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哈佛路》:解讀迷途少女自我拯救背後的現實意義

2021-01-09 月如文娛

文/月如

豆瓣8.1分的經典電影《風雨哈佛路》是美國一部催人警醒的勵志電影,影片由Peter Levi執導,索拉·伯奇、邁克·裡雷等主演。影片於2003年4月7日在美國上映,這是一個擁有孤獨靈魂的迷途少女實現自我拯救的簡單故事,卻是我們每個人的縮影,娓娓道來後足以引起我們的共鳴和反思。

該片是根據一個真實故事改編,主要介紹了一位出生在紐約貧民窟的女孩麗茲,從小就開始承受著家庭的千瘡百孔,父母酗酒吸毒,母親患上了精神分裂症,經歷人生的各種艱苦和辛酸,選擇逃離原生家庭後的麗茲在流浪中幡然大悟,只有讀書成才方能改變自身命運,走出泥潭般的現況。就這樣擁有孤獨靈魂的迷途少女麗茲走上了一條自我拯救的道路,並憑藉著不斷地堅持和努力,最終考進了最高學府哈佛的勵志故事。

該影片之所以成為經典的原因在於:

其一,它選擇了一個跨越國界、跨越文化,甚至跨越時間的話題,在逆境中求生存,在迷途中實現自我拯救和價值觀的自我重構;

其二,貧窮和原生家庭,這樣的社會背景或者家庭背景更是普遍存在的,再富裕的國家和地區都有一個角落叫做「貧民窟」,都有一群人叫「底層人民」。

麗茲是大千世界千千萬萬個你我的化身和縮影,總有一個點會戳中你我的痛,點醒迷茫和沉睡的你我。現在的你處於人生的哪個階段?是疫情期間困在家卻還在為大學夢挑燈夜戰的學生嗎,是畢業後糾結大城市漂泊還是回家過穩定生活的應屆生嗎,是已經成家卻還未立業的焦慮青年嗎,又或者是走在人生邊上不知道前方在哪兒的迷惘朋友。

接下來我主要從人物性格和主題呈現兩個角度來分析主人公麗茲實現自我拯救背後的現實意義,希望為迷茫中的你我點亮一盞燈,願我們過上想要的生活。

一、麗茲性格的形成

性格心理學中提到:一個人的性格形成是基因,剩下的是自幼成長、教育程度、智商、信仰、經濟狀況、父母的影響塑造而成的。

首先,最直接的影響來自於糟糕的原生家庭——性格孤獨麗茲出生在紐約的貧民窟,物質的缺乏不可怕,可怕的愛的缺乏,她從小就承受著原生家庭的千瘡百孔,父母酗酒吸毒,母親患上了精神分裂症,沒有能力掙錢養家,只要有錢就拿走買毒品,這樣的環境下,何談愛與被愛。麗茲對垃圾場一樣破爛的家和墮落無能的父母感到厭惡,發自內心的牴觸。

其次,受到父母性格的影響——迴避型人格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迴避型人格」,又稱為「逃避型人格」,其最大特點是行為退縮、心理自卑,面對挑戰多採取迴避態度或無能應付。

很明顯,麗茲的父母在逃避責任、逃避困難、逃離生活,生下孩子卻不管不顧,麗茲的母親讓自己永遠沉醉在毒品中,甚至麗茲被兒童福利院帶走,父親也低頭一聲不吭,麗茲的眼神從祈求到無助到憎恨。在父母「迴避型人格」的影響下,麗茲面對同學的取笑,選擇了逃避,為了生存,四處流浪。

