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吳剛老師也在微博髮長文訴說了自己對《奪冠》的一些感受,中國女排是中國人的驕傲,吳剛回憶說1981年中國女排的奪冠是一代人的情懷,郎平更是自己的偶像,剛接到邀約的時候,他沒敢答應,怕演不好,後來導演和編劇的認真和對藝術的執著感動了他,劇組還原了八十年代的訓練場景,團隊非常專業,經過幾個月的辛苦拍攝,終於完成了這部電影。《奪冠》這部電影很有意義,把一個時代的記憶,一個時代的驕傲,拍攝成一種精神讓億萬觀眾去感受去觀看,這本身就是值得的,吳剛老師在影片中也有精彩的表演,不負眾望。吳剛老師在文章最後也是大方的邀請觀眾走進電影院觀看影片。
吳剛微博全文如下:
電影第一次找到我,沒敢答應。中國女排四個字可不是鬧著玩兒的。
1981年日本世界盃時,我還在上學。中國隊七戰七捷,一場沒輸。最後的決賽孫晉芳攔網成功,我在電視機前激動得熱淚盈眶。大街上全是歡呼聲,電影裡一點兒沒誇張!我到現在還記得每一個隊員登上領獎臺時的表情,那是一代人的情懷,是每個中國人的驕傲。特別「鐵榔頭」郎平,我們從小就把她當偶像。演她的教練,我能行嗎?
後來見到導演陳可辛和編劇張冀,聽他們聊對電影的設想,我感動了。他們真的特別認真,特別投入,做了很多功課。我們都有女排情結,都明白這樣一部電影的意義。我對導演說,我現在沒法拍,你要給我時間,我必須得先走進這個人物的心裡。
我馬上去了排球基地,見到了賴亞文主任,她說郎指導帶著女排在寧波訓練呢,我趕緊買張車票就去了!跟著她們訓練了兩天,看她們練體能,練戰術,看教練怎麼指揮怎麼布置,收穫特別大。郎指導親自教我發球,我也享受到了一次國手的待遇[擠眼]
回北京,我又找到中國女排的第一任隊長曹慧英大姐,聽她講女排的故事,講她們當時訓練和比賽的經歷。她的身上全是傷,手都變形了,腿上現在還有碗那麼大的傷口!我把她家裡關於老女排的資料都拍了下來,一點點地看,一遍一遍地練動作。陳導急壞了,說我們都開機好幾天了,你再不來沒法拍了。我是真的不敢,生怕有一點閃失,會對不起這個人物,對不起中國女排。好說歹說,導演又給了三天,我看完了能找到的所有錄像,又和編劇過了一遍劇本。時間還是太短,但劇組幾百個人等著,只能硬著頭皮上場!
到現場所有人都傻了。真的回到了八十年代!美術組復原的漳州女排訓練基地,和我在錄像裡看到的一模一樣。地板都是竹子的,一條一條地鋪出來。那一刻我才明白大姐身上的傷是怎麼回事。原來她們每一次救球都要撲到這樣帶刺的竹條上。每天十幾個小時的訓練,要被劃傷多少次?這樣日復一日十幾年,又要受多少傷?無法想像。我只知道,這次一定不能演砸了。
幾個月拍攝下來,整個團隊都非常非常專業,也非常非常敬業。特別是白浪,演戲比我打球有天賦多了。我們拍最後一場戲,我的右手打腫了,小臂全紫了,兩隻胳膊都不一樣粗了。白浪走過來給我拍了一張照片,發給她媽媽看,郎指導馬上回了一條:完了,動作肯定變形了,不然不會是這個部位腫[允悲]
所以大家看電影要是發現我動作哪裡不對,一定要多擔待。我也真心希望大家能走進影院,一起回顧中國女排這幾十年一路走來的艱辛和榮耀。《奪冠》,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