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角度看《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和《風雨哈佛路》相似精神價值

2020-12-20 碧海微光

王爾德說:」我們都生活在陰溝裡,但是仍有人願意仰望星空。那仰望星空的人,必定內心藏著生生不息的,夢想和希望。「

這是我讀完小說《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和看完電影《風雨哈佛路》後,腦海裡想到的第一句話。

小說《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是美國歷史學家、作家塔拉韋斯特弗的一部自傳體小說,講述了塔拉自己受家庭桎梏從小沒接受過學校教育,到自己找尋到真正的自我,實現入劍橋、訪哈佛、拿到博士學位的涅槃成長之路。

真實故事改編而成的電影《風雨哈佛路》,講述的是主角利茲在毒品、愛滋、飢餓充斥的環境中度過童年,經歷了街頭流浪、撿垃圾、偷東西的顛沛流離後,最終跨越命運的艱難和困境、靠一己之力進入最高學府哈佛大學的自我成長之路。

塔拉和利茲在地獄般的童年成長和原生家庭負累下,選擇了同樣的涅槃之路——通過教育實現人生翻盤,兩個人相似的故事背後傳承的精神價值也如出一轍:生於絕望,也要活出希望,做自己人生的掌舵者;放下過往,才能找到自己,涅槃重生。

接下來,我將從塔拉和利茲相似的成長環境、相似的涅槃之路以及故事背後傳遞出來的相似內涵價值淺析小說《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和電影《風雨哈佛路》帶給人的精神意義。

1 相似的成長之路

海明威說:「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是到後來,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最強壯的地方。」

很難想像,生活於塔拉和利茲那樣的家庭環境中,究竟有怎樣的苦痛磋磨,她們同樣被家庭所累,被親情掐斷了飛翔的翅膀,於陰暗腐爛的少年時光裡一邊想要掙脫,一邊仍要顧念原生家庭的愛和親情。

一、塔拉:偏執、狂躁、暴力和被害妄想症所包圍的原生家庭塔拉的家庭是美國虔誠的摩門教徒家庭,她自小在愛荷華州農場的廢料場裡長大。她的父母從不會相信政府,不給孩子辦出生證明,不送孩子上學校,拒絕醫院,他們所有的生存只依靠自己家人的自產自足。

塔拉年少的生活幾乎是與世界隔絕的,她所有的思想認知都是父親家人給予的。

塔拉在十七歲前從未踏入教室,她主要的生活場地就是家裡的廢料場,生活的重點就是收拾垃圾,那是他們家的「產業」,是父親用以對抗社會、對抗世界末日的「法寶」。

塔拉家人從未進過醫院,即使是哥哥盧克和父親嚴重燒傷重幾乎無救的情況下,他們都選擇把命運交給上帝和自家自製的精油,也絕不求助正規醫院。

塔拉父親患有精神分裂症而不自知,他是全家的霸權者,企圖控制全家人的思想、行動和人生。塔拉的哥哥肖恩是個暴力狂,在年少的歲月中,塔拉曾經無數次被肖恩暴力虐待,以致噩夢連連甚至自己不敢單獨和肖恩獨處。塔拉的母親是個「以夫為天」的順從女人,沒有主見,更不敢違逆,即使知道女兒受虐,卻依舊執迷不悔地站在丈夫兒子身邊,譴責塔拉是「惡魔」附身。

生於泥潭,困於深淵。思想被禁錮,身心受摧殘。塔拉,是在充斥著傷害、噩夢和無知的原生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在幾乎與世隔絕的大山之中,沒有人給她這個世界正確的價值引導,也沒有人教過她究竟該怎麼過自己的人生。

二、利茲:吸毒、酗酒、愛滋、收容所包圍下的原生家庭利茲生於一個千瘡百孔的家庭,母親酗酒吸毒,並且患有精神分裂症,在利茲15歲時死於愛滋。父親也是個癮君子,在母親死後進了收容所。外公是個不能倚靠的老流氓,對利茲母親和姐姐都行過非人之禮。

生於這樣的家庭,父母不是自己倚靠的臂膀,相反,利茲要用自己小小的身軀承擔起家庭的重擔,在父母毒癮發作時要盡全力看護住他們別做出過分舉動,更是在母親病入膏肓時全力照顧她的飲食起居。

