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讓你看見,也讓世界看見 杭州人類非遺項目LOGO徵集大賽評選...

2020-12-20 杭州日報

11月18日,「一眼千年·非遺讓你看見」——杭州人類非遺項目LOGO徵集大賽在杭州蕭山劇院舉行頒獎典禮,15件獲獎作品正式揭曉。

這是杭州首次面向全球徵集非遺項目LOGO設計作品,在積極探索非遺傳承和傳播「雙輪驅動」中,鼓勵創作者打開「腦洞」,用充滿創意和正能量的視覺表達,讓傳統文化與現代視覺和合共生,彰顯這座城市的文化自信。

杭州非遺,世界看見:海內外400餘幅作品匯集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座城市獨特的文化記憶。在杭州眾多非遺項目中,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中國篆刻(西泠印社金石篆刻)、中國蠶桑絲織技藝(餘杭清水絲綿製作技藝、杭羅織造技藝)、中國古琴藝術(浙派古琴藝術)和中國二十四節氣(半山立夏習俗)等四項(5個子項)尤為耀眼。

為助力杭州非遺的傳承和保護,9月下旬,杭州人類非遺項目LOGO徵集大賽啟動,面向全球徵集杭州四大人類非遺項目(5個子項)的LOGO設計方案。

此次大賽由杭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主辦,西泠印社社務委員會、杭州市文化館(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杭州市文化和旅遊發展中心(杭州市旅遊經濟實驗室)、江幹區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餘杭區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拱墅區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等單位共同協辦,杭州日報傳媒有限公司承辦。

大賽吸引了來自海內外的專業設計師、創意達人、文創公司、高校社團等群體踴躍參賽,在一個月時間裡,共徵集到400餘幅參賽作品。其中,既有來自浙江、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江蘇、江西、山東、湖北等20多個省市的國內作品,也有來自韓國、義大利等國的海外投稿。

經過三輪公正嚴格的評選,最終,15個優秀作品脫穎而出,分獲「最佳設計獎」「優秀設計獎」和「優秀創意獎」。

非遺之美,LOGO呈現:每一幅作品都有獨特視角

在頒獎典禮現場,視角獨特、構圖新穎、風格多元的獲獎作品進行了集中展示。

來自天津的設計師黃濤以一個石頭印章為造型,融合了一個篆書「印」字,展現西泠印社金石篆刻影響力輻射全球的「天下第一名社」的美譽。

來自廣東汕頭的陳佳偉設計的中國古琴藝術(浙派古琴藝術)LOGO打破常規,將古琴以正圓形的結構進行設計,將古琴LOGO典雅的氣質展現得淋漓盡致。

來自重慶的資深設計師陳武強為中國二十四節氣(半山立夏習俗)設計的LOGO,將半山山脈、烏米飯等元素形象地展現,把傳統與現代生活方式進行融合。

來自浙江杭州的程錦瑞設計的餘杭清水絲綿製作技藝LOGO,以「水中蠶,繭中絲」的形式呈現,別出心裁。

同樣來自浙江杭州的羅明菊,則巧妙運用織布「穿插」線作圖,經緯線的穿插,織成一個滿是孔眼的「羅」字,形象且生動。

充滿創新活力的LOGO設計與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邂逅,讓人們看到了每個設計者對杭州非遺之美、非遺之魂的獨特理解。

▲杭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黨組成員、二級巡視員劉宇峰為獲獎者頒獎

▲現場連線最佳設計獎省外獲獎者

非遺保護,任重道遠:在不斷創新中自信前行

杭州非遺保護工作,長期領跑全省,多項指標位於全國前列。成績的取得,得益於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得益於社會各界的熱情關愛,也得益於在保護非遺的過程中,不斷地創新工作方法。此次大賽,正是杭州非遺保護工作的又一次全新嘗試,它不僅為非遺項目徵集到了醒目的形象標識,更是對杭州非遺的一次聲勢浩大、效果顯著的傳播和推廣。

關於這一點,那些親身參與此次大賽的設計者感受最深。

獲獎作者之一程錦瑞是一名美術專業的大學生。在此之前,他對這些非遺項目的了解並不多,這一次為了設計餘杭清水絲綿製作技藝的LOGO,他花了近半個月的時間查閱各種資料,梳理出這項技藝的特點和內涵,最終設計出了讓自己滿意的作品。「只有充分了解,才能更好地設計。」他說,在設計的過程中,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杭州非遺的無窮魅力。

