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爾德說:」我們都生活在陰溝裡,但是仍有人願意仰望星空。那仰望星空的人,必定內心藏著生生不息的,夢想和希望。「
這是我讀完小說《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和看完電影《風雨哈佛路》後,腦海裡想到的第一句話。
小說《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是美國歷史學家、作家塔拉韋斯特弗的一部自傳體小說,講述了塔拉自己受家庭桎梏從小沒接受過學校教育,到自己找尋到真正的自我,實現入劍橋、訪哈佛、拿到博士學位的涅槃成長之路。
真實故事改編而成的電影《風雨哈佛路》,講述的是主角利茲在毒品、愛滋、飢餓充斥的環境中度過童年,經歷了街頭流浪、撿垃圾、偷東西的顛沛流離後,最終跨越命運的艱難和困境、靠一己之力進入最高學府哈佛大學的自我成長之路。
塔拉和利茲在地獄般的童年成長和原生家庭負累下,選擇了同樣的涅槃之路——通過教育實現人生翻盤,兩個人相似的故事背後傳承的精神價值也如出一轍:生於絕望,也要活出希望,做自己人生的掌舵者;放下過往,才能找到自己,涅槃重生。
接下來,我將從塔拉和利茲相似的成長環境、相似的涅槃之路以及故事背後傳遞出來的相似內涵價值淺析小說《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和電影《風雨哈佛路》帶給人的精神意義。
1 相似的成長之路
海明威說:「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是到後來,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最強壯的地方。」
很難想像,生活於塔拉和利茲那樣的家庭環境中,究竟有怎樣的苦痛磋磨,她們同樣被家庭所累,被親情掐斷了飛翔的翅膀,於陰暗腐爛的少年時光裡一邊想要掙脫,一邊仍要顧念原生家庭的愛和親情。
一、塔拉:偏執、狂躁、暴力和被害妄想症所包圍的原生家庭塔拉的家庭是美國虔誠的摩門教徒家庭,她自小在愛荷華州農場的廢料場裡長大。她的父母從不會相信政府,不給孩子辦出生證明,不送孩子上學校,拒絕醫院,他們所有的生存只依靠自己家人的自產自足。
塔拉年少的生活幾乎是與世界隔絕的,她所有的思想認知都是父親家人給予的。
塔拉在十七歲前從未踏入教室,她主要的生活場地就是家裡的廢料場,生活的重點就是收拾垃圾,那是他們家的「產業」,是父親用以對抗社會、對抗世界末日的「法寶」。
塔拉家人從未進過醫院,即使是哥哥盧克和父親嚴重燒傷重幾乎無救的情況下,他們都選擇把命運交給上帝和自家自製的精油,也絕不求助正規醫院。
塔拉父親患有精神分裂症而不自知,他是全家的霸權者,企圖控制全家人的思想、行動和人生。塔拉的哥哥肖恩是個暴力狂,在年少的歲月中,塔拉曾經無數次被肖恩暴力虐待,以致噩夢連連甚至自己不敢單獨和肖恩獨處。塔拉的母親是個「以夫為天」的順從女人,沒有主見,更不敢違逆,即使知道女兒受虐,卻依舊執迷不悔地站在丈夫兒子身邊,譴責塔拉是「惡魔」附身。
生於泥潭,困於深淵。思想被禁錮,身心受摧殘。塔拉,是在充斥著傷害、噩夢和無知的原生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在幾乎與世隔絕的大山之中,沒有人給她這個世界正確的價值引導,也沒有人教過她究竟該怎麼過自己的人生。
二、利茲:吸毒、酗酒、愛滋、收容所包圍下的原生家庭利茲生於一個千瘡百孔的家庭,母親酗酒吸毒,並且患有精神分裂症,在利茲15歲時死於愛滋。父親也是個癮君子,在母親死後進了收容所。外公是個不能倚靠的老流氓,對利茲母親和姐姐都行過非人之禮。
生於這樣的家庭,父母不是自己倚靠的臂膀,相反,利茲要用自己小小的身軀承擔起家庭的重擔,在父母毒癮發作時要盡全力看護住他們別做出過分舉動,更是在母親病入膏肓時全力照顧她的飲食起居。
