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熱、血虛、血寒,原來是這麼回事(一)

2021-02-22 健康有我無話不說

曹雪芹筆下的林黛玉嫻靜時如嬌花照水,行動處似如弱柳扶風;清代徐瑤在《太恨生傳》中寫到,女雖支離憔悴,而委婉之態,楚楚動人。這些人物都是古人眼中的美女,也都是玉體纖弱的「著名」病人。那她們的病根在哪裡呢?中醫有「女子以血為本」的說法。很多女性的疾病其實都在一個「血」字上,但血證又有所不同。

 

血熱是怎麼一回事?

 

血熱是中醫證型的一個獨特術語。簡單地講,就是熱入血分。一般多因外來邪熱侵入血分,或情志鬱結,五志過極化火所致。根據不同的臨床表現可分為實熱和虛熱。實熱多為邪熱引起,表現為吐衄、溺血、煩躁、口渴喜冷飲、口乾、便秘、舌絳紅、脈數等。例如,多發於小兒的麻疹、風疹等病毒疹,因小兒腠理未固,易受到外來邪熱侵襲,這些疾病多表現為全身皮膚發鮮紅色斑疹,伴發熱,是典型的血熱之實熱。虛熱多為陰傷後,陰不制陽所致,常表現為五心煩熱、盜汗、面頰潮紅、舌紅。如很多女性月經量大,且顏色較紅,伴有面色潮紅、心煩、盜汗,脈數而弦細,這就屬於血熱之虛熱。

血熱該如何調理?

 

實熱

 

實熱的一般症狀較重,很多都有明顯的病症,如發熱、斑疹等,需及時就醫,常用一些清熱、解毒、涼血等方藥,針刺療法也可以達到很好的洩熱除邪的效果。

虛熱

 

虛熱大多表現的症狀比較輕,容易被忽略,且多為慢性經過,從臨床體會來講,一般較難迅速治癒。因此,日常調養就特別重要。症狀重一點可在醫生指導下,用養陰涼血的方藥,如生地、丹皮、赤芍、玄參、知母等,當然也可以食用甲魚、鴨肉、墨魚、竹筍、甘蔗、獼猴桃、桑葚等。青蒿燉甲魚、麥冬燉鴨肉、墨魚煲湯都是很好的滋陰涼血的佳餚。

 

血虛就是貧血?

 

就血虛而論,它的內涵更為寬泛。中醫認為一切陰血虧虛的病症均可稱之為血虛。常說的貧血也是血虛的一種表現。血虛臨床表現主要有面色萎黃、少華,唇甲淡白,脈虛細等,嚴重者有頭暈神疲、眩暈、心悸、失眠等症。先天不足或後天失養均可以引起血虛,主要與失血過多、飲食不節和慢性損耗三種因素有關。

 

一般血虛多見於女性,若月經量大而經期較長,可造成慢性失血,久而久之,就會形成血虛。

 

暴飲暴食,生冷不忌,飲食不潔,易傷及脾胃。脾胃乃後天之本,生化之源,若脾胃的運化功能受損,氣血生化無源,就會造成血虛。

 

 

因此,對於血虛之證,不要一味補血,調養脾胃、作息規律、勞逸結合才是正確的調攝方法。

 

那麼,又該如何調養血虛之證呢?血寒又是怎麼回事呢?有什麼表現?日常生活中有該如何調理呢?請繼續關注下期文章,告訴你答案!