她在毒品、愛滋、飢餓充斥的環境中度過童年,獨自守護著沒有希望的家庭,直到它徹底破碎。

15歲母親去世後,利茲過上了流離失所的生活,在城市的角角落落流浪乞討,睡地鐵站,撿拾垃圾,甚至偷超市東西……

15歲之前的利茲,沒上過幾天學,她的衣服充滿惡臭,身上都是蝨子,身邊都是家庭破碎、生活無依的混混少年,她的生活裡除了生活的貧窮和壓榨似乎看不到任何希望和遠方。

利茲知道,在她的世界之外,有著另外一個光鮮亮麗的世界,那裡溫暖明亮,卻永不屬於自己。

命運的起點把利茲困在生活最底層,讓她掙扎於貧窮、毒品和混亂不堪的人世間,家庭是她和命運的角鬥場,父母是她成長的累贅、負擔,沒有人能夠救她出水深火熱的煉獄,在苦痛掙扎的淬鍊涅槃中,她只能一個人抹黑前行。

2 相似的涅槃之路:通過教育,重獲新生

教育其實是一個自我發現、培養自我意識和想法的過程,也唯有教育,能夠重新打開新世界的大門,讓人跨越窘境,跨越命運,涅槃重生。

一、塔拉:走出大山、走進教育的殿堂,走向精彩紛呈的世界塔拉在自己功成名就後說:「我所做出的決定,都是由一個改頭換面的人,一個全新的自我做出的選擇。你可以用很多說法來稱呼這個自我:轉變,蛻變,虛偽,背叛。而我稱之為:教育。」

是教育,讓塔拉從被家庭禁錮了十幾年的偏執思想中掙脫出來,也是教育,讓塔拉自由地選擇自己想要的人生。

塔拉的轉變,是哥哥泰勒點醒的,她親眼看著泰勒向父親提出「我要上學」,看著他走出大山,走向自己的世界。

若成長的道路太過崎嶇,若家庭的思想桎梏讓人再難呼吸,人總要去尋求改變,而教育是塔拉從泰勒身上學會的自我拯救辦法。即使知道父親會阻止、會反對,塔拉毅然在沒有接受過任何教育的前提下,一邊在廢料場工作,一邊在黑暗的地下室裡自學,準備著大學入學考試。

經歷了兩次考試才勉強及格的塔拉,進入大學後,才知道自己和真實世界的差距。在教育帶給她的新思想和父親灌輸給她的偏執思想鬥爭中,她一路涅槃向前,一路探索、一路學習,也一路武裝起自我的意識和人生的價值,明確了自己要走的人生方向。

於塔拉而言,選擇了教育,就意味著背離家庭。承受著內心和家庭剝離的苦痛煎熬,塔拉一路從楊百翰大學、到進入劍橋,訪學哈佛,最終拿到了劍橋的博士學位。

塔拉,從大山廢料場的垃圾堆,走到了最頂尖學府的最高學位上,是教育,給她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也是教育,賦予了她改變命運的力量,讓她的人生有了無限可能。

二、利茲:通過教育,實現了崛地而起的命運翻盤

「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著島嶼和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

」生活對我們已經夠糟的了,我們只能努力去改變它。「這是利茲對待生活的態度,也是她能夠改變命運的原始驅動力。

母親因愛滋去世,是利茲開始審視人生、改變活法的導火索。不再沉溺於做一個顛沛流離的乞討兒,利茲選擇了回到學校,選擇了向命運挑戰。

若生活已經糟糕透頂,那麼就來一次徹徹底底的顛覆,看看自己的人生究竟還能有多少能量。

拼著一股不服輸的勁頭和決意與命運抗爭的傲氣,利茲用兩年時間一邊打工,一邊完成了四年的高中課程,最後,她依靠自己的優異成績獲得了紐約時報一等獎學金,自信從容地進入世界最頂尖學府哈佛就讀。

從渾渾噩噩不知未來何在,到自信走入大學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利茲,也是選擇了教育這條路,才有了改變貧窮落魄的機會,有了崛地而起衝向高空的力量。

教育並非只是讓人獲得特定的知識,而是讓人擁有了向上攀登的技能,教育本身可以給人以認知能力和創造力,讓人們在這世間擁有更多勇氣、力量與選擇的權利,也能夠更清醒地面對過往、追求未來。

3 相似的精神意義:即使生於絕望,也能活出希望;放下過往擁抱自己,才能重獲新生

無論是《你當象鳥飛往你的山》,還是《風雨哈佛路》,兩部作品傳遞出來的精神內涵絕不僅是勵志人生故事的典範榜樣或是教育對於人成長的意義,他們通過塔拉和利茲的成長經歷,真正要表達的精神價值是:即使生於絕望,也要活出希望,讓人生成為自我選擇的狀態而不是被迫經營的無奈;放下過往擁抱自己,才能重獲新生逆風飛翔。