因為此次大賽而對杭州非遺有了更深了解的,遠不止參賽的設計者。經過媒體的廣泛傳播,此次大賽引發了極大的社會關注,也激發了大眾參與的熱情。據統計,在網絡投票環節,總投票數超過60萬次。

千年的古琴,人盡皆知的「二十四節氣」,上溯到周朝的餘杭清水絲綿製作,清代便成為知名品牌的杭羅,名家輩出的西泠印社金石篆刻,承載歲月的杭州人類非遺項目,藉助這場LOGO設計大賽,被更多的人看見,同時,也為大眾打開了一扇了解杭州傳統文化的新窗口。【獲獎作品及作者請下方滑動查看】

向上滑動閱讀

附:獲獎作品及作者

A組:中國篆刻(西泠印社金石篆刻):

一等獎:黃濤 (天津)

設計說明:Logo整體為一個石頭印章造型,在裡面融合了「印」字的中國篆書,體現中國篆刻(西泠印社金石篆刻)研究金石篆刻歷史之悠久,凸顯品牌,展現百年傳承、名家輩出,影響力輻射全球的「天下第一名社」的美譽。

二等獎:陳武強 (重慶)

設計說明:標誌以漢字「西泠」代表西泠印社之意為基礎進行設計。以石刻的形式予以表現,體現出金石篆刻行業特點及內涵特色,從而形象地展示出西泠印社金石篆刻的獨特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展示出天下第一名社的美譽。

三等獎:張萌 (山東青島)

設計說明:標誌由「西」字變形設計而成,直接體現西泠印社的名稱;標誌形如一枚印章,體現金石篆刻的元素,彰顯文化內涵;設計方案簡潔靚麗,富有衝擊力和現代感染力,充分展現西泠印社金石篆刻的形象。

B組:浙派古琴藝術

一等獎:陳佳偉(廣東汕頭)

設計說明:該標誌採用古琴進行一個正圓形的設計。「古琴」代表著中華傳統文化之瑰寶,加上了圓,使之看起來簡約而不單薄。標誌整體採用偏古典的顏色來呈現出「浙派古琴藝術」的悠久的歷史,深厚的藝術內涵,且具有良好的審美情趣。

二等獎:王毅(山西長治)

設計說明:古琴七弦,與篆體「浙「字融合,象徵「浙派古琴藝術」。柔和的幼藍色彩,表現「微、妙、圓、通」的「希聲"音色以及「清、微、淡、遠」的藝術境界。

三等獎:鄧秀輝(浙江杭州)

設計說明:Logo中部為古琴造型。環繞古琴的圓環象徵古琴發出的聲響,環環相扣的圓、長短不一充滿韻律的線條象徵古琴音色的優美厚重,和底部的浙」字結合,體現浙派古琴藝術「清、微、淡、遠」的藝術境界。圓環的層遞也象徵古琴藝術的傳承;琴音用韻律的環線表現具有新意,賦予古琴藝術時代美感。

C組:杭羅織造技藝

一等獎:羅明菊 (浙江杭州)

設計說明:該圖標運用織布「穿插」線作圖。杭羅織造技藝手工複雜且過程追求精細,其中織布製作最具有代表性,因為生活穿行,離不開絲線的運用與編制,編制出來的衣服經過經緯線穿插,形成「孔眼」。

二等獎:黃濤 (天津)

設計說明:動感飄逸的線條編織一體,象徵蠶桑絲織技藝。標識中融入字母H,代表杭州及「杭羅」。標識整體形如一個中國結,體現中國風格。

三等獎:舒童 (廣東汕頭)

設計說明:標誌靈感來自「絲綢」和古代的「織羅」機器。裡面代表織羅機器的輪,再將像絲綢一般順滑的曲線旋轉複製圍成外圈,分別對應杭羅織造的流桯:漫泡,晾乾,翻絲,纖經,搖紆,織造,精練,染色和服裝九個流程。標誌用紅色為主色調,「紅」在中國人心中是喜慶、成功、吉利和興旺發達的象徵。

D組:餘杭清水絲綿製作技藝

一等獎:程錦瑞 (浙江杭州)

