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的香港樂壇,真正稱得上是神仙打架。
前有張譚爭霸。
後有四大天王。
他們更顯本領,創造了一個香港的娛樂盛世。
然而,現在四大天王的時代已經落幕。
黎明淡出娛樂圈,回歸家庭,劉德華和郭富城雖然仍舊是活躍著,但是都將重心放在了電影上。
只有張學友,在這數十年的時間裡一直唱著。
1961年,張學友出生在香港的一戶普通人家。
但是因為張學友父親是船員。
一年下來加在一起,也就只有一個多月在家,而且還沉迷於賭博。
所以張學友的教育問題自然就落在了母親的身上。
傳統中國家庭向來是崇尚棍棒底下出孝子理念。
為了使孩子好好讀書,走上正路,張母從小就採用從嚴而治的方法。
因此,「打」成了最平凡管教的方法。
小的時候張學友非常活潑好動,三天不打就能著上房揭瓦。
我們現在看他的照片,能夠清晰的看到他的眼睛底下有一道傷疤。
這就是張學友小的時候頑皮搗蛋的後果。
那還是張學友讀小學二年級的事情了。
當時,香港流行刀劍俠客的影視,張學友和堂哥就找來刀棍模仿電視裡面的場景。
但是有一次唐哥舞刀太忘乎所以了,都沒握住,只聽哎喲一聲,張學友就應聲倒地。
張學友痛得昏了過去。出院後的張學友臉上從此就留下了一個疤痕。
班裡邊頑皮的同學就暗地裡給張學友起了一個綽號叫刀疤友。
而這個綽號一直伴隨著張學友的童年時代,甚至後來在張學友事業陷入低谷的時期。
一些不懷好意的媒體還拿這個刀疤大做文章
但是呢這個出了名的搗蛋鬼卻喜歡唱歌。
經常會跟著唱片練習唱歌。
然而,貧寒的家庭讓他難以走上音樂道路。
高中畢業之後,為了減輕家庭負擔。
張學友便開始在外謀生,他做過文員,幫人出過票。
幾年之後,23歲的張學友參加了第一屆的香港十八區業餘歌唱大賽。
一首《大地恩情》讓他成功的摘得了桂冠。
進而籤約了寶麗金唱片踏入歌壇。
而首張專輯《smile》在香港取得20萬張的成績。
他也因此在第八屆十大中文金曲獎上獲得了最有前途新人獎。
一夜之間,張學友的名字傳遍了香港的大街小巷。
他的音樂事業青雲直上,隨後的專輯《遙遠的她》取得更加傲人的成績。
不僅是主打歌《遙遠的她》獲得了十大勁歌金曲獎,另外一首《月半彎》也入選了十大中文金曲獎。
少年得志,意氣風發,在歌壇小有成績的張學友開始涉足影視領域,出演了處女作《霹靂大喇叭》之後,他又嘗到了演戲的甜頭,隨後又拍攝了幾部影片,事業也發展地順風順水。
少年得志,意氣風發,在歌壇小有成績的張學友開始涉足影視領域,出演了處女作《霹靂大喇叭》之後,他又嘗到了演戲的甜頭,隨後又拍攝了幾部影片,事業也發展地順風順水。
這個時候,愛情也敲響了他的門。
在首部擔任男主角的電影《痴心的我》中,張學友邂逅了他的一生所愛——羅美薇。
當時的娛樂圈有著藝人不可以公開戀情的規定,而且1987年左右,正值「譚張爭霸」白熱化階段。
很多歌手因為譚張爭霸事件唱片銷量是一落千丈,而當時的樂壇新人們個個都是人人自危,努力的經營著自己的事業,連緋聞都不敢有,更別說公開宣布戀情了。
而他們,卻敢光明正大的牽著手走在路上,讓所有人都見證他們的愛情。
那時的張學友的風頭直逼張國榮和譚詠麟。
很多人都將他視為了天王的接班人。
然而好景不長,張學友在志得意滿時迷失方向,事業陷入了低谷。
1988年,他發行了專輯《昨夜夢魂中》,而就像這張專輯名字一樣,他之前的光芒仿佛成了一場夢。
專輯一直都很暢銷的張學友,這一次僅僅只售出了2萬多張。
而在當年的各大頒獎典禮上,他更是一個獎項都沒有斬獲。
張學友在自己唱片的事也受到重挫。
但是這還只是開始,當年經紀公司原本要重磅推出的羅美薇,也是一部戲都沒有接下來。
很快,張學友失去了商業機會。
商演沒有,唱片賣不出去,張學友開始沒有收入。
而且每天無所事事,悶悶不樂,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張學友試圖通過酒精來麻痺自己。
