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邊防女排長的自述:成長,我想這樣對你說……

2020-12-23 中國軍網

堅持,是一種力量

■解放軍報記者  張琳

在第一次巡邏途中,劉鄭伊為界碑描紅。圖片由作者提供

懷著期待,踏上邊防線,撲面而來的寂寞和寒冷打在20歲的稚嫩臉龐上。

劉鄭伊,新疆軍區某邊防團女排長。三代從軍的光環,仿佛白熾燈一樣打在她的身上,讓她一下子成了整個邊防團的焦點。

「這裡沒有長河落日圓,只有漫天黃沙飛。」下連第一天,連長就給她潑了一盆冷水。

議論、懷疑甚至是輕視,讓劉鄭伊背負著巨大的壓力。

是選擇漸漸疏離孤芳自賞,還是選擇勇敢面對獲取信任和認可?

劉鄭伊選擇了後者。

邊防是艱苦的代名詞,對於女軍人來說更為不易。為了儘快適應邊防環境,劉鄭伊主動請纓參加巡邏;為了提高軍事素質,她一步一動地在泥水中練投彈、練據槍……

劉鄭伊用兩年的不懈努力,換來了戰友認可的笑容。她的成長軌跡是一名女排長的青春印記,更是一名戍邊「新生代」的心靈寫照。

如今,又到了新排長下連、新兵入營的時節,更多的「新人」走進基層來到邊防。他們必然有著這樣那樣的素質短板,也必將面對各種各樣的挫折磨礪,甚至也可能同樣會遭受質疑、經歷心酸、感到委屈。

從來沒有一帆風順的成長。劉鄭伊的故事告訴我們,破繭的痛苦是成長的代價,更是成長的催化劑。

懷揣夢想,便是播下種子;揮灑汗水,更在孕育彩虹。在萬千匯入軍隊的新鮮血液中,劉鄭伊的經歷不算厚重,亦算不上豐富。但她的故事動人之處在於,處處散發著堅持的力量。

這是初心的力量,也是夢想的力量。

成長,我想這樣對你說……

——一名邊防女排長的自述

■劉鄭伊

這張答卷,每個人都是獨一份

2018年從軍校畢業,我踏上了去往邊防的路。

到邊防連一下車,我就感受到了這裡天氣的威力——冷。實在太冷了,市裡還穿著短袖,而我穿著春秋常服凍得直打顫。酷暑時節,我在迷彩服裡塞進了棉衣。

那時,我是邊防團唯一一名女排長。午夜夢回,我時常驚醒,輾轉反側拷問內心——「一個女排長,能在這裡做些什麼?該做些什麼?」

這個邊防,似乎和兒時記憶中不太一樣了。邊防的寒苦肆無忌憚地向我露出獠牙,訓練時寒風吹得眼淚直流,漫天的黃沙研磨著我的迷彩服,也不斷衝擊著我的夢想。

我從小在邊防上長大,現在卻變成了邊防上的一名「新人」,軍營成了我這個軍娃「最熟悉的陌生地方」。值班、組訓、巡邏、執勤……這陌生的一切讓我感覺仿佛第一次踏入軍營。

我感到孤獨又無助,在電話裡問父親:「現在,我該怎麼做?」

父親只是回答:「你多穿點,別凍感冒。」

作為邊防連排長,騎馬是必備技能。我兒時騎過很多次馬,但都是在父親的懷裡。現在,我要自己手握韁繩,在熟悉又陌生的邊防線上巡邏。

我害怕了,又給父親打電話:「現在,我該怎麼做?」

父親回答:「拽緊韁繩,小心別傷著。」

我覺得父親冷漠,只能硬著頭皮拽緊韁繩,顫顫巍巍地踏上去往小海子的巡邏路。

在遼闊的蒼茫天地之中,在凜冽的風沙擊打中,恍惚間我又仿佛回到了幼時的記憶——

「這就是我當兵時走過的小海子。」爺爺的講述仿佛猶在耳畔,「那個時候,連人帶馬掉進了沼澤,差點就回不來哩。」

小海子是波馬邊防連的一個重要巡邏點位,那裡山高路遠,是最難到達的一個險地。

在去小海子路上,冬天的第一場大雪飄了下來,我沒能到達小海子。

回連隊的路,也異常兇險。暴雪覆蓋了路面,白茫茫一片,馬蹄踩進了雪面下的旱獺洞,馬跪在了地上,我也被甩了出去。在暴雪中,我帶著一身淤青鎩羽而歸。

邊防初體驗,竟是這樣丟人!