設計說明: 該標誌結合了蠶繭、絲字以及水的元素,色彩上運用了棕橘色,有樸素和傳統民俗的寓意。標誌以「水中蠶,繭中絲」的形式存在。標誌中在絲字的外形上融入了絲綿飄柔、靈動的特點,蠶繭中的「絲」字結合水流婉轉柔和的特點,並且「絲」字也有明顯的粗細變化與蠶繭的粗細變化呼應,傳達了餘杭清水絲綿製作技藝的巧妙。同時標誌中以粗細變化的線段還表現出了水的波光粼粼與水的清澈。整個標誌表達的是餘杭清水絲綿技藝的巧妙與柔美。

二等獎:章舒悅 (浙江杭州)

設計說明:該標誌結合絲綢,水波,字母等元素,色彩運用了象徵黨的紅色和杭州西湖山水之景的藍綠漸變。標誌中的絲字由代表絲綿簡寫的S、M與絲綢,水波相結合。把絲字開頭的字母S跟絲綢結合,做岀工序扯綿之感。把綿字子開頭的字母M跟象徵杭州西湖山水之景的藍綠漸變結合。

三等獎:黃濤 (天津)

設計說明:設計對餘杭清水絲綿「製作歷史悠久,以水淨漂清而得名,潔白如凝脂,輕柔如浮雲」的特點進行創意解讀,圖形以浮雲和蠶繭的造型結合,構成一隻騰飛的鳳鳥,勾畫出餘杭清水絲綿的品牌形象,凸顯其技藝的高超和歷史遺產的傳承。

E組:半山立夏習俗

一等獎:陳武強 (重慶)

設計說明:該標識以「山」代表半山之意,烏米飯代表立夏習俗吃烏米飯等元素為基礎進行設計,形象地展示出半山立夏習俗的獨特內涵和專屬個性;整個標識設計新穎,構思巧妙,創意獨特,簡潔明快,靈動大氣,內涵豐富,引人遐想,具有較高的藝術性,極強的視覺衝擊力及直觀的整體美感。

二等獎:毛黔 (浙江杭州)

設計說明:標誌中融入半山山脈,半山立夏四個漢字和烏米飯。使用漢字讓受眾一眼就可以知道是半山的立夏節日,夏字中融入烏米飯和筷子,體現了半山一帶,立夏這天當地居民有吃烏米飯的的習俗;同時漢字的底部就是半山的山脈;充分體現了半山立夏習俗的地域特徵;標誌顏色採用綠色,藍色和紅色,綠色代表健康、自然、環保,藍色代表半山山脈,紅色表達了節日喜慶。

三等獎:黃浩 (廣西桂林)

設計說明:標識以「山」代表半山之意,「太陽祥雲」體現「立夏節」特點;「烏米飯」代表立夏習俗吃烏米飯等元素為基礎進行設計,形象地展示出半山立夏習俗的獨特內涵和專屬個性。