他成為了蘭桂坊酒吧裡米的常客,每天都是酩酊大醉。
而女友羅美薇則是靜靜的陪在他身旁。
不斷的鼓勵安慰他,不忍看到張學友一直頹廢下去。
但是張學友不但是沒有感動,還變本加厲。
傷心的羅美薇提出了分手。
遭受到了事業和感情的雙重打擊的張學友,失去了繼續下去的動力。
幾乎是每天將自己沉淪在醉酒當中。
後來張學友有一次,喝得爛醉。
結果碰巧被歌迷發現了,並且發生了肢體衝突,此事迅速成為當時的頭條新聞。
很多的媒體甚至把事實扭曲成了毆打歌迷,影響非常之大。張學友的形象也是一落千丈。
最著名的就是在梅豔芳的生日會上砸蛋糕的事件。
那次在梅豔芳的生日聚會上,張學友其實並沒有往梅豔芳的臉上砸。
他只是在手上沾了一點蛋糕,在梅豔芳的臉上劃了一道。
但是,媒體對此事報導的卻是另外一副模樣。
說什麼張學友又發酒瘋了,在梅豔芳的生日會上,拿蛋糕砸人了。
結果這個報導。讓張學友的聲譽跌到了有史以來的最低谷。
甚至,走在街上都會被別人罵,雖然後來張學友多次澄清,但是牆倒眾人推。
這件事情讓張學友有了很深的感觸。
現場那麼多人,為什麼偏偏指著他鬧事呢?
他開始反思,終於清醒了。
不僅開始戒酒,還撿起了事業。
以唱歌出道的他決定從電影打開自己新生的大門。
在電影《旺角卡門》中他飾演了烏蠅一角。
雖然沒有學過表演,但是他卻把這個小人物是刻畫的栩栩如生。
憑藉著這一角色,張學友斬獲了第八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男配角獎項。
而這次成功讓他的自信倍增。
隨後他以專輯《給我親愛的》重返歌壇。
同年發布了專輯,《只願一生愛人》,而這張專輯成功的讓張學友重新獲得了認可。
然後他又用將近兩年的時間追回了羅美薇
經過了挫折之後。
名利於張學友來言,已然不再重要,他開始深耕自己的事業。
每次演出之後,他都會向有關的工作人員認真的去徵求意見,檢查自己在演出中的得失
。
以前的張學友比較懶,從來都沒有寫日記的習慣。
但是現在的張學友卻在每一次演出之後。
即使類的虛脫也一定要把當天的表演總結逐條的記錄下來。
1992年,郭富城回到了香港發展,很快便與張學友、劉德華、黎明一起進入了樂壇。
當年東方日報寫了一篇描寫香港樂壇的打油詩,被「香港演唱會之父」張耀榮看到之後。
自此,香港四大天王雄霸亞洲,橫掃香港樂壇的時代也正式開始。
這個時候的張學友,一直未曾忘記當初的目標——成為香港歌壇領袖。
一首《吻別》,讓張學友徹底封神了!
他那渾厚的聲線和極富感染力的演唱,將歌中失戀的人的糾葛和不舍詮釋得惟妙惟肖。
「我和吻別,在無人的街,讓風痴笑我,不能一起去。」
精美的旋律,動人的演唱。
無數的人為之潸然淚下。
專輯《吻別》在多地暢銷,收穫了400多張的銷量。
截止2003年更是達到了2500萬張,張學友成為了當之無愧的歌神。
事業碩果纍纍,愛情自然也是絢爛無比。
在經過了長達十年的長跑後,張學友決定與羅美薇攜手共度餘生。
1996年2月15日,兩人在倫敦登記結婚。
也許他們的愛情不夠轟轟烈烈。
卻能夠抵得過歲月的長河。從此,他的世界裡只有一生所愛——妻子和音樂。
娛樂圈裡面的紛紛擾擾都不再跟他有關。
夫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
至今他的演唱會依舊是常常爆滿,就連逃犯也不惜暴露自己,只為聽一場他的演唱會。
你已經用歲月的更迭,張學友的音樂仍然是不曾褪色的經典。
他的歌聲已經鐫刻進幾代人的青春,年近花甲,他依舊是在舞臺上勁歌熱舞,肆意的揮灑汗水。
然而總有那麼幾個瞬間,我們能夠感受到,垂暮之年的無奈。
衷心的希望。
時間能夠慢一點,再慢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