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已經伴隨著我們走過無數個年頭,每年的除夕,他和我們一起除舊迎新,開啟新氣象。
春晚上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小品、舞蹈與歌曲,但是最令人震撼的節目莫過於2005年的那場舞蹈表演—千手觀音。
&34;伴隨著輕快的節奏給予觀眾十足的視覺衝擊力以及久久不能忘懷的感受。在我們知道這是由21名聾啞人完成的作品時,內心受到的震撼更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2004年,雅典帕運會的閉幕式上,21名來自中國的聾啞演員上演了一場驚豔世界的表演。
就在他們還未從上次表演的緊張中恢復過來時,他們就再次收到2005年春晚的邀請,那時距離正式登臺只有一個月的時間。
這次的登臺讓所有參與這場舞蹈的工作人員和演員意識到,這不僅僅代表著21個聾啞舞蹈演員,更是代表了全國所有的殘疾人士。
為了有更完美的表演,編舞師張繼剛開始進行更全面的改編,首先他將演員的服化全部更換。
將更多吉祥祝福的拜年動作加入舞蹈動作中。
為了迎合春晚節目給出的時長,他們又將原來8分鐘的表演壓縮到5分54秒。
也許對於普通人來說,改變舞蹈動作不是什麼難事,但是這對於21個聾啞人來說,卻是很大的挑戰。
舞蹈中最經典的動作莫過於&34;,但這需要演員們向側面彎腰10°到90°不等,並且要緊接著再連上後面的動作。
女演員做起這些動作都很吃力,更不要說那9位男演員,為了更符合舞蹈,男演員們專門去訓練如何翹蘭花指,神態要如何更像女子,最後他們被訓練的比女生還要嫵媚。
對於所有演員來說最難的事情莫過於他們聽不到鼓點,聽不到音樂,只能一次次的靠近喇叭旁感受著聲音的震動、手摸著敲響的大鼓,感受著節奏,腳使勁向地板上踏下來增強肌肉記憶。
除了動作,21位演員的手臂也要一樣粗細,這樣才能保持最美的呈現畫面,為了統一胳膊粗細,他們將較胖的胳膊用保鮮膜包裹著,以此達到最終目的。
舞蹈中還有一個經典的動作是觀音的手依次向後打開,他們手之間的間距和達到自己位置的時間都需要嚴格控制,你需要一秒鐘就達到自己必須要在的位置不能太向上、不能太往下。
而這個動作只能靠重複訓練來完成,一點一點的調整細微差距。
聽不到音樂的他們為了整齊劃一,在練習隊形時,就鼻尖貼著前一位的後腦勺,腳尖抵住前一人的腳後跟,吹一口氣來傳遞信號。
一個月的時間,每天12小時的排練,留下了不知多少汗水,最終成就了令人震撼的舞蹈。
張繼剛在登臺的前一天晚上對21位表演者說道:&34;
這個舞蹈無疑是成功的,所有的觀眾在看完之後都情不自禁的站起來為他們送上雷鳴般的掌聲。
這21位舞蹈演員用行動證明了什麼叫做無聲勝有聲,什麼叫做即使我不完美但是我可以將美進行到極致。
美好世界的大門永遠都會向你敞開,如果你想要去往那個美麗的地方,你只要咬緊牙關,堅持不懈,總有一天你會到你所渴望的世界。
註:原創不易,請不要抄襲,一旦發現,必將深究,圖片源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