相關焦點

  • 中醫說血熱,到底什麼是血熱!
    什麼是血熱血熱,是指熱入血中,血行加速而異常的病理狀態。血熱多由邪熱入血所致,也可由於情志鬱結,五志過極化火而導致血熱。亦稱血分熱。即血分有熱。症見吐衄、咳咯、溺血,午後發熱,女子月事先期而來,脈弦而數,法當涼血。小兒發熱證型之一。
  • 月經提前的深度剖析,血熱和氣虛
    如果從中醫角度來講的話,素體陽氣盛,或過量食用辛辣食物和補品,或情志抑鬱,或久病失血較多的人,都容易血熱。血得熱則枉行,流速也加快,以致經期提前。《丹溪心法》說:「經水不及期而來者,血熱也。」血熱又有實熱、虛熱,肝鬱化熱之別。
  • 月經是什麼顏色的正常 月經血什麼顏色才正常
    一般月經血的顏色是可以觀察到是否患上婦科疾病的,女性要學會分辨自己月經血顏色是否正常的。如果發現是發黑的,那就代表已經患上了婦科的疾病的。一般如果身體沒有問題的,月經血是不會發黑的,月經血什麼顏色才正常?
  • 經後腹痛是血虛腎虛信號
    不過,也有一些女性正相反,每次月經前和月經期都沒有什麼感覺,一到月經快結束的時候反而出現腹痛。中醫認為,經後腹痛背後的原因是氣血不足或肝腎虧虛。認識痛由何而來,找到將痛疏導出去的方法,做好經期和日常保健,痛經將不再成為困擾。經後腹痛源於血虛加腎虛究竟何種原因導致了經後腹痛,其實早在古代醫書中就有相關記述。
  • 椿根皮,非常好用,尤其擅長腸道疾病,治久瀉,拉血,還治婦科
    椿皮性苦、澀,寒,歸大腸和肝經。具有清熱燥溼,止瀉,止帶,止血。這功效很實用啊,特別適合胃腸道的疾病。首先運用在溼熱引起的洩瀉方面。椿皮苦寒性燥而兼收澀之力,既清熱燥溼,又澀腸止瀉。椿皮具有止血之功,可廣泛用於多種出血證的治療、因有一定的清熱作用、故尤以血熱所致的出血為宜。治血虛有熱,經水不止,崩漏下血,加龜板、白芍、黃柏等,如《婦人大全良方》固經丸。治便血體虛者可加雞冠花為丸、黃芪湯送下。
  • 為什么女人一到冬天就手腳冰涼、畏冷怕寒? 「罪魁禍首」就是「血虛」
    一進入冬天,陽光成了稀缺品,經常是陰雲密布、灰濛濛的天空,空氣四周浮動的都是寒氣。很多女人早早就開啟了羽絨襖、羊絨大衣甚至是貂的節奏。為什麼?因為手腳冰涼、畏冷怕寒啊!早起鑽出暖暖的被窩,身體停留在冷空氣中,周身的體感只剩下一個字,「冷」。
  • 各項指標都正常,怎麼就血虛了?
    血虛與貧血既有聯繫,又有區別。二者均系血液中有形成分不足所致,具有很大的同質性,尤其對重症病患而言,血虛肯定伴有貧血,而較嚴重的貧血也必然存在血虛。但現代醫學重視組織結構的改變,因此對貧血多關注血液有形成分、尤其是Hb的水平是否達標;中醫則重視人體器官功能的變化,對血虛則更重視血液正常功能的健旺與否(認為血液由營氣和陰血兩部分組成,氣屬陽,血為陰;血有形,氣無形;氣主動,血主靜;氣能行血,血以載氣)。
  • 此物既養血,又通血脈,被譽「散惡血,生新血」,還善於柔肝養肝
    比如有一物養血、養肝、養經,既善於養血又善於疏通血脈,被譽為「散惡血,生新血」,其「柔肝養肝」之力也深受推崇,但是這一物有紅白兩種,白者偏於補益,紅者偏於疏洩。陶弘景在他另一本書籍《別錄》中說白芍「主通順血脈,緩中,散惡血,逐賊血,去水氣,利膀胱、大小腸,食性寒熱,中惡」。白芍是養血基礎方法「四物」中其一,它滋養肝脾之功也功不可沒,如《本草正義》中記載「一以益脾陰而收攝至陰耗散之氣,一以養肝陰而柔鋼木桀驁之威」。
  • 「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一血瘀的五大原因
    在中醫看來,造成血瘀的原因大致有五方面:氣虛中醫認為,氣與血的關係是相互作用的,所以才有了「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察」的說法。如果氣虛了,血的運行就會失去動力,血液就會滯留在脈道內,形成血瘀的症狀。《黃帝內經.靈樞.經脈》中說「手少陰氣絕則脈不通,脈不通則血不流……血先死」,可見氣如果衰敗的話,脈道就不再暢通,從而使得血不能正常循環運行,造成「血死」的現象,這就是瘀血了。因此,氣虛體質者如果不能及時進行調理,就報客易造成血瘀體質。後面將要提到的氣鬱體質,也有這個危險。
  • 提個醒:一味藥:既養血,又通血脈,被譽「散惡血,生新血」,還善於柔肝養肝
    比如有一物養血、養肝、養經,既善於養血又善於疏通血脈,被譽為「散惡血,生新血」,其「柔肝養肝」之力也深受推崇,但是這一物有紅白兩種,白者偏於補益,紅者偏於疏洩。白芍在歷代深受推崇,張仲景就十分善用白芍,而《啟源》一書中對其總結為「白芍,補中焦之物,灸甘草為輔,主腹中痛,如時夏月,少加黃芩;若惡寒腹中,加肉桂一分,白芍二分,灸甘草一分半,此仲景神品也」。《本經逢原》也提到「白芍斂津液而護營血,收陰氣而瀉邪熱,蓋瀉肝之邪熱。所以補脾之陰,故仲景以為補營之首」。可見後人皆知張仲景推崇白芍。
  • 被譽「諸血虛非此不可」,補養氣血堪稱能手,還能滋養肝腎之精元
    由此可見熟地黃養血補血是十分有優勢的,其實大多數朋友對熟地也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我們重點說一說熟地黃的具體使用方法,前邊也提到過,我們把熟地分為三篇文章介紹,本文分三個方面著重並且詳細的說一說怎麼用熟地來補氣血。一、熟地黃補肝血。
  • 月經褐色量少怎麼回事 人流後月經褐色量少怎麼回事
    月經褐色血量少每個月來一次大姨媽,正常是60毫升左右,可以根據衛生巾的使用情況來判斷她們是多是少,月經量少是怎麼回事?月經少有許多原因。年輕的女性朋友必須注意這一點。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月經量過少是怎麼回事?月經量過少是怎麼回事1、子宮發育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