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冠》是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中國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的劇情運動片。
影片上映後深受觀眾的喜愛,被稱為近年來少見的良心好戲,部分觀眾甚至已經開始了二刷,並且是帶著孩子一起走進電影院,去感受奪冠時的振奮時刻,去學習運動健將光鮮背後的奮鬥精神,這是一部能量滿滿的戲。
十月三日,演員吳剛在個人社交平臺發千字文感慨,揭露了成功背後的心酸,訴說運動健將的不易,訴說演員拍戲時的壓力。
成功絕非偶然,演技再好也需要擁有一顆敬業的態度,這才是演員。
吳剛從《人民的名義》中飾演「達康書記」開始,演技就得到了觀眾的認可,然而外表呈現出來的好演技,背後卻掩藏著演員一段段心酸的記憶,並且越是演技好的人越是嚴格要求自己,這才是他們成功的秘密。
就是這樣一個有演技、有態度的戲骨級演員吳剛,卻在《奪冠》導演找到自己的時候不敢接戲,生怕演得不到位而影響全局。
對於吳剛的糾結與擔憂,相信大多數觀眾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這是一部振奮人心的真實案例,如果演員的演技不到位,或者沒能深入到劇情原型的場景,就不能很好地展現出原型人物當時的真實狀態,就像吳剛千字文中說到的「那是一代人的情懷,是每個中國人的驕傲。特別「鐵榔頭」郎平,我們從小就把她當偶像」,如今讓吳剛自己去演她的教練,肯定會有壓力。
為了演好這個角色,吳剛在拍攝前走進了排球基地,想要找到郎指導跟著她後面去實地學習,可誰知此刻的郎指導已經離開排球基地,帶著女排遠在寧波訓練。
由於拍攝時間的緊迫,吳剛連忙買了車票趕往寧波,在那裡跟著女排訓練了兩天,深刻的體會了她們的艱辛。回來後又連忙找到了女排第一任隊長曹慧英老師,聽她講述女排的故事,講述當時訓練與比賽的種種經歷,看著前輩身上這些年訓練留下的傷痕以及變形的手,吳剛深刻的體會到了她們的艱辛與不易,也由於實地了解了這麼多光鮮背後的秘密,讓他在後面飾演的時候能夠很快的融入角色。
有時候就是這樣,不去親身體會是沒辦法了解角色原型的真實狀態,不能深刻的體會就很難去完美的詮釋出來,不能把那種感覺傳遞給觀眾,好演技也是需要不斷的歷練、需要這種求完美不斷學習、用心揣摩角色的敬業精神,即使是拍戲過程中受傷,也不忘去揣摩臺詞,找到更好的表現方式,這才叫演員,這才叫演技。
相比較有些演員對著臺詞念,甚至是臺詞出現錯誤自己都沒發現,還在那裡賣力的演,差別一目了然,吳剛這些被稱為戲骨的演員,才是真的演員。
好戲是不會被埋沒的,好演員也是不會不被發現的,《奪冠》具備了爆火三要素,劇情感人有能量,劇組布景製作也很用心,還有吳剛、鞏俐等這些戲骨的精彩演繹,這部戲真是想不火都難。
吳剛的千字文感慨中也是巧妙的按照爆火三要素在描述,揭露了成功背後的心酸,成功沒那麼簡單,成功也絕不是偶然,有演技、有態度才能創作出更多的佳作,對於戲中吳剛飾演的角色,你覺得他詮釋的到位嗎?歡迎評論留下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