一、即使生於絕望,也要活出希望,做自己人生的掌舵者《活出生命的意義》中說: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後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自己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

塔拉和利茲的故事,真正讓人為之讚嘆的從來不是她們收穫的高學位,而是面對絕望人生生出的勇氣,更是她們在無人引導、深陷窘境下仍舊堅持的自我追尋。

「無論你成為誰,無論你把自己變成了什麼,那就是你本來的樣子。它一直在你心中。不是在劍橋,而是在於你自已。你就是黃金。回到楊百翰大學,甚至回到你家鄉的那座從地山,都不會改變你是誰。」

塔拉真正的成功不是成為了作家、歷史學家,而是她終於在披荊斬棘刀霜劍戟中擁有了獨立的人格,從教育中獲得了精神上的自由,能夠自由從容選擇自己人生的方向,才是塔拉給予我們最大的精神價值。

當回答記者提出的「你曾經睡在街上,流浪,你有沒有覺得自己很可憐」這一問題時,利茲說,我為什麼要覺得可憐,這就是我的生活。我甚至要感謝它,它讓我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往前走。我沒有退路,我只能不停地努力向前走。我為什麼不能做到?

利茲真正的成功不是進入哈佛成就功名,而是跨越人生最艱難的困境,一往無前勇敢奮鬥的毅力,還有她睥睨過往笑對生活的勇氣。以一己之力,成為自己人生的擺渡者,扭轉人生敗局,掌舵自己的人生才是利茲最值得驕傲的所在。

身處地獄仍仰望星空,滿身泥垢仍嚮往自由。人生就是於絕望深淵處依舊要絕地反擊,於生活陰暗中仍舊要活出燦爛。

越是風霜劍戟相侵,越要鐵板鎧甲護身,搏出自己的碧海藍天。

二、正視命運,擁抱過往,才能看見未來,逆風飛翔泰戈爾說:「你的負擔將變成你的禮物,你受的苦將照亮你的路。」

當塔拉能夠坦然向自己的同學介紹自己的家庭、自己的過往,當她能夠放下過去、放下原生家庭對她的迫害和排斥,才是她真正從過去的經歷中解脫出來,真正做自己的開始。

正如利茲所說:「我不用再過顛沛流離的生活,但我深深記得我所有認識的人,所有我做過的事,還有記憶的片段。我忘記了那些瑣碎的難堪的事情,但仍很難獨自承受。所以我才會告訴你,我的故事。現在我能埋掉、燃燒、平息它,然後繼續向前。」

不再抱怨命運的殘酷,勇敢接納過往人生的饋贈,即使曾經傷痕累累,也能夠放下怨懟,和過去和解,才是人生最大的課題,也是一個人能夠改變命運、走向自己人生的關鍵。

執念於過往的深淵,就看不到未來的方向。沉湎於抱怨和仇恨,就永遠擺脫不了命運的枷鎖。塔拉和利茲告訴我們:唯有擁抱過去,把過往的傷痕變成未來人生的鎧甲,才能勇敢飛向屬於自己的天空。只有和人生和解,才能於漫漫時光中感受人生的豐富、遇見更多的可能。

4 結語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和《風雨哈佛路》是兩部極具哲思意義的作品,在兩個女孩絕望到希望、窘困到自由的成長故事中,給人以生活的啟迪和精神的助力。

看過這兩部作品,我們會相信,人生每一步都有其意義,只看你如何對待它。如果生命曾給了你太多疼痛磋磨,與其抱怨沉淪,不如在劇痛中突破過往、涅槃重生。

若生活真的已經糟糕透頂無力可退,請記得給自己一次和命運硬磕到底的勇氣,或許這就是你一飛沖天的機會。

-END-

碧海微光:以手寫心的情感作者,願用文字點一束微光,伴你看生活萬千,隨你走歲月長河!