我想到父親,那穿了30年的軍裝背後,是些怎樣的經歷?

有一天,參觀團史館,我意外看到了父親在小海子的照片——他站在冰湖邊的石頭上,牽著馬笑得絢爛。

原來,父親也曾到達過小海子,但我從未聽他講過這些經歷。

我打電話問父親,他說馬是他最親的兄弟——

那年臘月,在前往小海子的路上,險情突發。

白茫茫雪地上,七八匹灰白色的狼緩緩向巡邏隊伍貼近。當父親的視線和領頭狼的視線對上那一刻,那匹狼向巡邏隊伍發起衝鋒。狼衝過來的時候,父親調轉馬頭,馬一個後踢腿就將那頭狼踢飛出七八米遠,其他的狼都飛速逃散……

那匹馬跟隨父親走遍了邊防,也走過了四季。

我再次向父親尋求真經:「我該怎麼做?」

父親回答:「我沒有什麼能給你的建議,時代在變化,部隊也在變化,你自己走著看吧。」

這時,我才明白以往遇到逆境向父親求救時,父親為何總是含糊其辭——我無法要求老兵用一個明白扼要的字眼在我的軍旅問卷上做填充題。

父親的回答,連著他一生的故事。我無法站在他的角度體會那30年來朝朝暮暮的豪爽與酸楚,他也無法站在我的角度幫我做答卷。

前往小海子的路,只能我自己走。未來的路,也只能我自己走。

和其他剛畢業的新排長一樣,我對未來感到困惑。這張答卷,每個人都是獨一份。我只能磕磕絆絆,探索前行。

劉鄭伊在營戰術對抗考核中。

邊防團裡,兩個「第一」相遇了

邊防團首批女兵到來了。我這個邊防團第一個女排長,自然要引領女兵走好她們的軍旅路。但更多時候,這群女兵才是我的指路人。

看著花名冊上的女兵信息:班長張靜,比我大3歲;新兵田亞麗,比我大1歲……原來,自己並不是什麼「長」,我和她們的年齡一樣,經驗也很新。

集合時,看著班長,我心裡有些發怵——聽說老班長一般都看不上剛下來的新排長。

我一直很尊敬班長。前輩們都說,班長是最懂戰士的人,我要依靠班長,慢慢融入這群女兵。

體能訓練時,班長問我:「排長,你來組織嗎?」

雖然在軍校時擔任過體育委員,但看到那一隊陌生的女兵時,我很沒出息地慫了,「還是你來組織吧,我看看。」

班長熟練地帶著女兵做力量訓練,然後開展趣味體能小遊戲。訓練場上洋溢著青春和歡笑,我瞪大眼睛看著這歡樂的一幕,在心裡暗暗對比和懷疑自己——「如果是我,能像班長組織得這麼好嗎?」

後來我才知道,得知邊防團要來第一批女兵時,班長張靜主動申請從分區通信站來到邊防團帶新兵。她是邊防團的第一個女班長,雖說是邊防團的「新人」,卻要比我這個在邊防上長大的軍娃「吃得開」。