最後,自我認知和價值重構——意志堅定,性格堅韌我要盡力拼搏,避免讓自己墮入生活最底層,別人能做的,我為什麼不能?我要選擇自己的人生。——麗茲

母親去世,麗茲躺在母親棺材上的那一幕,真的戳中淚點,這個少女,她不善言辭、她迷茫無助、她愛母親卻不想像母親一樣墮落的走完一生,生活把她逼上了絕路,終於有了質的改變,她意識到了讀書可以改變命運,才能逃離泥潭一樣的生活環境。這個擁有孤獨靈魂的迷途少女開始絕地反擊,此時的她意志堅定,性格堅韌,衝破一切困難和挫折,只為拿到哈佛獎學金,進入最高學府。

二、影片主題呈現

我認為,該片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勵志故事,但卻不僅僅反映單一的主題,首先,非常明顯的一層主題是拼搏奮鬥、改變自己、追求夢想;還有一層主題是對家庭異化的批判,編劇巧妙的把兩層主題淋漓盡致地呈現出來。

主題一:拼搏奮鬥、改變自己、追求夢想夢想與電影,一直是不可分割的,電影本來就是造夢的藝術。夢想是一個老生常談、經久不衰、歷史感時代感兼具的話題,風雨哈佛路,哪怕風雨兼程,也要進入最高學府哈佛修行,這就是麗茲的夢想,這個夢對一個受過千瘡百孔傷痕的人來說,是那麼遙遠,又是那麼觸手可及

遙遠是因為它真的是一個夢,一個很難實現的夢;觸手可及是因為夢想的軟肋是心中有夢,只要心中有夢,逆境中更適合生存,堅持下去,一定會實現的,這是擁有孤獨靈魂的迷途少女麗茲告訴我們的。

主題二:對家庭異化的批判對家庭異化的批判,主要表現在影片前部分對麗茲家庭表面環境的描寫,麗茲的家裡,小小的空間更像一個垃圾場,不光鮮甚至腐臭的生活,通過蒙太奇技術把墮落異化的貧民窟家庭呈現在觀眾眼前,把這樣異化的環境與影片的大環境(繁華的紐約都市)形成鮮明的對比,紐約是實現「美國夢」最重要的地方,可是在繁華的背景下隱匿著的是無數個像麗茲家一樣的異化家庭,足以突出影片對於家庭異化的批判。

三、自我拯救背後的的現實意義

麗茲的自我拯救是在自我認知下的自我價值重構,她曾經與父母一樣,是一個「逃避型人格」的迷途少女,擁有孤獨的靈魂,逃避著眼前的一切。可是她明白了想要離開讓自己厭惡的環境就需要讀書,她明白一個道理:我命由我不由天。在新的認知和觀念的引導下,她努力的邁出了第一步,克服重重困難,加快學完所有課程,拿到哈佛獎學金,並成功通過面試,麗茲成功地完成了自我拯救,永遠不用過千瘡百孔的生活了。

我命由我不由天,逆境中更適合生存隨著前段時間國產動漫《哪吒》的火熱,有句臺詞也跟著火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為什麼短短的幾個字卻能戳中好多人的心,因為我們身處逆境時只會抱怨命運的不公,沒有說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勇氣,所以這句話給了迷茫的你我很大的力量。

我們被日常的瑣事整的焦頭爛額時,我們遇到一點點小挫折時,當我們生活工作愛情不順時,想想麗茲的生活,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命運、我們的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裡,逆境一點都不可怕,逆境中更適合生存,畢竟我命由我不由天!

個人夢想也需要家庭溫暖的愛就算我的媽媽是世界上最差勁的媽媽,就算她在世人眼裡是個人見人怕的癮君子,但是我依然那麼的愛她。如果能回到過去,我願意用現在的一切挽回家庭。——麗茲

麗茲出生在一個沒有愛的家庭,父母只負責把他們生下,卻不管不顧,不疼不愛,麗茲憎恨父母,憎恨這個家庭,可是麗茲愛自己的父母嗎,答案是肯定的。麗茲實現了夢想,也完成了自我拯救的使命,她永遠不會回到之前的環境,可是她想念在那裡生活過得親人,只是生活所迫,倘若一切安好,誰不想在實現個人夢想的道路上有家人的愛與支持。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一玉口中國,一瓦頂成家,都說國很大,其實一個家。一心裝滿國,一手撐起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國家》