相關焦點

  •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女人要有一次涅槃,痛苦之後就是重生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聽到這個書名,可能很多人會覺得比較陌生,而且有點拗口。但這本書卻獲得了豆瓣評分9.0,《紐約時報》暢銷top1,現在也是噹噹暢銷榜前三。這本書到底為什麼吸引人,裡面又講了什麼故事呢?《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就是一本自傳,講述的也是真實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也就是作者,叫做塔拉·韋斯特弗。
  • 比爾·蓋茨極力推薦,讀完《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理解教育意義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先是被這書名擊中,優美清新,像詩一樣。看到封面後,再次被擊中,太好看了!去年12月份就開始讀了,跨了個元旦,又過完了新年,才將它看完。我很難以自己的視覺去感受書中所寫的故事,因為與我成長環境和教育經歷很不一樣。作者經歷的教育,是宗教名義下極端教條主義的體現,是以愛之名的精神綁架和教育僵化。除此之外,這個家庭,還充斥著家庭暴力、精神疾病、輕視女性及反科學反現代化等種種問題。與其說是家庭,不如說像一個戰場。當我了解到作者塔拉跟我們算是同時代人時,我有點慌。
  • 乘風破浪的姐姐:像鳥一樣飛往你的山
    今年已經50多歲的伊能靜依然能夠如此專注地拼搏在自己熱愛的事業上,這份精神真的很值得人敬佩。她的專業精神也深深地感染了自己的隊員。這就是這群乘風破浪的姐姐,為了自己的夢想,不斷挑戰,全身心地投入。 這讓我突然想起前段時間看過的一本書《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書中的主人公也是一個乘風破浪開了掛的姐姐。
  •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願你衝破思想的牢籠和禁錮,願你一往無前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好書推介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Educated: A Memoir)》你有沒有想過,假如自己生在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自己的生命會是什麼樣子的?在這個由宗教信仰嚴密縫合的世界觀中,一切正常的行為都變成了一場與上帝對抗的陰謀,而大男子主義、家庭暴力、甚至世界末日理論等反現代反科學的理論都可以自洽,讓人不得不去相信和遵守。面對這樣的世界,你會變成怎樣讀完《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豆瓣9分好評,2019年度最受關注好書之一。
  • 霍亂時期,渴望像鳥飛往自己的山
    Reading Note 1 疫情期間,渴望像鳥飛往自己的山 6月看了兩本書:這兩年的全球暢銷書《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和馬爾克斯經典的《霍亂時期的愛情》。
  •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一個敢於挑戰命運的女孩書寫的傳奇人生
    文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一個敢於挑戰命運的女孩書寫的傳奇人生作者 娛樂小丑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貝多芬今年年初,一部由美國作家寫的勵志題材的小說《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風靡全美,該書上市首周便登頂《紐約時報》暢銷榜榜首的位置!而34歲的作者——美國作家、歷史學家塔拉·韋斯特弗名字也隨之家喻戶曉。她一度被《時代周刊》評為「年度影響力人物」,甚至連著名的比爾蓋茨也對她的作品讚譽有加!
  •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相信人生還有另一種可能
    你可以愛一個人,但仍然選擇和他說再見;你可以想念一個人,但仍然慶幸他不在你的生命中。《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是一位從大山裡走出的美國女孩,塔拉·韋斯特弗所寫。1986年,塔拉生於愛達荷州的「巴克峰」,父親的家族在山腳下生活了半個世紀。
  •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自學成才考取劍橋、哈佛的女孩自述
    今天看完了《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從收到書到看完大概用了3個晚上,整本書讀起來像小說,但是這是作者的真實經歷,這些經歷在我們普通人看來真的非常離奇。作者自學考試,17歲開始上大學,之後考取了劍橋的研究生、哈佛的博士生,可謂離奇。那這本書大概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呢?這本書大概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講她未受教育之前的事,第二部分是她受教育之後自己的覺醒之路。
  • 隨筆|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2010年獲得獎學金赴哈佛大學訪學。2014年獲劍橋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2018年出版處女作《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2019年因此書被《時代周刊》評為「年度影響力人物」。很多人一開始以為這是一本雞湯,其實不是,它更像是,或者說就是塔拉·韋斯特弗的回憶錄或是自傳,講述一個女孩從大山裡,一個被父母的封建思想禁錮住的家庭牢籠中走出去,尋求改變,不斷掙扎的過程。
  •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有聲書上線啦!
    日前,全球現象級暢銷書《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有聲書獨家發布儀式在第十八屆北京國際圖書節上舉行。《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有聲書由資深演播藝術家閻萌萌演繹,新經典有聲團隊傾力打造,懶人聽書與新經典文化共同完成了本次紙聲聯動。