的確,對於基層而言,班長是老人,我是新人。

來到邊防團,對於班長來說是換一個工作環境,但對我來說,帶兵是一項新挑戰。

訓練結束後,我硬著頭皮找到班長:「班長,你帶著女兵做的那些練習都好有意思,大家練著也開心,我還是第一次見。」

「這些是我在網上搜集的,然後記到小本上。」

我感覺方方面面的壓力像潮水般一浪接一浪地湧來。我別無選擇,只能努力把壓力頂起來,成長出堅強的肌肉。

轉眼間,到了女兵下連後的第一次強化訓練,也是我的第一次強化訓練。

前一天晚上,班長囑咐女兵們:「多帶水,早晚很涼,在體能服外面套一個絨衣預防感冒,不要穿秋衣秋褲,不方便穿脫……」

我在旁邊默默聽著、記著,暗自僥倖有個老班長能傳授經驗,讓我這個帶兵「小白」有了依靠。

走到中午,豔陽高照,大家的步伐慢慢變得沉重,太陽曬得皮膚發燙,迷彩服也被汗水浸透。

突然,女兵景媛摔倒了。班長衝上前想要把她背起來,腿卻一軟和景媛一起摔在了地上。

我把班長扶起來,然後把景媛背在身上。

班長喘著粗氣:「排長,我之前不是這樣的,今天腿都軟了。」

「這是正常的,這邊海拔比你之前的單位高了兩千米,含氧量要低一些。」

班長扶著我背上的女兵,跟在我身邊慢慢走著。我開始慶幸自己是個在邊防線上長大的軍娃,習慣了山上的海拔,讓我能夠從容應對這樣的情況。

返回途中,我給女兵們傳授跑步技巧:「這裡含氧量低,冷空氣刺激鼻黏膜,跑步時不能光用鼻子呼吸,嘴輔助呼吸時要用舌頭抵住上顎……」

拉練回到宿舍,已繁星滿天。我走進水房,泡麵的香味撲鼻而來。班長把剛泡好的面舉到我面前:「劉排長,吃一口吧?」

深夜,我和班長蹲在水房,你一口我一口地分享一碗泡麵。

班長和我說,她和我相處之前,覺得這個女排長不好處。

我和班長說,我和你相處之前,覺得這個班長不好管。

「那現在呢?」「現在發現當然是不一樣啦。」我們相視一笑。

「班長,能把你的訓練小本本給我看看嗎?我想學習一下。」

後來,我依舊尊敬班長,班長也總是把泡麵的第一口給我吃。班長的那個小本本上,也有了關於我的筆記。

劉鄭伊在新兵團實彈射擊中打出50環的成績,戴上大紅花。

陪伴成長的過程,也是自己成長的過程

被通知要去帶新兵時,我心裡特別慌。

我知道自己的能力還欠缺很多,而新訓骨幹培訓的一個月並不能將這些都彌補。

「課目:衛生與救護,時間……」包庫成了我夜晚時的工作室。每天熄燈後我便蹲在包庫,打開手電,一遍遍地背著教案。邊疆的夜晚氣溫急轉直下,我將自己縮在大衣裡,像是冬季的困獸,在包庫這個「山洞」裡與自己搏鬥。

「我能將她們培養成合格的軍人嗎?」隨著新兵入營時間臨近,我每天晚上輾轉反側,既期待又恐慌。

像是有強迫症一般,我反反覆覆地看著新兵的入營時間表——13號要來5個河北女兵,18號要來廣西女兵,還有上海女兵……「南方的女兵來新疆能習慣嗎?她們平常是吃麵還是吃米?吃不吃辣?」新兵還未入營,我已經焦躁不安了。

讓我更不安的是結業測試——不合格。後來,機關參謀找到我:「再給你一個補考機會,不要給自己丟人。」

為了不丟人,也為了給自己一個交代,我拼盡了全力。努力有了回報,我以良好的成績通過了考核。

時間過得很快,新兵陸續來了。站在她們面前,看著她們眼中對未來的期待,我感覺自己腳下有點發虛。

命運是神奇的,不敢面對的終究要面對。我這個「菜鳥」排長不得不和新兵們一同迎接新訓挑戰。

在軍校,我摸槍的機會少之又少。新訓骨幹實彈射擊時,我的成績只是勉強及格,我該怎麼教別人?

營長並沒有給我留面子,把我留下來,重複打第二輪、第三輪……我在靶場上跑來跑去,每次百米衝刺去看靶紙時,不僅是身體上的折磨,更是精神上的折磨。

看著靶紙一點點在眼前放大,親眼面對自己慘不忍睹的成績讓我逐漸崩潰:「一個九環,兩個八環,一個七環,還有一個去哪裡了?」我摸著靶紙,尋找那個消失的彈孔。不出意外,營長又對我喊:「這次打了多少?」