她在毒品、愛滋、飢餓充斥的環境中度過童年,獨自守護著沒有希望的家庭,直到它徹底破碎。
15歲母親去世後,利茲過上了流離失所的生活,在城市的角角落落流浪乞討,睡地鐵站,撿拾垃圾,甚至偷超市東西……
15歲之前的利茲,沒上過幾天學,她的衣服充滿惡臭,身上都是蝨子,身邊都是家庭破碎、生活無依的混混少年,她的生活裡除了生活的貧窮和壓榨似乎看不到任何希望和遠方。
利茲知道,在她的世界之外,有著另外一個光鮮亮麗的世界,那裡溫暖明亮,卻永不屬於自己。
命運的起點把利茲困在生活最底層,讓她掙扎於貧窮、毒品和混亂不堪的人世間,家庭是她和命運的角鬥場,父母是她成長的累贅、負擔,沒有人能夠救她出水深火熱的煉獄,在苦痛掙扎的淬鍊涅槃中,她只能一個人抹黑前行。
2 相似的涅槃之路:通過教育,重獲新生
教育其實是一個自我發現、培養自我意識和想法的過程,也唯有教育,能夠重新打開新世界的大門,讓人跨越窘境,跨越命運,涅槃重生。
一、塔拉:走出大山、走進教育的殿堂,走向精彩紛呈的世界塔拉在自己功成名就後說:「我所做出的決定,都是由一個改頭換面的人,一個全新的自我做出的選擇。你可以用很多說法來稱呼這個自我:轉變,蛻變,虛偽,背叛。而我稱之為:教育。」
是教育,讓塔拉從被家庭禁錮了十幾年的偏執思想中掙脫出來,也是教育,讓塔拉自由地選擇自己想要的人生。
塔拉的轉變,是哥哥泰勒點醒的,她親眼看著泰勒向父親提出「我要上學」,看著他走出大山,走向自己的世界。
若成長的道路太過崎嶇,若家庭的思想桎梏讓人再難呼吸,人總要去尋求改變,而教育是塔拉從泰勒身上學會的自我拯救辦法。即使知道父親會阻止、會反對,塔拉毅然在沒有接受過任何教育的前提下,一邊在廢料場工作,一邊在黑暗的地下室裡自學,準備著大學入學考試。
經歷了兩次考試才勉強及格的塔拉,進入大學後,才知道自己和真實世界的差距。在教育帶給她的新思想和父親灌輸給她的偏執思想鬥爭中,她一路涅槃向前,一路探索、一路學習,也一路武裝起自我的意識和人生的價值,明確了自己要走的人生方向。
於塔拉而言,選擇了教育,就意味著背離家庭。承受著內心和家庭剝離的苦痛煎熬,塔拉一路從楊百翰大學、到進入劍橋,訪學哈佛,最終拿到了劍橋的博士學位。
塔拉,從大山廢料場的垃圾堆,走到了最頂尖學府的最高學位上,是教育,給她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也是教育,賦予了她改變命運的力量,讓她的人生有了無限可能。
二、利茲:通過教育,實現了崛地而起的命運翻盤
「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著島嶼和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
」生活對我們已經夠糟的了,我們只能努力去改變它。「這是利茲對待生活的態度,也是她能夠改變命運的原始驅動力。
母親因愛滋去世,是利茲開始審視人生、改變活法的導火索。不再沉溺於做一個顛沛流離的乞討兒,利茲選擇了回到學校,選擇了向命運挑戰。
若生活已經糟糕透頂,那麼就來一次徹徹底底的顛覆,看看自己的人生究竟還能有多少能量。
拼著一股不服輸的勁頭和決意與命運抗爭的傲氣,利茲用兩年時間一邊打工,一邊完成了四年的高中課程,最後,她依靠自己的優異成績獲得了紐約時報一等獎學金,自信從容地進入世界最頂尖學府哈佛就讀。
從渾渾噩噩不知未來何在,到自信走入大學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利茲,也是選擇了教育這條路,才有了改變貧窮落魄的機會,有了崛地而起衝向高空的力量。
教育並非只是讓人獲得特定的知識,而是讓人擁有了向上攀登的技能,教育本身可以給人以認知能力和創造力,讓人們在這世間擁有更多勇氣、力量與選擇的權利,也能夠更清醒地面對過往、追求未來。
3 相似的精神意義:即使生於絕望,也能活出希望;放下過往擁抱自己,才能重獲新生