相關焦點

  • 傳承非遺技藝,非遺文創產品為「順意好禮」大賽添人氣
    由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中共北京市順義區委宣傳部指導,北京市順義區文化和旅遊局主辦的「順意好禮」首屆特色文化旅遊商品設計徵集大賽決賽即將開賽。傳承非遺技藝,精品項目展鋒芒據了解,位居前三名的作品均結合了順義本土特色、巧妙採用非遺技藝創作而成。毛猴工藝品 《家和萬事興》是傳統非遺技藝作品,作品表達了順義人生活和諧、幸福美滿的生活狀態。
  • 「中國丹寨非遺周」:從苗族蠟染、古法造紙到非遺旅遊與論壇
    位於貴州黔東南州大山深處的丹寨匯集了苗侗等少數民族聚居,擁有苗族蠟染、古法造紙、苗族錦雞舞等七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納入非遺名錄的項目多達150多項。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非遺主題文化活動,從10月17日起,首屆「中國丹寨非遺周」在貴州省丹寨萬達小鎮舉辦,並將持續一周多時間,包括論壇、展覽、演出、文創大賽等多個環節。
  • 紀錄片《璀璨薪火》:中國非遺之美,終於在大銀幕上被看見
    紀錄片《璀璨薪火》:中國非遺之美,終於在大銀幕上被看見 澎湃新聞記者 陳晨 2020-07-20 16:19 來源:澎湃新聞
  • 徵集百位大師 新鷗鵬華岡教育MALL打造非遺基地
    ,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新鷗鵬華岡教育MALL相關負責人經過三個月的非遺走訪與調研,決定發起「全城徵集非遺大師」活動,面向全市招募100名民間非遺大師,以期將教育MALL打造成為社區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基地。
  • 北京文化創意展示中心非遺走廊徵集非遺文創項目
    北京文化創意展示中心「南北文創產業展館聯盟」擬於2019年5-6月在北京文化創意展示中心「非遺走廊」舉辦「特色文創產品匯」活動。
  • 首屆中國丹寨非遺周開幕--山西青年報2020年10月21日08版:文旅...
    10月18日,由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資源開發司指導,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主辦的中國丹寨非遺周在貴州丹寨萬達小鎮開幕,旨在推動中國非遺保護傳承工作,讓更多非遺走進景區,促進非遺和旅遊深度融合。
  • 宜昌非遺主題旅遊線路網絡評選將正式啟動 誰是你心目中的十佳線路
    三峽晚報訊(全媒記者黃今 朱延筠 通訊員王訓兵 周勇)9月16日,由宜昌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的2020宜昌市「十條非遺主題旅遊線路」「『十優』非遺旅遊商品」「『十佳』非遺傳承示範基地」網絡評選將正式啟動。宜昌12條非遺主題旅遊線路、12款非遺商品、12處非遺傳承示範基地將同臺PK,集中接受網友票選。
  • 江南船拳、打花棍、盧式心意拳……這些非遺項目你了解麼?
    「上海體育」歷時三年,根據上海非遺名錄,精心收集整理了滾燈、打花棍、盧式心意拳、舞龍舞獅等11項上海體育非遺項目,舞草龍等5項傳統體育也在緊鑼密鼓採集攝製中。 體育+非遺,是不是很期待! 請跟隨小體,一同走近傳統體育,體薈非遺、體薈魔都,了解非遺傳承,樂享健康生活。
  • 非遺捏塑第二課:「泰迪」誕生
    商報記者 夏瑩 攝影報導 繼Q版乾隆之後,日前,20位「小小非遺傳承人」迎來捏塑第二課,任務是捏一隻「泰迪」。 當我把小狗放入小窩時,感覺它在衝我笑,仿佛在說「您好,小主人,今天是我的生日,請你吃棒棒糖!」 真是太開心了!今天的課讓我收穫很多,老師講解要專心聽,細心觀察,不懂就問,捏塑這門手工藝不僅要細心、耐心,還要有想像力。
  • 順德非遺項目全體亮相!市民零距離體驗非遺文化盛會
    (點擊此處觀看視頻)  唱腔優美的粵劇、剛柔並濟的洪拳、形式獨特的龍舟、挺爽柔潤的香雲紗、技法精湛的粵繡、鮮嫩可口的炸牛奶……12月19日,「記憶·傳承--2020順德區非遺文化主題活動」在順峰山公園牌坊前五行橋廣場舉行,順德區59項區級及以上非遺項目全體亮相,與市民近距離接觸,呈現了一場獨具順德特色的非遺文化盛會。
  • 「記錄我們的新時代」百件非遺新作出爐
    手工打金製作技藝-王永清-《海珠橋》紅色文化嶺南文化成作品焦點此次徵集活動面對的對象可謂不拘一格,一是代表性傳承人作品,即廣州的代表性傳承人運用非遺項目傳統技藝創作生產的作品;二是跨界合作作品,即設計師或設計團隊與廣州的代表性傳承人合作,主要運用非遺項目傳統技藝完成的作品;三是文創產品,即將廣州非遺資源運用於其他領域的跨界作品。
  • 非遺文化「群英薈萃」,本屆中國丹寨非遺周名不虛傳!