「還是沒打好。」我一邊擦著汗,一邊狼狽地跑向考後區,似乎跑快點就能逃避這樣糟糕的成績。

轉眼間,就到了射擊課目。看著班長一遍遍地給新兵們示範,動作標準流暢。

我注意到班長手上拿了一個勺子大小的工具,塑料柄前有一個小圓盤,中間有個小洞。我好奇地問這是什麼?「四點瞄準器,可以訓練瞄準點集中。」

班長把一個小凳上貼上白紙,然後立在地上,在白紙對面架好槍,然後趴在地上調整槍的位置。

我在一旁躍躍欲試,「讓我試試。」

新兵休息時,我就趴在那裡練瞄準。慢慢地,我的瞄準點達到了集中,甚至重合。

我的射擊成績在逐漸提高,逐漸可以打出「46、47、48」環的優秀成績了。每周一次的實彈射擊,我也不再那麼害怕。

又是一次實彈射擊。坐在射擊等待區時,曾和我一起在不達標組的文書姚俊傑拍了拍我的肩膀:「排長,賭不賭,看我們誰打的環數多。」

「一箱旺仔牛奶。」

「一言為定!」

我趴在地上,仔細調整沙袋位置,看著瞄準鏡中的白點,深吸一口氣,預壓扳機,「砰!砰!砰!砰!砰!」

對講機中傳來聲音,「8號5發50環。」我坐在考後區聽著遠處記錄員手中的對講機,感到不可思議,自己居然能打50環。

這次實彈射擊,女兵陳玲也打了50環,我給陳玲戴上大紅花和綬帶。我看著女兵們歡呼雀躍,陽光照在她們黝黑的臉上,反射出青春的光芒。

「此時,我的臉上應該也是這樣的光芒吧。」我看著成績表開心地笑著。也許自己這個50環,就是這群可愛的女兵帶給我的力量。

劉鄭伊帶領女兵進行障礙訓練。圖片由作者提供

戰士對你的期待有多高,你對自己的要求就得有多高

體能訓練集合前,我對班長說:「很多新兵都說腳疼,要不今天我們訓練量稍微減少一點,讓她們緩一緩?」

班長說:「這是典型的『新兵腳』,都要經歷這一階段,該練還得練,不能降低標準。」

我點點頭。其實,我的膝蓋也疼,是在上軍校時跑越野留下的毛病,跑多了膝蓋就會腫痛。練體能前,我仔細綁上了護膝。

練體能時,看著大家萎靡不振的樣子,我背上了野戰音箱,放著歡快的音樂,跑在隊伍最前面。

晚上,我打來一盆熱水,用熱毛巾敷著膝蓋,拿出日記本寫下:

「2019年10月12日,天氣,晴。今天訓練了衛生與救護,女兵們很聰明,學得很快。估計很快要手榴彈投擲了,營長說到時要我上去做示範,我很擔心自己不能做好……」

我以前沒有記日記的習慣。新兵來了之後,要求她們記新兵日記,我也開始記日記,也算是給自己第一次帶新兵留個紀念。合上日記本,我去庫房拿麻袋把模擬手榴彈裝上,扛著去了訓練場。

邊疆的夜晚很冷,但我熱得滿頭大汗,一個個手榴彈划過夜空落在地上,又彈了幾下,越過了合格線。我喘著氣,看著那看著很近卻又遙不可及的20米線,感到無力。

雖然無力,還是得練。我把手榴彈撿起來抱在懷裡,又開始了一輪投擲。冷月高懸,手榴彈落在地上發出聲響,這是新兵的期待砸在我心頭髮出的聲響——你是排長,你是新兵們的榜樣!

在無數個夜晚,千百次投擲中,我終於練合格了,也琢磨出了一種適合女兵投擲手榴彈的技巧。到了結業測試時,全體女兵手榴彈達標。

帶兵人都希望自己能帶出最優秀的隊伍,我也不例外。我對新兵要求很高,這也意味著,我對自己的要求就得更高。

新兵團的訓練場見證了我和新兵們一同灑下的每一滴汗水。

今年1月10日,中午提前起床看第二屆陸軍「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標兵頒獎儀式。會後,一個女兵說:「排長,我剛才在大屏上看見馬和帕麗時想到了你。」

我很疑惑,問道:「咋就想到了我?」

「因為你這麼優秀,我覺得你以後也能站上那個舞臺。」女兵拽著我的袖子,眼睛閃閃發光地說。

我不敢看那個女兵的眼睛,第一次發現自己說話結巴,努力擠出笑容:「嗯……我會努力的。」

那天晚上,我又一次失眠了,想著女兵對我說的話。我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軍人,但是站上那樣的領獎臺,我能做到嗎?

這個問題想得人頭疼。我想要給這個疑問畫上句號,但那個女兵閃閃發亮的眼睛卻在我的腦海裡揮之不去。

我該怎麼辦?雖然困惑,但我知道該做什麼——當一名好排長。

看看時間,已經凌晨3點。我悄悄爬起身,披上大衣開始查鋪,「晚上這麼冷,這丫頭怎麼老踢被子?」我想把被子給女兵蓋好,發現被壓在了身下。於是,我脫下大衣,蓋在了她身上。

8月的戈壁灘驕陽似火,營對抗考核將要展開。到達指定地域,下車卸物資,搭設帳篷。搭設完帳篷後,女兵們累得渾身溼透,坐在一旁喘氣。藏族女兵王有專吉沒有停下,又拿起鐵鍬開始挖排水溝,她挖得格外賣力。因為,這也許是她軍旅生涯最後一次野營了。