無論是《你當象鳥飛往你的山》,還是《風雨哈佛路》,兩部作品傳遞出來的精神內涵絕不僅是勵志人生故事的典範榜樣或是教育對於人成長的意義,他們通過塔拉和利茲的成長經歷,真正要表達的精神價值是:即使生於絕望,也要活出希望,讓人生成為自我選擇的狀態而不是被迫經營的無奈;放下過往擁抱自己,才能重獲新生逆風飛翔。
一、即使生於絕望,也要活出希望,做自己人生的掌舵者《活出生命的意義》中說: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後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自己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
塔拉和利茲的故事,真正讓人為之讚嘆的從來不是她們收穫的高學位,而是面對絕望人生生出的勇氣,更是她們在無人引導、深陷窘境下仍舊堅持的自我追尋。
「無論你成為誰,無論你把自己變成了什麼,那就是你本來的樣子。它一直在你心中。不是在劍橋,而是在於你自已。你就是黃金。回到楊百翰大學,甚至回到你家鄉的那座從地山,都不會改變你是誰。」
塔拉真正的成功不是成為了作家、歷史學家,而是她終於在披荊斬棘刀霜劍戟中擁有了獨立的人格,從教育中獲得了精神上的自由,能夠自由從容選擇自己人生的方向,才是塔拉給予我們最大的精神價值。
當回答記者提出的「你曾經睡在街上,流浪,你有沒有覺得自己很可憐」這一問題時,利茲說,我為什麼要覺得可憐,這就是我的生活。我甚至要感謝它,它讓我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往前走。我沒有退路,我只能不停地努力向前走。我為什麼不能做到?
利茲真正的成功不是進入哈佛成就功名,而是跨越人生最艱難的困境,一往無前勇敢奮鬥的毅力,還有她睥睨過往笑對生活的勇氣。以一己之力,成為自己人生的擺渡者,扭轉人生敗局,掌舵自己的人生才是利茲最值得驕傲的所在。
身處地獄仍仰望星空,滿身泥垢仍嚮往自由。人生就是於絕望深淵處依舊要絕地反擊,於生活陰暗中仍舊要活出燦爛。
越是風霜劍戟相侵,越要鐵板鎧甲護身,搏出自己的碧海藍天。
二、正視命運,擁抱過往,才能看見未來,逆風飛翔泰戈爾說:「你的負擔將變成你的禮物,你受的苦將照亮你的路。」
當塔拉能夠坦然向自己的同學介紹自己的家庭、自己的過往,當她能夠放下過去、放下原生家庭對她的迫害和排斥,才是她真正從過去的經歷中解脫出來,真正做自己的開始。
正如利茲所說:「我不用再過顛沛流離的生活,但我深深記得我所有認識的人,所有我做過的事,還有記憶的片段。我忘記了那些瑣碎的難堪的事情,但仍很難獨自承受。所以我才會告訴你,我的故事。現在我能埋掉、燃燒、平息它,然後繼續向前。」
不再抱怨命運的殘酷,勇敢接納過往人生的饋贈,即使曾經傷痕累累,也能夠放下怨懟,和過去和解,才是人生最大的課題,也是一個人能夠改變命運、走向自己人生的關鍵。
執念於過往的深淵,就看不到未來的方向。沉湎於抱怨和仇恨,就永遠擺脫不了命運的枷鎖。塔拉和利茲告訴我們:唯有擁抱過去,把過往的傷痕變成未來人生的鎧甲,才能勇敢飛向屬於自己的天空。只有和人生和解,才能於漫漫時光中感受人生的豐富、遇見更多的可能。
4 結語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和《風雨哈佛路》是兩部極具哲思意義的作品,在兩個女孩絕望到希望、窘困到自由的成長故事中,給人以生活的啟迪和精神的助力。
看過這兩部作品,我們會相信,人生每一步都有其意義,只看你如何對待它。如果生命曾給了你太多疼痛磋磨,與其抱怨沉淪,不如在劇痛中突破過往、涅槃重生。
若生活真的已經糟糕透頂無力可退,請記得給自己一次和命運硬磕到底的勇氣,或許這就是你一飛沖天的機會。
-END-
碧海微光:以手寫心的情感作者,願用文字點一束微光,伴你看生活萬千,隨你走歲月長河!