有聽過成龍攜手劉媛媛唱的那首《國家》嗎,無論中國還是美國,或者是哪個國家,一個家庭就是國家的縮影,每個家庭的狀態才是國家的真實面貌,所以前面提到過麗茲的家庭是美國貧民窟家庭的縮影,但卻與繁華的紐約形成了鮮明對比,所以暗含對家庭異化的諷刺,所以想要實現「美國夢」或者「中國夢」,那就要先從家庭開始抓起,畢竟家是最小國。

寫在最後: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這是一個簡單的故事,它關於夢想、關於家庭、關於愛,已經記不清影片有多少次觸碰到內心的痛、觸動到翻湧的淚。

我命由我不由天,哪怕手裡拿到的是一副爛牌,也要竭盡全力打贏它,大家還在追夢嗎,大家還在迷茫嗎,我同大家一樣,所有的迷茫都要經歷過,才能體會撥開雲霧見太陽的快樂。

大家有一個美好的家庭嗎,大家在享受家人的愛嗎,如果有的話,首先恭喜你超級幸運,也要提醒你一定要學會珍惜;如果沒有,沒關係的,我們要學會感恩,感恩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的人,感恩曾經陪伴過我們的人。最後允許我再重複一遍,我命由我不由天,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這就是迷途少女麗茲自我拯救背後的現實意義。