王有專吉是一個優秀的女兵。很多人都勸她留隊,但她有自己的想法。

「我想像排長一樣優秀,我要回去完成學業。」晚上,我和王有專吉並排枕著胳膊躺著,她扭頭看了看我,然後眼睛直直地看著帳篷頂,仿佛穿過帳篷和烏雲看到了廣闊星空。

聽了她的話,我一陣臉紅。帳篷外的雨聲漸漸小了,女兵們的聲音也漸漸沒了。

我毫無睡意,坐起身看著大家的睡顏,想多看一會兒。這是我帶的第一批兵,也是將要送走的第一批兵,這樣在一起的日子不多了。

凌晨4點,我和女兵們鑽出帳篷。我看到天空中的黑雲已經消散,留下的是滿天星星……

 

相關焦點

  • 成長,我想這樣對你說……——一名邊防女排長的自述
    成長,我想這樣對你說……  ——一名邊防女排長的自述  這張答卷,每個人都是獨一份  2018年從軍校畢業,我踏上了去往邊防的路。  到邊防連一下車,我就感受到了這裡天氣的威力——冷。實在太冷了,市裡還穿著短袖,而我穿著春秋常服凍得直打顫。
  • 成長,我想這樣對你說……
    實在太冷了,市裡還穿著短袖,而我穿著春秋常服凍得直打顫。酷暑時節,我在迷彩服裡塞進了棉衣。那時,我是邊防團唯一一名女排長。午夜夢回,我時常驚醒,輾轉反側拷問內心——「一個女排長,能在這裡做些什麼?該做些什麼?」這個邊防,似乎和兒時記憶中不太一樣了。邊防的寒苦肆無忌憚地向我露出獠牙,訓練時寒風吹得眼淚直流,漫天的黃沙研磨著我的迷彩服,也不斷衝擊著我的夢想。
  • 郎平的教練談到了朱婷的成長,當中國女排隊長不僅僅是扣球
    北京時間,世俱杯天津女排對陣巴西沙灘女排比賽,朱婷再次出現並提前離場,這讓球迷很擔心,幸運的是,來自康復的專家說朱婷健康狀況良好,不會因為事故影響他的職業生涯。作為朱婷的恩師,郎平的教練致力於朱婷的職業生涯規劃,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在接受央視採訪時再次談到朱婷。
  • 精武風催開強軍花:某邊防旅三位一級軍士長強軍路上的成長之路
    來源:北部戰區微信公眾號北部戰區陸軍某邊防旅三位一級軍士長強軍路上的成長之路特約記者 李寶成如何當一名稱職士官?如何發揮好士官作用……深化士官制度改革以來,士官隊伍數量和地位發生深刻變化,這些問題備受基層官兵關注。
  • 煙臺邊檢站於昕檸:做一名奔跑在邊防宣傳路上的孩子
    「三八」婦女節到來之際,大眾網記者帶你一起走近煙臺邊防檢查站助理記者於昕檸的新聞點滴。  做一個奔跑在邊防宣傳路上的孩子  2016年從軍校畢業的於昕檸,雖然未在新聞宣傳方面受到過專業培訓,卻因對文字的喜愛,走上了新聞宣傳工作崗位。
  • [我為祖國守邊疆] 爺孫三代情系邊防46載
    阿迪·尕力,1941年5月出生,2006年7月入黨,哈密市伊吾縣下馬崖鄉一名普普通通的維吾爾族農民。擁軍47年來,阿迪始終懷著報恩之心,秉持「邊防是大事,邊防連隊的事就是自家的事」的信念,情系邊防官兵,孕育了邊防官兵與維吾爾族鄉親兄弟般的深厚情誼。
  • 花生隨筆:看懂中國女排,你才能真正看懂中國
    在我的記憶裡,「看女排」是一個時代中國人的集體回憶,是一家三代圍坐在電視機前收看電視轉播的溫馨往事,深入人心。而且,這麼多年過去了,女排精神始終激勵著每個中國人奮力前行。謝謝《奪冠》,看懂中國女排,你才能真正看懂中國!
  • 想電影院開門,想看《中國女排》
    「我不在意自己代言多少,有多少曝光率,我在意的是在銀幕上給大家留下什麼樣的印象。」 她說:「你要熟悉它,才能演出勁。」 導演對鞏俐說:這是一個專業的動作,我不期待你做到完美,但你可不可以試一下?結果,鞏俐練了5個月的扔扇子,每天2000下,直到眼睛不動也可以扔接自如,而這個鏡頭一共只有4秒種。
  • 冠軍路 人生路——是天津女排 亦是你我……
    關於這場決賽,有太多的故事留給世人評說……成長有時很漫長,有時卻是一瞬間1997年的王媛媛,2000年的陳博雅,2001年的王藝竹,外界提及天津女排,總會給她賦予一個「年輕」的頭銜。殊不知這支年輕的隊伍,卻擁有驚人的成長速度。