    【天極網IT新聞頻道】10月25日,第二屆中國非遺文化創意大賽頒獎典禮在貴州省黔東南州丹寨縣萬達小鎮舉行,這也意味著為期9天的「中國丹寨非遺周」正式結束。中國非遺文化創意大賽是我國標準最高、規模最大的非遺文化創意活動。共有來自全國31個省區市的1206件作品參加了本次大賽。
  • 忻州古城非遺——指尖上的花樣年華
    在漫長的歷史積澱中,勤勞善良的忻州人用智慧和雙手創造了豐富燦爛的歷史文化,忻州非遺,讓人嘆為觀止,常常讓人感慨高手在民間。在忻州古城順城街南城門樓往北有一「鄉音民俗」館,是忻府區非遺項目傳承人王翠玲的剪紙工作室,在2020年2月被忻州市文旅局、忻州市扶貧開發辦公室授予「忻州市非遺扶貧就業工坊」。
  • 擁抱身邊的非遺 感受非遺美食多重魅力
    《非遺·初心》----傳統美食(央廣網發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提供)民以食為天。從遠古到今天,人類在地球上的生存永遠離不開獲取食物這個硬道理。物種流傳,食材碰撞,風味交融,催生出豐富多彩的飲食類型,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美食體系。
  • 非遺+文創 秀洲這場文化之旅正式啟幕
    現場,秀洲區第三屆「禾城農商銀行杯」創意創新設計大賽暨秀洲·中國農民畫文創設計大賽進行了頒獎典禮。請輸入圖片描述作為當天活動的重要環節,嘉興秀洲農民畫藝術創意有限公司攜手浙江省創意設計協會共同創建的文創孵化器項目「秀洲•中國農民畫創意設計協同發展中心」正式揭牌。
  • 12條全國非遺主題旅遊線路發布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0月22日訊 近日,「全國非遺主題旅遊線路徵集宣傳」活動入選線路名單正式發布,共12條線路入選。  這12條線路是:北京城市中軸線非遺主題旅遊線路、千裡草原風景大道非遺支線、浙西南畲鄉非遺技藝體驗遊、徽文化非遺研學之旅、齊風魯韻非遺之旅、「屈原昭君故裡」非遺之旅、廣州老城新活力文化遺產深度遊、中越邊境非遺之旅、黔東南侗族非遺深度體驗遊、交響絲路非遺之旅、濤濤黃河非遺之旅、喀什民俗非遺主題遊。
  • 愛上「夷陵造」 | 夷陵非遺商品、非遺線路、非遺傳承基地推介
    9月16日,由宜昌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的2020宜昌市「十條非遺主題旅遊線路」、「『十優』非遺旅遊商品」、「『十佳』非遺傳承示範基地」網絡評選將正式啟動。下面為大家介紹的是入圍2020宜昌市「十優」非遺旅遊商品、「十條」非遺主題旅遊線路、「十佳」非遺傳承示範基地評選的2款非遺商品、2條非遺線路、2處非遺傳承基地
  • 阿克塞哈薩克族非遺傳承:見人見物見生活
    近年來,阿克塞縣建立非遺專家組(評審考核組),在縣文化體育中心設立非遺中心確定專職人員負責全縣非遺傳承與保護工作。截至目前,共搜集各類資源線索50多條,認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45個,建檔34個,較為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了縣、鄉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的種類、數量、分布狀況、生存環境、保護現狀及存在問題。與此同時,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國家、省、市、縣四級保護名錄。
  • 非遺「全家福」亮相 順德舉辦非遺文化主題活動
    12月19日,"記憶·傳承"——2020順德非遺文化主題活動在順峰山公園舉行。這是順德區首個非遺文化主題專場活動,全區59項非遺項目"全家福"首次集體亮相,市民在冬日暖陽中享受一場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盛會。
  • 首屆非遺捏塑作品大賽來了!面向全城招募小小非遺傳承人,免費學捏塑
    為了進一步傳承和弘揚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杭州市江幹區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聯合每日商報發起首屆非遺捏塑作品大賽,面向杭州中小學生招募對於提交上來的作品,非遺專家們將進行初步海選,挑選出20名學員在杭州市海塘遺址博物館跟隨非遺傳承人進行三節免費的捏塑課培訓,提高捏塑技藝,培訓時間定在9月份的周末,每次課兩個小時。培訓結束後,學員需以海塘遺址博物館為元素,自主創作出一件捏塑作品,現場由非遺專家進行評選,頒發一、二、三等獎和優秀獎,每位獲獎者都將拿到獲獎證書和獎品。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獲獎作品將在海塘遺址博物館展出並由博物館永久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