相關焦點

  • 《風雨哈佛路》:逆襲精神的背後,是對自我價值觀重構的過程
    在我觀看影片《風雨哈佛路》時,被這句話深深打動。是啊,我們無法選擇出生,但可以選擇人生。這部電影根據真實故事改編,以一個身處逆境女孩的成長之路為主要線索,在2003年上映,當年就獲得第55屆艾美獎的三項提名,影片也以其真實的情境、逆襲的精神受到觀眾的好評,豆瓣評分高達8.1。故事雖然發生於國外,但影片中的逆襲精神,對於我們的現實生活依然具有啟迪意義。
  • 《風雨哈佛路》:在傷痛中完成自我重建,與世間美好環環相扣
    前幾天在家,又把之前存在電腦裡的電影《風雨哈佛路》看了一遍。這部豆瓣8.1高分的電影主要講述了生活在美國貧民窟的女孩麗茲,她的原生家庭非常糟糕。爸爸是個酒鬼,媽媽因為吸毒患導致神經分裂並且患上了愛滋病。她和姐姐需要出去乞討才能維持全家生活。在媽媽的葬禮上,麗茲下定決心讓自己重新開始好好生活。她努力學習,最後以優異的成績被哈佛錄取。
  • 《風雨哈佛路》一部催人警醒的勵志電影
    而讓我最最感動的電影之一就是這部風雨哈佛路。在故事中,一個過著貧窮並且不幸的生活的女孩憑藉她的決心和努力終於被哈佛錄取。雖然這部電影劇情很簡單,但是意義深遠,給了無數人帶來感動和溫暖。風雨哈佛路是2003年上映的一部非常鼓舞人心、有意義和感人的電影。
  • 《風雨哈佛路》:理解「杜根定律」,讓自信化作行動,向彼岸前行
    傅首爾與《風雨哈佛路》中莉斯的童年很相似,充滿灰暗,沒有撒嬌,沒有保護,有的只是掙扎和自卑。但她們都沒有放棄對生活的希望,帶著心中那份篤定,拼盡全力,因此10多年之後,傅首爾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莉斯也終於考進了哈佛大學。看到這兩個故事,不禁讓我想起了「杜根定律」這個概念,它告訴我們一個擁有自信的人,更有可能收穫想要的結果。
  • 《風雨哈佛路》殘酷的現實不可怕,可怕的是沉淪的心態!
    《風雨哈佛路》殘酷的現實不可怕,可怕的是沉淪的心態!《風雨哈佛路》是美國一部催人警醒的勵志電影。一個面對家庭重重困境的女孩,仍舊以自已單薄努力登上哈佛大學的故事,影片根據真實事件的改編,卻並未有何般煽情的去呈現這一過程,電影前半段將鏡頭聚焦於出生在美國的貧民窟裡麗茲苦難的生活境遇,後半段則以堅韌平淡的鏡頭寫實生活,精簡有力的臺詞成為了電影塑造人物的核心。《風雨哈佛路》為美國2003年上映的劇情傳記,別名《最貧窮的哈佛女孩》。
  • 《風雨哈佛路》:當孩子懂讀書的意義,連貧窮都阻止不了孩子成功
    ——《風雨哈佛路》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家長們反應的最多的一個情況,就是孩子在學習這件事上沒有主動性。確實學習是一件"反人性"的活動,沒有從學習中找到樂趣所在的人看來,學習是枯燥乏味的,他們把學習當成了壓在身上的負擔,並沒有當成自己的事情,而且還會反抗學習給自己帶來的壓力。
  • 《風雨哈佛路》:生命的意義,只能由我們自己定義
    今天呢,梅也要為大家分享一本非常非常勵志的書《風雨哈佛路》。 《風雨哈佛路》的作者莉絲·默裡可以說是糟透了。 莉絲·默裡出生在紐約貧民窟,父母吸毒,她從小就在在毒品、愛滋、飢餓中度過童年。
  • 風雨哈佛路 影評
    風雨哈佛路是一部勵志電影,是一部認識自我、堅定自我的傳記電影。主角Liz的起點很低,比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低,她有一個糟糕的出生環境,母親吸毒,父親住收留所,姐姐懦弱,外公亂倫。她身上有難聞的味道,同學們嘲笑她,她的世界一直是黑暗的,沒有人可以給予她幫助,除了她自己。和她在一個生活環境的人大多都選擇了墮落和埋怨,比如她的朋友chris。
  • 《風雨哈佛路》| 和誰在一起,真的很重要
    過去的10天,我們一起讀完了《風雨哈佛路》,主人公莉絲·默裡一路從貧民窟走到哈佛大學的經歷深深感動著我。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談談書中的那些人和事,也一起來看看讀者的精彩讀書筆記。她的母親流浪過,他的父親流浪過,她也走上流浪的路。可是她與父母最大的不同在於,她看過毒品帶來的太多傷害,她堅決抵製毒品。如果說父母的流浪帶來的是混亂和墮落,那麼莉絲的流浪就像是一場救贖。她從孩童成長為少女,逐漸清晰自己想走的路和想要的生活。
  • 《風雨哈佛路》:貧寒女孩的勵志故事