  • 邊防戰士笑稱守邊久了髮際線都後移:小時候想當大俠,我現在也算
    戰士高鵬在這裡6年,笑稱「守得髮際線都後移了」,卻還想繼續守下去。他說:「小時候寫作文,我想當大俠。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我現在也算!」致敬!網友評論網友:可愛又可敬!延伸閱讀:看哭了!在冰雪中巡邏用雪水煮餃子,就是邊防戰士20歲生日禮物2019年12月22日據央視軍事報導:當你在溫暖的家裡吃餃子時,邊防官兵正駐守在猶如「雪海孤島」的哨所中。為了守衛邊防,為了保護野生動物,他們不畏嚴寒,在冰雪中巡邏。
  • 加比:裡約奧運會巴西輸給中國女排 是自己成長路上的轉折點
    國際排聯官網報導,巴西女排主攻加比在社交媒體直播時,透露了自己的夢想。加比說,自己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夠為巴西贏得一枚奧運獎牌。加比坦言,裡約奧運會巴西女排輸給中國女排,對她來說,是一個成長路上的轉折點。
  • 章子怡帶女兒看《奪冠》,觀後大讚女排演技好:教練,我想打球
    10月5日,章子怡帶著兩個女兒一起觀看《奪冠》,觀後寫長影評,點讚鞏俐演郎指導,兩位各自領域裡最傑出的女性,欣賞她的表演,感受她的故事。章子怡5歲的女兒醒醒趴在椅子上聚精會神看電影。同時大讚女排姑娘們,不僅排球打得好,演技同樣非常棒。
  • 這是高原邊防軍人的臉,是我見過最帥的面龐……
    這是高原邊防軍人的臉,是我見過最帥的面龐…… 這是高原邊防軍人的臉, 莊重、震撼!
  • 邊防原創歌曲MV《戰士榮耀》發布 獻禮建軍90周年!
    作詞:楊帆因為我是一個兵 來自南北和西東說著不一樣的口音 喊著一樣的一二一因為我是一個兵
  • 我想對你說|謝謝你教會我成長
    來之前我糾結了很久,時間被課業壓縮得所剩無幾,但我依然想要去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支教,那時候的暖陽社團並沒有什麼存在感,招新位在一個非常角落的區域,但我眼中像是只有它一樣。我直奔暖陽的攤位,不等守攤的同學介紹就填了報名表,匆匆離開。我知道,這個決定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改變的,不用猶豫。
  • 《奪冠》如何再現中國女排時代記憶?張一白、白浪這樣說
    「重現歷史畫面 體現時代氣氛和人的精神氣質」人民網文娛:你心目中的女排故事和女排精神是怎樣的?張一白:我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生人,對我來說,女排故事可不只是時代記憶,也和我自己的青春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女排精神是一種永不言敗、永遠拼搏的精神,讓人熱血沸騰。
  • 看完《奪冠》,我把感動留給中國女排
    除青年郎平外,其他人的形象都不太突出,更遑論人物的成長。整體女排隊員給人的記憶點,就是在極致艱苦訓練下咬牙的倔強和含淚的不屈。這樣流著汗、流著血、流著淚的場面自然是令人動容的,但整體看下來,每個角色卻顯得過於平淡,甚至模糊了。
  • 一生畢節人 一世宣傳情 | 一名宣傳工作者的自述
    記得剛參加工作時,初到黑土鄉,有人告訴我,這裡閉塞落後,是不為外界知曉的窮鄉僻壤。早在1982年和1989年,黑土鄉遭遇兩場特大暴雨和洪水襲擊重災,造成房屋垮塌、人畜傷亡、水土流失,莊稼被淹沒,經濟發展受到重創,一些黑土人搬遷或外出,離開了故鄉。10年過去了,黑土鄉是什麼樣子呢?帶著這樣的疑問,我於1999 年11月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