的
畢竟有些人有一顆吃貨的心
卻……沒有好牙
這世間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
我們不想讓您在面對美食,只有雙腳站立,口水橫流……
種植牙了解一下~~
「缺失牙後首選種植牙」、「種植牙是人類的第三副牙齒」,類似這樣的說法基本上已經是廣為人知,但是對種植牙技術和植入過程等,缺失牙者還是一頭霧水。
種植牙,其實就是缺了牙齒後,在骨頭裡種個「根」,上面鑲個「牙」。
臨床上,我們會見到有些街坊對種牙有所顧慮,擔心年齡大做不了,擔心會很疼痛。甚至有些患者一提到需要先「種」個人工牙根兒,頭就像撥楞鼓似的晃個不停,有種先入為主的抗拒感。
其實,現代的種植技術早已脫胎換骨,藉助牙科CT等數位化手段,可以對每個需要種植的患者做最為精準的分析和診斷,用最適形、最微創的方式獲得既美觀又實用的種植修復效果。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市二醫院口腔種植學杜兵博士做的微創適形種植手術吧!
杜兵,主任醫師
武漢大學口腔修復學碩士、南方醫科大學口腔種植學博士;中山大學碩士生導師、廣東醫科大學碩士生導師
中華口腔醫學會廣東省口腔修復專委會委員、中華口腔醫學會廣東省老年口腔專委會委員
臨床工作及專長:
師從廣東省口腔醫院周磊院長,精於前牙美學修復,複雜頜骨缺損修復,數位化微創種植與美學修復,複雜牙周病修復,複雜咬合重建。
為了選擇適合患者自身條件的種植體,杜博士團隊會在種牙之前拍攝全景片或三維的牙科CT,利用數位化手段做精準測量、模擬植入種植體,並避開重要的解剖結構(如上頜竇、下頜神經管、鄰牙等)。這體現出種植手術的「適形」、「精準」與「微創」。
為了選擇適合患者自身條件的種植體,杜博士團隊會在種牙之前拍攝全景片或三維的牙科CT,利用數位化手段做精準測量、模擬植入種植體,並避開重要的解剖結構(如上頜竇、下頜神經管、鄰牙等)。這體現出種植手術的「適形」、「精準」與「微創」。
人工牙根植入後,杜博士會讓患者再次拍攝全景片或者牙科CT,以確認種植體的方向位置是否達到預期效果。
Good job!
其實,種植技術經歷四十多年的發展,目前已經相當成熟、可靠。種植牙被譽為「人類第三副牙齒」,為因缺失牙齒而無法享受美食的廣大患者帶來了福音。通過數位化手段和微創的方式,減輕痛苦,成功率高,獲得最為適合的個性化種植牙。所以,牙口不好,缺了牙齒,嘗試著接受種牙吧!
小編偷偷拿來了杜醫生微信的二維碼,有啥問題加微信問她吧
小編:老年人能不能種牙?
我們在臨床上常說的一句口頭禪就是:「能拔牙就能種牙」,種牙和拔牙是口腔科最常見的兩種牙槽小手術,只要是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全身系統疾病通過服用藥物可以控制者,不分年齡,都可以種牙。實際上,在臨床老年人種牙最多,他們年輕的時候由於口腔醫療技術差,加上口腔衛生保健意識差,很多牙齒都被拔掉了,更需要種牙。
小編:麻煩介紹種牙的具體流程和複診次數、注意事項。
種牙大體分兩個步驟:
第一, 種植體植入手術,也就是把人工的牙根植入到缺牙的位置;
第二, 等人工牙根和骨頭結合穩定了就可以鑲牙做牙齒。
從人工牙根植入到最後完成鑲牙,每個患者總共需要就診3-5次,具體時間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有些口腔條件好的患者,3個月牙根就已經和骨頭長穩,就可以做牙齒了;有些條件差的可能要半年。
小編:種牙疼不疼?
其實,我們在臨床上還有另一句口頭禪「種牙沒有拔牙疼」。為什麼呢?因為:
1種牙前我們會預防性的吃消炎藥。
2 我們會在嚴格消毒的種植手術室裡操作。
3 種牙的創口會嚴格縫合關閉,創口被保護起來了;而拔牙後會留下一個空洞,每次吃飯後食物掉進拔牙窩裡都會一定程度的刺激傷口。
4 種牙後我們會交代患者一些注意事項和口服消炎止痛藥。
杜博士介紹了那麼多,辣麼,大家懂了嗎
來參加個考試吧
答對,來市二醫院口腔醫學科就診可享優惠哦
考題:下面是同一位種植牙的患者最後戴牙的照片,你們可以看得出那顆牙是種植的嗎?
留言說出你的答案吧~~~~~
供稿 | 口腔醫學科
編輯丨黃曉晴
審核發布 | 楊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