    生活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富有的人也有自己的煩惱,貧窮的人也有自己不平凡的一面,就像今天小麥要向大家推薦的這部電影一樣,那就是美國電影——《風雨哈佛路》。《風雨哈佛路》上映於2003年,國內豆瓣評分8.1分,雖然只獲得了第55屆艾美獎的提名,但它所講述的貧窮女孩在面對生活艱辛之時的勵志故事,還是感染了不少觀眾。
  • 《風雨哈佛路》陪你度過高考之後
    這部電影《風雨哈佛路》,讓我最受益的就是「別問為什麼」。別問為什麼是你,而不是別人。執著於「問為什麼」,被憤怒侵蝕自我而毫無用處,那只是在向命運投降。Lizs即使站在哈佛大學的草地上,看著來來往往愉快聊天的人,她羨慕他們,但也沒有追問過自己「為什麼是我」。
  • 一部與學霸有關的電影——《風雨哈佛路》
    《風雨哈佛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一位生長在紐約的女孩莉斯(Liz)歷經各種人生磨難,憑藉自己的努力,最終考上哈佛大學的故事。隨後,她開始了漫漫求學路。她用兩年時間學完了高中四年的課程,同時還兼職打工掙生活費,無家可歸的她只能在來來回回的地鐵裡度過漫長夜。憑藉著過人的聰慧和刻苦努力,莉斯的很好地完成了高中學習,成績名列全班第一,並最終申請到了紐約時報的全額獎學金,步入了哈佛的學堂,同時還在紐約時報獲得了工作。
  • 考研必看電影《風雨哈佛路》!
    《風雨哈佛路》劇照 但在15歲那一年,母親最終離她而去。 《風雨哈佛路》劇照 母親過世後,利茲一度心灰意冷。
  • 最貧窮的女孩如何考上哈佛?淺談經典勵志電影《風雨哈佛路》
    這是個人最喜歡的一句臺詞,出自電影《風雨哈佛路》。 《風雨哈佛路》 《風雨哈佛路》又叫「最貧窮的哈佛女孩」,是一部由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
  • 最貧窮的女孩兒如何考上哈佛?淺談經典勵志電影《風雨哈佛路》
    這是個人最喜歡的一句臺詞,出自電影《風雨哈佛路》。《風雨哈佛路》《風雨哈佛路》又叫「最貧窮的哈佛女孩兒」,是一部由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風雨哈佛路》之後,Liz一邊讀書一邊打工,用兩年的時間完成4年的學業,最後考上哈佛大學。
  • 風雨哈佛路一部適合不良少年學習的電影
    風雨哈佛路中的主人公Liz青少年時代就是個不良少年,出生於吸毒的愛滋病家庭,非常的貧困苦難,小時候就沒有上過幾天學,她最後靠著自己的努力考入哈佛,改變了命運。這樣一個勵志故事,讓我們意識到每個人心中所藏著的巨大潛力和力量。
  • 三個角度看《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和《風雨哈佛路》相似精神價值
    「這是我讀完小說《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和看完電影《風雨哈佛路》後,腦海裡想到的第一句話。小說《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是美國歷史學家、作家塔拉韋斯特弗的一部自傳體小說,講述了塔拉自己受家庭桎梏從小沒接受過學校教育,到自己找尋到真正的自我,實現入劍橋、訪哈佛、拿到博士學位的涅槃成長之路。
  • 風雨哈佛路,你的將來與努力成正比
    作者:Tina正在輸入當我們在學習路上偷懶彷徨的時候何不去看一下《風雨哈佛路》,它雖不能讓你找準你前進的目標,但它最起碼讓你不在彷徨,不在偷懶。在我看到《風雨哈佛路》的麗茲時,我就在想她到底是擁有了多麼強大的內心,做出了那麼大的改變,家庭的變故,最愛的媽媽的離開,沒有一個親人願意給她一個家,被迫進入收容所等等不能再壞的事情在她身上一件一件的發生了,和她一樣的孩子在勸她放棄不要掙扎了,要認命的時候,她非但沒有低頭反而越挫越勇,兩年完成四年的功課提前畢業,拿到了紐約時報高額的獎學金,順利進入哈佛求學,光鮮的背後是她付出了常人所不能及的努力
  • 豆瓣評分8.1《風雨哈佛路》:手握一副爛牌,如何改變命運?
    仲念念 | #情感#影評系列 電影 | 《風雨哈佛路》 插圖:電影《風雨哈佛路》劇照 01.
  • 評《風雨哈佛路》:不夠勵志的勵志片,這幾點還有改善空間
    (二)《風雨哈佛路》和《當幸福來敲門》的不同在哪裡?說實話,《風雨哈佛路》的故事本身是不錯的。很多勵志片都是真實改編,並且偏向傳記風格。《風雨哈佛路》中的主人公,其起點遠比其他學生要低很多。原本上哈佛就非常困難,而幾乎沒怎麼上過學的主人公不僅要在學習困難,還要進一步克服一貧如洗的經濟狀況、無家可歸及母親逝世的情緒低谷和周圍人都在否定自己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