  • 原生家庭理論深度解析比爾·蓋茨的推薦書《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是比爾·蓋茨2019年度薦書第一名,他的推薦語是:「這是一個驚人的故事,我在閱讀她極端的童年故事時,也開始反思起自己的生活。這本書每個人都會喜歡,它甚至比你聽說的還要好!」接下來我會運用原生家庭的理論來深度解析這本連續80周佔據《紐約時報》暢銷榜第一名的年度圖書:《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Educated)。書的中文譯名《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是編輯部從《聖經》中找到的靈感,據編輯介紹,這句話包含了兩重含義:第一重含義是「逃離」,第二重含義是「找到新的信仰」。比起英文書名Educated(受教育),中文書名更加形象化地表達了作者的人生歷程。
  •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如何擺脫原生家庭的羈絆?
    雖然,這只是一個電視劇,可這樣的事情並非個例。在遙遠的大洋彼岸,就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受原生家庭的影響,被父親的信仰折磨的遍體鱗傷的女孩,努力從廢墟中站起來,讓自己像一朵花一樣綻放美麗。她所處的原生家庭的環境惡劣,遠遠超過了蘇明玉,超出了常人的想像。她就是《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的主人公兼作者,塔拉·韋斯特弗。
  •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有聲書|電子書|策劃編輯|閻萌萌|懶人聽書
    疫情籠罩下的2020年,無論從哪個維度看,都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出版小年,從倫敦到紐約、從東京到莫斯科,幾乎所有書店都一片蕭瑟,中國也未能倖免。開卷數據顯示,2020上半年零售整體下降約10個點,尤其實體店渠道同比下降近5成。蕭瑟之中,有一個璀璨的閃耀之點,就是一本叫《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的書,此書幾乎成為中國今年上半年唯一、最大的亮點。
  • 全球經典勵志圖書《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中文版譯名背後的故事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是美國作家塔拉·韋斯特弗的處女作,上市第一周即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榜,至今已累計80周,仍高居Top1,全美銷量破百萬冊,作者因此書被《時代周刊》評為「年度影響力人物」。2019年該書在大陸出版,不過其中文譯名的最終確定,卻經歷了一波三折。以下內容為新經典工作室自述。
  • 吞吞影評|風雨哈佛路
    《風雨哈佛路》中,莉斯在深淵一般的原生家庭中成長,卻打破了環境的束縛,到達心之所向之處,莉斯也在向我們證實著環境並不能決定一切。1.身在無間,心在桃源。你知道貧民窟嗎?你見到過千瘡百孔的家庭嗎?或許現在你的大腦裡已經有了模糊的形象,但這些遠不足以形容她的生活。莉斯出生於紐約最爛的街,住著拖欠了半年多房租的垃圾場一樣的房子裡。
  •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像一扇門,門裡門外都是不一樣的風景
    即將成年的她在學校裡像白痴,對歷史一概不知,父親說的和老師說的完全不一樣,不知道怎麼和同學交流,遇到問題會躲在角落裡,這樣才會不再害怕。恐懼而又好奇的看著未知的世界。直到自考考上大學。2008年獲得文學學士學位,隨後獲得蓋茨劍橋獎學金。2009年獲得劍橋大學哲學碩士學位。2010年獲得獎學金去哈佛大學訪學。
  • 原著解讀: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6 終結篇:新生
    前情回顧: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1-5原著解讀Hello,大家好!消失一段時間,我來了!現在我們正在分享的是美國作家Tara Westover的educated,a memoir,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上一節我們講到在一幫貴人的幫助以及自己的一步步覺醒中,走上了自我重塑的道路。
  • 《風雨哈佛路》| 和誰在一起,真的很重要
    過去的10天,我們一起讀完了《風雨哈佛路》,主人公莉絲·默裡一路從貧民窟走到哈佛大學的經歷深深感動著我。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談談書中的那些人和事,也一起來看看讀者的精彩讀書筆記。親愛的小夥伴們,《風雨哈佛路》的共讀接近尾聲。如果你喜歡今天的故事,歡迎轉發給你的好友或分享到朋友圈。閱讀好書,共同成長,相遇十點,讀你每天!十點君在7月份,陪伴朋友們共讀了《杜月笙大傳》《金鎖記》《風雨哈佛路》3本書,許許多多的讀者每晚聽完主播的播講總覺得不夠,而留言區也都留下了大家第一時間寫下的讀書感悟。
  • 《你當像鳥飛過你的山》她17歲之前未上過學,28歲卻斬獲哈佛博士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每個人都會喜歡。它甚至比你聽說的還要好。——比爾蓋茨作者塔拉十七歲前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在哥哥泰勒的帶領下,通過自學奇蹟般考上楊百翰大學,然後上了哈佛大學,劍橋大學,哲學碩士,歷史博士,她的認知世界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稱此為——覺醒。她究竟怎麼做到的呢?塔拉韋斯特弗編著的《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是一部關於作者塔拉韋斯特弗的自傳體。
  •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我沒有原諒你,我只是放過了自己
    「我屬於那座山,是那座山塑造了我,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開始思考我的起點是否就是我的終點。」最近經常聽朋友最多討論的一本書就是《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帶著這份好奇心,我去看了一下,突然發現真的是一本徹徹底底的勵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